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場勘查及專家訪談結果與討論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現場勘查及專家訪談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為能瞭解醫學生在醫療學習環境的環境風險及現況,分別就醫學生在 學校所接觸的實驗室環境及在醫院實習環境中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及學習中所 可能遭遇之問題,以及改善方法等項目進行現場調查及專家訪談,包括:環境領 域專家 5 名、醫院環境領域專家 3 名、環安中心主任 2 名及現場調查訪談的基礎 醫學實驗室管理人員 5 名,共計 15 名訪談對象。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研擬 之現場調查表及訪談大綱如附錄四,本研究由全部受訪人的綜合整理之訪談結果 如下所示:

一、學校基礎醫學實驗室環境 (一)大體解剖學實驗室

經現場勘查的結果發現,醫學生在學校階段的大體解剖學實驗過程前,

沒有特別安排學生進行相關的安全訓練課程,但教師會以口頭告知學生應注 意的事項,實驗藥品由實驗室管理人員進行保管,放置在上鎖的櫃子中,而 管理人員必須接受實驗室安全訓練課程。在進入實驗室之前分為兩個區域,

一個是準備區和實驗操作區,會要求醫學生要在準備區先檢查個人防護設備 是否完備(實驗衣、口罩及手套),在進入實驗操作區,且實驗室有進行人員的 管制,在平常沒有醫學生進行實驗時是上鎖的,並無對外開放。而實驗室使 用的防腐液為福馬林,通風設備分為中央的抽氣送風設備及實驗操作台的抽 氣設備,實驗室環境維持在攝氏 22~25 度,且保持在負壓狀態避免福馬林逸 散到室外,在實驗操作台的部分,是採用局部排氣方式,利用上吹下吸的氣 流控制效果,將剛揮發出的福馬林在解剖檯面上就將其吸走。而在實驗過程 中所使用的組織切片或是樣本,都有經過安全固定處理並不會有感染細菌、

50

微生物、病毒的風險。如果醫學生受到傷害,現場備有醫護箱,如有較嚴重 的傷害的話會立刻送至醫院治療,在實驗後的廢棄物會分為感染性廢棄物和 一般廢棄物,感染性廢棄物由學校特約的廠商統一處理。

「在相關的人員訓練方面,學生的部分都是由老師口頭說明,實驗室相關的工作人員才有定期 的接受訓練。」(管理人員 A20110720、管理人員 B20110727)「藥品平常有鎖在另一個實驗室的櫃子 裡面,非相關人員不得進入取用。」(管理人員 B20110727)「實驗室整個空間是維持在負壓,裡面的 溫度都控制在 22~25 度,一開始空調做好的時候溫度都可以維持在 20 度,現在差不多都 25 度。」(管 理人員 A20110720)。「組織樣本都是經過處理且浸泡在福馬林中。」(管理人員 B20110727)「小傷的 話備有急救箱,那比較大的傷害就會送去醫院的急診室。」(管理人員 B20110727)「感染性廢棄物的 話就放在感染性廢棄物紅色的塑膠袋,一般廢棄物就是用黑色的塑膠袋,學校收感染性廢棄物的廠

商會在固定的時間來收。」(管理人員 B20110727) 。 專家訪談結果:

1.醫學生在解剖實驗室福馬林的暴露情形,及通風設備的使用情形?所排出 的氣體是否有處理?及處理設備是否有定期更換濾材?

本項訪談結果,80%(8/10 表示 10 位受訪專家有 8 位認為該危害可能發 生,以下各段文字依同樣方式表示)受訪專家表示目前醫學生在解剖學實驗室 福馬林暴露情形已經有改善,在室內都有符合規定的局部排氣設備。

氣體處理來講,都是屬於局部排氣設備,以前走過去甲醛的味道很濃,現在已經好很多了。

(吳老師,20110906)通風設備我覺得已經是好很多了,學校的解剖學實驗室的排氣已經是很好了,

因為那個大體老師是在解剖台上面,而排氣是整個從解剖台下方直接抽走的,所以基本上學生是不

會聞到太多的福馬林,味道已經跟以前在做的時候差很多了。(環安室主任,20110823)

其餘 20%的受訪者認為目前醫學生的教育對於學生的保護相當重視,不 會有這個問題發生。

在處理設備方面,有 30%專家表示在排出的氣體方面只有經過活性碳的 過濾,福馬林還是有機會逸散到實驗室外的大氣中,需注意活性碳更換的頻

51

率或利用濕式洗滌法加上活性碳處理避免福馬林擴散到大氣中。

濾材是用一個活性碳過濾網在那邊然後過濾就出去而已。(吳老師,20110906)但是如 果只有用活性碳吸附的話,換的頻率就要很高,因為抽出去的福馬林蠻大的,更換的頻率也不好掌

握。(賴院長,20111007)

而 70%專家表示目前的處理設備都是符合目前法規的規範,不會有福馬 林逸散到室外的問題。

整體而言,醫學生進入解剖學實驗室前會由授課教師告知學生在解剖學 實驗室應注意的事項,以及會要求醫學生在實驗時都必須穿戴統一的防護器 具,以減少醫學生接觸到危害的機會。而在解剖學實驗室空氣中甲醛的濃度 方面,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3),針對國內各醫學院的 解剖學實驗室所做的環境測定顯示,改善前解剖實驗室內空氣的甲醛濃度為 0.36 ppm 至 4.13 ppm,個人甲醛暴露濃度最高在 7.06 ppm;經過改善後的局 部排氣設備,使空氣中甲醛濃度範圍可降至 0.12 ppm 以下,個人暴露濃度 可降至 0.36 ppm 以下,符合目前國內「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 度標準」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值 1 ppm,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任何 時間不得超過 0.8 ppm,顯示該套設備工程改善成效極佳,且勞工安全委員 會也於 92 年底完成協助改善各學校解剖實驗室通風設備(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3),此部分與訪談結果相同。不過其中 3 位專家 也表示局部排氣設備所排出之氣體經由活性碳的過濾後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不是一個很完善的處理方式,因為如果解剖學實驗室所抽出的福馬林量比較 大,採用活性碳吸附很容易就達到飽和,而目前「勞工安全衛生組織管理及 自動檢查辦法」中規定,局部排氣裝置、空氣清淨裝置應每年定期檢查,但 是因為各實驗室上課的頻率不同,不容易掌握更換的頻率,活性碳吸附達到 飽和後,福馬林還是會逸散到實驗室外的大氣中。

52

小結:

醫學生在進入解剖學實驗室前,學校提供的相關防護訓練課程,目前教育部 並沒有相關規定學校在醫學生進入實驗室前必須有統一的訓練課程,學校方面是 以授課教師在醫學生進入實驗室前進行說明該實驗室相關的注意事項,因此在這 方面學校應該要落實教師在實驗進行前對實驗室環境及注意事項進行宣導。而在 醫學生在實驗室福馬林暴露的問題,訪談及勞工安全委員會調查結果顯示,解剖 學實驗室空氣中甲醛的濃度以顯著降低。不過在局部排氣裝置及空氣清淨裝置的 濾材更換方面,依各學校解剖學實驗課上課頻率的不同,所排出的福馬林的量也 不相同,故建議各學校的環安室可針對上課的頻率計算福馬林揮發量,並計算活 性碳可吸附量,定期的更換活性碳濾材,或是可利用濕式洗滌的方式將福馬林去 除,以避免活性碳吸附達飽和後,福馬林逸散到實驗室外的大氣中。

(二)微生物免疫、寄生蟲、病理學實驗室

經現場勘查兩所學校的實驗室結果發現,醫學生在進行微生物免疫、寄 生蟲學實驗時,有一所學校的環安衛中心有安排醫學生進行安全防護的訓練 課程,另一所學校則是由授課教師進行口頭說明。在個人防護設備方面,均 要求醫學生在進入實驗室前都必須穿著實驗衣,且實驗室備有乳膠手套供學 生使用。在大學階段微生物、寄生蟲學實驗以觀察顯微鏡為主,所使用的組 織切片或樣本皆不具有感染性,只有部分進行實際由糞便中觀察微生物或寄 生蟲的部分會要求學生要戴上口罩及手套,也只有這部分比較有可能接觸到 微生物、細菌、寄生蟲的感染風險。在微生物免疫、寄生蟲學實驗室採自然 通風,並沒有抽氣櫃,因為一般還是以觀察顯微鏡為主,在實驗過程中並不 會使用液態氮。紫外線燈箱操作部分,是將要觀察的物品放入燈箱後,關上 箱蓋透過觀察孔進行觀察,而學生在操作的時候會由助教在旁邊協助。實驗 後微生物廢棄物的部分,都會經過高溫滅菌之後,再經由學校委託的廠商做 處理。在實驗室危害發生後的緊急處理措施方面,實驗室備有醫護箱、眼睛

53

沖水設備、滅火器等,受到較嚴重的傷害就會直接送去醫院急診室。實驗室 分區的部分,則為整層區分為辦公區及實驗準備區、實驗操作區,讓上課醫 學生操作課堂上的實驗,教師實驗室則是在另外的地方。微生物免疫學所使 用的藥品由專人進行管制及放在上鎖的櫃子中,實驗要使用的藥品會由助教 進行準備,醫學生無法接觸到。

學生進入實驗室之前由環安衛中心安排安全防護訓練講習。(管理人員 B20110727)在第一 堂課的時候教師會和學生說發生相關危害的處理措施,就是請學生小心操作,避免意外的發生。(管 理人員 A20110720)微生物實驗過程是利用顯微鏡觀察寄生蟲的玻片。(管理人員 B20110727)

為生物實驗中所使用到的細菌為大腸桿菌或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如果同學在操作的時候摸到之後,

沒有洗手就吃東西的話,那可能就是會拉肚子,但是我們都會要求學生在實驗室戴上口罩及手套,

所以目前是沒有發生過。(管理人員 A20110720)在寄生蟲學實驗室中並無抽氣櫃,因為在微生物 和寄生蟲學實驗中並不會用到。(管理人員 A20110720)微生物廢棄物的部分,我們都會經過高溫

所以目前是沒有發生過。(管理人員 A20110720)在寄生蟲學實驗室中並無抽氣櫃,因為在微生物 和寄生蟲學實驗中並不會用到。(管理人員 A20110720)微生物廢棄物的部分,我們都會經過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