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結論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分為兩節,第一節將研究歷程加以整理歸納,得到十項結論,第二節則 針對結論,提出建議,以供日後研究參考。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依據教學活動實施的歷程及結果,評估教學活動實施成效,依據研究 目的提出研究結論:

壹、發展融合博物館資源之主題統整課程

一、 多元的活動設計可提供各種表徵方式,讓兒童思維更加明晰

教學活動設計的多元性讓教師可以從各種不同的教學面向與樣態中觀察到 學生的各種學習表現,從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行為表現、討論與對話以及輔助學習 的學習單,顯示出學生在學習歷程中的狀況以及錯誤和迷思概念,讓研究者得以 及時了解並掌握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錯誤類型(包括:「氣態水」的迷思概念、

鋸木水車所鋸的木頭是本身結構的一部分,鋸斷後會影響運作),以進行教學活 動的調整以及觀念的補強與概念的修正。

二、 參觀相關主題展覽可促進學習遷移

本研究所安排的兩次參觀活動在學習環境與學習材料有更同的元素,可互為 補充、延伸。兩次相關主題的參觀活動可以讓學生對水的相關議題有更深且更廣 的認識, 兩處同樣探討在極度缺水的沙漠中,生物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生 存策略,科工館水資源利用廳介紹了仙人掌為了適應沙漠惡劣氣候所演化的儲水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展品、方式、角度及觀點進行介紹,讓學生能更廣泛更深入進行了解。

三、 完整的教學設計可提升教學成效

本研究發現參觀教學前的前置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準備度與先備知 識,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參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規劃可以發揮積極的教學作 用,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與發現,給予教學上即時的回饋,解決學生的疑惑,有效 掌握整體學習狀況;博物館參觀教學後的延伸教學活動可以增進學習的遷移,與 實際生活經驗結合,引發學習動機,連結共同經驗,增進學習理解。

貳、探討主題統整課程的實施歷程

一、 社會脈絡形成鷹架有助學生學習

教師、同儕所營造的社會脈絡形成了學習的鷹架,有助學生學習。學生與同 儕及教師間的討論溝通對於學習者的思考與認知有所助益,學生在教師規劃下的 博物館參觀活動中對於展品有更多的接觸與認識,在參觀活動中學生有更多的機 會與充分的時間可以動手操作展品、和教師與同儕進行討論、透過學習單的引導 與教師及解說員的解說讓學生對於展示內容產生個人的意義,和學科內容產生連 結,有助於學生知識架構的搭建。博物館的學習活動相當著重「社會文化脈絡」

所發揮的功能,認為學習就在師生與同儕間的溝通、分享與互動等交流活動中發 生 ,因此參觀教學活動需要營造積極互動的學習氣氛,藉由人與人的交流互動,

豐富彼此的學習經驗。

二、 引導學生操作展品可增進對展品的理解

在科工館所介紹「水的三態」的靜態展示在聽水故事展中是以互動參與的方 式呈現,學生因此獲得實際動手操作與觀察的機會,即使對於水的三態已經有約 略的了解,在參觀過程中,學生對於能親手操作驗證先前所習得的知識,顯得相 當的興奮,讓他們覺得很特別且印象深刻,可見透過操作活動可以加深學生的學 習印象。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提供情境與具體的物件讓學生動手操作,可以從各種角度進行體驗與探索,

以形成經驗與概念。部分互動式展品的文字說明對研究班級學生而言要全面理解 是有困難的,需要老師或解說員說明並示範。研究班級學生對於博物館的互動式 展品會因為不知如何操作而略過,教師說明與示範操作不僅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 動機,更可藉此提高學生的操作意願。研究者發現學生對於自己操作互動式展品 的效能有漸趨成長與提升。多次的嘗試與探索讓學生累積了多次成功的操作經 驗,增強了學生的自我效能,即使是較繁複或新穎的互動式展品學生會嘗試自己 摸索、觀察,和同學一同討論抑或是向同行的師長求助。

三、 善用多面向資源可拓展學生學習視野

研究者在教學活動中使用與主題活動相關的繪本、網路資源,並利用博物館 中各式各樣的展品進行教學,這些教學資源不但能夠引發學習動機、豐富學生的 感官經驗,有效增進學生的認知理解,還可以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復習觀念、導正 迷思概念、進行內容的延伸,給予學生多元且豐富的學習經驗。

參、提升學生在博物館學習活動的品質與成效

一、 結合博物館之主題統整課程,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結合博物館參觀教學活動之主題統整課程能夠增進學校與博物館間的連 結,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對於博物館教學活動的設 計使學生的參觀行為產生改變,學生對於展品更加主動進行接觸與操作,且更有 信心進行嘗試;與學校課程的連結讓學習的層次更加深化。在社會脈絡的支持 下,學生透過探索、討論及操弄將訊息意義化,深入進行認知與理解,具有個人 意義且成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也更能將參觀經驗中所獲得的概 念進行學習遷移,回歸學校與各學科相關內容進行連結,充實並建構更完備的知 識架構。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博物館的參觀教學活動所提供的知識概念,在妥善的教學安排之下,可以 做為學生後續學習的基礎。依據 Ausubel 所提出的「有意義的學習」,研究者認 為新的學習必須與學習者原本存在於認知結構中所具備的舊經驗取得關聯,博物 館參觀活動的教學內容,可以做為與參觀主題相關之學校學科課程的「上位概 念」,分枝散葉演繹出各種更多元、更貼近生活的學科知識內容,以不同領域的 獨特觀點將各種相關的討論面向與議題進行表述與呈現。

學生認知層次的發展與先備知識兩者所形塑的認知架構,在學習的歷程中會 不斷的類化新知識,因此擴充學生的學習視野,深化知識的層次,可以增進學習 的質與量。認知的層次在時間與教學活動的共同作用下會逐漸的深化,因此博物 館的參觀教學活動的影響所及不只侷限於博物館內,只要教學者能夠妥善進行學 校課程、生活經驗與參觀教學活動的連結與統整,將會使其影響力獲得最大的發 揮,對學生在各層面的學習都是有幫助的。

肆、實施主題統整課程後的省思與成長

一、 主題統整課程的設計與教學歷程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主題統整課程的設計需要經過多方的考量與規劃,此主題統整課程讓研究者 在課程設計、教學策略與相關教學知能等層面進行反思獲得成長,在教學歷程中 發現展區中部份的文字敘述對於國小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需要教師發 揮教學專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思索,另外也發覺學生對於氣態水的區辨上具 有迷思概念,在不斷的討論、釐清之下,學生對於氣態水的概念愈來愈能清楚掌 握,在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歷程中讓研究者得以在問題解決的歷程中獲得經驗的 累積與專業的成長。

二、 博物館教學能夠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

博物館參觀教學活動能夠拓展學生學習的視野,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位 處偏鄉的學童由於交通不便與經濟等因素的限制,少有機會可以到其他的地區進 行文化體驗,雖然終日與大自然為伍,但缺少可以統整生活經驗、知識以及認知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架構的文化刺激。博物館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蒐羅許多與生活經驗相關的物 件與知識經過系統化的整理呈現在觀眾眼前,猶如一座知識的寶庫。知識在博物 館參觀活動中不斷的被反覆思辯與澄清,藉由文字、聲音、圖像、影像讓學生獲 得充分的感官經驗,因此在研究中將生活經驗、課本內容結合博物館的既有的教 學資源,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透過觀察、參觀、閱讀、討論、實驗等直 接經驗的活動,獲得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領域,統整學校課程與社會生活的學 習。經由本研究發現學生對於教師所規劃的學習課程感覺到十分的有趣,喜歡到 博物館進行學習活動。由於研究者在參觀教學時會對展品進行介紹,並且提出一 些問題與學生討論,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操作展品,漸漸的學生開始會主動找尋 與展品相關的訊息、研究如何操作展品,和同學一起進行討論。學生在參觀活動 中獲得了「求知的樂趣」,也逐漸熟悉並學會操作各種形式的展品,參觀行為越 來越純熟,知道如何在館內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