•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建議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架構的文化刺激。博物館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蒐羅許多與生活經驗相關的物 件與知識經過系統化的整理呈現在觀眾眼前,猶如一座知識的寶庫。知識在博物 館參觀活動中不斷的被反覆思辯與澄清,藉由文字、聲音、圖像、影像讓學生獲 得充分的感官經驗,因此在研究中將生活經驗、課本內容結合博物館的既有的教 學資源,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透過觀察、參觀、閱讀、討論、實驗等直 接經驗的活動,獲得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領域,統整學校課程與社會生活的學 習。經由本研究發現學生對於教師所規劃的學習課程感覺到十分的有趣,喜歡到 博物館進行學習活動。由於研究者在參觀教學時會對展品進行介紹,並且提出一 些問題與學生討論,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操作展品,漸漸的學生開始會主動找尋 與展品相關的訊息、研究如何操作展品,和同學一起進行討論。學生在參觀活動 中獲得了「求知的樂趣」,也逐漸熟悉並學會操作各種形式的展品,參觀行為越 來越純熟,知道如何在館內進行探索。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發現教師對於博物館教學活動若是能夠進一步規劃、設計,與學校課 程結合,使之成為有系統且完整的主題統整課程,將帶給學生多元的學習體驗,

學習成效也能因此獲得顯著的提升,針對研究所獲得的結論提出以下的建議:

壹、對教師的建議

一、 知識內容的組織邏輯須配合學生的發展階段與學習經驗

博物館展場資料的呈現與表述要符合學習者的學習心理,因此在學校團體的 博物館參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規畫與活動設計扮演舉足輕重的媒介角色,

必須將展場中的內容轉化為適合學生學習階段的學習材料。規劃博物館的參觀教 學活動,必須先考量學生的認知發展狀態及其先備知能,依據學生的發展與先備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興趣及經驗背景來組織課程內容。

二、 博物館學習活動中,應鼓勵並創造師生與同儕之間的互動與 交流

在社會脈絡的支持下,透過探索、討論及操弄能夠幫助學生深入進行認知與 理解,在參觀活動中,討論與對話所營造出「認知失衡」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進 行「調適」,改變既有的認知結構,以獲得新的知識經驗。開放式的問題可以引 發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進行歸納與發現,當學生進行學習探索時,適時給予開 放性的思考問題,能促使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因此教師在博物館學習活動中鼓勵 並創造師生與同儕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三、 博物館教學應引導學生高層次思考學習

在參觀教學時應給予學生學習任務,以促進學習的保留與遷移,引導學生去 歸納原理原則,讓學生有機會提取並檢索訊息,應用所學,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國小中年級的學生而言,要從具體的例子直接去歸納出抽象的原理原則是比 較困難的,國小中年級學生先備知識有限,因此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研究者多採 用引導式的發現學習,由教師提出問題,鼓勵學生以自己的邏輯做直覺性的猜 測,給予學生思考的線索,引導學生發現知識。

學生能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同學進行討論,將所獲得的訊 息和原有的認知架構進行統整。學生在參觀活動中經由溝通、討論,將展品所傳 達的訊息進行內化,參觀活動在社會脈絡運作下,對每個學童產生了不同的意 義,在認知、情意與技能三方面都產生了影響。

四、 課程實施歷程可補充教學資源,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

課程進行的歷程中可補充各種教學資源,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學校教 師及博物館所提供的各種學習資源或補充資料,可以拓展學童的學習視野、增進 學生的學習動機。博物館的展示物件多元豐富,然而還是有其侷限性,在參觀活 動後,教師可嘗試搜尋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為教學活動設計增添豐富性與內容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深度,並積極尋求其他適合學生學習的相關資料作為補充,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 果。

五、 將博物館的參觀教學內容,融入學科領域中

教師可以將教學的場域延伸至博物館,讓學習不再侷限於教室裡,博物館的 參觀教學內容,可以與學校課程彼此連結,融入學科領域中,相互補充、解釋,

提供不同角度的學習面向,增進學習理解。若以博物館參觀教學的學習活動為主 軸,學校相關主題統整課程的教學設計可視為「離開博物館後的加強事件與經 驗」,各學科領域中相關的學習內容便可視為參觀學習的後續延伸活動,不斷的 持續學習,累積相關的學習經驗。

六、 發展後續延伸教學活動,加強博物館與學校課程連結

發展後續延伸教學活動,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案,加強博物館與學校課程連 結,使博物館經驗與實際生活結合。在展區中雖然蒐羅了各種與水相關的圖文資 料與展品,然而為了讓學生在離開展區後有更完整更豐富的學習經驗,教師可以 結合相關課程,與相關學科內容進行融合,取得連結,並加以延伸,讓知識的架 構更加完備。

博物館提供學生許多思考的概念與面向,如能有系統的加以組織與延伸,和 日常生活與學科領域相互配合,形成完備的知識架構,若能將博物館的參觀活動 與學科領域結合,便可提供相關的知識架構,讓學生有更深入更完整的理解。主 題式的教學讓學生開始廣泛地針對相關議題進行討論以及反思,學生的迷思概念 以及部份的錯誤認知,在教學活動的歷程中獲得了釐清。

貳、對博物館的建議

一、對於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予以不同的導覽服務

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認知發展有其差異,解說的內容及方式應該要有所區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內容,進一步進行思考與探究。

二、培訓解說員,可邀請中小學教師參加

中小學教師對於其任教學習階段學生的認知程度與發展狀況有一定程度的 了解,參加培訓活動一方面可以讓教師深入認識館內資源,作為未來參觀教學的 準備;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教學經驗,發展出適合各個不同學習階段的解說內容。

三、針對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習者,設計學習單

學習單在參觀活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提供學習任務、作為學習的引 導,幫助觀眾學習、探究、思考。適合學習者發展階段的學習單可以成功引發學 生學習興趣,增進與展品間的互動,刺激學生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認知與經驗層 面的感知與成長。然而多數的博物館所提供的學習單,並未細分學習階段,以致 於教學者無法直接參考使用,造成學習資源的浪費。

四、尋求中小學教師協助共同發展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習單

設計學習單需考量使用者的先備經驗、發展階段,由最熟悉學生的中小學教 師協助發展學習單,可以讓學習單發揮其最佳的引導功能。

參、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可與博物館合作,共同研發課程

受限於地域、時間等限制,研究者自行規劃、設計課程,以校外教學的形式 帶學生至博物館進行參觀教學活動,並未與博物館方合作。若是情況許可,可以 嘗試與博物館合作,共同設計、規劃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充分獲得博物館的相 關資源,一方面可以發揮教師教學設計的專業,兩者充分配合、溝通將可讓整體 課程更加完善。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可以以其他學習階段的學生為研究的對象

參與本研究的學生為國小三年級的學童,博物館的服務對象非常廣泛,展示 內容能夠給予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生不同層次的收穫,後續研究者可以嘗試以其他 學習階段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