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研究者的建議分為三個面向,首先對個案研究學校大園國際高中、麗山高中、

政大附中和未來學校規劃學科教室型提出建議,其次是對教育主管單位的建議,

最後提出後續研究主題的建議。

壹、 對學校的建議

一、對研究個案學校的建議

(一)大園國際高中

針對學科教室型空間規劃與使用,大園國際高中營運第五年、麗山高中營運 第十四年、政大附中營運第九年,以大園國際高中的視角看麗山高中與政大附中,

研究者的見解如下:

大園國際高中的基地地形是平原,坡度緩,麗山高中與政大附中是山坡地,

坡度陡,空間規劃與動線設計不同。依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創校時,訂定跑班 制度選修課程作為學校發展特色,大園國際高中選修第二語文、麗山高中選修「研 究方法、專題研究」。

創校時,大園國際高中是縣立高中,每班學生人數 45 人,每年級 11 班,總 規模 33 班;麗山高中是直轄市立高中,每班學生人數 30 人,每年級 10 班,總規 模 30 班;政大附中是直轄市市立完全中學(國、高中部),每班學生人數 45 人,

國中部每年級 5 班,高中部每年級 6 班,總規模 33 班。

各校主管機關不同,政策主導、經費來源皆不同,大園國際高中校名冠上「國 際」,是桃園地方國際化的領導學校,教育部指定外語特色學校,因應教育部發佈

「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配合政策,挹注資源,大園國際高中跑班制度穩健向 前行。根據見解研究者對大園國際高中提出建的議有二點:

1.跑班制度選修課程運作良好,績效成果佳,可擴及必修科目分級跑班。研究 者建議大園國高中在達成共識的前提下,選擇必修課程數門,如數學、英文、物 理做分級分組跑班教學,符應學科教室型空間規劃與使用,發揮教學空間的價值。

2.創校時建立學科教室型跑班制度,籌備主任、首任校長的教育理念與辦學宗 旨,要深根在校園裡。經營學校者八年形成學校制度,十年塑造學校文化,大園

185

國際高中營運第五年,校長領導要耕耘這個價值,樂見永續化的優良校園文化。

(二)麗山高中

1.麗山高中跑班制度選修課程運作良好,績效成果佳。這些年來的實務經驗積 累,可擴及必修科目分級跑班。

2.學科教室型可以採用空間命名,予學科教室型一個有機的內涵,增強情境教 育。從體驗教學情境而涉入「境教」與「潛在課程」,激發學習動機,浸潤於學習 的歷程,進而探索學科的內涵。鼓勵學生探尋命名背後的意義,這是探索知識的 一種過程,也可激勵學生效法學科領域中的典範,強化學習動機。

(三)政大附中

政大附中學科教室型規劃最為完善,可考慮恢復跑班制度,優先選擇幾個科 目分級、分組教學。學科教室型跑班制度是未來重要的教育趨勢,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於 2014 年 2 月公布,預計同年 8 月通過法案,2018 年 8 月實施,此課綱的願景「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其課程規劃有 助於學科教室型跑班制度的運行,學科教室型可以成為學校的願景,形成特色。

學校可以透過進修與研習,讓教師理解與實踐學科教室型的理念、目標與內 涵。

二、對未來學校規劃學科教室型的建議

隨著台灣少子化的趨勢漸次在高中階段發酵,高中階段的落實選修有機會在 僵化的體制下鬆動,包括閒置空間增加、學生總人數或班級人數下降等,學科教 室型的空間規劃將是活化閒置空間的有效方法,可參考本研究之成果。

研究者提出三點建議:

(一)學科教室型跑班制度必修和選修課程科目,打破班級形式同年級跑班運作。

(二)依學科教室型跑班制度的規範(配合課程標準所衍生的設備標準之相關規 定),於自主分級、分級編班、課表設計、教師專業、評量方式及學科教室型跑班 制度的運作等六個面向經營跑班制度。

(三)學科教室型空間規劃要注意空間配置、情境布置、空間機能、動線設計。

貳、 對教育主管單位的建議

一、訂定學科教室型跑班制度之設備標準

主管機關與學校行政提供並協助爭取相關設備與經費資源、行政支持相關配 套修訂、主管機關應針對本課程實施要點,配合檢視修正與增訂相關法令如設備 基準、依領域/群科/學程/科目課程綱要和教育部訂定之設備基準,充實改善設備。

教學空間的革新,會影響課程的實施,學科教室型跑班制度是一種主動學習 環境的教室空間營運型態,相當適合高中的課程、教學,需要行政的支持,尤其 是設備基準修正與增訂更是當務之急。

二、推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落實學科教室型的作業規範

設備標準應與課程綱密切地配合,才能充分反應教學需要及成效,而課綱的 規定會影響學校課程的規劃,課程的規劃則會改變教室的需求。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課程可以分級、分組、分層教學,讓學生依學習興趣、性向與能力之差,提 供分版或分級的選修課程,並且真正落實讓學生自主選課,創造屬於自己的課表,

繼而採用無固定班級授課,學科教室型跑班制度可以契合十二年國民基本的教育 教學空間和教學方式。

三、高中教育的學科教室型跑班制度,大學端入學制度要有相關配套措施 升學考試仍是以學科為主,引導高中課程走向,非升學科目根本很難開成選 修課。為了升學,學生往往不願意選修與學測、指考無關的課程。大學招生選才 的侷限,影響適性分流的理想。

升學制度改革應思考「招到對的學生」,考招時程應配合學生學習,維持高中 教育的完整,所以相關配套修訂是必須的,如招生方式、考試科目、篩選比例等,

若能配合學科教室型跑班制度,實施調整相關事務,有助於學科教室型的推廣。

參、 對後續研究主題的建議

關於現有高中採學科教室型的作業規範、新設高中採學科教室型的空間規劃 設計條件書製作,是值得作為研究的主題。

18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大園國際高中(2013)。大園國際高中學校評鑑。取自:http://www.dyah.tyc.edu.tw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北京市:人民教

育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取自:

http://www.moe.edu.cn/

王涵儀、黃立欣(2002)。學校藝術文化環境規劃之初探言研究。優質的學校環境

(頁 181-201)。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田培林(1988)。教育與文化。臺北市:五南。

行政院(1997)。最新建築技術規則。臺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

向純(2005)。從可能走向現實—論走班制在普通高中新課程價值實現中的意義。

教育理論與實踐,25(5),29-30。

李水山(2009)。韓國初高中學校「教學科目教室制」。中國教育報,第四版。

李海林(2012)。課程體系•學分制•走班制——對美國中小學教學組織方式的理解。

取自:http://www.hsyj.pudong-edu.sh.cn/index/index.aspx

李一瑋(2011)。走班制。取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378161.htm

邱華玉(2002)。學科教室群教學空間規劃與使用之研究──以臺北市麗山高中為 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1997)。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加速學校建築現代化。載於吳清山 等著,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頁 1-16)。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 究學會。

吳清山(2008)。空間領導的展望—兼談臺北市教育政策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74,

5-8。

吳清山(2013)。差異化教學與學生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 38 期。取自 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38&content_no=1011

吳財順、陳德華、陳益興、何卓飛、朱楠賢(2005)。芬蘭丹麥教育制度考察。教 育部。取自:

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_detail.jspx?sysId=C09404205

吳珮君(2006)。學科教室型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國立政大附中為例,國立政 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易凌(2002)。從新校園運動探討教學空間規劃與環境教學之研究:以南投縣土 牛國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煥臣(1974)。小學班級教學研究。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林韋秀(2006)。學科教室型與學習自我效能之研究──以政大附中國中部學生為 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秀姿(2014 年 4 月 19 日)。能力分班 71﹪公立高中校長認為有必要。聯合報,

取自: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8622640.shtml#i xzz2zKcdqCKC

金清土(2012)。尊重個體差異,實現因材施教—農村中學實施「分層施教,走班 上課」教學制度的實踐和思考。教學月刊中學版,2,28。

郭一勤(2013)。台灣國小學校建築的論述與實踐 1980-2001,國立臺灣大學建築 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崇江(2012)。高中選課走班教學模式初探。中國教師,66-67。

政大附中(2006)。校園規劃。臺北市:政大附中。取自 http://www.ahs.nccu.edu.tw/6-2.html

政大附中(2005)。國立政治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規劃報告書[光碟]。未出版,臺 北市。

陳向明(2000)。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學。

高強華、邱鴻燕(2000)。符應小班教學精神的校園空間規劃。載於落實小班教學 精神論文集。臺北市:教育部。

張杰(2004)。美國部分學校學分制經驗及借鑑。遼寧高職學報,6(4),46-47 張鈿富(1991)。如何達成教育設施之現代化與效率化。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專題

研究(頁 65-82)。臺北市:台灣書店。

張世玲(2011)。開展走班式分層教學應把握的幾個關鍵點。甘肅教育,12(B),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