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結果,研究者在此結提出對教學者在教學上及未來的研究 提出建議,分述如下:

一、教學上的建議

(一)在教學中融入部件識字教學,增進學生對國字組合的概念

目前國語科的教學是以單元主題為主的編排方式,例如:南一版國語二下第 四冊分為 1.美麗的大自然、2.溫馨的情誼、3.我學會了、4.快樂讀故事,等四 個單元主題,每個單元下有三課的文章呼應主題。學習生字是依附課文文章所需,

屬於隨文是字的教學方式,而生字的學習又以部首識字、查字典識字為多。由於 部件的概念包含了部首、筆畫、字,所以在識字教學時,就可以運用拆解部件的 方式及組合的口訣,讓學生用已熟悉的部件、部首、字來認識新字,避免只是筆 畫書空的零碎記憶。進行部件識字時,老師可以針對筆畫多的生字,先提取當中

已認識的部首、部件、基本字,再以口訣組合,便於學生記憶,例如:「線」,「糸」

+「白」+「水」=「線」,「毛線」的「線」。部件具有較強的系統組織,孩子比較 容易理解、掌握和記憶,相對於筆畫識字的方法,部件識字法可提高孩子的識字 量減少錯字的發生。

(二)使用字卡教具,增進學生對文字的視覺訊息與讀音的連結

字卡具有操作靈活及容易製作的特性,適合個別化學習或教學,可針對不同 程度的學生調整字卡的內容和操作規則。使用字卡的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將字 卡上的視覺訊息與讀音結合,經過多次反覆的訓練,達到看字立即讀出的自動化 階段,而能在念讀字句、文章時,達到流暢性,如同說話一般。市面上,類似字 卡功能的教具不少,但偏重於學齡前的兒童使用,例如:動物圖卡讓兒童看圖念 名稱;數字卡讓兒童念數字;有圖和文字的圖文卡讓兒童看圖念名稱的同時認識 卡上的字,達到圖文連結的效果;英文字卡認讀。教師在識字教學時,可以先製 作生字字卡及部件字卡,於上課時閃示給全班學生認讀,或是讓學生作部件配對 的組合,變化教學方式,增加學生練習次數與興趣;同時,可以作為評量教學後,

學生識字流暢度的檢核及補救教學的使用。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製作屬於自己的字 卡,讓學生能在課後時間繼續使用。

(三)遊戲融入教學中,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遊戲中有具體的目標任務,可明確的指引學生進行遊戲,且能立即得到結果。

學生會為獲得成就感,在面臨困難挑戰時,能願意不斷的嘗試,反覆的操作,並 獲得即時的回饋,讓學生可以自我評估學習成效,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在遊戲 中的勝利感、衝突競爭性與挑戰性,是遊戲過程中學生最興奮的感受,也是提高 學習興趣及動機的主因。學生的學習心態便會由被動改為主動,學得更多更深入,

經由遊戲達到學習的目的。

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習目標或操作練習的學習活動以遊戲比賽的方式設計,

例如:念讀課文流暢性為目標,計時器為測驗工具,課文內容為材料,錯誤字增 加秒數、時間少者為勝的標準,以分組、雙人、個人挑戰賽為實施方式。學生為

140

及求勝的動機,重複操作與練習。這樣的設計比起「只要求學生將課文念到順暢」

的教學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將教學與遊戲結合,可以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同時加深學習印象。但需注意遊戲與學習的搭配和時間分配比例,及秩序維持。

(四)錯別字分析有助於瞭解學生識字的問題

中文字的結構特性,每個字由不同的筆畫、偏旁、部首,按不同的數量、空 間位置、佈局方式組合搭配而成。因此,對於學生識字的問題需要有方法去發現 學生的困難處,進而針對這些困難處設計教學,改善學生識字的問題。

記錄學生出現的錯別字,並整理歸納,依據「錯字」、「別字」分析其錯誤類 型,再區分特徵「筆畫增減」、「部件錯誤」、「部件缺漏」、「結構位置」、「形近別 字」、「音近別字」、「語詞混淆」,進而針對問題設計教學活動,以增進其識字正 確性。教學者也可將學生容易常出現的錯別字先整理,並於教學時,強調容易錯 誤的情形,且配合口訣讓學生熟記正確的字體。

(五)先提升個別能力,避免習得無助感發生

遊戲教學可能因為學生的能力差異、程序及時間的因素,而使得遊戲進行 時無法順暢或無法達到練習精熟的程度。所以在進行之前,可以先透過觀察或 測驗的方式,掌握學生的能力,再因學生的不同能力訂定不同的標準;先個別 練習、再團體競賽、對抗賽。讓學生先提升自我能力,才能與其他同學進行比 賽遊戲,避免程度落差過大造成習得無助感。

(六)充足的教具及分站循環的遊戲,減少因等待而產生的問題

準備相同內容且多份的教具,可讓所有的學生同時操作,避免一人使用教 具,而其他學生等待。也可同時準備不同的內容,以分站循環操作的方式,讓 學生可避免學生因等候而干擾其他學生。

二、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

可使用不同年齡層或其他學習有困難的參與者。本研究以國小二年普通班識 字能力落後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未來研究可將研究對象擴展到其他年級,以及其 他學習有困難、障礙的學生,比較不同年齡層及不同類別的學生接受字卡遊戲結 合部件識字教學後,識字能力是否有差異。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針對識字能力低落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字卡遊戲作為 部件識字教學的認知與精熟的活動,增進學生的識字能力。建議未來研究可透過 實驗研究的方式,以字卡遊戲作為操作變項,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結果,以驗 證字卡遊戲是否能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三)教學材料

本研究為配合學校國語課程進度,故以隨文識字的方式,以課文中的生字進 行部件識字教學,在字形、字音的連結有較多的精熟練習,較少字義的歸納與理 解,無法一次學習較多同部件的字。建議未來的研究應可在針對同部件的字,以 字卡拆解組合的方式,歸納與理解部件的意義,進而瞭解字義、造字的原則,增 進其識字能力。

142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中國文化大學(2014.10.20)。中文大辭典【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ap6.pccu.

edu.tw/dictionary/E6%8A%BD%E8%AE%A4%E5%8D%A1

王玉麟(2004)。研究倫理的相關議題。教師之友,45(3),85-93。

王淑貞(2000)。不同學習特質學習障礙學童接受字族文教學之歷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王富雄(1980)。幼兒運動遊戲之課探討。臺北市:孫沛德。

王惠君(2003)。部件識字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王惠佳(2013)。字族文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識字能力與閱讀流暢度成 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王慧勤(1996)。遊戲教學法妙用無窮。師友月刊,83(1),48-51。

王瓊珠、洪儷瑜、陳秀芬(2007)。低識字能力學生識字量發展之研究─馬太效 應之可能表現。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3),1-16。

王瓊珠、陳淑麗(2010)。突破閱讀困難:理念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田本娜(2000)。集中識字教學方法的發展與理論探索。載於集中識字教學研究 會編,集中識字教學論文集(15-29 頁)。北京:中國文聯。

石雨祺(2008)。不寫錯別字。臺北市:一鳴。

石瑞儀(1986)。文字閱讀中,「字形-字音」關係對字彙觸接歷程的影響(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老志鈞(2006)。語文與教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何垂招(2013)。遊戲教學法對識字成效及國語學習興趣的影響 -以國小一年級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144

吳建德(2007)。整合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星象」單元教學以提升低成就學生的 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瑞屯(1990)。中文字辨識歷程的個別差異分析。中華心理學刊,32,63∼74。

李宛茜(2010)。融合自律學習循環模式於電腦輔助記憶大量單字(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李蔭田(1972)。國語教學遊戲的研究。臺北市:李蔭田。

杜曼 (Doman, Glenn J.);杜曼;王明華(1994)。如何教寶寶閱讀。臺北縣:世茂。

周碧香(2009)。圖解識字教學原理探討。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3

(1),55-68。

周碧香(2011)。從學習遷移談漢字教學的改進策略。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42(2),1-22。

林尹(1971)。文字學概說。臺北市:正中。

林佳儀(2011)。應用不同教學媒材之圖像化識字策略對國小識字困難兒童識字 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忠儀(2014)。整合遊戲教學在國小低成就學生字彙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明鴻(2014)。結合 Flash Card 與故事於英語單字之行動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林婉瑜(2006)。兒歌結合字卡教學方案對國小二年級學習障礙兒童認字學習成 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明秀(2004)。中文部首分色識字教學法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童教學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姚蘭(2007)。圖庫與閃示卡之結合運用。教學錦囊,74-80。

宣崇慧(2007)。二年級學童讀字相關認知因素及提取發音訊息的習字表現之探 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3),17-37。

柯華崴、吳敏而(1988)。注音符號教學研究報告。臺北市:臺灣省國民學校教

柯華崴、吳敏而(1988)。注音符號教學研究報告。臺北市:臺灣省國民學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