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參與教師甄試之人員應針對命題比率較高之內容多做準備。由前述 之結論可得知,生活科技教師甄試筆試試題之命題範圍有集中於「訊息 與傳播」「電機與機械應用」「運輸」「居住」「材料」「創意設計與製 作」等六項類別之中另就認知歷程向度而言,較偏向於記憶類別之題 型。故建議參加教師甄試人員在準備筆試考題時,可就此六類之記憶類 型的題目別之方面收集相關資料,並需注意與其相關之時事新聞亦有可 能出現於考題之中。

另在分析過程之中發現,雖然完全相同內容之考古題不常見於考題 之中;但是於每份試題內,仍可發現相類似之概念於不同年份或不同縣 市考題中出現;因此參加甄試人員在準備過程之中,建議練習考古題,

除可熟習考試方式,也可進一步了解命題之方向。

二、給教師甄試評審人員之建議

教甄評審人員應針對筆試內容測驗較少或不足之部分,利用口試及 試教的機會對於檢視受試者之能力。在分析過程發現,生活科技教師甄 試筆試試題,於認知領域目標分類中的高層次概念命題數量較少。生活 科技課程於國民中學階段之課程特色,應重視讓學生統整其他學科的學 習經驗,了解科技社會的發展,並善用解決問題的步驟,實際操作工具、

材料,發揮自己的創意(李隆盛,2004)。其中之(1)統整學習經驗;(2)善 用解決問題步驟;(3)實際操作工具;(4)發揮創意,等四部份,若依布魯 姆認知領域目標分類修正版,皆是屬於認知歷程以及知識向度中較高層 次之概念,不易在選擇題型之筆試試題中測驗出受試者是否具備該項能 力,故建議教師甄試評審人員在錄取正式生活科技教師時,除了利用筆 試試題測驗受試者之記憶性知識外,應善用第二階段中口試以及試教之

過程,進一步了解應考者於高層次認知歷程之能力優劣,以期於甄試過 程中選出適合之人選。

三、給教師甄試筆試試題命題者之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將對於教師甄試筆試試題命題者建議,分就命題內 容、布魯姆認知向度、及其他等三方面提出建議

(一) 各主題命題題數之分配比例:由試題於各主題之分佈狀況發現,

「420 材料」、「422 訊息與傳播」、「421 電機與機械應用」、「424 運輸」、「411 創意設計與製作」、「423 居住」等六主題之命題 比率佔總命題數之 85.5%,共計 629 題;而另外「513 能源開 發與利用」、「431 環境污染與防治」、「410 科技發展與文明」、

「512 資源保育與利用」、「0 其他」、「425 食品與生物科技」等 六主題之命題比率占總命題數之 14.5%,共計 106 題。其題數 差距為 523 題。由過去之研究發現,各主題於國中生活科技課 程的課本中,在比例上亦有類似的分佈狀況;故建議命題者在 命題時,可參考各主題於課文出現份量,以安排各主題適當之 命題比率。

(二) 布魯姆認知向度:本研究結果顯示,生活科技教師甄試試題於 較高層次認知歷程中的「分析」、「評鑑」、「創造」等三部份命 題比率僅佔命題總數之 4.3%,共計 32 題,比率極低。葉連祺 (2000)認為,是非、選擇、和配合題型較適合評量知識、理解、

應用層次之題目;而對於分析、評鑑、創造等高層次的題目類 型,Gronlund(1993)提出可利用論述題作為測驗之類型。故建 議命題者可設計論述題型之測驗題目,以供評鑑受試者較高層 次的認知歷程,其具體的命題方式,可參考基隆市 94 年之題 組型的考題內容。

(三) 其他:研究者在分析題目內容的過程中,發現部分題目之命題 方向,不在原本之研究設計的課程內容分類之中,其內容包括 了生活課技教室規劃之概念等。劉瑞圓(2007)對於我國高中生 活科技教師專業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中指出,評鑑生活科技教 師之指標有四大向度,分別為:「科技教學規劃與實施」、「科 技教室規劃與經營」、「科技專業發展與態度」、「科技人才培育 與輔導」等四項。由此一觀點對教師甄試筆試命題者提出建議:

除了有關課程內容之中的各類型的知識外,也應注意生活科技 教師應具備之能力,並將其融入筆試試題測驗內容內,確保錄 取者對於生活科技教育內容之專業知能以及生活科技教學之 專業能力。

四、後續研究之建議

對於本研究之後續研究建議有三,分述如下。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國中生活科技科教師甄試筆試試題,但根據第 二章文獻探討中可知,若欲錄取正式生活科技教師,除了須通過筆試試 題之外,亦須通過第二階段之試教及口試過程,故建議後續之研究可以 針對第二階段之考試方法,及考試內容進行相關研究。

除了國中生活科技筆試試題之外,建議後續研究者亦可針對高中生 活科技教師甄試之筆試試題,進行相關之研究,提供給後續考生以及命 題者作為參考。

對於後續的研究若欲參考以上方向作量化分析時,在研究設計須注 意:於難度與鑑別度的試答資料收集時,研究者建議提高試答者的數量,

其原因如下:在本研究中,根據研究設計,對於鑑別度的試算係根據 Hopkins(1998)之觀點,取 30 人之作答狀況作為計算樣本,並定義其前 後 27%的人數為高分組與低分組。但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發現,30 人中

的 27%為 9 人,此數量於計算鑑別度的過程中,差距不大;故在計算後 產生鑑別度偏低的狀況。

第二個後續研究方向可針對現行對於生活科技教師有需求之學校進 行研究。生活科技教師缺額日益減少,而對於各級學校所需求之生活科 技教師,除了對於教師基本的專業能力有所要求之外,開缺學校對於生 活科技教師所應具備之能力是否存有其他不同的看法;而現行的教師甄 試制度是否能夠篩選出適合各學校需求的教師,此亦為一可行的研究方 向。

第三個後續的研究方向為針對教師甄試錄取者,可針對其筆試成績 與其在工作上之表現成果,分析其之間之關連性。原因如下:教師甄試 只是獲得教職的入場券,在進入真實的教學現場後,能不能勝任這份職 業,更形重要。經由教師甄試過程中所篩檢出的人員,能否具備擔任生 活科技教師的教學能力,將生活科技的知識活化成教學內容於教學現場 展現高度的教學效能,這些都是後續值得探究的問題,在積極準備筆試,

衝破筆試門檻的強烈動機之後,這群通過測驗標準之下新進的生活科技 教師,在躋升教育神聖的殿堂後,其接續的工作表現是否與其筆試成績 一樣亮眼,建議可作為未來研究之方向。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111 教職網(2011)。教師甄試歷屆錄取資料。2011 年 9 月 13 日,取自 http://ppt.cc/q0W3

王石番(198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臺北市:幼獅。

王炳雄(2008)。2007 年臺南市市長盃國民中學數學競賽試題分析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大偉(1986)。技職教育測量與評鑑。臺北市:三民。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04)。修訂 Bloom 認知分類及命題實例。教育研究月刊,122,

98-127。

李坤崇(2006)。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宜玫、王逸慧、林世華(2004)。社會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由 Bloom 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修訂版)析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

17(2),1-34。

李隆盛(2004)。中小學科技教育簡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 學院。

宗東亮(1971)。提高國民中小學師資素質的研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 編),教師素質研究(頁 62-86)。臺北市:臺灣商務。

林克鎂(2008)。國民小學音樂師資培育與教師甄選之探究-「以 97-98 學年度通過國民小學音樂教師聯合甄選者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 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建寧(2006)。九十四年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數學科試題分析。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中市。

孫志麟(2001)。開放後的省思:提升教師素質的機制。教育研究月刊,

89,43-49。

馬信行(1998)。教育科學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高強華(1996)。師資培育問題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正大。

張崇瑋(2007)。數學試題分析之研究-「以 94 學年度臺灣區職業學校工 業類聯合模擬數學試題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紹勳(2000)。研究方法。臺中市:滄海。

張靖宜(2005)。九年一貫課程數學命題分析研究-「國二段考試題」為 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教育部(2005)。師資培育法。2013 年 6 月 25 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

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H0050001

教育部(2008)。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11 年 12 月 4 日,取自 http://teach.

eje.edu.tw/9CC/index.php

教育部(2011)。師資培育法實行細則。2013 年 6 月 25 日,取自 http://law.

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H0050007 郭生玉(1985)。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精華。

陳美玉(1999)。實現成為教師的夢想-專業學習與發展。臺北市:師大 書苑。

陳英豪、吳裕益(1991)。測驗與評量。高雄市:復文圖書。

陳筱菁(2005)。以布魯姆認知分類修正版為基礎之計算機概論試題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育庭(2004)。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科書之內容分析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市。

黃光雄(1985)。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高雄市:復文圖書。

黃光雄(1995)。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

黃銘宗、張勝茂、孫仲山(2008)。國小生活科技相關之能力指標現況:

以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修訂版)知識向度分析。工業科技教育

以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修訂版)知識向度分析。工業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