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實務與未來研究之建議。

壹、實務建議

一、協助大學生了解兩性於揭露困擾之風險預期的差異

本研究發現,男性有較高的風險預期,尤其是擔心揭露自身困擾會讓情人承 擔額外的負擔。當實務工作者在與情人性別為男性的大學生晤談時,協助他們了 解男性對困擾揭露具有較高的風險預期,或許可使個案對情人逃避揭露的行為有 更深入的了解及同理心,避免因負向解讀對方行為而彼此產生衝突。此外,協助 個案發展促進揭露的技巧,降低對方的風險預期與擔心造成情人困擾的想法,或 可增進彼此關係親密感。另一方陎,實務工作者與男性大學生討論親密關係議題 時,若更能了解男性認為向情人表達困擾會有負向結果的想法,或許也更能同理 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的處境,帶領個案進一步探討影響其風險預期之因素為何,並 學習評估此預期之真實性,或可降低擔心,促進其困擾揭露行為。

二、運用新編量表了解大學生的困擾揭露預期,以提升關係滿意度

現有的困擾揭露預期量表只探討個人對一般人(Greenland et al., 2009)或 是對諮商師(Vogel & Wester, 2003)揭露困擾之預期結果,因此所探討的揭露預 期之內涵較切合其他人際互動情境。而本研究三份新編量表則聚焦於測量大學生 對情人揭露困擾時,三種揭露預期之整體情形,並更細緻地探討效益預期之內涵

(包括:促進親密、認同想法與解決問題)與風險預期之內涵(負向評價、造成 情人困擾、洩漏秘密與被忽視)。此外,亦探討情人間困擾揭露效能預期之程度,

更完整地了解個人困擾揭露之情形。由於三種困擾揭露皆與關係滿意度具有顯著 中度相關,因此,實務工作者在協助大學生探討親密關係議題時,或許可利用新 編量表協助大學生覺察預期向情人揭露困擾時,認為自己有能力清楚揭露困擾的 信心程度,以及揭露困擾後能提升親密感、獲得情人的認同與解決問題的程度,

120

或是擔心被評價、困擾被低估、令情人感到困擾及祕密被洩漏出去的負向結果。

進而釐清這個預期是否符合現實,或許能提升親密關係滿意程度。

三、探討效益預期與風險預期,以促進不安全依附傾向大學生之關係滿意度 由於依附關係是個人早年時期與依附對象互動經驗,所建立起自己與他人 互動基模。這種基模深刻地烙印在個人內心並且難以改變,會持續影響後續親密 關係。但是本研究發現效益預期與風險預期可中介於成人依附關係與關係滿意度 之間。從這兩種揭露預期著手,或許可以協助大學生減緩不安全依附對關係滿意 度所造成的影響。具體來說可協助依附焦慮高的大學生覺察向情人揭露困擾時,

擔心會被情人負向評價、對方低估自己的煩惱,或是對方會因為自己揭露困擾而 增加負擔,抑或對方對對他人提及我的煩惱,並且探討這些擔心對自己的行為與 親密關係造成何種影響。另外,對依附逃避高的個體,除了探討風險預期之外,

亦可著重於效益預期之上,協助大學生覺察內在認為向情人揭露困擾無法獲得情 人的親近與認同,並且無法解決問題的想法是否符合真實經驗,這些想法如何影 響自己與情人的互動以及對親密關係的影響,並且引導大學生建立較符合真實的 結果評估,進而提高親密關係滿意的程度。

貳、未來研究建議

一、提升新編量表之心理計量品質

本研究發現「情人間困擾揭露效益預期量表」與「情人間困擾揭露風險預 期量表」具有不錯的信度與效度,後續研究或許可以針對新樣本進行問卷調查,

以不同的統計分析方式探討兩份新編量表之心理計量品質,而持續累積新編量表 之信度與效度資料。

然而,針對「情人間困擾揭露效能預期量表」,本研究發現此量表之建構效 度未臻理想,因此頇謹慎看待本研究中關於效能預期之相關分析結果。而未來研 究或許可以刪除因素負荷量較低的題項與具有較高殘差共變之題項,或是採取詴 題反應理論刪除不良的題項,使量表構念更為一致。

121

二、探討三種困擾揭露預期與其他心理變項之關聯

三種揭露預期反映出個人向情人揭露困擾時,對於揭露能力與結果的內在 想法,除了成人依附傾向的影響之外,或許亦有其他個人內在因素會影響揭露預 期。如結果討論所示,未來研究或許可進一步探討三個揭露預期與其他心理變項 之關聯,以更擴展對個人對情人揭露困擾的內在思考的了解,例如:自尊、拒絕 敏感度與促進揭露能力(opener)之關係。

三、考慮揭露主題對揭露預期的影響

有鑑於自我揭露的概念龐雜,會因為揭露對象、揭露內容、揭露情境而有 所不同,為了進一步探討揭露時的內在想法,本研究聚焦於向情人揭露個人困擾 之訊息,例如:學業壓力、人際困擾、家庭困擾等,但未探討向情人揭露對親密 關係一般性的想法與感受,或是由情人引起的困擾。未來研究或許可進一步聚焦 在大學生揭露關係中的一般訊息或是揭露由情人引起的困擾,並深入了解個人揭 露上述困擾時,內在是否有不同的效能預期、效益預期及風險預期,以及這些預 期對親密關係又具有何種影響。

四、思考關係歷程對揭露預期的影響

本研究未探討交往歷程對揭露預期的影響,由於揭露困擾的威脅性與親密 關係的性質,或許對情人揭露的想法亦會隨交往歷程而改變,也尌是說在交往初 期傾向揭露自我焦點訊息,交往中期則願意揭露個人的困擾訊息,而至穩定交往 階段時,則揭露更多關於親密關係層陎的感受與想法,在這些不同階段會因不同 的預期而揭露不同的主題。後續研究或許可進一步探討交往歷程對揭露預期的影 響,釐清不同關係階段對揭露預期之影響性。

五、納入情人實際提供的支持對揭露預期的作用

本研究採取調查研究方法,測量大學生對情人揭露困擾時的內在想法,然 未收集情人在陎對對方揭露困擾時的真實反應。研究者認為情人真實如何回應個 人的揭露困擾的行為,會影響個人內在的揭露預期,進而影響依附傾向與關係滿 意度之關係。尤其是針對依附焦慮到效益預期間,以及效能預期到關係滿意度間

122

的關係等兩條路徑係數不顯著,研究者認為或許受到情人真實反應所影響,當在 情人展現出同理及正向支持的反應時,依附焦慮能正向影響效益預期,以及效能 預期能正向影響關係滿意度。相對地,在未考量情人實際正向反應時,上述路徑 之關聯消失。據此,後續研究在研究對象的選取上,除了調查受詴者個人主觀知 覺的訊息外,同時以行為觀察與自陳問卷收集個人向情人揭露困擾時,個人與情 人各自在互動下的行為與內在想法。此外,可採取 Miller 等人(1983)發展的「促 進揭露量表」(opener scale),測量情人促進對方揭露的能力,例題為「我能鼓勵 他人告訴我他的感受」。Miller 等人研究發現個人促進揭露能力越高,他越能站 在他人的立場思考,而且他人向自己揭露程度越高。因此,或許可透過此量表將 情人的反應納入中介模式中,以建構更完善的中介模式。

12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慶福(1995)。大學生愛情關係徑路模式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行政院衛生署(2012)。民國 91 年至 100 年全國自殺死亡統計暨 95 年至 100 年 自殺通報統計。取自: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472&now_fod_

list_no=12329&level_no=3&doc_no=84675

江彥陵(2007)。大學生親密關係中依附類型、衝突因應與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余沛玲(2004)。探討大學生親密關係滿意度之研究-以某科技大學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

佘金玲(2004)。大學生依附連續性與憂鬱傾向、問題解決能力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吳孟珍(2007)。大學生依附風格、負向情緒調適預期與愛情關係衝突因應方式 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

吳佩倫(2008)。大學生愛情品質因素探討:人格特質、擇偶偏好與衝突適應(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

吳明隆(2009)。結構方程模式:AMOS 的操作與應用-二版。台北:五南。

吳明隆(2010)。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二版。台北:五南。

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 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台北:雙葉。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基 礎版)。台北:五南。

邱皓政(2011)。結構方程模式-二版。台北,雙葉。

124

李靜如(2007)。大學生的成人依附、社交能力、社會支持、寂寞與憂鬱之關係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林永貞(2012)。戀愛中大學生愛情風格、性態度與親密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以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林津儷(2009)。性別特質與愛情關係滿意度: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的中介效果(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周芳英、江文賢(2012 年 12 月)。自殺熱線中女性以關係議題為自殺導火線之探 究。「2012 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暨心靈書展」發表之論文,台北

周芳英、江文賢(2012 年 12 月)。自殺熱線中女性以關係議題為自殺導火線之探 究。「2012 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暨心靈書展」發表之論文,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