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以上研究結果及結論,本研究對醫學生、學校、醫院、其他機關、及後 續研究者等提出以下建議。

一、給醫學生之建議

建議醫學生在進入學校基礎醫學實驗室及醫院實習環境前,應體認學校及醫 院提供的安全防護訓練課程之重要性,並確實遵守安全防護之相關規定,將可幫 助醫學生瞭解其專業相關環境危害,及相關的安全衛生知識,並可提升醫學生對 於環境危害的防護能力。

二、給學校之建議

(一)學校應落實醫學生在進入基礎醫學實驗室前的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提供針 對基礎醫學實驗室所接觸之特定的安全衛生相關議題,使醫學生對於其專 業相關安全衛生知識能夠更加認識,以提升對於危害預防的能力。

(二)在解剖學實驗室局部排氣設備,活性碳濾材更換的頻率,可針對上課的 頻率計算福馬林揮發的量,並計算活性碳可吸附的量,定期的更換活性碳 濾材,或是可以濕式洗滌的方式配合 VOC 廢水處理回收再利用將福馬林 去除,以避免活性碳吸附達飽和後,福馬林逸散到實驗室外的大氣中。

(三)學校環安室相關人員及實驗室管理人員,應對實驗室環境定期進行檢測,

其中包括實驗室的通風設備、局部排氣設備的排氣量是否足夠,以及危險 性較高的儀器設備(如高壓滅菌釜等)定期的檢查。

三、給醫院之建議

98

(一)目前醫學生在進入醫院之前,大都有接受過醫院提供的相關訓練課程,但 是仍有部分的醫學生表示沒有接受過,故醫院方面應更加重視及提供醫學 生相關的訓練課程。

(二)針對醫學生在醫院實習可能會遇到的環境危害(如針扎導致的感染、針頭 或尖銳物扎傷或割傷、病人體液接觸而感染、醫護人員溝通不良產生感染、

感染性生物檢體接觸而被感染等),醫院方面應比照醫護人員加強提供相 關的預防措施及各種防護具(如針扎的預防手冊、安全針具的提供、勤洗 手、戴口罩、醫師服不外穿且定時清洗等)。

(三)針對實習醫學生值班情形方面,應落實限制實習醫學生照顧的病床數,及 平均分配各科輪班的人數,以減少實習醫學生連續值班的情形,與醫療教 學及病人照顧品質中取得平衡。

四、給其他機關之建議

(一)公部門應對醫學生在學校及醫院的負責單位進行監督,落實醫學生在進入 醫療學習環境的相關訓練,並定期對醫療學習環境進行評鑑,提供學校與 醫院改善環境危害的建議,並進行後續的追蹤考核。

(二)衛生署及教育單位應重新審視實習醫學生的值班問題,對值班時數、間隔 頻率、工作內容等做通盤的檢視,並提出具體的改善措施,以期醫學生在 實習階段可以獲得醫療經驗的累積,又能保障醫學生身體健康,將能提昇 病人照顧的品質。

五、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

研究中所提及的環境危害,是影響醫學生環境危害風險高低的重要因素之 一,但是並沒有針對可能影響醫學生的心理因素去作探討(如:課業壓力、工 作壓力等),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在進行類似研究,可將其納入研究內涵 中。

9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毛義方、徐雅媛(2010)。醫療保健服務業職業安全衛生現況調查。行政院勞工委 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計畫編號:IOSH98-M317)。

王守堅、林威龍、鄭淑芳、廖祐伶、陳叡瑜(2008)。醫療院所麻醉用氣體採樣分 析技術研究。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16(2),164-178。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2011.10.27)。醫護人員下戰帖,未來總統請接招! 促請總統 候選人參加醫療政策論壇,提出醫療環境改善方針新聞稿。

http://fmstw.org/joomla/

申斯靜、陳中獎、莊惠勤、林怡伶(2002)。醫院員工對醫療廢棄物之風險知覺—

以嘉義地區三所區域醫院為例。醫護科技學刊,4(4),321-336。

余瑞軒(2006)。醫院環境危害知覺對護理實習學生工作意願之中介效果分析。臺 中縣: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

吳蕙君(2009)。醫院高危險群作業人員對作業場所危害風險知覺之研究─以台北 市某醫學中心為例。臺北縣:淡江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 班碩士論文。

吳聰智(2003)。大學院校勞工安全衛生人員對實驗室安全績效的知覺調查。醫護 科技學刊,5(4),367-386。

李琳琳,張玲珍,黃金淑,郭憲文(1997)。中部地區某教學醫院醫護人員對工作 環境危害認知之研究。中華職業醫學雜誌,4(2),83-92。

李璧伊、黃建元、王建楠(2008)。南部某醫學中心尖銳物品扎傷發生率及其相關 因素之探討。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5(1),43-53。

林金絲、翁友屏(1990)。醫院工作人員對有害化學物質應有之認識。國防醫學誌,

11,2。

100

林洺秀、蕭淑銖(2009)。針扎與血液體液暴露監控。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 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計畫編號:IOSH 97-M503)。

林姬妙(2004)。台灣地區醫事人員之住院風險分析。臺北市: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醫護管理系碩士論文。

林筱庭(2011)。連續工作五十二小時坐下休息都沒時間。今周刊,776,22-124。

林義凱(2003)。無塵室乳膠手套危害與使用注意事項。工業安全衛生,173,22-28。

邱秋美、林麗滿、黃珊(2002)。某醫學中心手術室護理人員對職業危害認知、防 護措施行為及擔心程度之探討。長庚護理,13,298-308 。

徐儆暉、王子娟、梁蕙雯、彭淑美、吳承恩(2006)。工作健康危害研究及職場健 康操效果評估-站姿作業。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 (計畫編號:IOSH 94-M309)。

馬君、李麗傳、劉紹興、張媚、楊冠洋、林燈賦(2003)。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下 背痛盛行因子之探討。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0(3),175-184。

高安佩(2002)。醫院解剖病理科二甲苯暴露情形之探討。高雄市:私立高雄醫學 大學健康科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際勞工組織(2003)。國際勞工組織在職業安全衛生領域的相關標準活動。國際 勞工組織第 2003 年第 91 屆會議報告。

張家納(2006)。醫學生習醫動機與影響動機強弱因素之探討。花蓮市:私立慈濟 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靜文(1997)。醫療院所職業衛生狀況調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 究所研究報告(計畫編號:IOSH86-H307)。

張靜文(1998)。台灣地區醫療院所常見職業衛生問題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 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計畫編號:IOSH87-H305)。

張寶樹、馮兆康、陳星助、許哲瀚、李美文、洪琇芬、陳彥旭(2002)。醫院環保 概論。臺北市:偉華出版社。

101

教育部實驗室環保安全衛生網(2010.11.20)。http://140.111.34.55/SafeLab/

梁子安(2005)。醫院員工健康管理之長期追蹤調查:建立健康醫院環境之構思。

高雄市:私立高雄醫學大學健康科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醫務管 理碩士在職專 班碩士論文。

粘秋桂、柯德鑫(1996)。護理人員下背痛及其職業相關危險因子之調查。中華職 業醫學雜誌,1(3),37-44。

莊坤祥(2007)。高中學生化學實驗室危害風險知覺對其安全行為影響之探討-以 安全態度為中介變項。台南縣: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 所碩士學位論文。

莊昭華、鄭靜瑜(2002)。某技術學院護理學生對職業災害認知之探討。慈濟護理 雜誌,1(2),47-55。

郭泰麟、蘇慧貞、許德仁(2007)。BSL2 實驗室安全設施調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計畫編號:IOSH 95-H101)。

郭曜煌(2005)。研究生對實驗室危害之認知行為研究-以某大專院校為例。新竹市:

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產業安全與防災學程碩士論文。

陳俊瑜、李金泉(2002)。學校實驗(習)場所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建置。中國化學工 程學會會刊,49(5),4-12。

陳俊瑜、周瑞芝、賴啟中、王修德(1999)。安全衛生管理概論。台北市:三民書 局。

陳秋蓉、辜志弘(2004)。醫療從業人員之肺結核菌職業性危害。行政院勞工委員 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計畫編號:IOSH 93-M314)。

陳淑卿、易正明(2009)。應用 SPSS 於統計學。台中市:瑞和堂有限公司。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3)。作業境有害物暴露調查與對策技術資料-甲醛(大體解 剖實驗室)。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計畫編號:

IOSH 92-T056)。

102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8)。重視醫療院所生物性危害。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 安全衛生研究所新聞稿。

勞工委員會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中心(2010.11.26)。醫療院所安全衛生。

http://ercs.tajen.edu.tw/modules/news/。

程文正(2009)。中部四縣市國小教師的環境風險認知及教學行為模式之研究。臺 中市: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兆康、毛義方(2006)。護理之家護理人員心理社會因子與肌肉骨骼傷害相關性 之追蹤研究。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5(3),231-241。

黃光雄、簡茂發(2000)。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達夫、王先震、劉克明、廖慧娟(2007)。醫學教育的未來展望。醫療品質雜誌,

1(6),25-29。

黃懿慧(1994)。科技風險與環保抗爭-台灣民眾風險認知個案研究。台北市: 五 南圖書出版公司。

楊銘欽、黎伊帆、魏璽倫(2007)。教學醫院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之工作時數與相 關因素之研究。醫學教育,11,222-233。

裘苕莙(1998) 。醫院內的職業傷害。榮總護理,15(4),428-436。

賈台寶、石東生(2005) 。實驗室化學品安全衛生計畫指引。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 工安全研究所,台北縣。

熊映美(2008)。醫院化療作業人員健康與暴露調查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 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計畫編號:IOSH96-M315)。

熊映美、陳秋蓉、余夢庭、嚴聿沛、陳文清(2006)。醫院化學治療作業工作安全 調查。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15(1),67-79。

劉怡汎(2007)。醫院環境生物氣膠暴露與工作者健康研究。臺北市:臺灣大學環 境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芳、許雅汶、蔡春梅、劉有增、施智源(2000)。醫療廢棄物管理。院內感染

103

控制雜誌,10(6),381-392。

劉釋霞(2005)。高職餐飲類科學生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知覺之研究。台南縣:南 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致弘(2006)。醫療院所作業環境空氣中生物性危害對員工健康影響調查。行政

潘致弘(2006)。醫療院所作業環境空氣中生物性危害對員工健康影響調查。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