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與分析,並考量目前臺灣客家花布創作之環境,茲分為未來創 作者、相關單位建議未來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作為花布創作者、花布業者 對於未來推廣臺灣客家花布之情形,提供可能的走向及後續研究的參考。

一、

對未來創作者之建議

(一) 花布紋飾上的設計

由於臺灣客家花布註冊桐花後,較少有新的紋飾發展,期望未來設計者能 在紋飾上多下功夫,並能具歷史性之圖飾基礎上做變化,使之更能接受時代的

考驗。

(二) 花布創作型態

臺灣客家花布應用,為配合文化創意產業所需,創作應用上多以單純轉移 之應用手法,未來創作應以多方面去創作。

二、

對未來相關機構推廣活動之建議

(一) 財力資金方面

相關單位在投入活動之後,只能在隔年到了該時期參與活動,缺乏了活動 延續性,建議相關單位把活動內容規劃上能以長期性為考量,搭配著在地文化 的活動發展,讓財力資源能正確地使用。

(二) 活動方面

因訪問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是偏遠地區,雖然有許多遊客停留,但停留的時 間並不長,讓該工作者感到遺憾,未來在相關單位能在活動內容發展更多元 化,讓許多遊客能夠流連忘返。

三、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 研究範圍方面

本研究在紋飾上以牡丹與桐花為主,研究者在客家地區實地採訪中發現 到,小碎花也成了客家文化創意產品上熟面孔,因此建議未來創作者研究紋飾 方面,可將之納入研究範圍。

(二) 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因財力時間的關係,選擇離研究者住家近的客家族群地區,找尋花 布相關創作者,在受訪過程得知大部分的創作者本身並不是客家人身分,建議 後續研究者進行與本研究有關的議題時,選擇具客家身份創作者之個案,以比 較歸納分析更多可能性的結果。

參考文獻

一、專書

王為國等編著(2006)。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與文獻格式之運用:以 QSR N6 與 EndNote 8 為例。臺北市:心理。

田自秉、吳淑生、田青(2003)。中国纹样史。中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 著。質性研究入門:

紮根理論研究方法(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Grounded Theory)。嘉義:濤石文化。

吳清桂(2008)。臺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 150。臺北市:如何出版社。

吳清桂(2010)。臺灣花布—收藏臺灣最美麗的情感與記憶。臺北市:大塊文化 出版社。

呂清夫(1993)。造形原理。臺北:雄獅。

林昆範(2005)。色彩原論。全華科技圖書,臺北。

俞龍通(2008)。客家魅力。臺北市:師大書苑。

范景中、扬思梁、徐一维译。(2005)E.H. Gombrich 著。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 里学研究。长沙市:湖南科学艺术。

郭玿廷(2012)。花弄影-郭玿廷玻璃拼貼創作展。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宗萍(2012)。花樣時代。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陳美禎(2007)。客家花布彰顯生活新美學。客家文化季刊。

黃仁達(2014)。臺灣顏色。臺北市:聯經。

葉立誠(2006)。刺客繡 Hakka Embroidery 臺灣客家傳統刺繡展專刊。臺北縣: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葉至誠、葉立誠(2005)。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文化。

管倖生等編著(2010)。設計研究方法。新北市:全華圖書。

謝臥龍等(2004)。質性研究。臺北:心理。

顏寧,黃永光,吳欣隆(譯)。Kathy charmaz 著。建構扎根理論。臺北市:五南。

二、期刊論文

何明泉、林其祥、劉怡君(1996)。文化商品開發設計構思。設計學報,1:1,

1-15。

李亞傑、何明泉(2011)。商品意象設計指標權重之研究。設計學報,16:1,41-63 。 李乾朗(2006)。【尋找臺灣 DNA】雀屏的明亮海洋的溫暖。新活水雜誌,7,

65-69。

邱舜平(2007)。"幔"延花樣古今-威廉莫里斯印花設計與客庄布花工藝鏡像。歷 史月刊,237,18-24。

倪再沁(2006)。【尋找臺灣 DNA】豐富飽滿的臺灣青。新活水雜誌,8,10-15。

簡雅慧、李杉峯(2008)。臺灣傳統花布運用於現代設計現象探討。商業設計學 報,12,265-281。

李怡萱(2008)。客家花布產業發展之研究:以資源基礎的觀點。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林洳銘(2007)。傳統「臺灣印花布」紋飾風格對現代視覺設計影響之研究。國 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林慧婷(2010)。六堆客家祖牌紋飾的分析與應用。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 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林曉筠(2011)。客家文化創意商品之視覺符號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 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胡瑞蓮(2009)。臺東縣瑞源社區花布燈籠工場發展概況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 美術產業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臺東縣。

張素惠(2011)。客家花布的符號消費與族群認同。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

碩士論文,桃園縣。

張繼尹(2006)。桐花祭遊客對桐花商品符號消費之研究。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 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苗栗縣。

陳右欣(2011)。〝客家花布〞?〝臺灣花布〞的設計文化現象研究。國立雲林科 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碩士論文,雲林縣。

黃于真(2009)。設計策略下客家文化元素之探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 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劉煥雲(2009)。臺灣客家文化產業與文化觀光之發展:以六堆地區為例。國立 屏東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產業經營學系,2009 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論 文集,屏東縣。

鄭旭雯(2011)。裝飾紋樣之運用與開發設計創作研究-以飯店節慶宴會為例。高 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賴奕茹(2010)。客家特質在文化商品上的轉化與應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 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賴駿杰(2008)。林明弘研究:花布、空間,與認同。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 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縣。

蘇文堂(2009)。明代青花梅瓶的造形與紋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 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三、網路參考資料

臺灣花布覆蓋溫哥華藝術館,Victoria Chang 的部落格,檢索日期 2013 年 8 月 23 日,取自:https://mpvictoria.wordpress.com/2010/01/23/。

2012 年客庄十二大節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檢索日期 2012 年 9 月 17 日,取 自 http://ihakka.cp26.secserverpros.com/。

時尚客家嶄新意、客家風華躍國際,客家委員會,檢索日期 2014 年 7 月 10 日,

取自: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30889&ctNode=2159&mp=2013&ps=1 日本和服,搜狗百科,檢索日期 2013 年 8 月 23 日,取自:

http://baike.sogou.com/h61312811.htm?sp=l61312812。

花布產品,彰藝坊,檢索日期 2012 年 9 月 17 日,取自:

http://www.cyf-bodehi.com.tw/products_print.php。

臺灣(漢人)傳統服飾,數位典藏,檢索日期 2013 年 8 月 23 日,取自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blog/?p=3626。

附錄一 訪談大綱

受訪者姓名:

地點:

訪談日期及時間:

準備工具:筆、筆記本、錄音筆、數位相機 訪談題綱:

一、請問您是在什麼機緣下接觸到花布素材?

(一) 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花布來創作的作品?

(二) 一開始使用花布創作的作品是什麼?

(三) 這個作品的靈感、動機?

二、您在創作臺灣客家花布主要應用為何?創作過程中都是以什麼為導向?

三、您認為臺灣客家花布紋飾本身所呈現的涵義為何?

(一) 在您所有花布作品中,最常使用的是什麼花?

(二) 為什麼會選擇這種花?

(三) 這花對您有什意義?

四、您有沒有參加過政府所舉辦客家推廣的活動或參展?對他們推動的活動有 何建言?

五、對於您未來的在花布創作是否有規劃?

附錄二 開放性譯碼範例

附錄三 主軸譯碼

A-2

B

實的白色我不怎麼喜歡(D-3-e)。

讚,但是那種需要時間的考驗。(G-2-h)

C-5

是跳農村舞,常在地方性活動中出現,我想把這樣被人遺忘的文化呈

E-2

附錄四 受訪者訪談重點搞

我本來不是要做量產的部分,做出來的作品希望能與人分享,也希望它能賣

價賣出。

會來竹東,辦完活動就結束了,並不會讓他們流連忘返的感覺,客委會也是如

取花布上的顏色作最佳搭配方案,來襯托這部分的圖案,這樣的手法並不是一

4.您有沒有參加過政府所舉辦客家推廣的活動或參展?對他們推動的活動有何

3.您認為臺灣客家花布所呈現的義涵為何? 在您的花布創作品中,最常使用的

四、 古媽媽訪談重點搞

姨級的都很喜歡紅色,年輕人比較喜歡粉粉的,綠色、藍色、紫色偏藍、咖啡

概念,就不知這個就是純樸的美,也是真正需要的。

都會參與,單位會拿我們創作去參展,因為我們創作品比較有獨特性,且有濃 厚的客家文化色彩。客家花布本來就是早期民間日常生活產物,為何掛名為客 家花布就是因為客委會的關係,他們用置入性行銷的方式去推動,導致我們現 在看到客家花布就是客家人的東西,其實大眾是被媒體誤導了,這種花布閩南 人也有,就像染布也有閩南還有客家的。

文化局、客委會與任何族群在早期都很積極推廣自身的文化,現在都委託 大間私人顧問公司,都是以商業市場為先,而遺落了文化的原意與形態,如同 走山一樣,像地震一樣,失去原有的面貌,有些東西也需要年輕人來注入新血,

來創新出美麗的火花出來!

5.您未來在臺灣花布創作的規劃方向與內涵?

現在沒有什麼創新,原因是因為缺乏人才培養,人才不足導致創新不起來,

而且財力不足也培養不出人才,在沒有人力、財力的支援之下,也是枉然。財 力不足情況下,就無法繼續延伸,以致人才就容易流失,生存的空間就日漸淍 零,個人創作與市場上的需求兩個互相衝突,本身手工又很費時,而所開出的 價錢不斐,大概二百到七百之間,同樣一件衣服,在技法上當然會有所不同。

而且客家花布也沒有研究出新的花紋了,那油桐花花布是客委會的東西,

他們也沒有大力去推,即使在桐花祭活動上辦得很好,但在作品上卻沒有真正 的發展。

早期葉主委在任時,凡是客家活動都有桐花布的出現,這些花布運用比較 趨向觀光,真正在藝術作品上的發展卻是有限。我本身有在看雜誌,發現無論 是陶瓷、玻璃類的作品,設計得還滿不錯,他們用點綴或拼貼的方式去呈現,

早期葉主委在任時,凡是客家活動都有桐花布的出現,這些花布運用比較 趨向觀光,真正在藝術作品上的發展卻是有限。我本身有在看雜誌,發現無論 是陶瓷、玻璃類的作品,設計得還滿不錯,他們用點綴或拼貼的方式去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