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恐懼之成因探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恐懼之成因探究

恐懼為人類眾多情緒中最基本的情緒之一,即便是扮演教育中重要角色的教 師,同樣無法免於恐懼。面對教學,教師絕對比大眾感到自信與專業,但做老師 的會感到恐懼卻也是再真實不過的事情(王慧婉,2004)。近年來隨著知識經濟 時代的來臨,國際間不再只以軍事設備或經濟發展作為競爭力的指標,教育成就 乃竄升成為關鍵性指標之一。各國政府為維持國際競爭力,並使社會大眾安心,

無不卯足全力拚教育,然而不斷提出欲改善教育現況之政策,在付諸執行之際,

卻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教學現場中教師的教學和其心理感受,使教師在工作上面 臨比過去更多的不安與不確定感。美國教育學者 Bebby 曾言:「教育的品質是教 師素質的反應;沒有好的老師,不會有好的教育;由於教育專業的品質提高,教 育才會有所進步」(引自楊國賜,2003),顯見教育中教師的重要性,以及教師心 理恐面臨的壓力之龐大。有鑑於此,研究者根據文獻,梳理國內、外關於教師恐 懼之論述,並歸納出引起教師恐懼的來源與層面,以下分別敘述。

壹、教師恐懼的來源

我國向來講究「尊師重道」,然而近來社會價值日趨多元化、社會氛圍逐漸 開放等轉變,已使教師角色與地位不如以往崇高。林勝結(1992)便指出 42﹪

的國小教師尚未決定是否辦理提早退休;吳宗立、林保豐(2003)的研究也發現:

面對龐大的外在壓力,有些年紀較大的教師,甚至會有提早退休的想法。足見,

社會變遷不僅帶給教師心理之衝擊,更使教師萌生不如歸去的念頭。進一步而言,

國內外關於教師壓力來源之研究甚多,雖未以恐懼來源進行探究,然工作上使教 師備感壓力的來源亦同時可能是引起教師恐懼之來源,即教師因面臨各種壓力,

15

進而引起生理之警覺或心理之焦慮,是謂恐懼。因此本研究首先敘述關於教師壓 力來源的研究結果,並於後進一步論述教師恐懼來源。

Brenner(1984)研究加拿大教師,結果發現主要壓力來源有:(1)和行政 人員的關係,如缺乏支持(2)與學生的關係,如不良行為、學習意願不高(3)

工作負荷,如工作量過多、班級人數太多(4)與同事的關係,如衝突。

Vance(1989)針對美國三十所學校進行研究發現,教師工作的壓力主要來 自薪資不足、缺乏專業上的認知,和時間管理的問題。

Borg(1991)的研究認為小學教師的工作壓力有:(1)學生的行為不良(2)

時間安排與資源取得的困難(3)專也認知上的需求,和(4)關係不和諧。

李坤崇(1994a)綜合Maslow和Alderfer理論,加上我國獨特的國情文化,

提出我國小學教師的心理需求困擾1,主要展現在生存、人際關係、和成長等三 種需求模式上,三項需求困擾由高至低依序為:生存需求困擾、成長需求困擾、

人際需求困擾。

林保豐(2002)的研究則根據當前學校教育的情況,歸納教師在工作上的壓 力來源有:(1)教師專業知能不足(2)工作負荷太大(3)學生課業及行為不良

(4)人際關係不和諧(5)時間管理不當(6)角色衝突與混淆(7)教育政策變 革,以及(8)自我期許壓力等八點。

綜上,根據學者們(王秋絨,1981;蔡先口,1985;李坤崇,1988,1994a;

林保豐,2002;Kyriacou & Sutcliffe, 1978;Vance, 1989;Borg, 1991)關 於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之研究結果,以及整理教師恐懼的相關文獻,將教學現場中 教師的恐懼來源歸納如下:

一、教育政策與改革

為提升教育成就與品質,增加國際競爭力,我國當前的教育政策與改革,在 課程方面,從 64 年版課程標準,改到 82 年版課程標準,再改到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教材方面,從國編版改到審定版;教學方面,則從開放教育、小班教學、建 構式數學,到九年一貫的協同教學、統整教學;而入學管道上則有多元評量與多

1 心理需求困擾指個體面對周遭外在環境或自我內在環境時,缺乏某些事物所引起的匱乏狀態或 力求自我超越過程所衍生的困惑(擾)。分數愈高,代表造成心理需求的困擾愈高。

16

元入學的實施(李雅菁,2004)。歷經十年以解放為名的教育改革,從一開始去技 術化(deskilling)的事實(范信賢,2004),即勞動者持續失去其權力的過程(張盈 堃,2004),再隨時代腳步,逐漸轉向學校本位式之改革,意味著學校(教師)

必須為自身成效負責,從過去的去技術化到再技術化(reskilling)等一連串的教育 政策與改革,在原本平靜與傳統的教育環境中激起極大的波瀾,往往令多數基層 教師無所適從、普遍感到焦慮、不安。

另以美國而言,二十世紀末,一系列的國家報告指出美國教育的失敗:學生 在數學、科學等科目的標準化測驗上未能獲得高分。布希總統遂在 2001 年提出 No Child Left Behind(NCLB)法案。NCLB 法案為美國最富有績效責任意味的 政策,根據吳清山與林天祐(2003)對於績效責任的定義,認為個人或單位對於 職責範圍內的工作成效與成敗負起完全責任。法案雖由帶起每個孩童發起,但其 中包含面向甚廣,包括訂定每年測驗標準、績效責任、擴大彈性、提供家長更大 選擇、確保兒童能閱讀、提昇教師品質、加強英語精熟以及提供經費補助等重要 內容。意味著,教師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協助學生通過測驗,使家長與社會大 眾安心,使所服務的學校有更好的名聲。據此,無論是以績效責任制聞名的 NCLB 法案,或是我國歷經十年的教育改革,皆顯示教育政策與改革,因政府一面透過 制式化的方式(指標)介入學校,監督與維持品質,一面又在學校本位主義的教 改思維下,盼望學校(教師)為自身成效負責,乃使基層教師備感壓力、焦慮不 堪,成為教師恐懼來源之一。

二、工作條件與負荷

我國小學教師工作負荷過重,包括工作量太多、班級人數多,除教學事宜外,

更要照顧學生在校內的生活與安全、分擔行政事務,以及處理非關教學之繁雜事 務等,過多的工作負荷、有限的時間壓力等,是導致教師壓力累積、心生恐懼的 原因。常用來形容學生的「學校恐懼症」(school phobia),亦已可適用於教師身 上(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

三、人際關係

教師無論是與校內同儕、行政人員,或是校長之間,若存有觀念不同、作法 差異之情況,便會缺乏支持與回饋(吳宗立、林保豐,2003)。特別是在工作上 有關聯之同仁,若彼此理念相佐、缺乏共識,常會導致教師有業務不順、壓力困

17

2怪獸家長(monster parent),又稱怪物家長。是學校對於以自我為中心,不講理的監護人所造 的和製英語。普遍認為該詞彙是從向山洋一的「教室ツーウェイ」2007 年 8 月號第 9 頁出來的。

怪獸家長以直接向教職員投訴居多,但投訴對象多為校長或教育相關單位等權限較高的單位,間 接給第一線教師在工作上的壓力增加。

3直升機家長(helicopter parent),指在美國,連子女的就業面試也要陪同,對子女過分保護 的家長。

18

的生理、安全等需求都無法滿足時,自然感到恐懼。同樣的,上述五種恐懼來源 因威脅到教師(個體)最重要的五種生理或心理需求,如:工作負荷重,影響教 師生理需求;學生不好管教,面臨家長訴諸法律等事件時安全需求堪慮;人際關 係不佳下社交需求無法滿足;政府過度介入,教師難以達成需要受到尊重的需求;

以及專業知能不足時,自我實現需求無法滿足等,因而使教師產生焦慮,擔憂、

害怕的感受,成為教學現場中的教師恐懼來源。

貳、教師恐懼的層面

教師在工作上將面對更多挑戰與不確定感,焦慮與擔憂更轉成壓在教師心頭 的恐懼,不少研究亦證實教師的恐懼存於其中。包括對於未來感到意義不明、侷 促不安(Cibulka &Derlin,1998:86);害怕因州政府的政治語言,如學校還不夠 好(schools are not doing well enough)下所產生的個人批評(personal criticism)

(Glasman,2008:90);教師工作缺乏界限(boundedness)(Hargreaves,1994)等。

故研究者綜合整理國內外相關文獻,歸納教師恐懼有以下四點不同層面:

一、 專業權遭侵犯

美國隨著 NCLB 法案的推動,達到標準化測驗成績儼然成為判定教育品質 的依據。在此脈絡下,課程內容取代了學習過程中其他重要面向,包括方法論與 教材等,而美國各州政府為能提升該州學習成效,獲得中央補助經費,甚至發展 出以標準化測驗為主的制式課程,強行訂定課程內容,以確保課程中所涵蓋的教 材皆與考試內容有關,確保孩童是準備好面對考試的(students are test ready)。

大動作地運用指標、評鑑監控學校教育與教師品質,不僅使學校運作趨向僵化和 嚴苛,更使教師的專業地位面臨威脅,感嘆專業自主性不再。一位擁有二十三年 資歷的幼稚園教師 Harper(Fusarelli,2008)面對如是的績效責任系統,就言:

現在我們能做的,就只剩提供閱讀和數學這類的正式課程,但這是幼稚園阿!這不 是以往我被教導要給予孩童的學習方式,他們應該透過「玩」來學習,而不是只待 在這。現在我們所提供孩子的這些,應該是他們一年級才該接觸的,現在卻只能用 不斷考試與評估記錄他們。

制式化的課程,使教師強烈感受到專業自主權被侵犯,在州與學區的績效系 統下,根本的改變了教師原本的授課方式。當教師被賦予的責任與其內在信念相 違背時,衝突產生。當教師期望給予學生創新、有意義的課程時,又不禁一面擔

19

心反對績效系統體制所帶來的後果,害怕自己成為持反對意見的人。系統下,教 師雖一面遵守遊戲規則,卻也一面憂心龐大的制式課程、考試、評鑑、標準(AYP)

心反對績效系統體制所帶來的後果,害怕自己成為持反對意見的人。系統下,教 師雖一面遵守遊戲規則,卻也一面憂心龐大的制式課程、考試、評鑑、標準(A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