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永續農業組織領導人模式之建構

第一節 由集體行動探討永續農業組織經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第三章 永續農業組織領導人模式之建構

第一節 由集體行動探討永續農業組織經營

永續農業組織採取集體行動是有利的做法,尤其今日的農民必須面臨氣候 變遷與市場競爭,而集體行動的好處是集中資源、分擔責任、分享成果。但是 永續農業組織仍須面臨組織經營之挑戰以及影響集體行動的因素,而領導人就 必須要因應問題並帶領永續農業組織之發展促進集體行動。

一、 永續農業集體行動的出現

Ostrom(1990:179)曾說,當農民面臨來自於某種程度的刺激時,會被鼓 勵採取某種程度的「個人主義」,並鼓吹其他農民致力於投入行動,以促進集體 行動。68雖然 Ostrom 並未明確提出「某種程度」真正的意涵,但是由上敘述仍 然可以知道,當農民面對來自於環境或是生活所需,勢必會產生心理動機,進 而刺激內部並引起外部行為,為了達到更大的目標以及資源連結,也鼓勵相同 境遇的他人,為共同目的參與集體行動。簡言之,集體行動有兩個主要的關 鍵:一為團體行動,二為共同分享利益(陳國祥,2015:49)。集體行動可以促 進適當的農業資源管理,並允許成員之間共享知識並提高其能力,為處理農業 環境公共事務提供解決之方案。但是,有時交易成本可能阻礙集體行動的形 成,例如初始成本或是搭便車行為。此外,農民集體行動組織也需要外部支 持,如農業相關的科學知識、技術信息和財務援助。因此,政府機構或其他相 關單位的外部協助對促進集體行動即具有意義(Uetake, 2013:1)。進一步言,

政府應當積極促成扶植與農業永續發展之集體行動組織,而非干涉。

據本研究所接觸之永續農業組織經營有三個主要開展因素:第一是希望提 供消費者安全的食品;第二是農民本身之生產利益及推廣生態永續;第三是將 資源與志同道合者共享。資源共享的背後因素往往是因為當農民單打獨鬥時,

永續農業耕作方式常會面臨技術問題與資源不足問題,造成極大的阻礙。誠如 訪談之B 組織領導人表示:

68作者說:然而,從單打獨鬥到協調或參與集體行動,是一個不平凡的問題。將個人獨立行事的 情況轉變為協調活動,其中所涉及的成本可能相當高。因為集體行動所產生的利益由組織所有 成 員 共 同 佔 有 以 及 共 享 , 甚 至 成 員 是 否 承 擔 改 變 情 況 的 任 何 成 本 , 也 在 所 不 問

(Ostrom,1990:40)。

DOI:10.6814/THE.NCCU.MPLE.006.2018.A05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因為小農單打獨鬥太辛苦。資源、通路開展不足,影響意願。因 為自己本身的小農場發展到了極限,無法再繼續下去。必須要成立 合作社,邀請更多的人參與。」

同樣的,在訪談 C 組織時其領導人亦言:

「另外意識到傳統農民不懂行銷,農產品容易被糧商剝削,造成收 入不穩定。因為農業四大特色-資本密集、低收益、高風險、勞力 密集。如果有組織的話,就可以幫助相同理念的農民。從生產管理 開始協助農民直到銷售部份,甚至幫忙找外界資源授課,採取一條 龍服務。」

此外,C3 受訪者也曾表示:

「未加入組織前收入不穩,單打獨鬥比較孤單、新農業資訊也不易 獲得、只做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不夠,資源也不知如何取得、農材取 得成本較高。」

如同以上受訪者所言,可以了解永續農業組織對於從事永續農業之農民具 有重大的意義。當農民有感於此開始組織經營永續農業時,相對單打獨鬥來 說,不僅資源得以共享、農業技術提升,生產成本降低,農民收益也隨之增 加。簡言之,集體行動促進成員之間的知識共享並提高技術能力,比起農民獨 立行事更能夠獲得支持與更多資源。

此外,若能近一步結合在地知識並與他人策略結盟,包括商業合作夥伴和 非政府組織,亦促進對跨部門和多學科合作夥伴關係(Uetake, 2013:13)。因 此,當農民因為永續農業經營的永續性,以集體行動組織經營永續農業,彼此 就擁有共同的目標。因為農民在單獨行為之下是難以推進農業永續性發展的,

然永續農業組織卻可以在共同利益、目標下發揮關鍵作用,提升永續農業經營 的目標。儘管組織經營目的也是基於利益,但主要功能仍是促進農民之集體利 益。本研究透過永續農業組織領導人與成員訪談知悉,當從事永續農業為主的 農民面對重重困境時,體悟到單打獨鬥的有限性,於是開始找尋鄰近相同且志 同道合之農民,共同開展集體行動。

二、 集體行動的特性-社會資本

Ostrom(1990:181)表示成功之集體行動,乃立基於建立組織內完整的社 會資本,並在此基礎上解決更大、更複雜與組織制度安排有關的問題。Ostrom 的這個說法提供集體行動組織的核心意義。因為當組織成員在組織之中,藉由

DOI:10.6814/THE.NCCU.MPLE.006.2018.A05

沫形成共同互惠規範和相處模式時,就形成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故而社 會資本包含網絡、規範以及信任(Ostrom, 1990:184)。了解永續農業組織農民 的行為是重要的,因為集體活動基於信任和合作,並使集體行動更容易些

(Uetake, 2013:15)。69

學者 Uetake 從紐西蘭案例研究中確定了在組織中建立社會資本,相對於團 體規模,禀賦異質性以及身份和利益的同質性,組織成員間的影響力和溝通 等,更具重要性。70Uetake 並提到組織之社會資本具有三種基本形式:信任

(Trust)、網絡(Networks)和制度(Institutions 或稱規範 Norms)。尤其信任

(Trust)對於建立組織內部之社會關係十分重要。71

(一) 所謂的網絡(Networks),指的是成員之間的多元禀賦是可利用資源,組 織成員之間的身份和利益的同質性對於促進集體活動非常重要,並能增 加組織動員的機會,共同完成永續農業。在社區和鄰里之間,鼓勵體現 信任並激發社交活動。而非政府組織和其他外部資源也可以提供網絡多 樣性,雖非組織內部之間的互動作用,但因有助於永續農業組織之集體 活動,亦算是社會資本。

(二) 制度(Institutions 或稱規範 Norms),所有的團體都必須建立制度,沒有 制度則組織無所依附,俗話說:「遊戲有遊戲規則」。組織活動比遊戲來 說更嚴謹,因制度是組織成功運作與延續的重要支撐,沒有制度的組 織,其成員將無所適從。組織制定的一切制度,所有成員都必須遵守 的,並且依其行事(黃家齊,2011:(8)3.2;林靈宏譯,1992:213)。黃 家齊(2011)表示在 1930 年代,美國有個霍桑(Hawthorne)工作室研 究顯示,組織制度的制定對組織管理效能十分有效,是組織發展有利的 社會資本。72組織制度不一定非採文字方式,只要讓組織全員清楚理解

69聲譽與信任是息息相關(Vanni,2014:30)。

70社會資本是社會網絡廣泛因素之一,如規範,社交網絡,制度和信任。事實上,許多研究都指 出社會資本對集體行動的重要性(Uetake,2013:19)。雖然 Uetake 對社會資本並無正式定義,因為 在他的著作中,認為所謂的社會資本是實現個人或集體目標所必需的社會關係。他舉例如 Ahn 和 Ostrom(2002)將其定義為「過去個人創造的一系列價值觀和關係,這些價值觀和關係可以 在現在和將來用來幫助克服社會困境。」

71分析社會資本和集體資源管理的角色,強調以下四個特點的重要(1)信任的關係(2)互惠和改變

(3)共同規則、規範和制裁(4)在網路與團體的連結(Vanni, 2014:30)。

72創新制度安排也是集體行動的基礎,共同管理與共同生產(Vanni,2014:29)。

DOI:10.6814/THE.NCCU.MPLE.006.2018.A05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即可。永續農業組織因配合政府政策報准成立,可於章程之內制定有關 事項,亦可透過日常積累形成內部文化,逐漸建構無形的道德制度,由 成員共同遵守。

(三) 信任(Trust)是組織經營過程領導人與成員彼此之間互惠行為產生的正 面預期感,對於組織內之社會關係建立至關重要(Uetake, 2012:16)。

對組織發起者而言,信任是組織經營成功之因素。因為信任是發展組織 價值的骨幹,儘管信任很難被衡量出來,但可以從領導人所考量之決定 因素與結果識別出來(Stephen&Keith, 2010:17)。信任可以由兩個因素 產生:即熟悉與風險。信任取決於時間的經歷過程逐漸體認,必須依賴 重要卻又十分有限的經驗。雖然有些人可以在短暫時間內信任他人,但 畢竟多數人難以在短時間就對他人產生信任。因此在此關係成熟之前,

就有一定程度的風險,當關係成熟之後,才會有正面預期感。當然,信 任並非完全無虞,只是當農民願意信任組織或是領導人時,即表示願意

「共同承擔信任之風險」(黃家齊編譯,2011:(12)2.4),易言之,承擔 來自於組織或是領導人在經營過程可能產生之不利影響。信任是領導人 在組織經營中必須建立之因素,當信任被破壞時,則容易對組織產生不 利的影響,嚴重的話危及組織發展。73同樣在集體行動中溝通是建立信 任的橋樑。在各種溝通方式中,面對面交流尤為重要,而不只是僅以網 路或電話交換意見。如同C2 受訪者表示:

「第一個是互動,領導人與成員的互動很重要。第二要以身作 則。第三是溝通能力。這些都是必要的,也都是互動所必要 的。如果沒有互動的話,彼此的信任會不夠。領導人要主動接 觸社員。」

在訪問另一個農場時,E2 受訪者亦曾提到:

「領導人耕作時會很堅持有機友善的做法,不願意投機取巧,

因為從事有機的初衷一定要維繫(高道德標準),其他相處上 很融洽。」

本研究藉集體行動有關理論建構研究永續農業組織之社會資本,並參考國 外學者 Luke&Chris(2015)所提出之社會聲譽與互惠行為,成為本研究架構。

73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可以認知到信任與不信任的行程原則:不信任驅趕信任、信任滋養信任並且

73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可以認知到信任與不信任的行程原則:不信任驅趕信任、信任滋養信任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