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將根據研究發現與上述結論,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家長、教師及教師組 織之實務面與未來研究兩方面,提出若干參考建議。

壹、對實務方面的建議

教師的教學攸關學校的聲譽、教師的品質、更與學生學習成效息息相關。然 而根據本研究發現,我國小學教師泰半因教學現場中的各式衝擊與挑戰,時常處 在擔憂、焦慮,甚或害怕的恐懼當中。如是的負面情緒(心理),不僅影響教師 個體,更關乎學生學習的品質與效果。緣此,為提高教學成效,使我國教育品質 更加提升,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以降低實踐場域中的教師恐懼為方向,提出以 下建議供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教育行政機關乃負責制定、策畫任何賦予基層教師執行之任務的主管機關。

因此為免除教師因不明確的教育目標、不足的時間壓力,甚至愈趨日下的工作條 件感到害怕與不安,進而影響教學,教育行政機關應盡可能系統性地制定與規劃 教育政策,一旦教育目標明確確立,於政策制定之際,自然不會再受社會議題的 搧風點火,進而擅改政策,引起教師恐懼。此外,教育行政機關既是教師的主管 機關,面對社會氛圍改變後社會大眾對教師的批評,以及相關權益的杯葛,更要 進一步從中了解哪些是合理的恐懼來源,那些則是不該有的恐懼,繼而發揮主管 機關所應扮演的角色與力量,釐清社會大眾對教師的誤會,如現任教師近乎全數 與備受批評的 18﹪毫無關連等。唯有透過政府的力量,方能改善大眾對教師的 偏見與刻板印象,使教師不再承受莫名指責,以及因連帶被剝奪的權益而產生的 恐懼感受。

二、對家長(社會大眾)的建議

根據研究發現,家長或社會大眾帶給老師的恐懼,往往是受到社會不信任氛 圍的影響,進而產生的誤會與衝突,因此,每當教師稍有差錯或表現不如人意時,

遂選擇以極端的手段表達訴求。據此,本研究建議無論是家長或是社會大眾,都 不應再用放大鏡看待教師一職,畢竟教師是人,教師也會犯錯。一旦親師能建立 足夠的信任感,當親師糾紛產生,或教師因不當管教行為觸法時,彼此也更能在

94

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冷靜處理與面對;動輒訴諸法律的解決途徑,不僅扼殺教師的 教學熱誠,使雙方在諜對諜的情況下,信任感終無法建立,親師關係的持續惡化,

更造成夾雜在中間的孩子最大的傷害。

三、對基層教師的建議

基層教師所以感到害怕,主要在於教學現場中有限的時間裡無限度的工作負 荷,以及無法掌握的外在因素時常影響學校生態與教師教學。教師身處在如是的 環境中,每天忙於應付各式挑戰與要求,離開現場時早已精疲力竭,自然在無法 時常思索下,只能日日於進入現場後,應付不斷湧上的難題,進而恐懼不已。因 此,教師的首要任務,應是努力降低自己的恐懼感受,莫受各種恐懼來源影響,

具體的作法包括:經常性地反思與觀察。一旦教師能在固定時間思索,直接面對 恐懼來源,必然能釐清甚麼是教師應該害怕的,甚麼則是不符實情、相對被誇大 的恐懼,如此,教師也能在不斷反思與提升自我的過程中,不輕易因外界的一言 一行,影響心理感受,甚或被操弄心中的恐懼。

四、對教師組織的建議

教師組織乃是當個體教師恐懼時,尋求庇護與協助的對象,因此,教師組織 既是教師結合的有機體,顯然應盡最大力量協助教師降低其恐懼。對此,本研究 建議教師組織在積極替教師爭權之餘,應努力轉型為專業成長的團體,促進教師 專業化、提升教師教學效能,協助教師建立社會大眾心目中的專業形象,使社會 大眾能夠相信、尊敬教師,認真看待教師為具備專業知識的角色,而非任意的批 評與辱罵,如此也才能使教師免於害怕社會評論、害怕尊嚴掃地的擔憂與恐懼。

進一步而言,教師組織成立的目的除在於提升教師專業,協助教師贏得社會 大眾信任外;更在於達成教育發展的目標,因此,教師組織若強烈懷有降低教師 恐懼的抱負,以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更應與政府(教育行政機關)站在同一陣線,

於政策制定時提供相關諮詢與專業建議,協助政府擬訂系統性有益於我國教學之 政策。相對的,一味的評斷政府作為,甚至與之作對,不僅使付諸執行的教育政 策雜亂無章,持續加深教師因不明確的教育目標、不足的時間壓力等產生的恐懼,

亦會使教師產生仇視政府、媒體作為的心態,進而在認定教師組織為盟友的情況 下,只能藉由參與組織減緩恐懼,反矛盾地使組織成為教師恐懼的來源。有鑑於 此,教師組織應跳脫眼前思維,站在更高處與政府一同合作,努力降低基層教師

95

的恐懼,以真正提升我國的教育品質。

貳、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透過訪談與文件分析的研究方法,從心裡面向探析教師恐懼與其參與 組織之關係,算是相關研究上的初次嘗試,因此,研究者以研究過程為鑑,進一 步提供後續研究者於研究範圍、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變項上些許建議。

一、在研究範圍上,可以擴及不同縣市、不同學制的學校教師

本研究囿於研究者時間與精力的限制,僅挑選北部地區之國民小學為研究範 圍。然而不同地方之教師感受,及其與教師組織之關係必然不同。因此,研究者 建議未來於研究範圍上,可擴大至不同縣市,甚至不同的學制,以更完整地了解

「恐懼政治」之內涵與實務應用。

二、在研究對象上,可以加入實習教師、鐘點教師或代課代理教師的想法 學校裡的成員,除了正式教師與行政人員外,尚有實習教師、鐘點教師,和 代課代理教師,擁有不同身分別之教師,必然感受到不同層面之恐懼,對於組織 之看法與關係也不相同。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加入這些不同身分別教師 的想法,屆時對教師恐懼與組織參與之關係也將有另一番不同的解讀。

三、 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採取「觀察法」的敘寫方式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徑中的訪談與文件分析方法進行資料之蒐集,相互對 照下,從心裡面向瞭解教師與教師組織之關係,進而有一番深刻的見解。然而恐 懼的感受有時難以言語化,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可進一步透過「觀察法」中的 參與式觀察,了解教師未說出的恐懼感受,以更深廣地描繪教師與教師組織之紛 雜面貌。

96

97 的互動關係(Terrors and Experts)。台北:究竟。

王慧婉(2004)。恐懼是我的「錐」:從恐懼到實踐。應用心理研究季刊,22,33-37。

10,287-310。

成虹飛(2004)。我在實踐場域中的恐懼。載於夏林清(主編),教改陣地營:基 層教師的抗拒性自主(頁 148-150)。台北:五南。

朱道凱(譯)(2007)。Deborah Stone 著。政策弔詭:政治決策的藝術(Policy Paradox: The Art of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台北:群學。

李美枝(1986)。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大洋。

李坤崇(1988)。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及其實徵性研究之分析。台南師院學報,21,

207-259。

李坤崇(1994a)。教師生活需求量求量表之編製報告。教育與心理研究,17,1-28。

李雅菁(2004)。再看身為一個勞動階層教師的我所處的勞動條件。載於夏林清

(主編),教改陣地營:基層教師的抗拒性自主(頁 140-141)。台北:五南。

李雅菁(2004)。教育改革外一章:從教師角色及教師授課時數的角度來談教育 改革出了什麼問題?。載於夏林清(主編),教改陣地營:基層教師的抗拒

98

性自主(頁 123-136)。台北:五南。

吳昆璋(1992)。我國公立中小學教師籌組工會可行性之研究--以臺北縣公立中小 學教師為實證研究對象。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芝儀、李奉儒(譯) (1995)。Michael Quinn Patton 著。質的評鑑與研究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台北:桂冠。

吳宗立、林保豐(200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教 學報,15,193-230。

吳靜芬(2004)。中學教師對組織工會的認知及參與意向。國立中山大學學術研 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呂亞力(1997)。政治學。台北:三民。

沈宗瑞(2003)。全國教師會之組織、功能與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412-H-007-006-)。新竹,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 育中心。

林斌(2003)。我國教師組織工會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12(4),97-138。

林斌(2005)。教師工會政策立法過程之分析:政策網絡與政策工具的觀點。論

99

洪蘭(譯) (2005)。Michael Crichton 著。恐懼之邦(State of Fear)。台北:

遠流。

張芬芬(2002)。質性研究中引出結論的技術。初等教育學刊,13,79-128。

張盈堃(2004)。偽裝的形貌與越界的政治:再談基層教師的生活世界與實行的 邏輯。載於夏林清(主編),教改陣地營:基層教師的抗拒性自主(頁 63-86)。 台北:五南。

張盈堃、陳慧璇(2004)。矛盾:基層教師生活世界的宰制與抗拒。載於夏林清

(主編),教改陣地營:基層教師的抗拒性自主(頁 35-89)。台北:五南。

張鈿富(2011)。校園績效責任之建構。教師天地,174,16-22。

常建國(2004)。看見教師的勞動世界。載於夏林清(主編),教改陣地營:基層 教師的抗拒性自主(頁 137-139)。台北:五南。

陳美玉(1996)。教師專業實踐理論與應用。台北:師苑。

陳向明(2004a)。社會科學值得研究。台北:五南。

陳啟政(2007)。教師對組織教師工會相關問題之看法-以雲林縣國小為例。國

100

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幸仁(2008)。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微觀政治分析:一所小學之個案研究。屏東

陳幸仁(2008)。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微觀政治分析:一所小學之個案研究。屏東

在文檔中 教師恐懼與組織參與之研究 (頁 10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