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醫學生醫療學習環境之環境危害因子分析與討論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醫學生醫療學習環境之環境危害因子分析與討論

一、醫學生在醫療學習環境中環境危害發生可能性之情形

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將醫學生在基礎醫學實驗室中環境危害發生的可能性 分成四個面向:(一)化學性危害,(二)物理性危害,(三)生物性危害,(四)實驗室 管理不當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實習醫院中環境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分成三個面向:

(一)化學性危害,(二)物理性危害,(三)生物性危害。以下分別就此四個面向來說 明醫學生在醫療學習環境中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如表 4-3-1。

(一) 學校基礎醫學實驗室

1.在化學性危害的五個問項中,僅有兩個問項有七成的醫學生表示該危害非常容 易發生或容易發生。其中醫學生覺得非常容易發生或容易發生人數最多的前三 名,分別是解剖學實驗室防腐液吸入與暴露之風險(77.2%),其次為經由接觸而 導致消毒劑 吸入或暴露的風險(73.7%),再其次為實驗室環境空調差或通風換 氣不良,導致揮發性化學品及揮發性有機溶劑吸入之風險(69.6%)。換言之,目 前醫學生覺得在解剖學實驗時防腐液的吸入與暴露比較常發生。與專家訪談的 結果不相同,80%的受訪專家表示福馬林暴露的情形已經有改善,故建議學校 環安室可實際測量解剖學實驗室空氣中的福馬林濃度,以瞭解實驗室的局部排 氣設備的排氣量是否有因為長期的使用而使效率降低。

2.在物理性危害的七個問項中,僅有兩個問項約有七成的醫學生表示該危害非常 容易發生或容易發生。其中醫學生覺得非常容易發生或容易發生人數最多的前 三名,分別是尖銳物割傷之風險(78.3%),針頭扎傷或割傷之風險(75.5%),其 次為儀器設備絕緣不良或未接地所造成感電的風險(57.8%)。

3.在生物性危害的五個問項,僅有針扎導致的感染之風險(71.1%)超過七成的醫學 生表示該危害非常容易發生或容易發生,其次為經由接觸而導致微生物、細菌、

寄生蟲、病毒吸入或感染之風險(59.0%)。

74

4.在實驗室管理不當造成危害的五項問項中,醫學生覺得非常容易發生或容易發 生的危害以實驗後具有感染性的廢棄物的處理過程不當所導致的風險(63.1%) 為最高,其次為實驗後化學藥品的處理不當所導致的風險(60.1%)。

在此可以發現,醫學生認為在學校基礎醫學實驗室較容易發生的危害為針頭 扎傷或割傷之風險、尖銳物割傷之風險、解剖學實驗室防腐液吸入與暴露之風險、

消毒劑吸入或暴露的風險、針扎導致的感染之風險,而 80%的受訪專家認為在解 剖學實驗是福馬林的情形已經有改善,70%的受訪專家認為在學校其他基礎醫學 實驗室中,醫學生接觸到危害藥品、微生物及針扎等危害發生的可能性都不高,

因為一般學校都必須要提供相關的防護措施及訓練,且醫學生在基礎醫學實驗室 所接觸到的微生物及化學藥品的危害性較低,所以環境危害發生的機會不高,此 與郭曜煌(2005)之研究結果不同。推測可能的原因為,相關領域的專家對於環境 中環境危害較為瞭解,故認為環境危害發生的可能性較低,相較之下醫學生對於 環境中的危害沒有相關領與專家來的瞭解,且由於醫學生為主要實際在操作相關 實驗的人員,故對於學校基礎醫學實驗室環境危害發生的可能性會較高,所以學 校方面還是必需針對上述危害進行防範。

(二) 醫院實習環境

1.在化學性危害的四個問項中,醫學生覺得非常容易發生或容易發生的危害以臨 床或解剖病理部門甲醛接觸或吸入之風險(59.9%)為最高,其次為消毒劑接觸或 吸入之風險(58.1%)。

2.在物理性危害的六個面向中,僅有針頭或尖銳物扎傷或割傷之風險(88.3%)超過 七成的醫學生表示該危害非常容易發生或容易發生,其次為游離輻射源所導致 傷害之風險(69.1%)。

3.在生物性危害的六個問項,皆有約近七成的醫學生表示非常容易發生或容易發 生。其中非常容易發生或容易發生人數最多的前三名,分別是針扎導致的感染 之風險(89.4%),其次為病人體液接觸而感染之風險(87.8%),再其次為感染性

75

生物檢體接觸而被感染之風險(81.0%)。

小結:

顯示醫學生認為在醫院實習的過程中,危害的來源主要以生物性危害的針扎導 致感染、病人體液接觸而感染、感染性生物檢體接觸而被感染之危害發生可能性 較高,此與張靜文(1998)、龔嘉德等(2003)、毛義方等(2010)之研究結果類似。與 專家訪談結果相同,100%的專家表示針扎在醫院環境中不管是醫護人員或是醫學 生最容易發生的危害,100%的專家表示醫學生在醫院實習環境中,直接或間接接 觸病人的體液、飛沫、血液造成感染情形可能會發生。顯示醫學生在醫院實習環 境中,主要環境危害以生物性為主,故建議醫院方面應比照一般的醫護人員,給 予醫學生相關的訓練及防護設備,如醫學生不幸產生感染的情形,則必須按照醫 院相關的程序進行通報、治療及後續追蹤,以確實保障個人與病患的健康。

76

77

78

79

醫院實習環境危害因子風險排序部分,表 4-4-3 中排序前五名的環境風險因子 分別為:針扎導致的感染之風險(18.3)、病人體液接觸而感染之風險(18.1)、醫護 人員溝通不良產生感染的危險之風險(17.5)、針頭或尖銳物扎傷或割傷之風險 (17.3)、感染性生物檢體接觸而被感染之風險(16.4)。

醫院實習環境中,醫學生認為環境危害風險介於非常高至高之間(風險值介於 10.4~18.3),進一步比較三個面向環境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其中以生物性危害風險 (16.8)最高,介於非常高至高之間,其次為物理性危害風險(13.6)。整體而言,醫 學生認為在醫院實習環境中生物性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及發生後的嚴重程度較物 理性及化學性危害高。此與張靜文(1998)、龔嘉德等(2003)、毛義方等(2010)之研 究結果類似。與專家訪談的結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