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及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從研究結果顯示傳統的網路搜尋教學中,缺乏摘要策略的介入,容易致使學習者在 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對資訊的判讀失焦或是得花費更多時間在看網路資訊上。且當在網

路搜尋策略中,將摘要策略導入在尋求資訊的過程,會使得學習者在資料的篩選、研讀 進而擷取該問題的核心概念或答案,有顯著的幫助。再者,適當的摘要輔助工具介入如 心智繪圖工具等軟體,更能協助學習者在摘要過程中,可以將問題核心概念作更進一步 的釐清。使得最後呈現的內容更加精確,摘要效能更加提升。

當學習者潛移默化的受教學影響,使其在課業學習上、解決生活問題中,都能以有 條理、有方法、有步驟地處理問題,有效率的方式尋求到答案,最後有系統的呈現在學 習成果裡。如此不僅讓學習者的學習更具方法和效率,也能幫助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逐漸 產生信心。以下就研究結果對未來想進行網路資訊搜尋活動的教師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 議參考。

壹、對進行網路資訊搜尋活動的教師建議

當教師帶領學生經由搜尋引擎進行網路資訊的搜尋活動時,可參考本研究針對搜尋 所提出的三大教學步驟-找資料之前、開始找資料、資料找完後的流程進行教學。其中 關鍵字的形成與提取資料的部分,是學生在學習上最易產生困擾的。因此,在進行資訊 搜尋的教學時,教學者在這方面應特別的留意。其中學習者的網路搜尋習慣,往往是慣 性的開啟瀏覽器一股腦兒的將所有問題往瀏覽器搜尋。但經由本實驗證實,這樣的網路 搜尋行為是沒有效率,且往往尋找問題答案時會碰到挫折。本次實驗研究依網路搜尋策 略分的三大步驟進行教學方向的簡述,讓未來教學者在指導學生進行資訊搜尋課程時,

能快速了解整個教學流程及對其實施網路資訊搜尋的教學有所助益。

一、找資料之前認清問題

讓學習者學習能分析問題,判斷問題核心概念,形成概念關鍵字。當面對問題,

學習者能夠分析、判斷問題的核心概念,產生並且轉換相關的概念關鍵字,將會有利 於學習者在第二步驟尋找資料。除此之外,教學者可以在進行相關的網路搜尋教學活 動之前,對學習者先進行相關網路基本素養,如網路禮節、智慧財產權等相關議題作 教學。使學習者在網路搜尋之前能具備良好的網路素養,以利在第三步驟摘要統整網 路資料時,所會面臨到的相關法律層面問題(Howe,2002)。

二、開始找資料時善用網路搜尋技巧與充足的學習時間

教學者就網路瀏覽器的相關特色、瀏覽器的進階搜尋功能、其他相關的搜尋軟體 實施教學後,讓學習者擁有網路搜尋工具的相關概念,並且能懂得變化運用。再者,

教學者在進行網路搜尋技巧教學時,把搜尋引擎的進階搜尋技巧和布林邏輯的觀念融 入,使學習者在網路搜尋時效上因技巧的善用,而大幅縮短尋找資料的時間。最後,

讓學習者能試著練習將關鍵字詞使用拓展,從原本的單一個能增加到數個關鍵字,讓 網路的搜尋效能提升。除此,摘要策略的教學,讓學習者訂定關鍵字過程中,也能練 習建構或潤飾關鍵字詞,無形之中也使得學習者在學習思考問題的核心與分析重點。

但在研究的過程中也發現,受試者當開始接觸到網路搜尋策略時,是需要再多花 點時間消化適應此學習策略,如果單單幾節課便要讓學習者能立即提升網路搜尋效能 是有困難存在,特別是在網路搜尋時間上更是需要熟稔學習策略才能逐漸提升時間效 能。

三、資料找完後運用摘要策略使搜尋更具效益

網路資料如此鉅量,即使學習者對於問題核心、搜尋的關鍵字運用及網路搜尋技 巧都非常熟稔。然若沒有摘要文本的能力,當面臨大量、高速、且類型多變的資訊 時,一樣會無法有效率的解決問題。因此摘要能力不僅可以在文本上教學,亦可以針 對網路資訊內容教學。摘要策略教學在教學現場,是沒有科目界限之分。不論是紙本 的文本,或是電腦資訊文本,都是可以透過摘要策略進行學生能力的培養。本研究以 台北市網路查資料比賽的試題為工具,分析題型為固定範圍但不固定字數者作為學習 者練習題目。讓學習者能在面對問題後,在網路搜尋的過程中,進而從網路資料中作 摘要,練習刪除、歸納、統整、潤飾的摘要能力。此外,運用心智繪圖的介入,學習 者在摘要過程中可以使他們的問題核心概念更清楚,摘要效能也能更加提升。另再以 專題簡報內容呈現的總結性評量方式,讓學習者透過系統化的搜尋、擷取和統整能 力,達到資訊教育中欲培養的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目標。

貳、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加強心智繪圖的操作學習

在研究結果中發現,心智繪圖的確對學習者的擷取網路資訊內容的摘要能力有幫助,

但研究中尚有有 4 成左右的受試者透過心智繪圖作網路資訊的摘要並無法有好的表現。

發現,有部分受試者將摘要內容擺放在不恰當的位置中,在訪談的過程中也得知,學習 者其實對於關鍵詞的擺放位置的概念尚需再加強。因此建議未來教學實施,可再針對主 要概念和次要概念的關係位置,主要概念與主題的關係位置作概念釐清,使學習者在心 智繪圖內容表達能精確的呈現在合適的支點上。

二、評量網路資訊搜尋效能需更具系統化

本研究的網路資訊搜尋效能以「搜尋時間」及「搜尋成績」來作評量。但在研究的 過程中發現受試者「搜尋成績」與「總搜尋時間」不一定成正比。未來在評量網路資訊 搜尋效能時,可以將各別的搜尋時間與個別搜尋成績作深入探討,或就以更精密的儀器 來收集搜尋時間,使網路資訊搜尋效能的評量能更具系統化,必能從其中發現更多的研 究結果。

三、足夠學習時間以培養新的學習

無論是摘要策略學習或是運用新的軟體,如心智繪圖,均需要給予學習者時間內化,

才能使新的教學策略達到顯著。投入足夠的時間,不僅是只有密集練習,還需要持續,

才能使學習呈現效果(魏靜雯,2003)。實驗中,扣除前後測的周數,本研究僅花 9 週 的時間進行實驗教學,時間似乎仍顯不足。未來若能再增加更多時間或節數,必可使教 學策略效能更顯卓著。

參、結語

網路資訊搜尋策略對於學習者而言,是工具也是面對問題時可遵循的參考步驟。學 習者能夠摘要多元的網路資訊,節省獲取資訊的時間,提高學習結果呈現的品質,是教 學者的課程最終目標。在實驗過程中,從題材的選擇、教學策略的介入和受試樣本的學 習品質是研究者得慎加思考的部分。題材來源若是有摻雜太多主觀的個人意見或評論在 其中而讓受試者摘要,恐難僅用網路搜尋策略或摘要技巧就能探究出摘要效能,因其摘 要結果可能已牽涉到網站作者或受試者本身內在價值判斷與思考。另教學策略的介入時 機需有時間順序,如何使實驗進行順暢且有助於學習者學習,也是需要透過教學觀察和 反思,不斷的修正和調整。有效的教學策略應該是清楚而直接的,而準實驗研究往往是

以教學現場的學習者為對象,教學過程中教學者與學習者的互動關係得列入實驗選擇樣 本時的考量因素,清楚地與學生溝通學習的目標、內容與步驟,給學生明確而有用的回 饋(引自魏靜雯,2003),才能使教學到達效果。綜合以上,在教學現場進行實驗研究,

得在時間、人力的相互配合下,進行教學課程實施,才能使實驗研究結果達功效。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尤子彥(2011)。成功者的筆記本。商業週刊,1218,92-102。

田芳華(2005)。資訊素養。臺灣大學教育實習輔導通訊,32,2。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

87,22-48。

吳政峰(2008)。基隆地區國中生媒體識讀能力調查研究。私立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吳美美(2004)。資訊素養與媒體素養。台灣教育,629,9-14。

李青秀(2011)。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閱讀策略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閱讀理解之行 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彥玫(2015)。不同年齡與線上閱讀經驗在線上閱讀歷程及教學策略之差異比較研 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杜義文(2005)。國二學生的網路搜尋策略與成果:檢視知識觀所扮演的角色。國立 交通大學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沈中愷(2006)。台灣大學生使用網路新聞的動機與行為之研究。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炎瑩(2003)。台中市國中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青麗(2008)。國小四年級學童網路資訊搜尋能力提升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林青麗、鄭承昌、孫宜旺、黃郁涵(2008)。增進國小學童進行網路資訊搜尋之教學 策略。2015 年 5 月 8 日,取自

林青麗、鄭承昌、孫宜旺、黃郁涵(2008)。增進國小學童進行網路資訊搜尋之教學 策略。2015 年 5 月 8 日,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