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研究者依據相關文獻探討與本研究結果,對政府與實務工作者、家長及後續研 究者提出下列幾項建議,以供參考。

壹、對政府與實務工作者

一、政府須嚴加把關、妥善運用「資訊媒體」

本研究結果顯示,選擇以報章、期刊等資訊媒體增加或修正自身教養態度之父 母不在少數,然而,資訊媒體屬於生態系統論中之外系統層面,在 E化的時代,再 加上媒體傳播的速度、速食主義的衝擊,凡事求快卻不求精確,相形加重資訊媒體 對父母教養態度的影響程度。在言論過度自由的社會制度下,翻開報紙、收看新聞、

查詢網路多是父母教養的負面新聞、父母教養的失敗案例,無形中影響了父母對子 女的看法、扭曲了正確的判斷力、忽略了應該真正重視的議題,隱約教導父母錯誤 的教養態度。因此,政府或相關單位應妥善運用資訊媒體的力量,應多提供正向、

積極的正面新聞、振奮人心的成功案例,有效解決父母的焦慮,導正謠言的迷失,

為徬徨的父母親們過濾掉不必要的訊息,提供一些教養子女的正確觀念,釐清父母 親所應扮演的角色。

186

二、政府須研擬經費補助條款,幫助真正弱勢家庭

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教養態度與家庭收入、父親職業有極顯著的相關性,也 表示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收入的穩定性會直接影響父母,間接影響父母教養子女 的態度。近年來,政府雖已積極推動教育機會均等,提出多項計畫,補助幼兒教育 經費,但仔細評估具補助資格的案例中,事實上,許多家庭名義上符合補助條款所 言,實際上卻不符合補助資格,相形之下,真正需要政府伸出經濟援手的家庭,卻 無法獲得相對的補助,這樣的作法,無形是浪費的政府資源、國家的財政。因此,

政府單位應協同相關機關,如:社政單位、家扶中心等,輔以協助調查家庭所得,

明確查證家庭需繳交之稅款,實地了解家庭經濟狀況,改善家庭環境,進而改善父 母教養子女的態度。

三、推廣親職教育,協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養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多數父母認為在學齡前教師影響子女的程度多於家中的兄弟 姊妹,顯示父母親認為園所或教師在教養上亦擔任部份責任。然而,幼兒在幼稚園 的階段只算是幼兒成長的一小部分,大多數的時間仍是與父母、兄弟姊妹相處為主,

因此父母親或家中的兄弟姊妹對子女的影響程度才是佔大部分,顯示父母親對教養 的觀念有些偏差。本研究結果也顯示,父母親較少參與親子講座或研習,也甚少請 教專家學者的意見,顯示出父母無法撥空參加無奈或無從得知訊息的無助。因此,

研究者建議可透過園所舉辦的親子講座,甚至邀請專家學者等,講授、傳達父母親 正確的教養態度;或這舉辦父母成長教室、新手媽媽教室等,讓家長間彼此有交流 的管道,互相請教管教子女的技巧。也可利用書面的文宣資料、聯絡簿、寶貝成長 紀錄本等,由園方幫父母親收錄有關教養的文章、解決教養問題的報章或者提供相 關研習講座的資訊,增長父母教養子女的知識,使父母對於教養子女不在那麼擔心、

憂慮或慌亂。再者,縣市政府相關單位應與園所或社區結合,定期舉辦相關的研習 活動,適時導正父母的價值觀,避免隨波逐流,盲目的追隨潮流,讓父母親們了解 教養也是一大學問,也不可輕易的推卸教養的責任。

187

貳、對家長的建議

一、增加親子活動,精神鼓勵重於物質獎勵

本研究結果顯示,現代學齡前父母與孩子從事睡前活動或親子育樂活動的時間 並不多,表示現代學齡前父母工作的繁忙,甚少花時間陪伴子女。然而,在學齡前,

正是父母與子女建立情感、信賴感的最佳時機,以擁抱、親吻等親密動作獎勵孩子,

可以增進親子間情感的交流,也可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許多學者指出,幼兒階段 應著重身體養護、感官訓練的培養。因此,父母親在教養學齡前的子女,應著重幼 兒的身體健康、精神狀況以及大肌肉的發展,並利用假日或休閒時段從事親子活動,

培養親子間的情感。

二、運用多元管道,增長教養知識

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親甚少參與園所以外的研習課程,且教養子女的資訊多 來自長輩或親朋好友,在無法精進自身的教養資訊時,若又接收到不正確的教養偏 方,反而讓父母在教養子女時更加棘手。且社會上常有不法業者,為了招攬學生,

打著危言聳聽的「不要輸在起跑點」名號,利用父母的迷惘和盲從,安排不適切的 課程或採用不合格的教師,然而,這並非全然是對幼兒適切的作法。父母應妥善利 用各種資源,如:詢問專家學者、參考學術期刊、參加研習活動等,運用多元管道,

以幼兒的發展為主,思考對幼兒最佳的方式,增長自己的教養知識,而非一昧的瘋 迷社會潮流。

参、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學齡前父母教養態度問卷有待更多的實證研究與修正,以編製更具信度與效度 的問卷

本研究研究者歸納學者相關理論將父母教養態度區分「專制威權」、「開明權 威」、「寬鬆放任」與「冷漠忽視」等四個層面,由於態度量表本身較受許多因素 的影響,諸如:情境、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將父母教養態度難以截然劃分屬 於哪一層面,在層面考量上難免未盡周延。然而,過去教養態度之研究多著重國小

188

以上的父母加以設計,且多數學者沿用他人發展完成的量表,雖然研究者在自行編 製的問卷雖已參酌許多相關學者所發展的調查問卷,但仍需更多的實證研究與修 正,並不斷以統計、分析方法予以檢視與修正,編製更具信度、效度的學齡前父母 教養態度知問卷,以作為未來類似研究的工具。

二、除問卷調查法外,輔以深度訪談與個案研究等方法,增加研究的深度與客觀性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為主,屬於量化研究,雖能在現況的了解上,獲得廣泛的 訊息,但對於研究結果僅能就資料分析,推論其可能原因,較難深入、瞭解其深層 之意義,及其研究變項間的真實關係。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增加深度訪談或個案 研究等質性方法,以補其不足之處,如本研究發現不同的學校類型與父母教養態度 呈顯著之差異性,建議以質性方式,進一步探討形成差異之影響因素。使其更客觀 而深入了解學齡前父母教養態度之相關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