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之結論,針對國中生活科技之課程內涵、學習活動與 教學方法提出具體建議,並提供未來研究方向,以供教育改革者及後續 研究參考,期能對未來生活科技課程的發展有所貢獻。以下分為對生活 科技課程內涵的建議、對未來生活科技學習活動的建議、對未來生活科 技教學方法的建議、對整體生活科技課程的建議及對十二年國教課程改 革的建議等五點說明,詳細內容分述如下:

一、對生活科技課程內涵的建議

(一)製造、營建、傳播、運輸等四大領域的課程內涵已逐漸式微,

是否還有繼續存在於生活科技課程的必要有待深入探討

由前一節的結果討論可知,目前製造、營建、傳播、運輸等四 大領域的課程內涵在教師的落實上已經漸趨低落,且服務年資較短

(即新進教師)對於此四領域的重視程度也越來愈低,學生也對於 這四個領域的學習較無興趣,那麼這些四大領域的學科是否還有存 在的必要,抑或採取其他教學方法教授(如科際整合法),需要進 一步探討。

(二)教師教導國中生活科技問題解決能力的方式仍然需要改善 由前一節的結果討論可知,教師雖然認為自己有用盡心力在教 育學生問題解能力,但學生卻不能理解,所以對於問題解決能力的 課程不甚瞭解。因此未來在對於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課程裡,教師 需要確實理解學生的想法,不要只是一昧的教授,讓問題解決能力 確實被學生掌握。

二、對生活科技學習活動的建議

(一)動手實作活動內容需慎選,要迎合兩性的喜好,且要確實讓 兩性都有操作經驗

由前一節的結果討論可知,兩性在實作活動的熟悉度上有顯著 的差異,而實作活動是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與科技素養的最佳方 法,因此教師務必要確認所有學生皆有動手操作實作目標。再者,

教師在設計實作活動時,也須考量到兩性的興趣不同,規劃全體學 生都盡心且歡愉的進行實作,如此才能確保課程目標確實被學生接 收。

(二)遊戲式的學習活動可以多加運用,激起學生的興趣便更容易 讓學生專注於課堂學習

由前一節的結果討論可知,學生對於遊戲類型活動的喜好程度 非常高,但教師認為真正在課堂上落實的程度並不高。因此教師若 能善加利用遊戲式的學習活動,相信學生會更加專注於課程。

三、對生活科技教學方法的建議

(一)教師可多加利用遊戲或競賽教學法作為教授生活科技的媒介,

而非一昧的使用講述教學

由前一節的結果討論可知,教師與學生均表示在生活科技課堂 中最常使用的教學方法為講述教學法,但學生其實不併喜歡此種教 學方式。因此若想讓學生能夠更專注在課堂學習,教師可以提升迎 合學生喜好的遊戲及競賽教學之落實,讓學生更快樂的學習。

四、對整體生活科技課程的建議

(一)生活科技課程內容依然偏向於男性學生的興趣,因此需架構 一個適合兩性學習的課程內容,使所有學生皆能確實習得科技 素養

由前一節的結果討論可知,對於生活科技課程男性學生是有較 高的喜好程度的,因此在課堂上投入的專注力會更多,對於課程的 瞭解便高於女性學生。但科技素養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是不分兩

性都需要達成的,所以現有的課程內容不能滿足兩性的需求,需要 專家學者再做全面性的規劃。

(二)中部地區學生整體的科技學習現況非常不足,需要進行檢討 由前一節的結果討論可知,中部地區學生不管是在課程內涵、

學習活動或教學方法的熟悉程度皆與其他三個區域有一段差距,顯 示其科技的學習現況是非常令人憂心的。

五、對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建議

(一)生活科技課程內涵的教學重心已從製造、營建、運輸、傳播 等領域轉至科技對社會的影響

由前一節的結果討論可知,製造、營建、運輸、傳播等領域的 課程內容已逐漸不受到教師的重視,而現今科技教育的重點是讓學 生瞭解科技的影響。因此,製造、營建、運輸、傳播等課程是否還 有存在的必要,抑或是融入其他領域繼續教學,都需要再進一步探 討。

(二)實作課程可採取遊戲的方式進行

由前一節的結果討論可知,學生非常偏好遊戲類型的活動或教 學方法。因此,在生活科技課程最重要的實作課程中,教師或許可 以設計以遊戲的方式進行,迎合學生的偏好進行教學,讓他們能更 專注於課堂,幫助學生學習。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保進(1999)。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心理。

朱耀明、王淑慧(2004)。活動導向式生活科技課程之教學設計與實施:

以「科技在哪裡」單元為例。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 學系舉辦之「2004 國際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研討會」會議論文 集光碟,高雄。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與實務(二版)。臺 北:五南。

李欣儒(1999)。科技教育之教學策略與教室規劃。生活科技教育,32

(11),25-33。

李隆盛(1996)。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臺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2005)。科技與生活科技。載於李隆盛(主編),生活科技概論

(頁 1-34)。臺北:心理。

李隆盛、林坤誼(2003)。中美中小學生活科技標準之比較。中等教育,

54(3)

,20-29。

李隆盛、張玉山、蔡東鐘、魏炎順(1999)。英、美、澳三國中小學科 技課程之比較。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的教 育挑戰與各國因應策略(頁 389-419)。臺北:揚智。

林坤誼(2001)。MST 取向之模組化教學探討。生活科技教育,34(10),

12-17。

林進財(2004)。教學原理。臺北:五南。

林雅玲、李大偉、林展立(2007)。科技教育的研究與展望-從教學設 計的角度探討。生活科技教育,40(8),5-24。

林錫昭(2002),自然與科技可否合為同一教學領域?生活科技教育,

35(4)

,2-10。

侯世光(1997)。工藝/科技教育改革。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主編),邁向未來的課程與教學(頁 29-43)。高雄:復文 。 柯兆欣、黃銘修(2011)。競賽式遊戲學習系統對國中自然領域學習成

就之影響之教學歷程及結果。載於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舉辦之

「2011數位科技與創新管理研討會」論文集(頁358-367),臺北。

胡嘉智(2007)。科技匯流下之「跨科際整合課程教育教學研究」:以世 新大學大學部「媒介經濟學」課程為例。傳播與管理研究,6,87-132。

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編本教科書研發編輯委員會

(2008)。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一上)(二版)。臺北: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編本教科書研發編輯委員會

(2008)。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一下)(二版)。臺北: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編本教科書研發編輯委員會

(2008)。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二上)(二版)。臺北: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編本教科書研發編輯委員會

(2008)。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二下)(二版)。臺北: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編本教科書研發編輯委員會

(2008)。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三上)(二版)。臺北: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編本教科書研發編輯委員會

(2008)。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三下)(二版)。臺北:作者。

康軒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10)。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本(一上)(初版)。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10)。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本(一下)(初版)。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10)。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本(二上)(初版)。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10)。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本(二下)(初版)。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10)。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本(三上)(初版)。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10)。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本(三下)(初版)。臺北:康軒。

教育部(1995)。國中課程標準。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作者。

郭玉生(1999)。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

陳佑成(2005)。台臺北縣國民中學生活科技課程實施現況調查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

陳玫良(1996)。提高國中階段科技素養的解決問題教學策略。載於國 立台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舉辦之「國際技學素養教育」研 討會論文集(頁 96-105),臺北。

陳長振、鍾汪宏(2006)。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實施生活科技課程 之影響因素研究。生活科技教育,39(3),89-98。

陳建文(2000)。國小三年級自然科課程軟體之設計與製作。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

鈕文英(1999)。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高雄:高雄師大特教中心。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

黃振裕(2004)。STS 教學策略融入國中生活科技課程研究-以「運輸 科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彰化。

黃能堂(2004)。澳洲科技教育。生活科技教育,37(3),8-26,2011 年8月15日,取自http://www.ite.ntnu.edu.tw/06/index.htm。

黃麗真、汪巧玲(2003)。「生活科技」名存實亡?生活科技教育,36

(4),8-14。

楊龍立(1996)。國中學生性別因素、科學能力自我概念、三種對科學 的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159-182。

翰林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09)。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本(一上)(修訂五版)。臺北:翰林。

翰林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09)。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

翰林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09)。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