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歷程和架構等設計面向,共分六章 節。第一節為概念架構,代表研究過程中主要的論述軸線;第二節陳述本研究所 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三節則說明依據研究主題與設計所選取的研究對象及抽樣方 式;第四節說明資料的彙整與分析過程;第五節乃建立本研究的信實度;第六節 茲就研究者的角色和各進程之研究倫理做一具體考量。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圖 3- 1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教師 恐懼

尋求集體力量

降低恐懼?增加恐懼?

恐懼來源

教育改革 行政人員 家長 其他

教師 組織

恐懼層面

專業權 工作權 評價聲浪 其他 異化

36

本研究有別於驗證性研究,選擇以探索性研究進行,在於教師恐懼(政治)

於國內尚屬新興議題。研究者根據文獻,察覺社會環境快速變遷下,教師的工作 面臨了更多的不確定性與壓力;同時看著各校教師會積極運作,以及歷經十年抗 爭乃予以正式成立的全國教師工會組織,心中思索著兩者間的關聯性。社會變遷 下,無論是教師(個體)或教師組織(組織)皆受恐懼影響:組織在恐懼下發揮了何 種功能?提供了甚麼保障?相對的,教師選擇是否加入教師組織,除考量個體所 面對的難題外,恐懼如何加深其追求集體之力量,或相反的,如何拉開教師與教 師組織間的距離等,都有待本研究進一步釐清與探究兩者間的關聯性。緣此,研 究者以圖 3-1 作為主要論述之依據。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研究中,任何可以回答研究問題的資訊皆可以成為適宜的「資料」。而在資 料蒐集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從當事人的角度理解其行為和意義建 構?」(陳向明,2004a:220;Bogdan & Biklen,1998:106-107)。為求獲得完整資 料,本研究使用訪談與文件分析作為蒐集資料的方法,以下分別說明。

壹、訪談

透過訪談對話的歷程,不但能使參與雙方視域融合,共同建構出一定的現實 意義,亦能得到超越研究者既定假設的資訊(林佩璇,2000;陳向明,2004a)。

本研究的關注焦點在於教師恐懼,以及參與組織之意向(研究目的二、三),因 此,單憑書面文件難以完善、準確的描述教師心理感受,更遑論進而探究此與教 師參與組織間的關聯性。再者,恐懼為人類最根本的情緒,在研究者未與參與者 建立關係前提下,如何說服研究對象敞開心房,分享恐懼,又是難上加難了。因 此研究者選擇以半結構式的訪談進行,先行建立與研究對象的良好互動,在進行 資料的蒐集。

訪談的工具包括:訪談同意書(詳見附錄一)、訪談大綱(詳見附錄二)、及 錄音周邊設備。在正式進行訪談前,研究者先徵詢研究對象的同意,並簽寫訪談 同意書,同時讓受訪者看過訪談大綱,使其心裡有底,較能不避諱的表達自己的 看法。正式開始後,研究者應知會研究對象訪談中全程錄音,並依據訪談大綱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如此,研究者不僅能跳脫謹慎拘泥於問題順序之困擾,研究對

37

象也能在自在氣氛中表達自我的觀點。透過訪談能協助研究者進一步了解恐懼如 何作用在教師的心理與組織當中,以便研究者領略教師們思緒背後所隱含的確切 意義。

貳、文件分析

為了解教師恐懼與其參與教師組織之關聯,回答本研究之第三個研究目的。

研究者透過瀏覽相關網站,包括:受訪者學校教師會、各縣市教師會、全國教師 會、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等網站所發布的相關文宣,以理解教師組織如何回應 教師恐懼(如何販賣恐懼給教師)。另外研究者亦透過聯合知識庫網站,了解過 往及最新關於教師組織的議題與教師看法,作為研究者更熟稔教師工作與教師組 織之管道。期盼蒐集而來的資料一面能協助訪談順利進行,一面能作為與訪談結 果相對照之佐證。關於本研究分析之相關文件,詳見附錄三。

第三節 研究對象

一般來說,較佳的研究對象是為那些在實地場域裡生活了比較長的時間、了 解該文化內部的實情、具有一定的觀察和反思能力、性格比較外向、而且善於表 達自己的人(陳向明,2004a;Whyte & Whyte,1984)。據此,本研究以立意抽樣 的方式,依據研究目的選擇研究對象,擇取能提供訊息的教師或對該主題了解的 人,確保能提高研究結果的真實性。

本研究探討焦點為教師恐懼,及其參與教師組織之關係,故在選取研究對象 上,選擇學校教師(現任學校教師,包含擔任行政職位者,唯不含實習教師、代 課教師或代理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教師又以是否參加學校的教師組織做區 分,以了解教師參與教師組織意向之差異。受限於時間與其他可能因素,研究者 將研究範圍限縮在北部地區之國民小學,主因在於國小教師相較於其他學制教師,

工作範圍與內容面臨更多不確定性,故以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此外以服務年資 之不同,將教師分為三組(5 年以下之新手教師、5-15 年之中生代教師,與 15 年以上之資深教師),使能瞭解不同年資教師感受到的教師恐懼。另在三角檢證 下,本研究亦選取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會長為研究對象,交叉比對教師的感受與 說法。因本研究定位為探索性研究,故在研究對象上除設定為教師、教師會長與 學校行政人員外,在數量上並無定數,希冀透過研究對象的介紹與推薦,透過滾

38

雪球抽樣的方式,使蒐集的研究資訊在漸增的局內人觀點下愈趨飽和。

進一步而言,本研究最終藉由訪談二十位教師(詳見附錄四),並在資料趨 於飽和下,了解教師恐懼與其參與(學校)教師組織的關係。二十位受訪者中,

目前有十五位教師參與組織,五位教師未參與教師組織,又未參加者包含曾經參 與爾後退出,以及從未參與之教師。在年資分布上,新手教師、中生代教師和資 深教師,分別為兩位、七位,和十一位。當中包括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擔任教 師會長之教師、純導師、以及曾任導師現為純科任之教師,透過各式不同背景與 經歷之研究對象,以完整了解兩者之關係。

第四節 資料彙整與分析

本研究主要的資料來源為訪談謄錄與文件紙本兩類,而資料的彙整必須建立 在分析基礎之上(陳向明,2004a)。循此,研究者於資料彙整當下,亦同時進行 資料的分析與歸類,以為後續蒐集資料與詮釋文本提供方向。以下乃針對本研究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闡明具體要點。

壹、資料彙整

本研究的資料來源可以分為文件文本與訪談逐字稿兩大類,故在分類上將兩 類文本分開編碼。文件文本包括研究者從網站上蒐集而來的各式資料,以及研究 對象於訪談過程中提供給研究者的相關資訊,為能辨別參考文件之來源,研究者 就參考網站名稱的關鍵字之英文簡寫與以編碼,並以阿拉伯數字表示文件順序,

如表 3-1 所示:

表 3- 1 文件編碼

資料來源 英文縮寫 編碼

縣市教師會(台北市、新北市) T T-1、T-2、T-3…

全國教師會 NT NT-1、NT-2、NT-3…

縣市教師工會(台北市、新北市) L L-1、L-2、L-3…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NL NL-1、NL-2、NL-3…

聯合知識網 N N-1、N-2、N-3…

研究對象 ST ST-1、ST-2、ST-3…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9

訪談逐字稿的編碼,則以研究對象編碼為代表,編碼順序為:訪談對象-訪 談日期,若一天同時訪談一位以上相同背景的研究對象,則在日期後再以阿拉伯 數字作區別,假設訪談日期為 5 月 20 日,則訪談逐字稿編碼如表 3-2:

表 3- 2 訪談逐字稿編碼

訪談對象 屬性 英文縮寫 編碼

教師 有參與學校教師組織 tu tu0520-1、tu0520-2 沒有參與學校教師組織 t t0520-1、t0520-2 學校行政人員 ad ad0520-1、ad0520-2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貳、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上,研究者根據訂定的研究目的進行資料的歸類與分析,從訪談所 收集的逐字稿與相關文件中,選擇與整理能回應研究目的的資料,以了解教師恐 懼與其參與教師組織之關係。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質性研究的信實度可謂研究品質的標準,根據 Guba & Lincoln(1985)和張 芬芬(2002),可由四個方面做檢核,包含確實性(credibility)、遷移性

(transferability)、可信度(dependability)和堅定性(confirmability)。潘慧玲(2004)

曾整理多位學者對質性研究中建立信實度常用的方式,並認為進行研究時,至少 需採用下列所述之其中兩項,包括澄清研究者之背景與立場、長期進駐田野、使 用三角檢定、運用參與者檢核、採用同儕審視、進行厚實敘寫、從事反例個案分 析、使用外部查核。

綜合上述,為提高本研究之信實度,並檢視在資料分析時研究者是否能呈現 研究目的又完整詮釋研究參與者的看法,故本研究採用三角檢定與參與者檢核的 方式提高本研究之可信度。

壹、三角檢定

Patton(1990)指出三角檢定的方式有四種,包含多元方法的檢證、同一方

40

法不同資料來源的三角檢證、多個分析者的三角檢證、和多種理論觀點的三角檢 證(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本研究採用多元方法的檢證,即運用不同資料 蒐集的方式,以檢驗研究發現的一致性。透過文件分析與半結構式訪談,經由研 究對象的回應檢驗文獻中所論述關於教師的恐懼,亦藉由文件資料輔助訪談資料 的檢驗,以呈現最具事實的論述。

貳、參與者檢核

透過研究參與者檢核與回應雖然費時,但藉此可讓研究者確認訪談文本是否 確實反映了參與者的看法,亦有助於研究者發展新的想法與詮釋(Glesne,1999)。

因此有志於提升本研究信實度,研究者於訪談完畢後,皆立即將訪談錄音檔謄為 逐字稿,並以當面或電子郵件的方式寄回與參與者檢核,並針對有疑義之處加以 討論改善,以確認訪談內容無誤,並妥善呈現研究參與者之想法。

因此有志於提升本研究信實度,研究者於訪談完畢後,皆立即將訪談錄音檔謄為 逐字稿,並以當面或電子郵件的方式寄回與參與者檢核,並針對有疑義之處加以 討論改善,以確認訪談內容無誤,並妥善呈現研究參與者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