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客家花布文化特質及設計形式與意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臺灣客家花布文化特質及設計形式與意涵

一、 臺灣客家花布文化特質

代表著傳統社會純樸文化及刻苦精神的花布,近來隨著客家委員會政策的推

動,在活動中大量利用花布做裝飾來傳達客家文化意象,並取名為「客家花布」,

其逐漸受到民眾的注意。讓諸多的地方團體及工作坊,利用客家花布配合文化創 意的營造及推廣,如同工藝美術運動般,秉持著再興民間優良傳統的精神,將傳 統工藝以人文美感再造的概念,而這樣的臺灣客家花布則重建以下四項特質(邱 舜平,2007):

(一) 歷史的特質:

傳統工藝因與民間生活大量接觸,必然包含許多非硬體面的人文價值,不 論經歷時間變革或技術進步,歷史賦予客家花布的精神性都值得持續累積與珍 惜。

(二) 內涵的延伸:

客家花布雖然有著華美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其所包含的民間情感與來自 此工藝創造、生活應用的傳統記憶;而花布中圖像的題材所蘊藏的意涵,也是 民間精神與文化的交融匯聚。另外,客家堅守原則、說到做到的「硬頸精神」

等,也需要與形色上的文化一同傳承。

(三) 心靈的充實:

印花布除了能成為生活溫飽的必需,在使用的當下與構想設色的過程,也 營造出生活的趣味與體驗,呼應自然的美景或吉祥的傳統象徵,為民眾帶來精 神上的快樂與富足。

(四) 傳統的創新:

文化創意產業對客家花布的推廣,就是希望擷取好傳統能跨越時空藩籬的 特質,融合民族固有文化的工藝精神,以新技術與創意的方式呈現在新時代中。

本研究結合前述臺灣客家花布歷史脈絡與上述四項特質將臺灣客家花布文 化特質分為歷史性、在地文化性與民族性等三方面去做探討。

(一) 歷史性:

在國民政府時期,布商將漢人的刺繡工藝帶來臺灣,繪師參考當時的中國 吉祥紋飾,繪製出許多牡丹花紋飾,隨著時代的發展,牡丹紋飾歷經臺灣紡織 業市場沒落考驗,再次興起並帶動復古潮流是難能可貴的。

(二) 在地文化性:

臺灣花布受到日本和服政策影響,其紋飾加入日式風格,如波浪紋、菊紋 等,遠東紡織參考當時的布料流行趨勢,雖然沒學到日本風格的精華,反而讓 臺灣花布顯得在地文化特色,顯現出臺灣花布的本土性與獨特性。

(三) 民族性:

臺灣客家花布經過客委會的推廣下,帶起民族意識風潮,同時挖掘油桐花 的經濟價值,舉辦桐花祭文化活動,因此專門註冊桐花花布,成為名副其實的 客家專有的花布。

二、 臺灣客家花布紋飾設計形式

「紋飾」的圖像,代表著對生命哲學的期望,是心裡滿足和主觀慰藉的追求,

本研究將臺灣客家花布設計形式分為花卉紋飾、色彩表現與以及表現形式來說 明:

(一) 花卉紋飾

臺灣客家花布,從實用意義上,是物質的產品,從紋飾圖樣來看,是個精 神產品,其所運用的紋飾,素材往往含有吉祥或積極的意義,直接或間接反映 出民族共同心裡的狀態、傳統的民間風俗和人民的審美情趣等。研究者蒐集相 關資料後,將臺灣客家花布最常出現的紋飾分為牡丹與桐花,這二種紋飾的涵 義如下所述:

1. 牡丹花

牡丹花自古被視為富貴吉祥的象徵,在《神農本草經》提到:「群芳中 以牡丹為第一,故世謂『花王』」,從此便以花王做為牡丹花的代稱。牡丹花 色可分粉紅、桃紅、深紅、白、紫、黃、紫黑…等,有些色彩相間或參半。

而且牡丹的花瓣薄如蟬翼,有單瓣、重瓣、多重瓣,每一朵都有著不同的姿 態,自古以來常以國色天香來形容牡丹花的美(陳右欣,2011)。牡丹花圖 案是臺灣傳統花布文化的重要構成基因與辨識符碼,更是臺灣傳統花布的重 要代言人,其形式多樣化且內容豐富,充分展現了臺灣花布獨具的創造力。

(陳宗萍,2012)故臺灣花布就是借用牡丹花高貴、雍容的形象,代表著臺 灣人喜愛的富貴吉慶、團圓如意的意義。

2. 桐花

在過去油桐樹是臺灣重要的經濟作物,油桐子本身可以提煉桐油、油桐 木則做為製作民生用品的基本材料,當時臺灣的物質環境比較貧乏,油桐木 所衍生的經濟價值,也成為許多客家人輔助家計的重要來源,養活了許多客 家鄉親,又因廣泛栽種在鄰近山林的客家地區,客委會將之與客家文化作結 合,成為客家元素之一。因此,客家族群對油桐、對山林、對自然有深厚的 情感和由衷的感恩。經由客委會主導下,「桐花」承載了早期客家先民的歷 史記憶,對於現今社會而言也意味著客家子弟不忘根、不忘本的象徵。

(二) 色彩表現

在觀看一個物品時通常第一印象是色彩,對於色彩的瞭解與運用,是和傳 統見解、生活經驗、個性和直覺有關係。根據本研究者文獻資料的收集,將臺 灣客家花布常見的顏色款分為七種:大紅色、桃紅色、天藍色、綠色、紫色、

黑色、粉白(圖 2-3),分別敘述如下:

1. 大紅色:

紅色擁有明亮耀眼的強烈吸引力,在臺灣人心目中,紅色是希望與幸福

的象徵,代表臺灣人的熱情奔放、勤奮勞動,充滿希望、積極正面等,同在 臺灣民俗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這種色彩多反映在人民衣、食、住及民 俗節慶當中,從傳統的婚嫁女服、喜餅、辦喜宴的紅桌,及廟宇紅漆色木門 到過年張貼的春聯、紅包等,大紅色都賦予吉祥意義。因此臺灣客家花布搭 配大紅色是經典款色,其意象多為高貴華美,搭配牡丹花會產生富貴的印 象;而搭配桐花就有樸實平凡的美感。

2. 桃紅色:

陳郁秀在擔任文建會主委時,提倡「臺灣紅」,她認為臺灣的紅,一直 存在於臺灣民間生活中,如祭桌上的壽龜、結婚典禮的胸花、壽麵上的紅紙,

以及湯圓、紅蛋、剪紙等,故用桃紅色來代表臺灣精神,桃紅色是以 100%

正紅色與 10%黃色調和,充滿了懷舊又時尚的特殊色彩。臺灣紅的概念是 來自在地人對自然觀察與對常民文化的探索,透過許多藝術家、作家、設計 家及企業家的思考下,認為同是屬於東方傳統紅色系列中,色感既鄉土又時 髦,「臺灣紅」儼然成為民間禮俗文化的重要色彩。在古典文學中,桃花源 象徵人世間的烏托邦與浪漫思想,相較於充滿熱辣、躁進與同量的大紅色,

桃紅色則有如拂面的春風班輕柔與平和,除了傳遞出生命活動與喜悅的訊息 外,也代表美好事物的特質。(黃仁達,2014)

3. 天藍色:

天藍色是描述陽光普照、萬里晴空的自然天色,在感知上讓人有開懷舒暢、

心情輕鬆的感覺。臺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嶼,大自然的藍色自古即屬於在地人 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天藍色屬時尚流行色,是男女老少均適用的休閒 衣飾調子,被列為粉色系列之一。陳郁秀繼臺灣紅之後接著推出「臺灣青」,

為臺灣沿海大陸棚帶點藍又帶點綠的顏色,代表臺灣海洋、自然生態的色 彩。其具有青春、希望的意味,象徵臺灣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勇於冒險的海洋 精神。(倪再沁, 2006)

4. 綠色:

綠色是人類最親近的色彩之一,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山林平野,到處都 充滿了綠色,綠色蘊含著對自然界的豐富聯想力,使人感到平靜、安定與平 和。綠色剛好介於黃色與藍色之間,既沒有黃色的耀眼、光亮,也沒有藍色 的深沈、冷漠,是具有穩定、中庸特性的色彩。

5. 紫色:

紫色在古代西方代表著皇室與權貴象徵,有華麗高貴之意。而在東方的 紫色也受權貴階級的喜愛,但卻因為紫色屬於間色,即為紅與藍的混合色,

自古以來受到儒家思想的排擠,<禮記>中記載「玄冠紫綏,字魯桓公起」,

管子又說「齊桓公好服紫衣,齊人尚之」,證明春秋時代的紫色蔚為風尚,

但孔子為了扶正風氣,將以朱色為正色、紫色為間色,於<論語.陽貨篇>

記載孔子「惡紫之奪朱也」,所以孔子即使是居家服裝也不接受紫色。(林昆 範,2005)然而在道家思想中,紫色是至高無上的色彩,屬於祥和的顏色,

因古代相傳老子有紫氣罩身,故有「紫氣東來」吉祥之意,另道教中人又專 稱宇宙為紫宙,紫色的閃電則寓意為瑞光等等。

6. 黑色:

漢字的「黑」是指燃燒煙燻的黑色,「玄」指的是天空高遠的深暗色彩,

如同「天地玄黃」一詞,天為玄色,地為黃色。除了色彩的概念,二者皆有 混濁或看不清楚的含意。無論是東西方,白色與黑色是色彩聯想當中最直 接、頻繁的色彩,因此白色與黑色關係為白晝與黑夜、陽與陰、正與邪、完 整與缺陷等,另外,從白色物質反射與黑色物質吸熱的物理特性,產生一種 白色涼爽、黑色溫暖的意象。臺灣傳承東方傳統色彩的觀念與意涵,在民俗 色彩的應用上,黑白代表陰陽太極合抱歸一的道家思想,同時也是喪事的顏 色。但在現代生活中,多元化的臺灣社會亦受到西方色彩文化觀念的影響,

接受時尚簡約的風格色彩,因此全黑的西裝屬於高雅顯派頭的色調,搭配著

臺灣客家花布紋飾能顯現出高雅簡約的味道。

7. 粉白:

粉白最具代表的是油桐花,其為臺灣尋常的花卉,每當油桐花的綻放 時,就是預告春天進尾聲,大地準備迎接夏日將至的時節。油桐花為細碎粉 白色花瓣,花蕊呈現淡黃色的小花,花色搭配出輕盈精巧的質感。每年三至 五月油桐花盛放時,從臺北土城、桃園龍潭大溪及南投客家庄等各郊野間,

油桐花爛漫滿山頭,與綠林交織出美麗的景色與詩意,從山頭遠遠望過去的 油桐花,彷彿飛舞在空中的點點白雪,故有「五月雪」美譽。粉白亦指顏料

油桐花爛漫滿山頭,與綠林交織出美麗的景色與詩意,從山頭遠遠望過去的 油桐花,彷彿飛舞在空中的點點白雪,故有「五月雪」美譽。粉白亦指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