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上述研究發現及結論提出幾點建議,以作為日後學校輔導人員及 後續研究者參考。

一、對實務工作者建議

(一)親職教育宣導—強化家長管教知能

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生在父親依附、母親依附對生涯自我效能有顯著正相 關,換言之,當依附關係越好,其生涯自我效能就越高,讓國中生有在面對生 選擇上更有信心。因此,應開辦各類家庭教育課程,針對親職教育宣導,提升 家庭凝聚力,強化正確家庭價值觀,增加家長的管教知能與親職互動,透過良 好的教養方式來建立國中生的生涯自我效能。然而現在網路、通訊軟體普及,

使得親子間直接接觸機會減少許多,談心、互動時間不如以往多,因此親子間 可共同討論解決方法,以增加親子間相處機會,才能陪著孩子度過成長的青澀 歲月。

(二)提升教師班經知能—塑造溫馨班級氣氛

本研究結果顯示國中的同儕依附關係和生涯自我效能有正相關,即國中生 知覺其與同儕依附關係較佳者,其生涯自我效能就越高,由此可見,學校教育 之重要性,是故國中生的同儕關係良好與否,都會影響學生在校的生涯選擇。

建議如果學生同儕關係較為不良,經由教師的溝通,關懷與輔導,學生的學習 適應力將會有改善與提升的可能性;另外也建議可以多辦理宣講,提升教師在 班級經營的知能,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有助於改善國中生與同儕之間的依附 關係。

112

(三)注重學生個別需求—提供適性化生涯輔導

生涯決定歷程包含許多影響因素,本研究依據文獻整理及研究者興趣選取 生涯自我效能做為進一步瞭解國中生生涯信心程度。研究結果顯示性別、家庭 社經地位對於上述二者皆具有整體或部分顯著影響,顯示出生涯決策歷程的多 樣化與複雜性,在個別生涯輔導、諮商時需敏察個別差異,針對學生個別需求 提供協助。

(四)安排生涯體驗活動—增進生涯選擇理解

建議國中輔導實務工作者可參考服務學校學生之特性,規劃安排符合其生 涯決策特徵或生涯發展任務的生涯輔導課程及生涯輔導體驗活動。學校可在各 年級階段安排充分親師生以學生生涯發展為主體之對話溝通機會,例如:學校 日、班親會、生涯輔導記錄手冊、各式競賽、職群試探活動、親子講座、父母 成長班、成長團體等方式,增進彼此生涯信心程度,降低生涯選擇、期待差異 而產生之衝突,增進彼此生涯選擇的理解,取得生涯發展的共識,降低生涯選 擇與期待差異而衍生之衝突。

二、對未來研究者建議

(一)擴大研究對象及範圍

本研究因人力、物力之限制,在臺東縣樣本的選取上,僅能進行各區的抽 樣調查,但統計結果不見得能推論到其他地區及學生。

本研究因抽樣範圍為全臺東縣,故僅能以問卷調查法為主,施測委由各校 輔導教師進行,但無法掌握各校學生的答題時間、答題過程是否一致,閱讀題 目時,學生是否受到情緒、認知、主觀判斷等影響,而導致統計上的錯誤。後 續研究者,可以再加入質性研究的部分,例如訪談、觀察。

(二)增加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以量化資料為主。故建議後續研究者 可以將研究方法增加,輔以訪談、田野調查法等對此議題更加深入作研究。其 中,調查問卷「人際互動感受與未來生涯選擇信心程度問卷」為研究者根據文

113

獻探討並參考其他問卷編製而成,量表的層面也許有所遺漏或缺失,建議後續 研究者在編製問卷時,可作增減或修改以使問卷內容更加周全。

(三)增加研究變項

本研究主要以國中生依附關係與生涯自我效能作為探討變項,後續研究者 亦可加入其他變項,例如學業程度、情緒穩定度、憂鬱傾向等等。在背景變項 部份,後續研究者亦可增加有家庭結構、排行序等變項來作探究。

114

11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心平(1989)。陌生情境下嬰兒行為及其依附類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麗菱、許惠評(2005)。大學校院餐旅管理系學生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阻隔 關係之研究。餐旅暨家政學刊,2(1),33-50。

吳明隆、凃金堂(2006)。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劍雄(1997)。專科生職業認知、生涯自我效能和生涯決定程度關係之研究

-以雲嘉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秋珊、陳威麗、蔣立琦(2008)。依據依附理論及現今實務困境建立增進親 子關係之策略。源遠護理,2(1),31-37。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巨流圖書。

凃金堂(2012)。量表編製與 SPSS。臺北市:五南。

施宇峰、譚子文(2011)。依附關係和我概念之關聯性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 報:教育類,25(1),1-27。

紀怡如(2002)。國中生依附關係、壓力知覺與其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胡湘萍(2009)。大學生依附關係、生涯自我效能對生涯決定之影響大學生依 附關係、生涯自我效能對生涯決定之影響大學生依附關係、生涯自我效 能對生涯決定之影響大學生依附關係、生涯自我效能對生涯決定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孫世維(1994):青少年與父母的情感關係:依附的性質與重要性。中興法商 學報,29,257—304。

孫育智(2004)。青少年的依附品質、情緒智力與適應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116

張東盟、蔡明昌(2011)。南投縣國中原住民學生依附關係之研究。教師專業 研究期刊,1,23 -49。

張芝鳳(2000)。青少年與父母以及與同儕間的依附關係對其自我價值之影響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秋蘭(2000)。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許明松(1997)。大學生的依附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許瑞蘭(2002)。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許慧香(2008)。大專應屆畢業生生涯自我效能與就業服務需求關係之研究~

以雲嘉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金定(1987)。生計決策訓練課程對高一男生生計決策行為之實驗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金定(1998)。依附行為與情緒調適能力之因果模式探討暨情緒調適團體對 不安全依附者依附相關變項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瑩珊(2000)。國小學童依附關係、失落經驗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靜怡(2005)。大學生人格類型、服務學習課程參與效能及生涯自我效能之 相關研究--以靜宜大學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彭立民、王怡文(2007)。護校生之基本屬性、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承諾相關 研究。新生學報,2,1-19。

彭滋萍、張高賓(2010)。高中職生家庭環境、生涯自我概念與生涯自我效能 之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9,33-60。

117

黃立立(2014)。高中職學生依附關係、工作價值觀、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 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秀惠(2004)。國小兒童父母依附關係、社會興趣、人格特質與利社會行為 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黃素英(1994)。由互動層次探討依附系統中的情緒變動(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黃素英(2013)。嬰兒至學齡前兒童精熟動機發展連續性及個別差異穩定性之 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黃凱倫、蘇建文(1993)。幼兒與母親依附關係及其社會行為之研究。教育研 究資訊,1(4),29-46。

黃瑛琪、連廷嘉、鄭承昌(2006)。生涯輔導課程方案對高三學生生涯自我效能 及定向之效果研究。諮商輔導學報,14,36-63。

黃筱甄(2008)。國中生依附關係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黃毅志(2008)。如何精確測量職業地位?“改良版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 地位量表”之建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9(1),151-159。

楊依雯(2010)。高中生之生涯發展準備度、學校幸福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 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芳梅(2007)。母親監控、家庭依附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博 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楊芳彰(1997)。國小六年級學童依附關係與敵意、社交地位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淑萍(1995)。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璦慈(2010)。生涯規劃、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關係研究-以嘉義縣市 後期中等教育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蔡淑鈴、吳麗娟(2003)。青少年的親子關係與共依附特質之相關研究。教育 心理學報,35(1),59-78。

118

蔡順良(2008)。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編製與驗證。教育心理學報,

39,105-126。

蔣宜玫(2009)。高中生家庭支持、親子依附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研究-以嘉南 地區普通高中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鄭居安(1995)。成人依附量表之編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鄭居安(1995)。成人依附量表之編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