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結論,研究者提出對於教學與研究的相關建議,提供英語科教師與後 續研究者參考。

一、對於學校的建議

(一)英語定期評量題型應多元且降低難度,增加中低成就學生成功經驗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改變教學策略、評量方式來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

但最終學生仍是要面對定期評量,家長、教師、學生們都習慣以此作為學業成就的判定。

若教師勇於嘗試改變教學與評量策略,但定期評量的方式仍是一成不變,採用傳統題 型,導致學生平時在聽、說、讀、寫各方面的進步無法完全在定期評量中呈現出來,成 績無法突破,也將重挫其信心。若能在傳統題型編製上稍作修正,例如加入符合中、低 成就學生程度的題目,讓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獲得學習成就感,學生會更願意投注心力 在學習活動上,教師的教學成效與學生的學業成就均可獲得提升。

(二)規劃並建置 E 化語言教室,讓同儕交互指導的活動進行更有活力

在本研究過程中,對話與課文教學過程中,學生上台模擬對話或朗誦課文,常常因 為聲音太小,許多後排同學聽不到,若能利用 E 化語言學習設備,讓學生透過麥克風、

耳機、喇叭,即使再小的音量都能讓全班同學聽到,也能讓學生除了和小組夥伴互動,

也和其他同學互動,各小組的交互指導成果能夠大方地和其他學生分享,教師對於各小 組的學習情形也能夠完全地監控,如此一來,對於教師的教學品質及學生的學習成效都 能有所提升。

二、對教師的建議

(一)同儕交互指導活動應先力求簡單明瞭,再逐漸增加活動任務難度

國中七年級生只比小學六年級生大幾個月,心智發展、語言能力、溝通技巧都還不 成熟,無法負荷太多、太難的學習活動,尤其是在學科專業知識上,在尚未習得新知識 之前,應該要多安排理解新知識的活動,待學生熟悉交互指導活動、學習成果,再多安 排運用新知識的活動。少量、簡單的同儕交互指導活動也可以讓學生熟悉此策略,待實 施ㄧ段時間後,再增加一、兩個活動或增加活動的難度與技巧,學生才能夠銜接、適應。

(二)教師應於教學前充分了解學生人際關係與社交互動情形,以便指導 學生進行最適當的配對組合

將學生完全按同性別配對分組不一定互動熱絡,全部異性配對分組也不一定互動冷 漠;高成就配對低成就的孩子並不一定會教的比較好,中等成就配對低成就的孩子也不 一定比較不會教;個性外向配對外向的學生不一定會吵鬧,個性內向配對內向的學生也 不一定互動冷淡;由教師決定配對組合不一定成效較好,依學生意願決定小組夥伴也不 一定成效不好。因此,應該是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也可嘗試參考學生的意願來進 行配對分組,並於教學過程中即時排解互動不佳的情形。

(三)針對學生個別差異設計不同的評量,讓更多學生擁有被獎勵的機會

不同程度的學生需要的不只是不同的獎勵標準而已,這樣學生為了獲得獎勵只會一 直希望老師再降低他的標準,因為他面對的仍是他不會寫的題目,一份他無法完成的評 量。若能在評量方式上也做改變,為低成就的學生設計難度較低或作答方式有利的評 量,但是設定和其他同學一樣高的標準分數,低成就的學生因為面對較符合自己程度的 題目或面對自己努力過後便會作答之評量,將會更願意用心準備以獲取高分。

(四)善用同儕的力量給予壓力及助力

同儕交互指導活動讓小組兩人都負起指導和學習的責任,教導的一方會感受到被對 方牽制的壓力,但又必須承擔兩人要共同完成交互指導活動的責任,因此會傾全力指導 對方;而學習者會感受到對方被自己所連累的壓力,不願拖累同學而更積極地學習,讓 自己學習的速度與效率都提昇了。兩人都因此而萌發更積極的指導與學習態度,間接提 升了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若能善用同儕間的壓力與助力,不僅有利於課堂教學,甚至 能提升課後補救教學的效果。

(五)教師和學生一起訂定學習目標

在兩階段的教學行動方案結束後,研究者利用訪談還有下課與學生閒聊的機會詢問 學生,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覺得自己在定期評量及各方面均有進步,也希望自己下次能夠 考得更好,而且願意給自己在單字、句型、對話與評量各方面訂定高一點的目標。因此 在每次定期評量結束之後安排學生做省思的活動,或在每個階段學習開始之前安排學生 為自己在英語聽、說、讀、寫各方面設定目標的活動,教師並審視學生所訂定的目標或 告知每位學生教師對他們的期望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的態度。

(六)教學時程宜更長,增加學生課後互動時機,小組更換頻率宜降低

本研究教學行動方案實施的 13 週過程中,學生第二階段定期評量成績比第一階段 進步了 3 分,顯示學生在較長時間、固定的模式下,透過熟悉的同儕交互指導活動來進 行學習,可以令學業成就更為提升。但若可以增加課後進行同儕交互指導活動的機會,

例如下課時間、空白課時間、課後補救教學時間,且延長整個教學時程至 20 週,也就 是一個學期,不僅可以增加學生互動學習的機會與時間,而且有 3 次定期評量可以觀察 學生的學業成就變化,相信學生的學業成就進步會更為明顯。而且,小組同儕需要時間

來培養互動技巧和默契,若能保留互動良好且學業成就進步的小組,僅針對互動不佳或 學業成就退步的小組進行微調,將可在互動情形與學業成就上獲得雙贏。

三、對日後研究的建議

(一)探討同儕交互指導策略在更高學習階段的英語領域實施情形

因為本研究的實施對象為國中七年級學生,等於才剛從國小六年級畢業不到一年,

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對於指令較多、步驟較複雜的活動,顯得反應較慢或無法正確操作,

對於英語課程內容的接觸也不多,單字量不夠豐富,句型也只學了一些,無法運用在較 高階的認知活動,例如造句、擬題等。再者,語言能力和溝通技巧也還很薄弱,基本的 同儕交互指導活動還能順利進行,但在需要討論或教導對方的活動中,學生只能一味地 覆誦學習內容,無法指導學習要領,沒有辦法「教會」夥伴。若在較高學習階段實施同 儕交互指導策略,學生對學科的背景知識較為豐富,語言及溝通技巧也較為成熟,有辦 法進行比較高層次的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等活動,也可以安排較為多元的評量。

(二)尋求標準化的測驗工具

因為本研究所採用的是翰林版國中七年級第二冊英語課本,在學校、出版社、教育 主管機關方面均無此階段學生適用的標準化測驗工具可供使用,目前較熟為人知的全民 英檢還有基本學力測驗,其內容所涵蓋的單字、句型也遠遠超出目前國中七年級所學的 範圍,因此研究者只得以全校定期評量成績作為本研究的英語業成就依據,然而校內的 定期評量出題由校內老師自行命題,題目的難易度、鑑別度均未經過標準化程序,只能 大致看出學生的變化情形,無法對分數加以解釋、比較。若能覓得適合研究對象學習階 段的標準化測驗,其數據將可進行更多的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將更令人信服。

(三)從事比較「合作學習」與「同儕交互指導策略」

合作學習包含了五大要素:積極互賴、面對面激勵互動、個人學習績效責任、人際 與小團體技巧、團體歷程:同儕交互指導策略包含三大要素:交互指導、結構化學習模 式、間歇性酬賞。若能比較兩者之間的異同,找到更適合未來研究對象的研究方法,將 使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都能雙雙獲益,更能顧及研究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