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網路資訊搜尋之相關研究

在研究現場觀察到,當學生使用搜尋引擎尋找資料,常會出現以下一些情況,如使 用搜尋引擎尋找資料,學生看這些搜尋引擎所臚列出的許多結果方式,往往是先從臚列 出來的第一條資料結果開始看起。隨後學生可能就會發現了這樣的情形很浪費時間,根 本無法一一把資料看完。除此之外,研究者也觀察到,有些學生雖然會去運用簡單的關 鍵字做搜尋資料,即使縮小了搜尋範圍,但卻往往因為網頁的超連結(Hyperlink)特 性,學生們又再度從搜尋的網頁往外連結到一個又一個的網頁,最後結果便是常常迷失 在茫茫“網海”中(Guinee, Eagleton, & Hall, 2003; Henry,2006)。因此研究者認 為,處於數位時代的原民學生,似乎已經不大需要針對新科技去學習如何讀、寫的功能

(林宇玲,2008)。而是需要培養學生能在網路上有效率的搜尋資訊和找出有用資訊的 能力。本節就學習者在網路資訊尋求的流程、網路搜尋策略和模式以及網路搜尋策略在 教學現況研究做逐一探討。

壹、網路資訊搜尋過程 一、資訊搜尋的定義

資訊的搜尋被認為是「人類的一種經營方式,且希望有目的去改變目前知識狀態」

的行為(Marchionini,1995)。而林青麗、鄭承昌、孫宜旺及黃郁涵(2008)指出資訊 搜尋係指學習者從圖書館、紙本圖書、電子資源、網際網路等多方種管道中尋找自己的 目標資料。在本研究中,則將資訊搜尋限制於透過網際網路為媒介,以取得所需資訊。

二、資訊搜尋過程

Marchionini(1995)指出一個完整資訊搜尋的流程應分為八個步驟,1.資訊問題 之辨別與認同(Recognize and accept an information problem)。2.問題之定義與了 解(Define and understand the problem)。3.選擇搜尋系統(Choose a search system)。4.提問(Formulate a query)。5.執行搜尋(Execute search)。6.檢視結果

(Examine results)。7.摘錄資訊(Extract Information)。8.反思、重複、停止

(Reflect/iterate/stop)。Ackerman 與 Hartman (2005)則針對Marchionini八個步 驟仔細再加以研究,細分為十個基本步驟:1.確認搜尋的重要概念。2.選擇敘述這些概 念的關鍵字。3.判斷是否有同義字或相關項目或其他不同的關鍵字應該涵蓋在其中。4.

決定應用哪一種的搜尋特徵,如截斷法、鄰近法或布林值等。5.選擇搜尋引擎。6.閱讀 搜尋引擎主網頁的教學,如「協助」、「進階搜尋」、「常見問題Q&A」等。7.產生適合搜 尋引擎的語詞。8.評估結果,如有多少提示回覆?這些結果與搜尋相關嗎? 9.必要時修 正搜尋方式,回到步驟2~4。10.以不同的搜尋引擎嘗試相同的搜尋方式,進行步驟5~9

(引自許意苹,2007:31)。

綜合上述學者所提出的資訊搜尋流程與策略,其實發現在網路搜尋過程中是動態,

使用者得隨著系統給予的回饋進一步修正操作的內容。因此在Marchionini與Ackerman 的資訊搜尋流程與策略中,便提出網路搜尋的步驟均不是單一線性的流程,而是按回饋 不斷修正的步驟。

三、網路資訊搜尋流程

在林青麗(2009)的研究中根據Eisenberg 和 Berkowitz的大六技能、Kuhlthau、

Grover和Enochsson的資訊搜尋策略,定義出網路資訊搜尋過程的流程為:定義任務、進 行搜尋、整理資訊、評鑑與應用,其整理如表2-1-1。而Henry(2006)亦應用了Eisenberg 和 Berkowitz的大六技能模式來加以詮釋網路資訊搜尋過程,發展出六個步驟,簡稱為 SEARCH,該六個步驟為:設定搜尋目的(Set a purpose for searching.)、使用有效 的搜尋策略(Employ effective search strategies.)、分析搜尋引擎回傳的結果

(Analyze search-engine results.)、批判性的閱讀和綜合資訊(Read critically and synthesize information.)、引用資訊來源(Citing sources)和搜尋過程是如何 成功的(How successful was your search?)。

表 2-2-1 網路資訊搜尋過程

Eisenberg 和 Berkowitz Kuhlthau Grover Enochsson 林青麗等 1990 1991 1993 2005 2009 資料來源:整理自林青麗(2009:25)

依據綜合上表及 Henry 的 SEARCH 網路資訊搜尋過程理論,研究者將以此網路搜尋

過程為基礎,進行網路搜尋策略的教學設計與實驗。

貳、網路資訊搜尋的教學策略

已知網路資訊搜尋的流程後,需再進一步了解網路資訊搜尋在教學上相關的策略進 而妥善運用於教學現場。

一、國內學者建議之教學策略

有些學者認為網路資訊搜尋教學策略除了擬定搜尋策略外,也需將評估資源納入教 學方法之中。如國內謝寶煖(2004)提出指導學生搜尋資料的方法如下:

(一)擬定策略:1.釐清主題;2.分析需求;3.慎選搜尋工具;4.收斂搜尋策略。

(二)強化搜尋結果:1.善用站內檢索;2.從 URL 中找到網站的首頁;3.變化 http 為 ftp 或找到更多資料;4.儲存查詢策略或網路書籤。

(三)評估網路資源:1.查看 URL 確定網站內容範圍與國家區域;2.判斷網站與網頁內 容;3.評估網路資訊品質;4.查看網站評估。

二、國外學者建議之教學策略

Jonassen(2000)針對網路上獲得的內容,建議教師分成七個步驟,有效率的指導 學生搜尋網路資訊。該七個步驟分別為:擬定計畫、使用工具或策略來搜尋網際網路、

評鑑資訊的可用度、使用第二手資料來源、批判評鑑資訊、蒐集並使用所搜尋到的資訊、

及學生對搜尋學習活動的自我反省(引自許意苹,2007)。

而 Howe(2002)則認為在教導學生搜尋資訊時,因應可能臨到的資訊搜尋問題,

發展出七個教學步驟與策略:

(一) 選擇研究的主題及運用相關的搜尋項目(Select a research topic and generate related search terms):如同義字、縮小或擴大搜尋項目範圍等。

(二) 選擇適合主題的資料庫及所需資源的類型(Select an appropriate database for the topic and type of resource needed):如線上資料庫的運用。

(三) 制定搜尋策略及文字陳述(Develop search strategies and statements):如 主題詞、關鍵字及分類式等搜尋方式。

(四) 檢索及評估搜尋的結果(Retrieve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he search):

資訊回溯率(recall)及精確率(precision ratio)兩種方式來評估搜索。

(五) 修正搜尋來改進結果(Modify the search to improve the results):可以使 用布林搜尋來改進搜尋結果。

(六) 評估引用的檢索與選擇的資源(Evaluate the citations retrieved and select resources to be consulted):透過文章中的權威性、範圍、深度、流通性和相 關性等方式來評估資源。

(七) 引用資源及評估結果(Cite and evaluate the resources consulted):用自 己的話寫出摘要或是評估過後資源的重要概念(引自Howe,2002)。

除此,在使用文字進入搜尋引擎做資料搜尋時,Eagleton 和 Guinee (2002)也 提出相關的建議來增加學生能成功地從網路上尋得資料效能,其建議羅列如下(引自 Henry,2006):

(一)具體化(specific)—縮小主題的焦點。

(二)精確化(exact)—使用一些希望能找到資料的單字或短句。

(三)直接地(direct)—每次搜尋一個焦點。

(四)區別化(distinct)—焦點不要重複。

(五)簡短化(succinct)—消除不必要的字。

(六)簡潔扼要(concise)—謹慎地選擇關鍵字。

Dreher(1993)、 Guthrie 和 Kirsch(1987)針對網路資訊搜尋提出相關的策略,

如型塑目標、使用分類方式來縮小搜尋焦點、摘錄資訊和明確的細節、透過資源整合資 訊以及不斷地重複這些技巧,直到完成搜尋的目標(引自 Henry,2006)。

綜合上述國內外學者的網路資訊搜尋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以及國內相關對於網路 搜尋策略探討的文獻中,得知在關鍵字及網路搜尋策略的教學,會讓搜尋者在搜尋的過 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過濾許多不相關的網路資訊,減少網路資訊閱讀的負擔(林青 麗,2008;許薏苹,2007;謝孟璋,2008)。因此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課程內容 中,適時的導入 Eagleton 和 Guinee 的關鍵字策略教學外,也運用 Howe 和謝寶煖的 網路搜尋教學策略於教學中。

從許薏苹的研究中得知,搜尋者在搜尋過程中,最先碰觸到第一個搜尋困難是,搜 尋結果不如預期或是搜尋效能偏低。因此課程中教導學習者進行搜尋前要先釐清主題,

將主題的概念轉換關鍵字搜尋。如果搜尋過程無法獲取相關概念內容,則提醒學習者在 使用關鍵字搜尋,可以再次增加與主題有關聯性的描述,如將關鍵字的再擴展或核心概 念的限縮。最後,則增加與主題相關的焦點字(focus words),再次進行網路搜尋,以 獲得可用資訊。據上網路資訊搜學的教學策略與方式,本研究的網路資訊搜尋策略流程 依下圖 2-2-1 進行。

圖 2-2-1 網路搜尋資料的策略與步驟 參、實施網路資訊搜尋之現況研究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資訊融入教學,其中網路資料搜尋與整理是資訊融入教學最基本 的策略之一(何榮桂,2002)。而本研究動機之一,是要能幫助學生搜尋有用的資訊以 運用在專題製作。在尋找報告的題材與定位專題方向時,學生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會找資 料,資料來源可以很多元,從圖書館、報章雜誌、網路媒體等都可獲得。但是因研究場

教師說明主題概念

學生依主題概念作資料搜尋

與主題有關的關聯性描述

增加與主題相關的焦點字

尋得可用資訊

可尋得資訊 無 法 尋 得 資 訊

統整與摘要可用資訊

域的限制,研究者僅選擇網路競賽的試題做為教學媒介,用以對學生培養網路資訊搜尋 能力的教學工具。以下就針對在國內,資訊搜尋策略教學的相關教育現況研究做討論。

劉玉立(2003)以發展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資料搜尋與統整課程進行行動研究,發 現學童的搜尋歷程中,在使用關鍵詞方面,喜歡以整個問題、鍵入問句的方式當成關鍵 詞來搜尋;而在開放性的問題上因學生建構主題的能力不足,無法建構出主題重要概念 並轉為搜尋的關鍵詞進行有目的搜尋。其課程內容設計中使用以下五個教學步驟進行網 路資料蒐尋:

一、擬訂搜尋計畫:「5W 問句法」來擬定搜尋計畫協助學生釐清主題,分析問題的重要 概念以建構關鍵詞、認識搜尋軟體。

二、執行搜尋:教導進階搜尋策略,例如配合「布林運算值」的使用教學,強化搜尋的 結果。

三、評鑑搜尋結果:推論資料來源、推測作者聲譽及評鑑內容可信度。

三、評鑑搜尋結果:推論資料來源、推測作者聲譽及評鑑內容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