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從國小開始就讓學生學習英語,政府期望大部分的台灣人能夠擁有流利 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夠以英語和外國人溝通,增加國家經濟競爭力。台灣人從小 就開始學習英語,從表面上看,所有的台灣人的英文能力應該很好。事實卻不然,

有些大學生連簡單的二十六字母發音都不會。有些台灣人出國旅遊碰到外國人不 敢開口說英文。也有些社會人士仍舊拼不出一些簡單的單字。究竟英語教育出了 什麼問題,導致英文能力好的人與英文能力差的人呈現反比現象。英文好的人在 英語口說、英語聽力、英語閱讀與英語寫作方面都有傑出的表現,甚至能夠很快 翻譯出外國人剛講過的話;英文不好的人在英語口說、英語聽力、英語閱讀與英 語寫作方面表現不佳,甚至無法拼出簡單的單字。

從國小至大學都有英語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為了幫助這些學生增進英語學 習的程度,台灣政府推動各項英語教學計畫,例如:英語扎根計畫與課後攜手計 畫。英語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必須在課後留下來上英語教學,直到英語能力有所 提升。從過去到現在有很多老師致力於設計完善的英語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的英 語能力,自然而然地,英語教學策略五花八門,有英語讀者劇場融入教學、建構 式教學、英語童謠融入教學、完全肢體反應教學法、精熟教學法、電腦輔助教學 與全班性同儕教學法等等教學策略。

研究者在教學現場看到那些因為英語基礎沒有學好,只能當教室的客人的那 些學生,就替這些學生感到焦急,有些學生從三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單字,但是 他們對二十六字母的發音還不夠熟悉,往往連最簡單的三個字母組成的單字都不 會念。研究者時常在思考該如何幫助這些學生,讓他們不再只是教室的客人,激 發他們學習英語的動機,使他們的英語字彙能力有所進步。從以上的教學策略中,

研究者希望能夠從中選擇最有教學效果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有效率且快樂地 學習英語。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自九年一貫教育開始,國小以及國中生常態編班實施一段時間後,產生學生 學習程度差異過大的問題。大部分的家長都有「不要輸在起跑點」的觀念,故而 家境較寬裕的學生通常會去上補習班,寒暑假時也會在補習班上課。這些學生在 補習班預先學習好學校的課程內容,在學校上課相當於複習學習課程,所以他們 能夠迅速吸收上課內容。另一方面少部分的學生由於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父母無 足夠能力支付補習班費用,沒有去上補習班。通常這些學生的父母忙於工作,沒 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童。孩童在學校上完課之後,回到家中無人指導。經過一段 時間這些學童無法吸收學習內容,因而學習程度低落。

其中英語課在學校課程中,每週只有兩堂課。學校英語老師有教學的進度壓 力,他們並沒有充裕的時間慢慢上課。那些沒有補習且學習速度緩慢的學生相對 而言很難將上課內容吸收,日復一日他們的英語程度愈來愈低。如果沒有接受英 語教學,他們上英文課時,只是教室中的客人。

為了解決以上所述的問題,台灣這些年推動英語扎根計畫與攜手計畫。研究 者於英語教學現場觀察到三個主要的現象: (一)、有些參與英語扎根教學的學生 不是出於自願參與英語教學,所以上課配合度低,難以提昇學習成績。(二)、學 生個別差異性過大,導致教師設計英語教學課程的難度增加。(三)、實施英語扎 根教學的教師工作負荷量大,於平常教學與訓練學生參加比賽之外,還得另外抽 出時間與精力來替英語低學習成就的學生作英語扎根教學。以致於教師無暇設計 出完善的英語扎根教學課程。

研究者為此分析學習者的學習特質,並蒐集英語教學策略的相關資料。研究 者分析學習者學習困難的共同點為記憶單字,他們無法很快地將單字記憶起來。

有些低學習成就者不會二十六字母的發音,導致記憶單字發音非常困難。另外有 些低學習成就者已經學會二十六字母發音,但是不會字母拼音,以致於背誦單字 產生困難。最後一種低學習成就者已經學會辨認單字以及字母拼音,但是缺乏練 習,所以在學習單字上也有困難。

研究者決定尋找與英語單字教學策略有關的期刊,根據文獻資料設計出符合 英語低學習成就者的課程。在搜尋英語教學策略的過程中,研究者認為完全肢體

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甘文淵、蘇美菁,2012)、全班性同儕 教 導 (Classwide Peer Tutoring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CWPT-LMS) (Greenwood,Arreaga,Utley,Gavin,&Terry,2001)與精熟學習法(Mastery Learning)(徐 定華、卜令楨、陳雅韻,2011)對於學習英語單字最有成效。

甘文淵、蘇美菁 (2013)的「國小五年級英語科應用 TPR 教學法於補救教學 之行動研究」裡,教師使用圖卡為教具,先帶學生做動作,之後讓學生想動作。

教學的過程中會視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教學進度的調整。TPR 教學法對於學習國小 英語單字有效果,參與補救教學的三位學童後測成績都有所進步。

Greenwood, Arreaga,Utley, Gavin 與 Terry (2001)的一篇論文主要內容是討論 全班性同儕教導(CWPT-LMS)對於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英語單字的成效。在這個 實驗中學生有兩個角色,一個是教導者,另一個是被教導者。學生兩兩一組,每 隔一段時間替換角色。學生彼此教導單字,測驗對方單字。參與研究課程的班級 後測分數都有顯著的成長。

徐定華、卜令楨、陳雅韻(2011)在「精熟學習於技職院校英語補救教學應用之 個案研究」中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精熟學習內容。所有的學生必須在回應測試中 展現對指導內容的精熟度,才能繼續下一個學習單元。每次上課都有形成性評量,

學生必須考到八十分或九十以上。如果沒有通過學習設定標準,他們就要花時間 以及矯正活動於過度學習上。參與精熟學習於英語補救教學的學生在形成性評量 有進步,聽力理解測驗包括選擇題、克漏字、會話配對等等。從這項研究可看出 精熟學習對於學習英語單字是有成效的。

搜尋文獻資料後,研究者決定在英語扎根計畫中實施完全肢體反應教學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全班性同儕教導(Classwide Peer Tutoring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CWPT-LMS)與精熟學習法(Mastery Learning)。並在實驗中觀 察這三種教學法對於學生學習單字是否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小白國小(化名)位於台中市的火車站附近,屬於台中市某行政區,國小附近 就有美語補習班。大部分學童放學後都會去補習,只有少部分的學生由於家庭經

濟的關係沒有去補習。暑假期間這些沒有補習英語的學生在開學後很明顯落後有 參與補習的學生。為了幫助這些學生學習英語,本研究者於每周三下午實施英語 扎根教學,期使能讓學生提升英語能力。本研究者希望找出對英語低學習成就者 最有效學習的英語教學策略,因此以完全肢體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全班性同儕教導(Classwide Peer Tutoring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CWPT-LMS)與精熟學習法(Mastery Learning)這三種教學策略以及英語低學習成 就者為主延伸出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與問題,呈現如下。

壹、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本研究擬針對台中市某行政區小白國小(化名)六年級弱勢低成就 學童,提供外加課程的英語扎根教學,並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完全肢體反應教學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全班性同儕教導(Classwide Peer Tutoring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CWPT-LMS)與精熟學習法(Mastery Learning),透過學生肢體 反應,同儕間彼此學習與精熟學習內容,增加兒童記憶英語單字的能力,具體研 究目的如下:

一、分析英語低成就學童的學習困難之處。

二、探討完全肢體反應教學法、全班性同儕教導與精熟學習法融合實施的教 學成效為何。

三、比較接受英語教學的學童在上英語教學前後的英語單字程度差異。

四、調查接受英語教學的學生在上英語扎根課程後對於學習英語的態度是否 有正向成長。

貳、 研究問題

針對以上的研究目的,再探討下列的研究問題:

一、學童上過英語扎根課程後,在記憶英語單字量方面是否有成效?

二、學童上過英語扎根課程後,對於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否增加?

三、個案學童對於完全肢體反應教學法、全班性同儕教導與精熟學習法融合 實施是否有不同的學習成效?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者從任教班級篩選出十三位英語低成就的學童,他們普遍不太會記憶 單字,雖然他們已經六年級了,但是記憶單字對他們而言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為了讓他們的英語基礎很扎實,本研究者決定將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單字重新以完 全肢體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全班性同儕教導(Classwide Peer Tutoring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CWPT-LMS)與精熟學習法(Mastery Learning)教導學生,期使他們能夠有效學習單字。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教學現 場是研究者能夠控制的因素,其他因素並非是研究者能夠掌握的。研究者為此將 研究範圍與限制呈現如下。

壹、研究範圍

為了確立本研究之客觀性,研究者搜尋各種不同資料,例如教師省思札記、

教學現場的錄影、學生的學習單、學生的訪談、學生的學習態度量表問卷、前測 考卷、後測考卷、學生期中考與期末考考卷等等。希望透過多元資料的彙整,使 得研究結果具有信度與效度。

研究者在實施英語教學期間會邀請指導教授以及同儕教師觀看教學現場,請 他們給予意見改善課程設計。研究者期使透過綜合各方意見,使得英語教學成為

研究者在實施英語教學期間會邀請指導教授以及同儕教師觀看教學現場,請 他們給予意見改善課程設計。研究者期使透過綜合各方意見,使得英語教學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