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實施完英語教學課程後,研究者發現完全肢體反應教學法最有效果,精熟學 習法與全班性同儕教導制的效果次之。研究者將對以上三種教學法提出教學上的 建議以及對學校行政的建議。

壹、 教學上的建議

一、對實施完全肢體反應教學法的建議

由於完全肢體反應教學法於本英語課程中是最有效果的教學策略,研究者建 議多予以採用於平常英語教學中。實施完全肢體反應教學法的時候,教學者本身 要放得開,模仿動物的動作時就要模仿出來,學生看到老師逗趣的動作後,自然 而然就會想要到教室講台前面比動作給其他同儕看。比較喜歡動來動去的學生對 於這個教學法興趣盎然,就會自願比給其他人,如此一來師生間上課的氣氛變得 踴躍起來,創造出適合教學者與學生共同教與學的空間。

二、對實施精熟學習法的建議

研究者認為這次研究所實施的英語教學策略可以使用學生喜愛的繪本、卡通 動畫、繪畫活動於精熟教學中,這樣更能引起他們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更加投入 於學習活動中。精熟學習強調學習者如果未達到教師設定的學習目標,就必須一 直重複學習。在這樣反覆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容易感到疲乏,因此教學活動多 安排些學生喜愛的繪本、卡通動畫、繪畫活動,他們就會有繼續學習英語單字的 動力。

三、對實施全班性同儕教導制的建議

全班性同儕教導制若只是讓學生兩人一組輪流交換角色,時間一久,學生容 易感到厭煩,因此研究者建議若是要實施全班性教導制,應安排學生互相拿平板 電腦,使用他們感興趣的英語單字遊戲軟體作為教學工具,如此一來,他們就會 很自然地對學習英語單字感到興趣盎然。

貳、 對學校行政的建議

一、減少實施英語教學教師的教學節數

一般而言台中所有學校的英語教師每週教學節數有二十節課,加上早自修以 及中午午休時間要訓練學生參加英語歌唱比賽、英語朗讀比賽、英語讀者劇場展 演、語文週競賽以及校內英語活動,英語教師的工作負荷量已經很大了,這時候 如果要再加上英語扎根教學,英語教師的壓力更重,導致沒有足夠的時間備課,

使得學生的上課品質不佳。研究者為此建議學校行政單位減少實施英語扎根教學

教師的教學節數,確保其準備扎根教學課程的時間充足,進而改善扎根教學課程 品質。

二、提供英語教室數量充足的平板電腦以輔助教學

研究者在實施全班性同儕教導制與精熟學習法時,感到教學時非常疲累,很 希望學校行政單位能夠提供英語教室足夠的平板電腦,讓每位學生都能使用平板 電腦學習。如此一來,教師在教學時便不會感到負擔過重,同時學生透過平板電 腦可以接觸到許多英語單字的遊戲 app 或者是網站,促使教師與學生雙方的教與 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供英語教師人力上的支援

研究者在實施英語扎根教學時,常常會有體力不支的感覺。雖然參與課程的 學生少,但是實施完全肢體反應教學法與精熟學習法時,研究者必須給予學生多 元的教學活動,在活動轉換時難免需要向學生大聲提醒需要換下一個活動。如果 多一位助手可以和教學者交替帶教學活動,教學者在帶教學活動上就不會那麼吃 力,因此研究者建議學校行政可以提供英語教師在英語扎根教學時的人力支援。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鈞鈴、陳美玲(2014)。大學生英語教學成效探討。遠東通識學報,8(1),71-83。

甘文淵、蘇美菁(2012)。國小五年級英語科應用 TPR 教學法於補救教學之行動 研究。國民教育期刊,53:1,098-107。

何雅芬 (2012)。國民中小學英語補救教學策略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221,

065-078。

余綺芳 (2011)。探討東吳大學大一英文線上補救教學效益。東吳外語學報,33,

001-023。

吳青蓉(2005)。建構取向的教學在國中英語課堂實施之研究。育達學院學報,

(9),131-149。

吳青蓉、許碧勳(2008)。幼兒英語“融入”教學之探究。育達學院學報,(17),

97-116。

吳歆嬫(2010)。談科技大學英文補救教學課程設計。淡江人文社會學刊,(41),

69-100。

李孟峰、連廷嘉(2010)。「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實施歷程與成效之研究。

教育實踐與研究,23:1,115-144。

周啟葶(2014)。英語補救教學實施歷程、影響因素、困難與因應 策 略: 一個個案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5,113-136。

林宜潔(2015)。國小學童英語補習經驗與學習態度對學校英語學業成就之研究—

以高雄市某國小為例(碩士論文)

林政逸(2006)。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政策執行現況與相關問題之研究。國民教育

研究集刊,(14),155-172。

林倍如(2009)。英語文國小特殊考科表現結果探究。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47。

林倍如(2009)。英語文國小聽讀測驗表現結果探究。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57。

邱華慧(2011)。歌謠教學對幼兒英語詞彙能力之影響。明新學報,37(2),199-208。

宣崇慧、盧台華(2010)。直接教學法對二年級識字困難學生識字與應用詞彙造 句之成效。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3,103-129。

洪儷瑜、黃冠穎(2006)。兩種取向的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語文低成就 學生之成效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43-71。

郎亞琴、謝美雲(2008)。彰化縣國小英語教師使用故事教學之信念與課堂應用。

聯大學報,5(2),67-84。

徐定華、卜令楨、陳雅韻(2011)。精熟學習於技職院校英語補救教學應用之個案 研究。遠東學報,28:2,119-129。

翁惠婷、簡雅臻(2015)。國小五年級英語差異化教學學習成就之探討。國民教 育,55(2),60-81。

高千文(2007)。策略訓練在高職英語補救課程之應用。元培學報,14,025-036。

張玉茹(2002)。因應小班教學多元化教學與評量在國中英語課的實驗行動研究。

文藻學報,(16),143-166。

張玉茹、林世華(2001)。全語言教學在國中英語課之實驗研究。師大學報:教 育類,46(2),233-253。

張玉萍(2004)。台灣英語教學面面觀。臺中師院學報,18(1),79-90。

張宜玲(2003)。托兒所英語教學實驗之行動研究:華德福課程在幼兒英語教學 的應用。幼兒保育學刊,(1),122-147。

張新蘭、黃加慧、陳怡君(2012)。英語繪本提升國中生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以 攜手計畫英語補救教學為例。2012 年南臺灣教育論壇,174-200

張麗玉(2013)。寓學於戲:融入教育戲劇之國小五年級英語教學行動研究。英

語教學期刊,37(2),121-185。

張馨文、劉唯玉(2013)。強勢智能搭橋英語補救教學方案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 學習成效影響之個案實驗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9,139-163。

曹純瓊、郝佳華(2010)。國小學童學前英語學習經驗對其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 之影響。教育實踐與研究,23(2),95-123。

莊筱玉、傅敏芳、林怡倩(2008)。建構式英語教學之研究。美和技術學院學報,

27(1),83-101。

莊維貞、簡曉琳(2007)。彰化縣近郊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 策略及英語學習成就狀況探討。研究與動態,(15),159-178。

許美華(2013)。大專學生參與師資培訓計畫與進行國小學童英語補救教學之研 究。長榮大學學報,17:2,053-069

許繼德(2009)。資訊融入同儕教導制英語補救教學之應用。屏東教育大學學報 -教育類,32,139-168。

郭孟倫、楊叔卿(2015)。挑選平板電腦應用程式以協助英語低成就學習者之研 究。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2),19-39。

郭明堂、黃涵鈺 (2009)。國小高年級英語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屏 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2,101-138。

郭琪連(2010)。英語歌曲教學對國小高年級英語低成就學生字彙能力與英語學 習態度之影響(碩士論文)。

陳淑麗(2008)。二年級國語文補救教學研究-一個長時密集的介入方案。特殊 教育研究學刊,33(2),25-46。

陳淑麗、曾世杰、張毓仁(2015)。國小二年級不同補救教學方案之實施與成效 之比較:攜手計畫與永齡希望小學。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3(2),35-74。

陳淑麗、曾世杰、蔣汝梅(2012)。初級與次級國語文介入對弱勢低學力學校的 成效研究:不同介入長度的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7(3),27-58。

曾世杰、陳瑋婷、陳淑麗 (2013)。大學生以瞬識字及字母拼讀直接教學法對國 中英語低成就學生的補救教學成效研究。課程與教學,16:1,001-033。

曾玉貞、劉唯玉(2014)。遊戲融入英語字彙教學對不同學業程度原住民學生學 習成就的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11),175-208。

游惠美(1998)。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方式對國小低成就兒童注意符號補救教學成效 之探討。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3,137-159。

童灔瓊、彭曉瑩 (2014),英語歌謠韻文融入國小高年級學生英語補救教學之研 究,新北市教育,12 期,頁 58-62。

黃俊維(2013)。集中識詞教學於提昇成人英語學習成就之成效研究。科學與人 文研究,2(2),41-49+51。

楊基銓、黃財清、江筠捷(2004)。福東國小學校本位課程(英語教學)發展實 務。正修學報,(17),95-109。

楊淑蘭、洪綺襄(2014)。音韻覺識取向注音符號教學對伴隨語文學障之迅吃兒 童介入效果之研究。台灣聽力語言學會雜誌,(32),1-21。

楊懿麗(2006)。國內各級英語教學的詞彙量問題。國立編譯館館刊,34(3),35-44。

鄒文莉(2003)。說故事英語教學與國小英語學習。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 類,48(1),53-67。

蔡裕美、鄧琇介、陳奕君、蔡長書、修子桓、楊翼風 (2011)。技術學院英文補 救教學成效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7,047-068。

蔡銘津、何美慧(2016)。可預測性故事之英語繪本及其在英語教學上的應用。

人文社會電子學報,11(2),93-111。

戴維揚(2012)。教學論壇源自希臘拉丁文的學術專業英文─英文詞彙的量與結構 。英語事業,42,75-88。

謝明芳(2013)。幼兒園融入式英語教學:兼具幼教與英文專業背景教師之實踐。

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30(1),1-38。

顏孝羽、戴聖偉、黃怡璇、李亞真(2015)。部件教學法合併行為治療對於注意 力缺陷過動症共病寫字困難患童寫字治療效益之回朔性研究。輔仁醫學期 刊,13(4),171-183。

魏式琦、陳淑珠、盧慧真、曾豐仁(2013)。多感官學習之字母拼讀補救教學對低 成就學生的學習成效探討。教師專業研究期刊,6,063-102。

蘇家莉(2009)。語文學習障礙學生的輔導與補救教學。國小特殊教育,(47),

83-90。

貳、外文部分

Bussert-Webb, K. (1999). To test or to teach: Reflections from a holistic

teacher-researcher in south texas.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42(7), 582-585.

Chen, T. C. (2007). Underachieving students' improvements in a primary efl remedial program. MingDao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2), 263-277.

Chou, C. (2013).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ying "readers' theater" as english remedial instruction for underachievers. Taiwan Journal of TESOL, 10(1), 77-103.

Dionisio, M. (1989). Filling empty pockets: Remedial readers make meaning. English

Dionisio, M. (1989). Filling empty pockets: Remedial readers make meaning.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