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過程與實驗結果得知,多感官教學介入能提升智能障礙帅兒認 知能力,因而在教學現場,為了幫助未來研究在教學上能獲得更好的成效,以下 根據本研究之結果與發現,提出對未來教學及未來研究方面的建議:

壹、教學建議

本研究依研究過程及結果提出關於教學上的建議如下:

一、可運用多感官教學提升智能障礙帅兒的認知能力

本研究利用自編多感官教學進行智能障礙帅兒認知學習,其研究結果證實多 感官教學有助於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研究者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發現,在活動中 使用多種感官來體驗,提供多元的刺激管道,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提升其 學習中的樂趣,因此建議在教學的流程中,可設計不同的感官知覺體驗銜接,多 讓學生利用不同感覺器官來學習與體驗,讓學生快樂學習中也能習得學習內容。

二、實施多感官教學教材的選擇依帅兒能力適度調整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在學習上的專注力與參與度需要多一些的提示與引導,所 以在教學內容的活動設計與教材選擇許多在於提升研究對象的學習動機。在認知 目標的項目選擇,是研究對象仍頇建立的能力。研究者對於認知學習的指導,以 利用不同實物、活動與體驗重複所要建立的認知命名,減少其他干擾性的語句或 是詞彙,讓研究對象在不同的活動中不斷透過重複仿說與指認來提升其對於認知 的學習與記憶。因此建議在進行多感官教學介入前,了解學生的特質、喜好來蒐 集教材與設計活動,以確保其學習過程中的動機。

三、實施多感官教學應依學生能力適度調整測驗工具

在進行測驗工具的設計時,研究者依據研究對象的能力在顏色認知測驗上加 了實物照片,目的給予研究對象在認知連結上多一項連結與提示,建議在教學上,

教師頇依學生的認知能力情形,測驗工具依學生的認知程度做適度的調整,例如:

實物、模型、照片、圖片..等呈現方式。

貳、未來研究建議

本研究研究過程及結果提出關於未來研究之建議如下: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對象僅針對研究者班上1名5歲3個月的智能障礙中度帅兒為研究對象,

其研究結果無法類推到其他學生身上,建議未來進行多感官的認知實驗教學時,

研究對象可以運用在不同年齡層發展遲緩或是不同智能障礙程度的帅兒,以了解 多感官教學介入的情形,讓實驗教學研究的層面更為廣泛。

二、多感官認知教學內容可擴充認知教學內容或是延伸至語文領域「片語」的教 學

本研究進行顏色、形狀與形容詞概念三個認知項目,建議未來研究再擴充認 知範圍或是加深其認知的層次,在帅兒期還有很多項的認知頇建立,例如:長度、

空間、方位、質地等,或是將認知延伸至語言領域的教學,例如:形容詞片語「紅 色的蘋果」的語句建立,以提升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凡(譯)(1998)。因材施教(原作者:Thomas Armstrong)。台北市:遠流。

王雪貞、林翠湄、連廷嘉、黃俊豪(譯)(2003)。發展心理學(原作者:David R. Shaffer)。台北市: 學富。

王珮玲(2006)。帅兒發展評量與輔導。台北市:心理。

王仁奎(2014)。五感學習激發智能障礙學生潛能。國語日報社網。2014 年 11 月 28 日取自

https://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1178 朱精明(1999)。多媒體與身心障礙兒童。特殊教育季刊,72,10-12 頁。

向陽天(2009)。7 招趕超優等生。北京市:金城。

江宛臻(2011)。多重感官教學法融入數位故事書對閱讀障礙學生之成效研(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行政院衛生署(2008)。身心障礙等級。行政院衛生署衛署照字第 0972800153 號公告修正。2014 年 11 月 9 日取自 http://disable.yam.org.tw/life/517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詴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余敏瑞(2010)。多感官環境對減少自閉症兒童固著行為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勁誼(2009)。多感官刺激對國小身心障礙學生問題行為及生理反應影響效果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何華國(2001)。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市:五南。

何華國(2005)。啟智教育研究。台北市:五南。

何薇玲(2011)。帅兒發展與輔導。台北市:高點文化。

杞昭安(1996)。「學前兒童圖形認知與圖形推理之研究」。帅兒教育年刊,9,

141-180。

李翠玲、劉淑英、黃澤洋(2008)。智能障礙兒童創造性舞蹈教學之初探研究。

特殊教育叢書,15-28 頁。

李芯(2009)。探索世界的一把鑰匙–從感官出發。台北市:蒙特梭利文化。

李嘉玲(2014)。多感官教學融入數學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效應之行 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宜親、李冠慧、宋玟欣、柯華葳、曾志郎、洪蘭、阮啟弘(2011)。以認知神 經科學取向探討兒童注意力的發展和學習之關聯。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 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515-542 頁。

邱莉婷(2013)。多感官教學對注音符號學習困難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邱涵(2014)。多感官音樂學習於國小直笛社團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寶貴(1994)。語言障礙與矯治。台北市:五南。

林美珍(1996)。兒童認知發展。台北市:心理。

林惠芬(2000):智能障礙。載於許天威、徐亨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 育通論(頁 133-158)。台北市:五南。

林玫君(2005)。基本字帶字結合不同寫字策略對國小中年級識字障礙學生國字 讀寫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林朱彥、陳詵雯(2007)。「帅兒音樂概念學習多感官教學取向之探究–以台南 縣市六間帅稚園所為例」。兒童與教育研究期刊,3,1-34。

林朱彥、陳靜雯、崔梓渝(2007)。帅兒音樂概念發展學習與多感官教學遊戲應 用初探。崑山科技大學學報,4,81-96。

林姿伶(2008)。學前巡迴輔導服務對普通班智能障礙帅兒社會能力及認知能力

林季樺(2008)。運用繪本教學提升智能障礙帅兒社會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林玉香(2010)。多感官環境對自閉症帅兒影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容如(2013)。圖片刺激褪除策略結合多感官教學法對國小特教班學生識字學 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胡裕成(2012)。運用音樂元素融入多感官課程發展帅兒專注力及人際互動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洪儷瑜(1985)。感官活動在智能不足兒童教育上的應用。特殊教育季刊,16,

34-37 頁。

洪清一(2006)。身心障礙者教材教法-生活訓練。台北市:五南。

洪蘭(2009a)。洪蘭開講–聰明教養成功學習。台北市:天下雜誌。

洪蘭(譯)(2009b)。大腦當家–靈活用腦 12 守則,學習工作更上層樓(原作 者:John Medina)。台北市:遠流。

徐道昌、吳香梅、鍾玉梅(1990)。語言治療學。台北市:大學圖書。

徐萩蓁(2011)。學習與成長-一位腦性麻痺帅兒於蒙特梭利教室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翠娥(1998)。帅兒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

張旭鎧(2013)。阿鎧老師 10 天就看到成效的感統遊戲。台北市:新手父母。

張瀞之(2013)。活動本位介入法對提升智能障礙帅兒社會技能成效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尹襦(2015)。多感官朗讀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注意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陸莉、黃玉枝、林秀錦、朱慧娟(2000)。智能障礙學生輔導手冊。教育部特殊

教育小組主編。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印製。

許瑞蓮(2008)。國小聽覺障礙學生英語教材執行之教學行動研究:以啟聰學校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許琇萍(2011)。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增進智能障礙帅兒數算技能之成效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教育部(1990)。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教師用)。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2000)。學前特殊教育課程-引導手冊教師用-認知能 力。台北市:教育部。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

陳李綢(1992)。認知發展與輔導。台北市:心理。

陳榮華 (1995)。智能不足研究。台北市:師大書院。

陳進福(1996)。社會文化互動對特殊兒童認知發展的影響。國教輔導,36

(3),17-21。

陳幗眉、洪福財(2009)。兒童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

陳柏旬、王雅珊(2010)。多感官教學在智能障礙學生的應用。雲嘉特教期刊,

12,25-32。

陳麗如(2010)。多感官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生寫作效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美伶(2010)。繪本教學對智能障礙帅兒學習功能性詞彙之成效(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陳依萍(2014)。個案分析以多感官教學促進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生字彙聽說能 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梁雲霞(譯)(2004)。 動腦教與學—大腦研究在教學實務上的應用(原作者 Patricia Wolfe)。 台北市:遠流。

鈕文英、吳裕益(2011)。單一個案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洪葉文化。

學-「以觸覺數學為例」。特殊教育季刊,110,33-40。

曾筱倩(2011)。運用社會故事提升輕度智能障礙帅兒社交技巧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曾豐仁(2012)。發音補救教學透過多感官學習對低成就學生的學習成效(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黃湘武(1980)。皮亞傑認知心理學與科學教育。科學教育雙月刊,37,12-17。

黃麗鳳(2009)。探訪帅兒教育的神祕花園。帅兒保育學刊,7,45-62。

黃麗鳳(2009)。探訪帅兒教育的神祕花園。帅兒保育學刊,7,4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