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第二節 建議

一、 對欲從事永續農業農民之建議

捨棄傳統慣行農法耕種之農民,係對於維繫土地生態與人體健康有了深刻 的體悟後,從而願意參與加入永續農業。但是從事永續農業之後發現耕作的技 術較傳統農業繁複(不使用化肥與噴灑農藥)也較之困難,光是克服蟲害問題 就足以讓農民卻步,何況還要讓農地產生多功能性,只能用最費時費力的方式 對待土地。若是要讓農地成為合格的有機田,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與高昂的檢 驗費用,經驗證單位出具農藥零檢出合格證明後,才能以有機產品名義對外銷 售,這期間只要土地被檢驗出有農藥殘留,農民辛苦數月或是數年的心血可能 就要白費。除此之外,農民還必須面對農產品銷售問題與收入不穩的困境,倘 不具堅定的意志與毅力,農民很容易會產生放棄的念頭。因此,本研究建議欲 從事永續農業的農民,加入永續農業組織或成立永續農業組織,可以解決上述 大部份的問題。農民加入永續農業組織後自此不再單打獨鬥,能與同樣從事永 續農業的農友結合,集眾人的力量,集思廣益,彼此資源(支援)共享。不但 如此,加入或成立永續農業組織,對於農作物的生產需求有相當大的助益。因 為可以透過組織發展自有品牌,組織成員的農作物能透過組織創設之品牌再銷 售給消費者,當產品具有較高的辨識度時,容易受到消費者接受增加其購買意 願,農民的經濟自然可以漸漸穩定,成為繼續從事永續農業的動力。這點從本 研究所接觸的組織成員訪談中可以得知,當個體農民加入或成立永續農業組織 之後,原先所遭遇的困境幾乎全部得以解決,不論是收入或是農業技術提升 等,都獲得很大的改善。可見,當農民加入永續農業組織,確實可以解決原本 必須要單獨面對的問題與困境。因此本研究建議從事永續農業的農民,主動加 入或邀集志同道合的農民成立永續農業組織,不僅可以激勵從事永續農業之 人,更能促進農業永續發展的效益。

二、 對現有組織領導者之建議

永續農業組織領導人是組織發展之關鍵性角色,也是主要掌舵手,引領組 織朝向永續發展。而領導人特質是重要因素,不具備充分特質的領導人,對於 帶領組織永續發展是十分不利的,不僅可能無法應付組織內部有關人事爭議或 事務工作,更可能無法透過外部管道,提供組織所需要的資源或是資訊。透過 訪談結論了解永續農業領導人特質的重要性,除應具備五大人格特質外,企圖 心與高道德感的要求更是不可缺少的。具有充分人格特質的領導人,相對不具

DOI:10.6814/THE.NCCU.MPLE.006.2018.A05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0

備或缺少特質的組織領導人,更適合領導與管理組織。因為不具備特質的領導 人,在組織中之地位可能容易被取代,或者因不善處理人事問題,導致組織成 員主動離開或另立門戶,影響組織長遠發展。例如從 A 組織領導人訪談中得 知,其本身原是其他永續農業組織的成員,但因為該組織領導人並未積極經營 組織,對組織成員間之糾紛又不聞不問,無法感受領導人擴大整體經濟規模的 企圖心,於是多位成員相繼離開組織,自行在外成立永續農業組織。可見,不 具備企圖心之領導者,不僅無法獲得成員的認同,甚至容易發生被取而代之或 成員在外自立門戶的情形。

另外,領導人與成員間看似是從屬關係但本質上卻是相輔相成的,因組織 領導人未必能夠一直擔任該組織的領導人。由於永續農業組織係個體農民在共 同利益下,集結成立之集體行動組織,成員之間是相互平等的並非隸屬於領導 人。所有與組織運作有關的規範亦係參與者共同制定且必須共同遵循,因此經 營組織過程中,領導人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無法繼續帶領組織,此際新的領導 人最好由組織內部直接產生,承先啟後繼續帶領組織邁向共同的目標。易言 之,當原來的領導人無法繼續帶領組織時,應從組織成員中挑選最適當的領導 人來接任,不應在外部尋找,避免成員與新任領導人相處上不必要的扞格。故 建議永續農業組織領導人應該培養適當的接班者,因應需要替換的時機,而有 意擔任組織領導之人,更應隨時主動充實領導人應具備的能力,常保持開放、

熱情的學習態度,多多參加領袖養成課程等。因為不論是個人特質抑或專業能 力都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畢竟領導人的養成不是一蹴可幾,從被領導人到 領導他人均需要時間學習與磨練。況且,從組織內部成員中挑選領導人另有一 好處是能直接承襲原本的組織文化,成員之間又彼此熟悉,可降低許多適應不 良的情形。

三、 對政策之建議

政府應積極推動、輔導、扶植永續農業,不論透過政策的制定、補助或農 業技術的協助,因農民從事永續農業遠較傳統農業來得更為艱辛,不僅需要經 過長期間的驗證程序與高昂的費用,還得經常遭受鄰地污染造成驗證上無法通 過的疑慮,只要無法完成驗證則農民的心血付之闕如。另外,永續農業設備硬 體設施(如碾米加工機)無法與傳統農業並用,因為易造成產品污染問題,這 一切均得由農民自行想辦法克服。導致農民常感嘆政府制定政策上並沒有真正 考量到農民的需求。因此,建議政府農業相關部門,農業係我國之根本,但永 續農業之發展卻是農業整體發展中較弱的一環,始終無法達到正常水準,使欲 從事的農民卻步或走回頭路,繼續從事傳統農業。為了鼓勵農民從事或是轉

DOI:10.6814/THE.NCCU.MPLE.006.2018.A05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1

型,政府應積極主動培植有意從事永續農業的農民,提供土地、資金,甚至規 劃永續農業專區(避免傳統農業污染)提供使用,並協助永續農業相關技術,

因農業設備所費不貲,政府若能主動提供設備或是給予無息優惠貸款,可加增 農民從事永續農業耕作的意願。

此外,政府政策制訂應有遠見並能立於產業之前,不應使現實狀況與法律 脫鉤亦或是制定不合時宜的政策。我國農地從高山到平地,是多元豐富的自然 環境,政策制定要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應全部一體適用。因為統一性的 政策,未必真正符合農民的需要。例如本研究訪談時,已有兩個農業組織使用 無人機於永續農業土地上,如此一來不僅能減少勞力、成本的支出,也可降低 農產品生產的時間,顯見未來農業人口結構勢必面臨改變。只是政府竟以無人 機並非農業設備為由不給予補助,必須由組織自行吸收相關費用,實屬遺憾。

另外,農委會乃全國農業最高的主管機關,每年舉辦的績優農業組織評選 吸引國內許多農業組織爭相報名參加,期能獲得全國之殊榮,對農民來說,這 是從事農業者最高的榮譽。但是,農委會舉辦徵選活動,並未區分永續農業或 慣行組織,永續農業組織與多數從事慣行農業組織共同競爭,對永續農業組織 並非公平。建議農業主管機關,應將永續農業組織與慣行農業組織分開評選,

才是真正落實政府扶持與照顧農民的旨趣。

最後,政府應大量收購或廣推永續農業的農產品,一來,讓農民有穩定的 收入來源,二來,讓社會大眾得以平價購買永續農業產品,不但可以增進國人 身體健康,維護生態環境,更能促進農民經濟規模,達到農業永續發展的目 的。

DOI:10.6814/THE.NCCU.MPLE.006.2018.A05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2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專書

1. 『民主政治理論』1980,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出版。

2. 李承嘉,2012,『農地與農村發展政策:新農業體制下的轉向』,台北:五 南。

3. 林仁和,2013,『社會心理學-掌握現代生活的必修課程』,台北:心裡出 版社。

4.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5. 黃家齊編譯,2011,『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事業文化有限公司。

6. 張華葆,1992,『社會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7. 張潤書,1994,『有效的領導』,台北:僑務委員會出版。

8. 顏愛靜,2013,『土地資源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9. Hellriegel et al 著、林靈宏譯,1992,『組織行為學』,台北:五南書局。

10. Ken Blanchard&Marc Muchnick 著、謝其濬譯,2004,『領導力小藥丸-高效 領導的秘密配方』,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11. Larry Bossidy&Ram Charan 著、李明譯,2003,『執行力』,台北:天下遠見 出版。

12. Lasswell.h.d.,Kaplan.a.著、王菲易譯,2012,『權力與社會-一項政治研究 的框架』,中國:人民出版社。

13. Miles、Wolfgang&Klaus 著、周海娟、郭盛哲、黃信洋譯,2013,『社會心 理學:歐洲的觀點』,台北:學富文化。

14. Peter F. Drucker 著、上田惇生編、齊思賢譯,2005,『工作的哲學』,台北:

商周出版。

15. Peter F. Drucker 著、齊思賢譯,2005,『經營的哲學』,台北:商周出版。

DOI:10.6814/THE.NCCU.MPLE.006.2018.A05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3

16. Ram Charan 著、李振昌譯,『2007 實力:成功主管的八個 Know How』,台 北:天下遠見。

17. Robbins,S.P 著、黃家齊編譯,2011,『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期刊

1. 丁一顧、吳宜蓉,2017,「善用同儕式校長領導促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發 展」,『教育研究月刊』,278:14-27。

2. 王精文、徐碧慧、李珍玫,2007,「創造力人格、領導型態與績效關係的探 討」,『台大管理論叢』,17(2):159-182。

3. 王俊豪,2008,「安全農業與農地永續利用整合機制之探討-以歐盟為 例」,『台灣農學會報』,9(2):151-170。

4. 王叢桂,2012,「從關係與情境看華人自我展現」,『本土心理學研究』,

(37):231-239。

5. 余一鳴,2012,「從個人貪腐到組織腐化的歷程探索-以 Bandura 的道德疏 離理論為分析架構」,『臺灣民主季刊』,9(2)。

6. 李俊達,2015,「應用人格測驗於文官考選之可行性分析」,『中國行政評

6. 李俊達,2015,「應用人格測驗於文官考選之可行性分析」,『中國行政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