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 議

本節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及研究歷程之心得,提出以下建議,以作為未來 學校教育相關人員、特殊教育行政機關與未來研究方向之參考。

壹、 學校方面建議

一、特教宣導

在學校內特殊教育宣導在每學年的其中一週舉辦,時間短暫密集,因此成效 短暫,又從研究結果中得知「七年級最為積極正向,其次為九年級,最後為八年 級」,另外也得知「班上沒有身心障礙同學,反而對身心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較 正向」,年齡較小及接觸較少的國中學生對身障同儕接納態度較高,這個訊息顯 露出八、九年級學生特教宣導尤為重要,因此建議學校實施特教宣導時應更加確 實非流於形式,特教宣導的方式可採取分散式的方法,配合校內公開活動或是輔 導活動課程,在學期的期初、期中、期末各階段安排不同宣導課程,亦要針對個 別班級特殊生狀況進行異質性的特教宣導,而非一致性的特教宣導內容。另外,

除了普遍特教宣導七年級新生之外,更應注重八、九年級的教育宣導,傳統的靜 態宣導課程,如電影欣賞、海報布置外,更應安排有系統多元的活動並盡量讓全 體學生有親身體驗性的課程,並強調不同障礙的特殊性,例如感官障礙之視障體 驗、非感官障礙之閱讀困難體驗,使一般學生能更了解身障生之需求,並提高特 殊教育宣導之成效。

二、特教與行政的結合

從研究結果得知「班上沒有身心障礙同學,反而對身心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 較正向」,由此可看出雖然普通班級中安置身心障礙學生,能夠讓同學接觸經驗

提高,但若無配套的特教團隊與行政支持與介入,再高的接觸程度也無法有效提 升對身心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因此建議學校特教老師與行政單位能結合,共同 提供普通班老師適時的支援與協助,例如普通教師定期的特教座談會,邀請特教 專家、學者或特教教師為普通班教師實務上所遇困難進行支援及協助;另一方面 學校行政亦能與特教教師共同合作增加身障學生多參與校內之活動,例如社團活 動、運動會上的表演等,使身障學生能參與更多全校性活動,使全體師生看見身 障生的努力與付出,創造出身心障礙學生能與全校互動的機會。

三、加強身心障礙學生社交技巧能力

本研究結果中發現,容易使身心障礙同學被排斥的特質項目前五項有:「身 上有異味」、「干擾教室秩序」、「故意挑釁別人」、「服裝儀容髒亂」、「容 易情緒激動」,這也顯示大部分學生無法接受身心障礙同儕這些外顯行為,上述 的容易被排斥的特質都是要努力學習克服的,每位學生都希望能夠有好的同儕關 係,因此建議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個別化之適性需要,加強學生外表儀容、情緒 控管的能力,尤其是嚴重影響其他同儕學習環境的行為,要能夠讓學生更容易與 同儕建立關係,另外教師可透過楷模學習方式,提升身心障礙學生的社交技巧能 力,利用多元方式鼓勵學生與身心障礙同儕正向良性交流,相互學習彼此優點,

提升身心障礙學生的社交技巧能力。

四、安置特殊學生時考量普通班教師專長及意願

在資源班特殊生課程安排模式,多為分組後安排抽離課程並進行編班,普通 班教師可能藉由抽籤方式來決定擔任資源班群組及學生導師,此種抽籤模式較為 被動及運氣,普通班導師可能被迫接收身心障礙學生,且非自願性擔任,此種方 式沒有考量普通班教師及特殊生的特質及個性,這些可能會影響導師對特殊生接 受度,亦有擔心無法盡心協助狀況,特殊生可能也會因導師特質而有適應不佳狀 況,造成融合教育的反效果。故學校行政及主管單位在進行編班分組時,應與特

教教師共同討論,並特別重視學校普通班教師的專長、意願、心態及公平性,並 能夠諮詢教師的意見與想法,來做最適切性的教育安置,達到適才適所。

貳、 教育行政單位建議

一、教師增能研習

目前普通班教師皆有機會擔任融合班教師,同時亦有可能擔任特殊生的科任 教師,接觸特殊生的機率相當高,然而身心障礙學生異質性高,教師在班級中所 要面對身心障礙學生的需求不同,因此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完備教師諮詢輔導理 念是必要的,倘若教師缺乏專業特教知識,當面對身心障礙學生產生的問題時,

必然會有排斥或挫折感,教師若能不斷主動充實相關專業知能,參與相關特教研 習或在職進修,必能夠更瞭解各類身心障礙學生之障礙特質,亦能採取適性的輔 導策略。因此建議教育行政單位定期舉辦各種形式之普通班教師特教知能研習、

分享座談會,並能夠印製搭配實例之教師宣導手冊,增進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之 瞭解。

二、加強特教支援服務系統

從研究結果中,得知容易使身心障礙同學被排斥的特質項目多為外顯行為,

例如「干擾教室秩序」、「故意挑釁別人」等,普通班教師也常因為處理特殊學 生行為問題、同儕間人際互動衝突而感到困擾,若要順利推動融合教育,同時亦 需減輕普通班融合教師的壓力,針對特殊學生問題行為,擬定行為功能介入計畫 及其行政支援是必要的,因此建議教育主管機關能強化特教支援服務系統,強化 區域性特教資源中心的服務,例如能提供即時的間接諮詢或是直接的行為介入、

定期的情緒巡迴輔導教師安排等,這些都是能強化普通班融合教師及校內特教團 隊的支持系統。另外,教師轉介尋求特教資源中心的協助時,常常面臨需填寫過

多的行為記錄及紙本表單,這也間接導致普通班融合教師轉介特殊需求學生時常 望之卻步,因此,也建議教育行政系統能簡化繁瑣的流程申請,以更務實便利的 方式滿足有需求之教師及學生。

參、 未來研究建議

一、擴大研究區域與對象

本研究因受到人力及時間的限制,僅以台北市八所學校之七、八、九年級就 讀於普通班學生為研究對象,並未以其他年齡層及其他縣市為研究樣本,因此在 推論上難免有所限制,未來的研究宜擴大調查對象之範圍,以做更廣泛解精確之 研究,如蒐集更多學校之學生樣本,可以針對不同教育階段進行探究,或是研究 範圍設定為特定身心障礙類別,這皆可能造成不同的研究價值與結果。

二、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國中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 進行探討,在多數相關研究皆採用此種研究方式,方便研究於結果的分析及推論,

但量化的填選答案方式卻無法完全呈現出研究參與者內心的想法,亦無法實際瞭 解一般同學與身心障礙同儕的互動方式,未來研究建議增加質性研究方法或以訪 談的方式,增加對身心障礙接納態度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三、研究變項方面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近年來教育現場出現少子化現象,尤其在遠離市中心之郊 區減班更為明顯,部分學校班級人數並未達25人。因此在學業成就變項上呈現成 績後段者為相對少數,在未來此變項的配置應適度修正成績排名前、中及後的區 間,或是採取前段及後段排名方式,另外尚需考量不同區域學校班級人數的差異

性。

另外,除了學業成就變項外,在身分及家庭型態的樣本數也呈現極端不平均 的狀況,亦皆未達顯著差異,樣本數分別集中於一般生及原生家庭,城鄉間的差 異性亦是未來做相關研究時,需謹慎考量的因素。

然而,影響同儕接納的因素相當多,除了本研究的相關變項外,尚還涵括了 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方式、個人智力、價值觀、身心障礙類別等變項,目前受限 於於人力與時間因素的限制,本研究未能逐一探討,僅針對學生年級、性別、身 分、家庭型態、接觸經驗、成績表現等變項做探討,未來可考慮其他變項做進一 步研究,以期能找出更多的影響因素,以協助身心障學生擁有良好的同儕接納態 度。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台北市:心理。

毛連塭、許素彬(1995)。情緒/行為異常學生的融合教育。特教季刊,57,8-21。

台北市教育局(1994)。台北市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計畫。

台北市教育局(2015)。103學年度臺北市各級學校概況。2015年1月15日取自:

http://www.doe.gov.taipei/

朱敏倫(2010)。國中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以花蓮縣某國中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李玉琴(2002)。東部地區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與互動模式之調 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李美枝(2004)。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市:文笙。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台北市:心理。

吳武典(1995)。特殊教育的發展趨勢。載於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 系列。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吳武典(2005)。融合教育的迴響與檢討。教育研究月刊,136,28-42。

吳昆壽(1998)。融合教育的省思。特教新知通訊,5 (7),1-4。

吳婉君(2008)。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以圖片情境式量表調 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吳清山、林天佑(1996)。融合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19。

吳淑美(2004)。融合班的理念與實務。台北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