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地區範圍與名詞釋義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第二節 研究地區範圍與名詞釋義

一、 研究地區範圍

領導人是集體行動組織得以順利開展以及達成永續目標的關鍵,對於永續 農業之經營深具決定性影響。然永續農業組織找尋不易,願意接受訪談者更是 有限,是以本研究挑選訪談組織之前,除透過網路搜尋永續農業組織,剔除組 織經營運作不佳或是經查證未實質運作組織以外,主要透過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和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大力推薦,選擇宜蘭縣三星鄉、花蓮縣光復鄉和玉里鎮、

嘉義縣阿里山鄉等地,推展永續農業多年且組織發展已較為成熟並頻頻獲得各 級農政機關與各界肯定之組織和領導人,作為本研究對象。另外,本研究也透 過組織領導人推薦組織內部較資深且表達能力較佳之成員進行訪談,惟每個成 員都有自己農場規模,故不另外介紹,僅以各農業組織主要設立地點介紹之。

本研究訪談期間自 106 年 8 月起至 107 年 4 月止,每次訪談時間約一個小時至 三小時不等。

(一) 宜蘭縣三星鄉「有限責任宜蘭縣有機友善農業生產合作社」及陳帥之理 事長。

(二) 花蓮縣光復鄉「花蓮縣有限責任花蓮縣原住民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及 蘇秀蓮理事長。

(三) 花蓮縣玉里鎮「東豐拾穗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國旗先生。

(四) 花蓮縣玉里鎮「保證責任花蓮縣龍鳳甲良質稻米運銷合作社」,執行長:

龔文俊先生。

(五) 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雜糧產銷班第二班」,安啟信班長。

DOI:10.6814/THE.NCCU.MPLE.006.2018.A05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圖1】本研究訪談組織位置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DOI:10.6814/THE.NCCU.MPLE.006.2018.A05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二、 名詞釋義

(一) 永續農業

永續農業一詞譯自英文 Sustainable Agriculture,從字面上來看可分成「永 續」與「農業」兩部份,有永遠持續發展農業之意。從該名詞內涵來看,其概 念可說源自生物動態性農業或有機農業,而且在許多研究中,因僅論及技術層 面的問題,所以常常在提及它時與有機農業、自然農法等名詞並列(林俊義,

2005:3)。

(二) 組織與組織行為

組織(Organization)是由二個人以上的個人所組成,為達成共同目標,而 有意識地持續運作的社會團體(黃家齊,2011:1(2))。學者吳秉恩(1986:

271-274)則歸納組織的意涵:組織是與環境互動並發展成體系、企圖達成有意 義之共同目標、具有彼此互動關係的人員、與其他群體有互動機會、運用有效 方法及結構,以利用科技、人力及其他資源來完成任務。組織是為了達成特定 目的而存在,因此由程序觀點,組織係指資源策劃、分配、運用、調整以及控 制之行為與過程。

組織行為(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乃研究個人、團體及組織結構,

對組織成員行為所產生的影響,運用知識來提高組織效能。換句話說,OB 主要 研究組織中人們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對組織績效產生怎樣的影響。正因為OB 特別關注工作環境,所以他的論點通常與工作、曠職率、離職率、生產力、人 員績效及管理有關。是故,OB 的主題包括激勵、領導行為與權力、人際溝通、

團體結構與過程、學習作用、態度形成與認知、變革程序、衝突、工作設計及 工作壓力(黃家齊,2011,1(3))。

(三) 組織文化理論

組織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組織成員共同抱持存在於組織之內的 意義概念,使該組織有別於其他組織(黃家齊編譯,2011:(16)2.1)。另有學 者表示組織文化代表組織成員共同擁有的一種複雜的信念與期望所產生的行為 模式,代表著組織共同的哲學、理念、價值觀、信念、假設、期望、態度與規 範(林靈宏譯,1992:293;翁芳裕,1996:6;鄧熙華,2009:43;呂伊萍,

2014)。換句話說,組織文化是一種抽象且無形的概念,是真實存在組織之內,

卻又不容易具體描繪,因為組織文化是所屬組織特有的特殊意識,是集體的共 同認知。

DOI:10.6814/THE.NCCU.MPLE.006.2018.A05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四) 領導人特質

領導人特質(Trait of Leadership)主要考量個人特質、以區別領導者與非領 導者。如Margaret Thatcher 夫人、前南非總統 Nelson Mandela、Virgin 集團執行 長 Richard Branson、Apple 電腦共同創辦人 Steve Jobs,以及 American Express 董事長 Ken Chenault 等都被視為領導者,且都被描述為具有「魅力」、「熱情」

及「勇氣」等特質。但是這些針對人格、社會的、身體的或智能的探索,屬於 領導研究最早期階段,其功能主要區分領導者與非領導者。直到1990 年後期的 五大人格模式(Big-Five Model)出現後,領導特質才有了進一步的突破。在許 多領導文獻中所出現的特質納入五大人格模式中的一項,其結果不僅一致且強 烈支持其為領導的預測因子。這五大構面為:外向性(Extraversion)、親和性

(Agreeableness)、勤勉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研究者根據五大人格特質最常被 引用的結論是:「許多實證顯示,可靠、認真負責、細心、思慮周詳、善於組織 規劃、勤勉、持續不懈、成就導向者,幾乎在所有行業中都有高工作績效」(黃 家齊,2011,4(1.3))。

DOI:10.6814/THE.NCCU.MPLE.006.2018.A05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