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認知測驗結果顯示學生在課前預習後之數學學習表現理想

在總結性評量三個向度中,學生的概念理解題型平均答對率為 93%,計算 能力題型平均答對率為 80%,應用解題類型平均答對率為 78%,而這數據也顯 示出學生有清楚的數學概念。在課前預習時學生對概念理解的表現是較弱的,但 教師使用很多時間在建立學生概念後,學生在總結性評量概念理解的題型上表現 十分亮眼,且 8 位學生在總結性評量成績都在 75 分以上,數學學習表現理想,

代表學生課前預習後都能有良好的數學學習成效。

(二)學生在情意訪談中認同此教學模式能幫助學習

在訪談中得知,學生在觀看教學影音與書寫數學日記時都有某種程度的困擾,

但也都表示教學影音與數學日記對數學學習是有幫助的,課堂上的發表與討論更 是可以彼此學習並釐清概念的好歷程,雖然有些學生會因練習卷太多或訂正時壓 力太大而不喜歡這種上課模式,但最後大部分學生都覺得此教學模式對自己而言 是有正面的影響。

第二節 建議 一、對教學之建議

(一)教材方面—可調整教學影音與練習卷的數量或時間

108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會將教學影音分批給學生回家看並將內容記錄在數學日 記中,但從學生的訪談中可以知道教師挑選的教學影音數量偏多,且有些影音內 容是類似的,所以學生看影音再寫數學日記所花費的時間就會拉長。在單元課程 結束後教學者會給學生大量的練習題,在寫練習題時又同時要記錄下一個單元的 影音與數學日記,二件事情要在一個時間內完成,學生容易感到過多的壓力,而 導致學習態度變隨便。

適當的教學影音與練習卷能提昇學生的學習成效,若是量太多反而會造成學 生反彈的反效果,故建議可將單元重點內容各挑一段教學影音讓學生進行學習,

其餘相同類型的影音則可刪減,而練習卷可以分批給學生做練習,讓他們能放慢 速度做思考與計算,以達到精熟練習。

(二)教學方法方面

本研究中的教學者是個專家教師,對數學課程中各個學習內容、學習目標、

概念連結、教材的呈現方式都十分清楚,對學生容易產生迷思概念的地方也都能 掌握得宜,故在課前都已做好課程規畫,課程內容與重點也都事先設想好。而數 學日記記錄著學生學習的軌跡,包含已理解的內容與錯誤的概念,而教師就是從 數學日記中發現學生的迷思概念,在課堂上才能針對學生所發生的問題進行解說。

但學生在二個單元交接的時間要寫練習卷又要寫數學日記感到時間太短,他們無 法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數學日記,故對教師提出異議,教師體諒學生的思緒,

答應學生上傳數學日記的時間可以延後,這決定也導致在後面二個單元上課前教 師無法看到全部學生的數學日記,也無法在課前發現學生的迷思概念。再加上教 師在校務繁忙的情況下,有時也無法在課前觀看學生的數學日記,課程就按教師 課前規畫進度進行。

因此研究者認為教學者應該在教學流程做微調,並適度的去看學生在課前預 習時候的表現,如此才能提早發現學生的迷思概念,也讓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在教 學與學習上發揮更大的功能。

109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

參與本研究的學生僅五年級的 8 位學生,人數並不多,數學能力落差不大,

且具備使用資訊的能力,因此在未來研究上會有限制。但本研究的教學模式與以 往教學方法較不同,採用課前預習的方法也確實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有不錯的表現,

所以研究者建議未來可針對具備資訊能力的不同年級學生進行此教學模式。

(二)研究設備

本研究進行教學時需使用一些資訊設備,學生回家後也需有網路與電腦才能 觀看教學影音與上傳數學日記,但在教學現場,有些學校並未有這麼多的設備,

也並不是每個學生家中都有電腦與網路可使用。故建議可用數學課本或教師準備 其它教材讓學生做課前預習,以提高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熟悉度。

110

11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玉品、徐偉民(2009)。一位國小教師面對數學教學改革的抗拒和改變。科學教育學刊,17

(3),233-253。

王志榮(1999)。一位國小教師的數學教學詮釋與實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屏東縣。

毛琇鈺(2010)。透過建構教學探討國小三年級學童對一位小數概念學習表現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江淑怡(2009)。直接教學法對提升國小四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乘法演算能力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金滿(2015)。翻轉教學應用於國小數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四年級課程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俞民(2003)。網路教學技術應用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 縣。

李美芳(1998)。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以台北縣某國小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心茹(2000)。自律學習。臺北市:遠流。

林芳瑛(2013)。自我調整學習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童學習動機及學習自我效能之影響(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建平(1997)。整合學習策略與動機的訓練方案對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兒童的輔導效果(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書鍰(2010)。國小教師對自主學習觀點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臺北市。

林進財(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思考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林碧珍、蔡文煥(2005)。TIMSS 2003 臺灣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112

科教學育月刊,285,2-38。

范揚素(2012)。直接教學法對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在乘法運算之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胡月英(2009)。游牧之歌~一位國小阿美族語支援教師教學決定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徐偉民(2011)。數學課程實施-一位國小資深教師的個案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9(2), 101-122。

徐偉民(2013)。國小教師數學教科書使用之初探。科學教育學刊,21(1),25-48。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29,63-73。

唐偉翔(2011)。屏東縣國小教師執行攜手計畫時的數學課程決定與教學實施(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袁媛(2003)。高中網路數學寫作的實施與其對學生數學態度之影響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7,

193-210。

陳代榕(2013)。建構式數學政策效果評估-以 TIMSS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 學,臺北市。

陳志恆、林清文(2008)。國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策略量表之編製及效度研究。輔導與諮商學 報,30(2),1-36。

陳芸珊(2010)。國中小學生自主學習策略之使用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柏為(2014)。直接教學法結合簡報軟體對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除法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素菁(2008)。直接教學結合自我教導策略對國小六年級(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純瑗(1997)。網路學習環境中自主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國小三年級自然科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6-25。

113

張瓊文(2010)。台中市國小教師數學知識信念與數學教學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教育部(201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郭珮君(2015)。翻轉教室於國中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 義縣。

郭靜姿(2015)。問題本位學習中鷹架支持對國小資優生自主學習改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介民(2004)。線上討論融入數學寫作活動對國中生數學學習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交通大學,嘉義縣。

彭兆宇(2013)。一位國中七年級數學科教師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秉勝(2007)。在網路專題式學習中搭建自主學習的鷹架--以行動研究為取向(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

黃毓杏(2010)。自主學習者模式(ALM)在國小高年級自然科學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詹永宗(2003)。自我調整學習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 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楊景成(1996)。合作學習與數學寫作對高一體育班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自我效能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曉蘭、周立勳(1999)。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2

(1),49-68。

甄曉蘭、曾志華(1997)。建構教學理念之興起與應用。國民教育研究學報,3,179-208。

劉祥通、周立勳(1997)。數學寫作活動-國小數學教學的溝通工具。國立喜義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學報,3,239-260。

劉錫麒(1993)。數學思考教學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114

謝芳蕙(2001)。直接教學法與課程本位評量模式對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

謝芳蕙(2001)。直接教學法與課程本位評量模式對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