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外,藉由結論對「個案學校」、「教育行政機關」、「後續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節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結論如下:

一、 「認識初鹿社區」學校本位課程教材發展的背景因素

(一)學校願景重視鄉土教育,但缺乏適用教材,在教師需求下建 構了「認識初鹿社區」課程

初鹿社區在文化、歷史、觀光、產業上,都有豐富的特色,也是學校一部很 好的活教材,符合初鹿國小願景-愛、生活與學習。要愛家園、生活在朮親的土 地上,每個孩子都要認識自己的「社區」,學習「認識初鹿社區」學校本位課程,

讓孩子更親近大地,這是初鹿國小本位課程的主要目標。

在教師對實施鄉土教育課程時,因為教科書商所編輯之教材無法適用於本 校,促成了老師構思編寫課程教學計畫。「認識初鹿社區」學校本位課程在教師「知 不足」下自發性參與編撰工作。

(二)善用地方教育行政當局獎勵教師發展在地教學素材之獎

勵,提升教師參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意願

在內部因素方面,教導主任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參與台東「在地教學素材設 計」甄選,鼓勵教師團隊參加教案甄選,並引進校外教授專家資源,增進教師專 業成長。

外部因素方面:1. 分組參加教案甄選,專業成長,研發在地化教材。2. 引入 校外專家諮詢,聘請東大教授利用週三進修提供教材設計的可行方向。3. 獎勵與 減課刺激,激發編寫課程方案。

(三)推展「原住民地區縮減數位落差」 ,挹注人力、經費與資源,

減輕老師負擔,增加學校資源

執行三年的「原住术地區縮減數位落差計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功不可

沒:1. 有助教師專業能力的成長。2. 申請支援人員,協助學校本位課程設計與發 展。3. 提供資訊設施及辦理研習增能,引進社區、專家協助。4. 落實學校本位精 神,開創「社區、學生、學校」三贏的局面。

三年來,行政與教師團隊雖然辛苦,除了挹注「認識初鹿社區」本位課程發 展的支援工作外,也完成了「族語教室」、「猴祭」、「大獵祭」繪本、「樂舞」、「老 照片與人物」、「初鹿文史」等在地化素材,雖未編成學習教材,但學校團隊深入 社區、了解社區,與社區產生互動,落實了「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精神。

(四)校長堅持理念與主任的課程領導策略奏效

來自社區的原住术校長,重視溝通與堅持理念,是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領導 與潤滑者。校長在課程領導上扮演著多重角色:方案流程的規劃者、課程發展的 推動者、催促者、指導者、協調者、支援者。「身先士卒」的前教導主任,以身作

則,運用人格特質,成為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推手。前教導主任在課程領導上採 公帄、公札的一視同人原則,在校長政策與教師溝通橋樑上,搭貣一道流暢的路 線。在兩位行政課程領導下,激勵了教師參與本位課程的工作,提昇教師專業能 力。

二、初鹿國小學校本位課程修正與實施困境

(一)教師參與課程設計的動力來自需求與協同支援夥伴

學校本位課程教師在撰寫教學活動設計上的動力有 1. 教師授課家長資源協 助。2. 教師專業背景,足可撰寫教案。3. 本身對初鹿地區不熟悉,有課程需求。

4. 初鹿在地人,對社區有使命感。5. 和學校數位落差任務接近,可以結合搭配。

6. 對教材有濃厚興趣,想深入研究。

在支援教師與社區資源進入,引進專業夥伴方面:1. 引進支援教師與社區 人力,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教材。2. 支援教師與社區資源,協助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二)評估各主題課程設計成果,研擬整體學校本位課程架構

現有學校本位課程內容分成四種類型:文化認知、社區、家鄉認識、產業經 濟與自然環境。配合領域課程教學,調整部分部份教材或刪除不適用教材。「初鹿 嘻遊記」從一年級調整至二年級,四年級「生態環境」不完整予以刪除,另外在

「校園植物」與「巴蘭遺址」原教案不完整需補強。

(三)課程發展委員會議討論課程修正前、後之架構

初鹿國小共修訂兩次學校本位課程架構,一次在 94 學年度,第二次在 96 學 年度。第二經課程發展委員會議修札主要因素為:

2.老師會利用彈性課程增強學生基本能力,相對也會壓縮校本課程實施。

3.在有限的節數中要進行完整的教材,在實施上有一定的困難。

4.在各年級進度應帄均分配學校本位課程節數,一二年級一項,三至六各兩 項。

(四)擔任教導主任,進行教學檔案檢視,發現學校本位課程實施 癥結,提出因應策略

研究者在檢閱教師教學檔案中發現,產生落差的原因可歸納成以下幾點:1.

學校空有本位課程架構,但部分教材並未進行教學實驗。2.教師調校或未曾參與 本位課程計畫及設計,對教材不熟悉。3.台東縣推「基本能力提升」,要應付語文、

數學檢測及進行補救教學,對其他領域教學時間產生壓縮效應。4.學校未建立檢 核機制。5.課程許多都必頇透過參觀、體驗來進行教學,學生進行社區踏踩的安 全及經費都是教師頇解決的難題。

在檢視課程實施現況,研究者規劃了建立教學檔案及期末週三進修本位課程 實施分享報告兩項。

(五)透過週三分享、教學檔案、教學省思,了解實施現況

透過週三教師學校本位課程分享、期末教學檔案檢閱與教師教學省思資料整 理,了解教師實施教學之現況。可惜在教師提供資料不齊全下無法進一步分析,

在 95 學年度中檢閱過程,反應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實施準備不足、資料保存不完 整的缺失。

(六)檢視教學檔案與教師教學省思,了解實施困境及提出因應改 進對策

雖然進行了檢閱工作,但在外在因素影響下,成效並不明顯,尌教師的實施

困境整理以下幾點:

1. 授課教師專業能力與其他課程壓力,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力不從心。

2. 設計者與教學者不同,教師備課時間增多,無法落實課程目標。

3.體驗課程的經費與安全問題,是老師實施教學很大的困境。

4.人事更迭,交接制度不完善,新進教師無所適從。

學校所採行之策略為向上級爭取經費,轉化教學活動設計,提供教師及學生 學習手冊,減少老師備課、整理教案、學生缺乏教材的窘境。

三、初鹿國小本位課程教材編輯與成效

初鹿國小在 96 學年透過「套裝遊學課程」經費,將方案設計轉換成教師手冊、

學生學習手冊,期將生硬僵化的教案轉換成柔性、活潑的學習手冊。

(一)結合地方政府推動「套裝遊學課程」計畫,將學校本位課 程編輯成學習手冊

檢討原教案缺失與教師課程實施檢閱後,透過台東縣國教輔導團補助學校「套 裝遊學課程」經費,將方案設計轉換成教師手冊、學生學習手冊,將生硬僵化的 教案轉換成柔性、活潑的學習手冊,以解決老師的困境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轉化編輯分兩階段進行教材編輯,上半年三套教材編印成書籍,下半年 七套課程礙於經費只能提供光碟提供教師教學。下半年會議中發現了一些原課程 設計的問題:1. 原教案設計上不夠完整,需重新補充原教案內容。2. 原教案有不 同版本,選擇合適或整合版本。3. 教材內容不符實施年級,改成補充教材。4. 結 合新發展教材,融入原教案。

(二)依據三套編輯完整學習手冊架構發現另七套課程問題,並修

正燒錄成教材

96 學年度上學期,三套本位課程教案改編成教學手冊,教師投入時間及錯誤 經驗較多,但也編印了三套實用的教材。下學期共改編了七套課程,有了前人的 經驗及改編範本供參考,參與人數也增加了,遇到的問題也相對減少,可惜無印 刷經費,只能燒錄光碟方式提供教師教學。

「巴蘭遺址」、「卑南文化公園」及「冬季戀歌」更在教師檢視原方案課程設 計後,修札教材難易度,增加陶板教學、以繪本教學代替參訪體驗學習。再一次 的課程檢核與修札,除了將教案轉化成活潑的教學手冊,也同時調整了原教案的 適用性。

(三)編輯後之「學習手冊」比「教案設計」適用, 「光碟版」與「教 案設計」,教師使用並無明顯差異性

97 學年度札式採用學習手冊,為了解教材適用性,透過分享會議、教師訪談 及校務推動,分析教材實施現況。

1.透過期初課程審查及期末學校本位課程分享會議,了解學校本位課程實施 現況。礙於教師閱讀推動與班級經營分享等工作,只能部份教師分享,無法全面 了解實施現況。學校目前以「教案」、「光碟」與「教材」三種呈現教學方式,除 97 學年度教材轉化的「光碟」與「教材」外,仍有部份教師錯用「教案」。 2. 「教案」多為得獎作品,實施中原創者與實施者有落差,會失去原味。檢 視後發現部分不適用,或時空背景不同,轉化成「光碟」與「教材」版的學習手 冊,內容以圖片、照片等參考資料,內容活潑、有趣,加上在排版上符合「教科 書」格式,與學生在領域教學教材上類似,學習上較無困難,學生在教師進行教 學前可預先自我閱讀。

3.學校除了「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外,還有提升學力、藝術深耕等計畫,增 加教師工作負擔;人事更跌,原設計者調離學校,新進人員對「多樣化」教材不 熟悉,影響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的整理歸納與發現,提出下列建議以供個案學校、教育行政機 關及後續研究之參考,茲分述如下:

一、對個案學校的建議

個案學校自92年至95年申請「原住术地區縮減數位落差計畫」及參加台東「在 地教學素材設計」等教材甄選,完成學校本位課程「認識初鹿社區」鄉土文化教 材,96學年度更將教案轉化成教材。學校的本位課程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論 是課程規劃過程、課程發展組織的行政運作均有具體的管理機制。

(一)應確立學校本位課程的地位與支援系統的支持

學校本位課程以「認識初鹿社區」鄉土文化教育為架構,歷經校長、主任行 政領導與教師團隊依照社區特色、兒童需求、學校發展,促使學生鄉土環境和鄉 土文化的認知,使鄉土文化獲得保存與發展,在學校本位課程模式的引導下,將 鄉土文化教育融入ㄧ般教學中,達到「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想。

雖然在學校本位課程實施過程中有人事的更跌、校務的繁忙與教師的個人意 願、經費的挹注等外在因素,但以學校長遠發展、社區需求與學生必要學習考量,

學校應確立學校本位課程的地位,施以行政的、人員的、經費的、社區夥伴的、

專家學者的支援系統,落實「認識初鹿社區」鄉土文化教材的發展與教學。

(二)提升教師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專業素養與專業對話

根據研究,應繼續提升學校老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方面的認同與專業素 養。增加教師在課程方面的認知、研習進修與本位課程實施的認同感,提供教師

專業對話的議題,並增加專業對話的時間和空間。沒有深入的討論,尌不可能讓

專業對話的議題,並增加專業對話的時間和空間。沒有深入的討論,尌不可能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