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上述研究結果,分別針對本研究及後續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 對高齡者及其家庭的建議

(一) 提升高齡者之休閒常識與相關知能

高齡者教育程度不同會造成在休閒常識及知能方面的落差,研究結果 發現在「國中以下」者,其休閒涉入情形明顯不如「專科大學」者佳,或 許因教育程度較低,而致使對休閒的重要性關念相對的不比高知識者佳。

因此,應多鼓勵高齡者參加各項活動、研習及講座,如參與志工訓練、政 府休閒推廣活動、社區休閒活動等方式,以吸取相關知識,增加高齡者的 休閒相關知能、提升休閒意願及涉入程度。

(二) 及早培養休閒習慣及正向的思考力

本研究顯示年齡在休閒涉入及心理健康間皆為負相關情形,顯示年齡 的增加會降低其休閒涉入情形及造成心理健康的影響,但歲月的增長為自 然的現象,故若能及早養成休閒涉入的習慣以及擁有正向的思考模式,應 有助於高齡者心理健康的提升。

(三) 以家庭支持提升休閒涉入

本研究中發現「已婚」者的休閒涉入各構面狀況皆比「喪偶」者佳,

顯示有親人的陪伴者其休閒涉入情形會較無親人陪伴者好,故若高齡者的 家庭成員能給予其家庭支持,鼓勵及陪同進行休閒活動,使高齡者可專心 進行休閒涉入行為而無家庭瑣事之煩憂,應能大為提升休閒涉入之情形。

(四) 增強高齡者的肢體活動能力

本研究中發現肢體能力不論在休閒涉入或心理健康構面,皆呈現顯著 及正向的影響,因為肢體能力的優劣,會影響其休閒涉入情形及心理健康 狀況,其表示肢體能力佳者在休閒涉入方面情形較肢體能力差者佳;而肢 體能力良好者其心理健康程度也會較肢體能力差者佳,故保持及增強高齡 者肢體活動能力能增進高齡者的休閒涉入與其心理健康,故其保持、增強 之方法,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 定期定量的運動:選擇適合高齡者的低耗體力,又能長久進行之運動。

2. 適當強度的肢體訓練:高齡者的肌力若能持續維持在年輕時期的狀態,

有助於其肢體活動力之展現及防止退化問題。

二、 對政府及相關社福機構的建議

(一) 強化高齡者動態活動的選擇

研究結果顯示以「動態」活動為主之受訪者,其心理健康狀態明顯高 於「靜態」活動者,如同McArdle在1991年提出,動態休閒可增加人體最 大耗氧量以及體能及其心肺功能,其可有效抑制生理老化速度(引自陳科 嘉,2010)。在老化速度減緩及生理功能退化緩慢的狀態下,高齡者對於 面對老年的心情得以有調適之空間,進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情形,故適當進 行動態休閒是對延緩老化相當有助益的。所以加強高齡者在休閒選擇時,

多朝動態方式進行是有其必要的,因此建議在地的長青學院或老人大學及 其他相關機構在進行高齡者休閒活動推廣時,可以培養動態休閒興趣及鼓 勵高齡者多活動方式進行。

(二) 規畫適合高齡者之休閒場域

研究發現年齡和休閒涉入呈現負相關,在年齡越大,休閒涉入情形越

不佳之情形下,政府應針對高齡者不同的階層,設計及規劃適合高齡者的 休閒活動及設施,讓其能簡單、輕鬆、方便就達到休閒涉入的目的,及能 進行人際交流之場所,並提供多元化功能,且適合高齡者之休閒場域。

(三) 多關懷獨居高齡者之心理問題

高齡者的社會支持對其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響,獨居的高齡者往往 會呈現少與他人來往之情形,而造成其心理問題,故應多關懷獨居之高齡 者,並培養其休閒習慣,讓其對於休閒涉入能自發性的參與,以緩解多數 獨居者所易形成之孤寂感及其他衍生之心理問題。

三、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擴大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主要以臺東巿內有明顯休閒行為發生之場域的 高齡者進行調查,後續研究者可擴大研究範圍,研究結果將更具代表性與 參考性。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對象以多以與家人同住高齡者為主,未針對安養機構之高 齡者做研究,後續研究者可針對安養機構之高齡者做研究,進一步探討安 養機構之高齡者休閒涉入之情況為何,藉以提供公私立安養機構規劃高齡 者休閒活動的參考。

(三) 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之休閒涉入量表,採用改編自Kyle and Mowen(2005)之休閒 涉入量表,因休閒涉入無固定之構面問項,致使各研究者在進行休閒涉入 衡量標準時之不一致,若後續的研究者可針對國內所需建構出一套適合國 人之休閒涉入量表,應對未來其他做相關議題之研究者有相當大的幫助。

(四) 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量化統計,對高齡者的生活背景、概念等無全盤之認識,

建議未來之研究可以「訪談法」及「觀察法」等方式做為輔助,以取得更

豐富及深層的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