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歸納出下列結論:

一、 研究對象中五年級、六年級人數各半,以男生居多,家庭社經地 位則以高社經地位為主,其中女生的口腔保健行為優於男生。口 腔保健知識屬於中上,而且口腔保健知識越佳者,其採取口腔保 健行為的可能性越高,其中女生的口腔保健行為較男生好。

二、 研究對象自覺齲齒威脅性是屬於中上程度,而且覺得齲齒對於自 己來說是嚴重的,但不確定自己齲齒的罹患性。研究對象自覺口 腔保健行為可能性是中上程度,得分為正,顯示研究對象認為採 取口腔保健行為之「利益」大於「障礙」,而且同意採取口腔保 健行為是有利的、但不確定障礙是否會阻礙自己採取口腔保健行 為。整體而言,研究對象中自覺口腔保健行為障礙性越低者,其 採取口腔保健行為的可能性越高。

三、研究對象之外部線索訊息以「我的家人曾經提醒我要採取口腔保 健行為」、「我曾經在學校上過口腔保健的相關課程」最多、內 部線索訊息以「我曾經因為蛀牙而去看牙醫師」最多。研究對象 口腔保健行動線索越多,自覺齲齒威脅性也越高,且內、外部線 索越多者,自覺齲齒罹患性越高;外部線索越多者,自覺齲齒嚴 重性越高。研究對象外部線索越多,自覺口腔保健行為可能性也

越高,且外部線索越多者,自覺口腔保健利益性越高;內部線索 越多者,自覺口腔保健障礙性越高。

四、研究對象對於採取口腔保健行為約有50%-75%的把握度,且在無 人提醒的情況下、在學校沒有地方放潔牙工具的情況下自己會刷 牙、而且每週會在學校使用含氟漱口水;但在家中、學校吃過飯 後、時間緊迫的情況下,使用牙線的把握程度較低。研究亦發現 口腔保健自我效能越高者,越傾向採取口腔保健行為。

五、研究對象採取口腔保健行為介於「有時如此」至「經常如此」之 間,其中以「我在睡前會刷牙」、「我每天早上起床都會刷牙」及

「我每週都會使用含氟漱口水」最多。而以「我會定期接受口腔 檢查」、「我在餐後3分鐘內會刷牙」、「我每天都會使用牙線清潔牙 齒」最低。從研究中顯示,「自覺口腔保健障礙性」、「口腔保健自 我效能」二項是預測研究對象是否採取口腔保健行為最主要的變 項,且以「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對口腔保健行為之影響力最大。

顯示研究對象對於採取口腔保健行為的自我把握程度越高者、而 對於自己採取口腔保健行為可能遭遇到的障礙越低者,採取口腔 保健行為就越佳。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結論,提出下列建議:

一、強化學童口腔保健的健康信念

本研究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生了解齲齒的嚴重性,但是不能確定 自己是不是會罹患齲齒。因此學校在口腔保健衛生宣導時可以針對此

部分加強宣導,以提高學童對於口腔保健的健康信念,進而願意從事 有關口腔保健的行為。

二、 提供家長及學童有關口腔保健的行動線索

本研究發現學童所獲得的外部線索越多,則自覺齲齒的罹患性及 自覺齲齒的嚴重性也越高,而從研究中也發現學童接收到的口腔保健 訊息最主要來自於家人,因此衛生教育工作者可以針對學童家長在社 區舉辦相關教育宣導活動,促使家長增進自身的口腔保健行為,做為 孩童的學習榜樣,並教導與鼓勵自己的子女培養正確的口腔保健行 為。

三、 探討影響學童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的因素

本研究發現「自我效能」對口腔保健行為之影響力最大,但在自 我效能分量表中,可以發現學童在刷牙部分的自我效能較高,但是對 於使用牙線的部份自我效能則普遍偏低,因此未來從事相關研究時,

可以探討影響自我效能的因素為何。

四、提供學童口腔保健知識教學

本研究發現口腔保健知識越佳者、自覺口腔保健行為障礙性越低 者,採取口腔保健行為的可能性越高。但在知識量表中發現有三題答 對對率低於50%,且這三題皆是有關刷牙技巧的認知,分別為「吃完 東西後,最好在3分鐘內刷牙,對牙齒比較有益」、「牙刷的刷毛要覆 蓋部分牙齦,才能有效地清潔牙齒」、「刷牙時,刷毛與牙齒應呈45

~60度角」。而研究中亦發現,學生接收到的口腔保健訊息來自於學 校、單張、海報等、但是從護理師得到的訊息相對較少。因此在學校 除了教師提供口腔保健相關教學外,護理師亦可利用單張、海報等方

式建立正確觀念,並進入班級實際教學及演練,以加強刷牙技巧、增 加學生採取正確口腔保健行為,進而降低齲齒率。

五、未來相關研究

(一)本研究以自擬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在父母社經地位部分的填答 狀況較不理想。未來研究可酌用不同測量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如 面訪、老師協助填答等方式,以期建構更好的測量效度。

(二)本研究基於人力、物力及時間的考量,僅以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 為研究母群體,故無法推論至其他國小學生,因此未來研究可推廣 至更多學校與區域,以更進一步了解學童對於口腔保健健康信念及 行為狀況,並可使研究成果更具廣泛性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卜婷芳(2006)。口腔衛生教育介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識、態度及口 腔健康相關行為之影響。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未出 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王千寧(2005)。桃園市某高中學生拒吸二手菸行為之研究—健康信 念模式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北市。

王清雅(2009)。臺北市大安區某國中學生餐後潔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 之研究─健康信念模式之應用。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

王凱助、王瑞筠(1995)。台中縣國小學童口腔齲齒狀況與保健知識習 慣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中華牙誌。14(4)。247-273。

何曜廷(2003)。國小兒童口腔治療需求及肥胖對口腔狀況之影響。高 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余慧容(2007)。臺灣東部 6-18 歲兒童青少年齲齒狀況與相關因素之探 討。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臺北:五 南圖書出版社。

吳益宏(2008)。運動課程介入對國小學童運動參與行為和健康信念 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

呂佩霖(2006)。臺灣地區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呂宜珍(1994)。國小高年期學童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高雄醫 學院護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呂宜珍、金繼春(1999)。國小高年級學童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

公共衛生。26(2)。115-127。

李思招(2000)。護理學生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護理 學院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北市。

李美慧(1995)。某國中學生之吸煙行為與父母健康信念、吸煙行為、

管教努力關切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懿瑤(2006)。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國中教師聲帶結節預防行為之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守義,周碧瑟、晏涵文(1989)。健康信念模式的回顧與前瞻。中 華公共衛生雜誌。9(3)。123-137。

周佩螢、劉經文、陳正慧、陳弘森(2009)。口腔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學 童齲齒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以高雄縣內門鄉內門國小為例。

臺灣口腔醫學科學雜誌。25(2)。19-30。

林雯君、劉仁義、黃純德、謝明雪(2006)。國小學童口腔衛生行為在 城鄉地區的差異-以高雄縣為例。中華牙醫學雜誌。25(3)。

183-189。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妤珊(2007)。2006 年臺灣國小學童口腔健康狀況及治療需求。高 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姜逸群(2002)。臺北縣某國中肥胖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向及其相關 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

姚振華(2001)。牙科公共衛生學。國立編譯館。臺北市。

姚振華、黃維勳、康淑惠(1998)。臺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口腔衛生教 育介入對知識態度行為與牙菌斑控制之影響。中華牙醫學雜誌。

17(1)。36-47。

洪文綺、黃淑貞(2007)。國小學童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唐金蓮、黃桂芬、王茵麟、張曉華、宋維村、郭敏光(2006)。影響孩 童第一次看牙科行為因素的探討。中華牙醫學雜誌。25(1)。1-6。

孫曼漪(2006)。學童氟化物使用及口腔保健行為現況之相關因素探 討—以臺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狀況調查 2001-2002 年為例。高雄 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康軒文教(2008)。健康與體育第三冊。臺北: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康軒文教(2008)。健康與體育第七冊。臺北: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張雀鳳、楊奕馨 (2007)。學童口腔保健行為與齲齒之探討。臺灣口腔 醫學。23。119-132。

張進順(2002)。從世界口腔保健政策趨勢談臺灣口腔保健未來走向。

臺灣牙醫界。21(12)。9-12。

張進順(2008)。氟化的事實(上)。臺灣牙醫界。27(6)。27-39。

張艷鈴(2001)。桃園市某國中生餐後潔牙行為相關因素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教育部(2004)。臺灣地區十二歲兒童恆齒齲齒率統計。2010/04/22 取 自:http://www.edu.tw/。

莊博雯(2005)。國小肥胖學童體重控制行為意向與健康信念、自我

莊博雯(2005)。國小肥胖學童體重控制行為意向與健康信念、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