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難而無法取得分數,且該語言取分是否與其專業能力有關,則可 能未能達到政策目標的目的性,建議可酌予刪除或加以調整。

四、加強僑外生申請來臺讀書之把關機制,如科系別符合產業發展,

並預先調查其留臺工作意願或期待得到的資訊,製作評點制相關 資訊宣導影片,於來臺就讀之前即給予學前引導說明,介紹來臺 生活適應、來臺工讀相關資訊、評點制內容與申請流程、工作權 益、申訴管道、應遵守法規,及相關就業措施與資訊管道等。

五、重視僑外生在臺學習表現,國內各大學學系均相當重視學生學習 成效與就業之連結,透過關心僑外生的專業領域知識學習情形,

並銜接見習實習作法,使優秀的僑外生提前接觸企業,並了解企 業之職場現況。

六、建立僑外生專屬就業 e 化平台,讓企業徵才資訊透明化,學生可 得到充足的就業職缺資訊,避免學校端與企業端資訊不對稱,有 效提升僑外生就業媒合成功率。

七、基於研究限制之資料完整性考量,建議可將勞保勾稽資料與學校 之資料庫再加以比對串連,有助於未來僑外生留臺就業後流動情 形的追蹤,例如科系別、就讀年數、來源國對於留臺就業後之專 業職務、職位、薪資等工作變化情形進行關聯分析。

八、美國移民局為外籍申請工作者之主要資訊平台,建構完善的工作 簽證申請、稅務等內容,且部分的重要網頁內容提供包含繁體中 文、印度文、西班牙文、日文、韓文等各國語言版本選項,有助 於各國人士取得一手資料;日本入國局官方網頁亦有中文版本可 供參考。此外,美國移民局平台網頁並運用即時線上人員進行問 答,可免除時差及跨國詢問之電信費用支出。因此,建議我國在 評點制相關辦法亦於網站中提供多語言版本供僑外人士參考,開 發人工智慧之線上即時問答功能亦可考慮採用之。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何依靜(2016)。在臺僑生跨文化適應、社會支持以及學習成就對 其留臺就業意願之影響,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2.林慧君(2017)。僑生生活適應與在臺就業優勢對留臺就業意願之 影響,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3.出井康博(2018)。絕望工廠日本:外國留學生與實習生的「現代 奴工」實錄,陳令嫻譯,光現出版。

4.卓福安(2016)。影響馬來西亞華裔學生來臺就讀高等教育之因素 與因應之道,應華學報,總18,107-141。

5.姜怡君(2015)。校園經驗、學校認同與續讀意願相關性之探究:

以臺灣雙北地區私立大學大一學生為例,學生事務與輔導,54(3),

35-54。

6.蔡攀龍、蔡青龍(2012)。經濟發展、外人直接投資與國際勞工移 動:「投資—移民—發展路徑」的分析架構,臺灣東南亞學刊,

9(1),3-24。

二、英文部分

1.Antecol, Heather, Deborah Cobb-Clark, and Stephen Trejo, (2003) Immigration Policy and the Skills of Immigrants to Australia,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38, 192-218.

2.Australian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Directors’ Forum. (2013).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outcome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mmigration Policy and the Skills of Immigrants to Australia,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38, 192-218.

4.Blackmore, J., Gribble, C., Farrell, L., Rahimi, M., Arber, R., & Devlin, M. (2014).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graduates and the transition to

employment: Final report, Melbourne: ARC: Deakin University.

5.Campbell, I., Boese, M., & Tham, J.C. (2016). Inhospitable workplace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paid work in food servic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1(3), 279-298.

6.Chellaraj, G., Keith E. Maskus, K.E. and Matto, A. (2008).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to US Innovatio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6(3), 444-462.

7.Cobb-Clark, Deborah, Incorporating US Policy into a Model of the Immigration Decision,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 621-630.

8.Duleep, Harriett Orcutt and Regets, M. (1999). Immigrants and

Human-Capital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89, 186-91.

9.Gibbons, M. (1998). A commonwealth perspective on the glob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cott, P. (Ed.), The Glob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Buckingham, 70-87.

10.Goto, J. (2007). Ageing Society and the Choice of Japan: Migration, FDI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Koichi Hamada and Hiromi Kato (eds.) Ageing and the Labor Market in Japan: Problems and Policies.

Aldershot: Edward Elgar. 121-158.

11.Guo, 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ncerned about Trump’s review of H-1B visa, 2018/4/11,擷取自

http://dailybruin.com/2017/04/26/international-students-concerned-a bout-trumps-review-of-h-1b-visa/

12.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2012). Internships

and work placement opportuniti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Victoria. Melbourne: Author.

13.Jackson, D. (2017). Exploring the challenges experienced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during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in Australia.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37(3), 344-359. DOI:

10.1080/02188791.2017.1298515

14.King, R., & Raghuram, P. (2013). International Student Migration:

Mapping the Field and New Research Agendas.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19(2), 127-137.

15.Laursen, K. and Salter, A. (2004). Searching High and Low: What Types of Firms use Universities as a Source of Innovation?, Research Policy, 33, 1201-15.

16.Lawson, C. (2014).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opportunities for work experience and employment in Australia.

Canberr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7.Lee, Everett S. (1966). A Theory of Migration. Demography, 54(3), 47-57.

18.Myrdal, G. (1969). Asian Drama, Vol. III.

20.Oded, S., Helmenstein, C. & Prskawetz, A. (1997). A Brain Gain with a Brain Drain. Economics Letters, 55(2), 227-234.

21.Popadiuk, N.E. & Arthur, N.M. (2014). Key Relationship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University-to-Work Transitions.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41(2), 122-140.

22.Raut, L. K. (2007). Immigration vs. Foreign Investment to Ease the Ageing Problem of An Ageing Open Economy. in Koichi Hamada and Hiromi Kato (eds.) Ageing and the Labor Market in Japan:

Problems and Policies. Aldershot: Edward Elgar. 91-120.

23.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

2018/4/13 擷取自 http://timss.bc.edu/timss2003.html

24.Trewartha, T.J. (1969). Mobility and Migration, A Geography of

Population: Word Patterns. NY: John Willey.

25.WorkLife in Japan,網址連結:http://www.worklifeinjapan.net/

附件一、僑外生問卷

僑外生畢業後留臺意願調查

親愛受訪者:

您好!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委託致理科技大學進行「僑外生留臺就業制度政策檢討與效益評估」

研究,研究主旨是檢視現行評點項目之適宜性,以及評估評點制執行效益與影響。目前在臺就學僑 外生畢業後,除可依照以往方式申請留臺工作,亦可採「評點配額制」透過學經歷、薪資水準、語 言能力、特殊專長以及配合政府產業政策等多元審核標準,申請核發留臺工作許可。由於評點制屬 被動篩選機制,成效容易受到僑外生畢業後之就業動向、留臺意願等因素影響,故本研究希望蒐集 各校目前在學即將畢業僑外生對此議題之看法,以做為未來政策修訂參考之用。本研究將嚴守個人 資料保護原則,所有資料僅作本研究整體分析使用,絕不對外公開,敬請您協助與支持,謝謝!如 對問卷有任何問題,煩請聯絡:(02)2257-6167-1222 李淑媛老師。

各位先進業務繁忙,多所叨擾,尚祈海涵!

計畫主持人 致理科技大學 國際貿易系 副教授 李淑媛 計畫協同主持人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副教授 辛炳隆

計畫協同主持人 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 助理教授 康雅菁 敬上

壹、留臺就業意願

一、 請問您畢業後是否願意留在臺灣工作?

1.願意 2.不願意

(勾選「願意」者,請接答第二題;勾選「不願意」者,請跳答至第十三題)

二、 請問您想要留在臺灣工作的原因是甚麼?(可複選)

1.目前已經得到工作機會

2.臺灣的薪資比較高

3.留在臺灣對自己未來職涯發展比較有幫助

4.想要先在臺灣獲取工作經驗後,再去其他國家發展

5.臺灣的社會保險制度比較完善

6.喜歡臺灣的生活環境

7.感情家庭因素

8.其他(請說明: )

三、 請問如果您畢業後可以留在臺灣工作,您預計至少會工作幾年才離開臺灣?

1.少於一年 2.一年~少於三年 3.三年~少於五年

4.五年~少於十年 5.十年以上

四、 請問您如果選擇留在臺灣工作,您最想到哪個行業工作?

□(1)農林漁牧業 □(2)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製造業

□(4)電力及燃器供應業 □(5)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 □(6)營建工程業

□(7)批發及零售業 □(8)運輸及倉儲業 □(9)住宿及餐飲業

□(10)出版、影音製作、傳播

及資通訊服務業 □(11)金融及保險業 □(12)不動產業

□(13)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14)支援服務業 □(15)公共行政及國防;強制

五、 請問您如果選擇留在臺灣工作,您最希望的工作職類是甚麼?

1.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 2.專業人員 3.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4.事務支援人員 5.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 6.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

7.技藝有關工作人員 8.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 9.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

10.不設限

六、 請問您如果選擇留在臺灣工作,您最希望的工作地點是哪個縣市?

七、 請問您如果選擇留在臺灣工作,您希望每個月待遇至少 元 八、 請問您如果選擇留在臺灣工作,您希望的工作型態是什麼?(可複選)

□1.全時正職工作 □2.部分工時工作 □3.臨時性工作 □4.派遣工作 □5.承攬工作 九、 請問您如果選擇留在臺灣工作,您是否能接受輪班、經常性加班或排(輪)休?

□1.皆無法接受

□2.可以接受, 請問您可以接受哪一類(可複選)

□(1)輪班(如值夜班) □(2)經常性加班 □(3)排(輪)休(如例假日出勤) 十、 請問您如果選擇留在臺灣工作,您會透過哪些管道找工作?(可複選)

□1. 託親友師長介紹 □2. 向私立就業服務機構登記求職

□3. 應徵廣告、招貼 □4. 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登記求職

□5. 透過學校就業輔導室介紹 □6. 其他(請簡單描述):

十一、 請問您目前是否已經開始找工作了?

□1. 還沒開始

□2. 已經開始,請問您在找工作時,遭遇到那些困難?(可複選)

(1)能找到的職缺數目太少

(2)雇主認為自己學經歷不足,而不願僱用

(3)雇主認為自己的中文能力不足,而不願僱用

(4)雇主認為我要求的待遇太高,而不願僱用

(5)雇主認為僱用外國人的行政程序麻煩,而不願僱用

(6)其他困難(請說明 )

(7)沒有遭遇到困難

十二、 請問您未來如果留在臺灣工作,會想申請永久居留嗎?

(說明:永久居留權指個人得到許可永久居留於某國的權利)

1.可能會,請問您會想申請的原因是什麼?(可複選)

(1)喜歡臺灣的生活環境

(2)臺灣的薪資比較高

(3)留在臺灣對自己未來職涯發展比較有幫助

(4)留在臺灣未來可以讓子女接受比較好的教育

(5)臺灣的社會保險比較完善

(6)申請程序較其他國家來得容易

(7)其他(請說明: )

2.可能不會,請問您不會想申請的原因是什麼?(可複選)

(1)擔心無法適應臺灣的生活

(2)家人與親友都在家鄉

(3)長期留在臺灣對自己未來職涯發展沒有幫助

(4)擔心未來子女教育問題

(5)申請程序較其他國家來得困難

(6)其他(請說明: ) 十三、 請問您不願意留在臺灣工作的原因是甚麼?(可複選)

□1.臺灣的薪資水準太低

□2.在臺灣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3.留在臺灣的職涯不具發展性

□4.無法適應臺灣的生活

□5.家人不支持

□6.不知道自己可以留在臺灣工作

如果現在知道了,您會想留在臺灣工作嗎?

(1)會 (請續答第三題)

(2)不會

□7.要繼續升學

□8.想要回到母國工作

□9.想要到其他國家工作

□10.其他(請簡單描述):

在您上述勾選的原因中,您認為最主要的是哪一項:

貳、在臺求學經驗

一、 請問您來臺灣讀書已經幾年了? 年

二、 請問您當初選擇來臺讀書的原因是什麼?(可複選)

□1.臺灣的學費比較便宜

□2.臺灣的生活費比較便宜

□3.有申請到來臺灣讀書的獎學金

□4.臺灣的教育品質比較好

□5.臺灣有比較好的工作機會

□6.來臺灣讀書比較容易申請

□7.臺灣有自己想要念的科系

□8.臺灣的學歷很有用

□9.臺灣的生活環境比較適合

□10.有親友在臺灣可以就近幫忙

□11. 其他(請簡單描述):

在您上述勾選的原因中,您認為最主要的是哪一項:

三、 請問您來臺灣讀書的學習成果,是否符合您原先的預期?

1.比預期好很多 2.比預期好一些 3.跟預期差不多 4.比預期差一些 5.比預期差很

四、 請問您在臺灣讀書所學習到的知識或技能,對於您未來的工作是否會有幫助?

1 很有幫助 2.有些幫助 3.不大有幫助 4.幾乎完全沒有幫助 五、 請問您在臺讀書期間,是否有工作或實習經驗?

1. 有 請問您從事的工作或實習,是否與您在學校課業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