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提出對於技術型高中電子科課程規劃的相關 建議,以下分別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技術型高中、業界人士及教師提 出建議:

壹、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方面

當前的課程模組對於現今的課程綱要而言算是新的規劃方式,但這 樣的模式較適合目前人力需求種類遼闊的電子產業,對於學生而言也可 將時間花在更精確的課程進行學習。本研究所發展的技術型高中電子科 課程規劃草案可提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進行課程規劃的參考。

在規劃新的課程架構時,教育行政主管機關需考量到目前社會所需

142

求的人力資源,而經濟部每年都會針對各個行業未來3-5 年的人力需求 進行調查,這樣的考量對於電子科而言更是重要,美國、日本皆會根據 目前社會需求進行課程的調整,因這個行業變動性過於迅速,必須頻繁 的更新最新的資訊,方不至於落後其他先進國家。

此外,面對未來105 年度的課程綱要草案,本次研究中有部分課程 是參考自105 年度的課程綱要,但許多專家不論是學者、業界人士或是 技術型高中教師,皆對於課程內容不甚了解,導致無法評斷優劣。身為 第一線的人員卻無法理解教育主管機關所要推行的課程內容,未來在課 程教學與規劃上想必是困難重重。建議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可針對各科課 程內容多舉辦不僅針對教師、也針對社會人士及家長的相關說明會;對 於電子科教師則可針對新課程內容舉辦相關研習課程,讓教師更能銜接 上新課程的軌道。

另教育行政主管機關需建立輔導教師發展校本課程的機制,幫助技 術型高中教師能夠發展出各校的特色課程,達到「每校皆有特色」的光 景。對於統一入學測驗方面,建議可做出適度性的調整,而非再是傳統 的「基本電學、電子學、數位邏輯」等專業科目選項,若能適度增列實 作技能考科或按照新課程綱要進行考科的調整,讓學校更為重視實作課 程及一些較符合目前人力需求的課程,避免學校有「掛羊頭賣狗肉」, 將非考科的課程拿來上考試科目的陋習。

貳、技術型高中方面

對技術型高中在課程規劃方面,可參照本研究所規劃出的課程架構 草案的部分,因本研究是以課程模組進行規劃,若未來技術型高中在發 展校本課程時,可依循這樣的規劃方式,較能給予學生完整的知識系統,

避免課程規劃不完全的情況。

而根據本研究結果,對於目前技術型高中的課程規劃上來說有些課

143

程可以多加討論:

一、FPGA 設計

本課程在現今各技術型高中皆有教到類似的課程內容,如CPLD 設 計等,在數位電子乙級也是考相關的設計。但在實務工作上,運用的層 面並不是那麼廣泛且基礎,各技術型高中對於規劃這樣的課程可思考難 易的程度或使用相似但運用性更為廣泛的課程替代。

二、網路架構

目前電子科有部分學校會教網路架設相關內容,但網路架構主要還 是偏向資訊產業的部分以外,現今網路架構對於技術型高中所必須理解 的深度也需考量,否則對於有這樣課程的技術型高中學生在學習上可能 顯得力不從心以外,課程本身也淪為證照培訓班。

三、工程數學

工程數學在目前技術型高中都沒有這項課程,但在核心科目中如電 子學、基本電學課程內容中都有部分需要使用,建議各校可增列一基本 的工程數學課程,讓學生知識學習上更加完整。

參、業界人士方面

對於技術型高中課程方面,若無相關業界人士的配合協助,無異是 閉門造車,技術型高中所培育的人才絕對只會產生更大的學用落差,若 業界人士能多幫助技術型高中在課程上的規劃,相信能得到更好的成效,

以下幾點建議:

一、參與技術型高中校定課程規劃

在業界人士目前認為學用落差的情況下,最主要的原因仍是目前學 校所教授的課程內容並不符合現狀科技產業所需人力資源,導致畢業生 都需要再次重新培訓。若業界人士在技術型高中發展校定課程時能告知

144

產業現況所需人才,讓學校可合理規劃符合人力需求的課程,培育出的 人力資源也能更加精準面對到產業界。

二、提供技術型高中實作課程或實習機會

不論從現行課程綱要、105 年課程綱要草案或本研究課程規劃草案 都可發現,當前在實作的比例算起來相對稀少,更有許多新的課程無搭 配的實作課程內容,導致學生「用看的做電路」的情況產生。一到了正 式的工作環境,時常無法跟上工作環境的進度,讓學生儘管有相當的知 識,卻無法正確地運用在職場上。因此建議業界人士能協助技術型高中 開設一些實作參訪課程或實習課程給予技術型高中的學子,在其中若發 現適合的人才更可直接延攬進入職場,達到技術型高中、學生及業界人 士三贏的局面。

肆、教師方面

科技產業日新月異,而隨著早期的群集課程到目前的學校本位課程,

老師被賦予的課程自主權實是越來越大、責任也越來越重。面對這樣的 改變,根據研究結果有以下的建議:

一、充實自身對於新技術及產業的理解

科技產業的技術更迭是持續而不中斷的,對於教授電子科領域的教 師更是如此,為了要培育出適合現況產業的學生,教師本身知識更應對 產業需求有整體性的了解外,對於產業所使用的新技術更需掌握,以充 分理解目前產業變動的情況,並將新技術教予學生,讓學生可自行更加 深入學習。

二、與其他老師、家長、社區人士共同開發校定課程

現今的教學中,影響教學層面已不僅只是老師,各種資源皆可拿來 幫助課程進展更為順利。對於教師規劃特色課程,若能夠結合其他教師

145

及社區人士的配合,可規劃出一整套完善的課程體系,並可參照本研究 結果,將校定課程與本研究課程規畫進行對照,規劃出完善的課程架構。

三、關注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對於課程改革的內容

本研究於進行時,有部分專家填寫實趨於保守,主因對課程不甚理 解,在尋找專家時也有技術型高中的教師反映因這些課程沒有學過、也 不曾教過,沒有辦法填寫這份德懷術問卷。但本問卷主要課程內容仍是 基於目前教育部 105 年課程綱要草案進行規劃,搭配美國及日本的課 程規劃,以符合現況產業界最需要的人力需求。因此若技術型高中教師 能更加關注目前改革的情況,對於校定課程的規劃及走向便更能掌握得 宜。

而對於後續研究部分,本研究因採德懷術建構課程規劃,可在以下 不同的層面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壹、進行「我國技術型高中電子科課程規劃」質性研究

本文僅針對我國整體技術型高中電子科課程規畫進行建構,內容可 能無法適用於所有技術型高中,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依據此課程規劃 與各校現行課程架構進行比較,確立「我國技術型高中電子科課程規劃」

的可行性。

貳、進行「我國技術型高中電子科課程規劃」量化研究

因本研究課程規劃建構過程是以德懷術進行,其中僅有12 位專家 提供意見,雖其中包含了業界人士、學者及技術型高中教師,有其信效 度的考驗,但難免規模過小。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將調查對象擴大至各個 層面,如學生、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代表等,並擴大諮詢小組的數量及範 圍,以確立課程規劃的可行性。

146

參、比較更多國家地區學制及內容,發展更加明確的課 程規劃

本研究雖發展出一課程規劃,但主要參考美國社區大學及日本短 期大學對應到目前我國技術型高中,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參照不同學制 下的課子科相關課程,並研究是否同樣適用於我國技術型高中。

肆、進行課程規畫上不同專家間的差異性比較

本研究針對各專家進行德懷術的課程規劃建構,但不同類型專家 對於課程規劃的看法有所差異,建議後續研究者可針對業界人士、技 術型高中教師及學者對於課程規劃不同的看法進行差異性研究,除可 了解彼此間有無差異外,更可進一步理解不同族群所注重的課程觀點 為何。

147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04 人力銀行(2015)。工作機會創新高,求職者外熱內冷。2015 年 5 月。104 人力銀行網。取自:

http://www.104.com.tw/area/media/article/detail/id/167121573303128 831

104 人力銀行(2015)。缺工,台灣比日韓更嚴重。2015 年 5 月 26 日。取自:

http://www.104.com.tw/area/media/article/detail/id/167121573303154 615

大安高工(2012)。電子科 101 學年度課程架構。2012 年 11 月 5 號。

取自:

http://elect.taivs.tp.edu.tw/

內湖高工(2014)。電子科課程結構。2014 年 5 月。取自:

http://web.nihs.tp.edu.tw/files/11-1001-411.php

天下雜誌企劃(2014)。臺灣電路板產業再躍升,二〇二〇年邁向兆元 產業。2014 年 10 月 9 日。取自: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1796

148

王文科(1997)。學校需要另一種補充的補充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課程改革的國際比較:中日觀點,67-85。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台 中 高 工 ( 2012 )。 電 子 科 課 程 結 構 。 2012 年 5 月 。 取 自 : http://210.70.74.22/prac/v7060/index.asp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2014)。我國電機電子產業進出口統計 一覽。2014 年 10 月。取自:

http://www.teema.org.tw/industrial-performance.aspx

行政院(2012)。縮短學訓考用落差方案。國家委員發展會研究報告(編 號:(101)030.805),臺北:行政院。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各業廠商短缺員工概況-按行業及員工規模 分。2013 年 8 月。取自: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35368&ctNode=4988&mp=1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諮議報告 書。臺北:行政院。

吳怡靜(2011)。白熾燈泡走入歷史!LED改寫全球照明產業。天下 雜誌,479,77-84。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2015 年 1 月 14 日)。

149

李建興(2013)。縮短產學落差。102 年 12 月 26 日。取自:

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15.aspx?n=22DE2FC89D3EE7D A&s=F168DA6169EB5B31

杜強、賈麗艷(2012)。SPSS 統計分析完全學習手冊。台北市:佳魁 資訊。

沈姍姍 (2005)。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 究,65,17-34。

林佩璇(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背景探討。研習資訊雙月刊,

17(1),50-62 ◦

來思比科技(2011)。irobot 簡介。2011 年。取自:

http://www.roombavac.com.tw/company/irobot_3.html

http://www.roombavac.com.tw/company/irobot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