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茲針對前述的研究結論,本研究從教育與輔導的觀點,提出建議以供新住民 家庭、學校教師、教育主管機關,作為新住民子女於國民小學就學期間的協助與 輔助的參考,以下就研究結果的應用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具體建議。

壹 、對新住民家庭之建議

一、親子共讀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和增進親子關係

參與研究中的四位新住民母親在原生國家的學歷都不高,但她們都選擇陪著 自己的孩子一同學習,這種陪伴子女寫作業和複習學習內容的歷程,不但可以養 成孩子閱讀的習慣,還可以增加新住民母親的中文字彙。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可 促進子女與父母間親密的互動,孩子從中得到快樂及滿足,能感受到愛及溫暖,

有時更甚於對書本身的興趣。

「國際閱讀協會」(IRA)理事愛德華斯博士(Dr.Patricia A. Edwards)指出:看

126

書應該是一個愉快的閱讀經驗,當父母親跟孩子唸書時如伴隨著微笑、交談與雙 方的互動,就像把家中的寶物拿給孩子一樣快樂。

二、正向鼓勵孩子的興趣,那是最佳的親子溝通橋樑

子女的興趣和職業規劃向來是每位父母親最在意的課題,「別讓還孩子輸在 起跑點上」更是讓每位爸媽繃緊神經,孩子的興趣反而被拋在課業表現之後,甚 至遭到忽視。

本研究中的四組新住民家庭,對於孩子的興趣以及志向大都抱持著正向、鼓 勵以及包容的態度,甚至將孩子有興趣的事物做為表現優異時的獎勵。喬特父母 親對於喬特喜歡組裝模型、打籃球的興趣都給予支持,桐桐爸媽了解桐桐喜愛閱 讀,除了會帶孩子參觀書展之外,還會在週休假日帶孩子到市區的書店看書;阿 志爸爸媽媽對於阿志喜愛從事手工藝及繪畫的興趣不但沒有反對,還經常接送他 和同學一起到圖書館借書找尋創作靈感;小菁的爸爸媽媽知道小菁特別喜歡唱歌,

除了在課餘時間會陪她練習之外,還會請學校老師一同留意有無相關訓練的營隊 和比賽資訊。

四對新住民爸爸媽媽們,藉著參與孩子的興趣活動,創造親子間共通的話題,

隨著和孩子一起同從事興趣的事物時,也能夠了解孩子對於特定事情的看法,父 母親可藉由興趣當作彼此間溝通的潤滑,給予孩子機會教育和價值觀的導正。

三、教養孩子是父母親共同的責任

從既往的研究中可得知,在新住民家庭中扮演主要照顧者和教養者角色的絕 大多數都是新住民母親,而新住民家庭中的父親由於承受家庭的經濟壓力,為了 維持家庭的開銷,本國籍父親經常是投身在自己的工作中,而忽略了陪伴子女成 長的過程,僅止於物質上滿足孩子。

本研究中的四對新住民父母親,除了桐桐父親已經退休之外,其餘三位父親 目前也為了各自家庭的經濟做努力,不過在下班休息之後,四位爸爸的共同點是:

陪孩子一起看電視、檢查作業、閒聊學校生活發生的趣事,也許時間不長,但是 都在教養孩子的部分盡自己作為父親的心力,營造健全的家庭生活和和諧的家庭 氣氛。

四、親師合作才能提供給子女更好的學習支援

親師合作,自孩子就學開始就是每位家長必修的課題,孩子離家到學校上課 的時間裡,可能在學習狀態、常規表現外,還會有許多突發的意外事件,而家長 對於學校的配合態度,也是影響孩子在學習的關鍵因素之一。

研究中的四對新住民爸媽都選擇避免「兩種極端的處理方式」:一是態度消

127

極,對老師有關孩子問題的反應都採取不理睬、不作為的態度;其二是過分積極,

對於孩子在校的任何問題直接跳過學校的處理層級,經常使用公務單位的陳情管 道,或是爆料給媒體。這種家長以為,施壓給學校的長官,問題就會被解決。但 是事實上,這些陳情最後仍然會回到學校內部,由學校提供相關資料向陳情人說 明,過分積極反而容易適得其反,讓自己的孩子被貼上不能招惹標籤。

班級導師是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常規表現最直接的觀察者,如能和班級導 師在溝通上彼此尊重對方立場、配合對方可以溝通的時間,相信多數老師都會樂 於配合家長的諮詢和溝通。四對新住民父母親除了會主動和班級導師溝通之外,

對於學校老師的態度都採取配合、信任的態度,使雙方在針對孩子在校學習及教 養方面的問題溝通能夠保持通暢,提供子女更好的成長支援。

貳 、對學校及教育主管機關之建議

一、培養教師具備多元文化的包容能力,給予不同文化背景孩子適時的幫助。

學校單位應配合學生的組成越來越多元,透過研習、工作坊的舉辦,讓學校 教師能夠不斷更新教育新知,了解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組合家庭的困境,讓第一線 帶班的教師能夠針對跨文家庭子女有因應的班級經營策略。多數新住民家庭的子 女學業低成就並不是起因於母親的學歷和智商,而是缺乏資源輔助和尋求協助的 能力,隨著交通能力的便捷,跨文化家庭的組成將成為一種常態,社會和學校應 作好準備,規劃各項語言銜接補救的措施,以培育下一代具競爭力的新公民。

二、舉辦親職研習,提供新住民家庭教養子女的知識及社福資源。

從四對參與研究的新住民家庭經驗可得知,參與學校所承辦的親職活動、親 職研習,對於新住民家庭在教養子女的知識、教養子孩的方法上都會有所助益。

參加親職活動不但能增加親子間互動和互相了解的機會,也讓新住民爸爸媽媽們 能夠對於學校的運作、教育體制、社福機構的資源有比較直接的認識。

三、免費的課後輔導,如「補救教學」、「永齡希望小學」、「夜光天使」、「Teach for Taiwan 為台灣而教」等學習資源,對於屬經濟弱勢的新住民家庭有實質的幫 助。

在訪談四對參與研究的新住民家庭過程中,四對新住民爸爸媽媽都有提出子 女參加過學校課後輔導的經驗,雖然四位子女因為資格條件不符已陸續沒有參加 課輔,但是能夠參加學校的課輔班,對於無法負擔子女補習或是上安親班的其他 新住民家庭而言,無疑是增進學習機會的一大幫助。

多數研究指出,新住民子女的學習表現低成就,是來自於母親文化語言適應

128

不良、家庭功能不彰、或是台灣籍父親長期在外地工作隔代教養所形成的學習弱 勢,若學校機構能夠結合民間社團的力量,例如「永齡希望小學」、「Teach for Taiwan 為台灣而教」的課後輔導班,加上教育部推動的「夜光天使計畫」等,

提供弱勢子女有充足的學習資源、環境、以及師資,無論是對新住民家庭、弱勢 族群家庭等,都會有其正面的幫助和意義。

四、火炬計畫對於偏鄉學校需有更多的整合與配套措施

在訪談四對家庭的過程中,四對新住民爸爸媽媽都有提及參加學校曾經承辦 的「火炬計畫」經驗,像是親子共遊、認識異國美食料理等活動,對於其他不屬 於新住民的家庭認識東南亞文化有正面的幫助,在聽聞學校已經停止承接相關的 計畫活動後都感到十分可惜。

內政部與教育部自 2012 年 3 月起共同推動「全國新住民火炬計畫」,為落實 照護新住民及其子女,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擇轄內小學新住民子女學生人 數超過 100 名或超過十分之一比例者,列為新住民重點學校,辦理新住民家庭關 懷訪視、母語學習課程、多元文化幸福講座、輔導志工培訓、親子生活體驗營等 工作。

花東地區由於交通不若西部地區轉乘方便,在執行火炬計畫開設母語課程、

講座等活動時,均礙於聘請師資不易,成果結報困難,導致偏鄉學校雖有很高比 例的新住民家庭及子女,但承辦學校往往受限於上述因素,延續實施計畫的比例 逐年降低,內政部與教育部在新住民及新住民二代議題上,橫跨教育、生活輔導、

勞動工作權、人才培育等,業務散見各部會,卻缺乏系統性規畫與整合,「點無 法連成線和面」,導致「錢沒有少花,但沒花在刀口上」。

建議火炬計畫的承辦部會,應針對不同區域特性的計畫內容作微幅修正,協 助東部地區偏鄉學校聘請專案師資,定期在偏鄉舉辦培訓課程,活化計畫經費的 使用項目,讓火炬計畫的火焰能偏鄉地區繼續點燃下去。

參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以田野資料分析、質性研究之訪談法,進行探究學習表現優異之新住 民子女的家庭教養方式,以及其學校生活適應間的脈絡關係,以下針對研究對象、

研究方向及研究範圍給予後續研究者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上

因研究者所處地區為花蓮縣南區鄉鎮,限於研究者工作地點緣故,立意取樣 的樣本對象為研究者所服務學校之新住民子女及家庭。由於花蓮縣南北狹長,各

129

鄉鎮都市化發展差異甚鉅,建議日後研究者可以針對新住民子女學校生活適應情 形有無城鄉差距,亦或針對不同生活環境卻同樣表現優異之新住民子女的家庭教 養方式作比較。

二、研究的方向上

本研究的參與對象為台灣新興的族群,其人口總數已超越原住民,但針對新 住民及其子女的教育相關議題研究仍顯貧乏,建議未來研究可以朝向「自我概念」、

「人格特質」、「同儕關係」、「自我認同」、「師生關係」等方面加以探討,期盼此

「人格特質」、「同儕關係」、「自我認同」、「師生關係」等方面加以探討,期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