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與討論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樣本以「女性」居多,年齡分佈在「61-70 歲」間,而宗教信仰 多為「佛教」,在教育程度方面多為「國中以下」,婚姻狀況大部份為「已 婚」,而居住情況則多為「與親人同住」,在每月可支配金額部份,以「1-2 萬」最多,經濟來源主要是靠「工作收入」,在族群方面,以「閩南人」

佔多數,主要的休閒活動類型多為「動態」,而其自覺肢體能力則以「良 好」者最高。

二、 休閒涉入之差異分析

臺東巿高齡者休閒涉入情形結果顯示,高齡者不同的「性別」、「宗教 信仰」、「居住情形」及「族群」在休閒涉入無顯著差異。在年齡方面,「55-60 歲」的受訪者休閒涉入的「吸引力」及「生活型態中心性」涉入程度皆顯 著高於「71 歲以上」者;另在「生活型態中心性」中「61-70 歲」的高齡 者之涉入情形也明顯高於「71 歲以上」者,可能因為近年吹起休閒養生風 潮,而 55-70 歲間之高齡者其活動選擇及自由行動之能力較好,此結果與 陳畹蘭(1992)、林雲燦、張良漢(2010)之研究結果相似。亦和江雯晴、

畢璐鑾與郭正德(2011)的研究結果顯示高齡者的休閒涉入中以吸引力為 最重要;且休閒涉入之生活型態中心性對休閒效益有預測力大致相符。因 此可發現高齡者重視休閒的選擇及涉入,而高齡者的休閒涉入會隨著年齡 的增加而減少。陳肇男(2003)認為年齡是唯一對休閒活動具普遍影響力

的因素,顯示年齡在高齡者的休閒中為很重要因素,高齡者的年齡與休閒 涉入程度呈反比,隨著年紀的增加,休閒涉入程度越低。

高齡者不同的教育程度,其休閒涉入程度有顯著差異,且可發現教育 程度在「專科大學」者其休閒涉入行為會明顯高於「國中以下」者,此結 果與陳畹蘭(1992)、林春豪、張少熙、張良漢(2008)之研究結果顯示,

受過大專以上教育者,更懂得規劃退休後的生活相同,且其研究從參與理 論的觀點指出,知識越豐富越能瞭解參與的性質,並具有在參與上的知 能。另外,透過教育可從中得到許多的專業知識及相關能力,而教育程度 較高者能提升對問題的通盤考思能力及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因而顯示出 教育程度對休閒涉入有一定的重要性,此結果也與林雲燦、張良漢(2010)

相似。在婚姻狀況方面發現「生活型態中心性」、「自我表現」及「整體休 閒涉入」會有顯著的差異,「已婚」者的休閒涉入情形皆比「喪偶」者佳,

顯示已婚者的休閒涉入情形比喪偶者高,此可能是已婚者,其在休閒時有 配偶的陪伴,較有休閒涉入的意願,而喪偶者則可能因找不到一同進行休 閒活動者,而有明顯的休閒行為,在「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2000)」 中指出,無論是男性與女性之已喪偶者於日常活動中參與休閒活動之比 例,較低於其他婚姻狀況之高齡者。本研究結果與此調查報告相同。但翁 郁淑(2009)在研究中老年人時指出,婚姻狀況在單身者,吸引力的涉入 程度高於已婚者。此結果則與本研究不同。

在每月可支配金額方面發現,每月可支配金額在「生活型態中心性」、

「自我表現」及「整體休閒涉入」有顯著的差異,且以高所得「4 萬以上」

之高齡者,其休閒涉入情形明顯會高於所得較低「1-2 萬」者,此結果大 致與林雲燦、張良漢(2010)之研究相同,皆顯示每月可支配的金額對休 閒涉入情形會有顯著差異。且在經濟來源部份,不同的經濟來源對高齡者 的休閒涉入會有顯著的影響,尤其以每月固定有支領「退休俸」之高齡者,

其在「吸引力」、「自我表現」及「整體休閒涉入」等部份皆明顯高於支領

「政府年金」及「其他」收入來源者,此結果顯示收入高且有固定收入之 高齡者其休閒涉入情形會較收入低且收入來源不穩定者好,此研究結果亦 與陳畹蘭(1992)相似。而在不同的主要休閒活動類型中亦發現,從事「動 態」休閒的高齡者其休閒涉入情形會明顯高於「靜態」休閒的高齡者,陳 科嘉(2010)指出針對高齡者參與休閒運動的三項動機,分別是追求身體 更健康、使心情更愉快及紓解壓力,顯示高齡者從事動態休閒者可能因上 述三動機而致休閒涉入情形明顯優於靜態休閒者。

三、 高齡者心理健康情形

高齡者的心理健康情形以「男性」較「女性」佳,但高齡者的「年齡」、

「婚姻狀況」、「居住情形」、「每月可支配金額」及「主要休閒活動類型」

在心理健康方面則無顯著差異。高齡者的宗教信仰為「佛教」的信仰者其 心理健康程度高於「道教」信仰者。而高齡者的教育程度在「高中職」及

「專科大學」者其心理健康狀態均明顯比「國中以下」者好。在經濟來源 部份,每月支領固定「退休俸」之高齡者其心理健康狀態明顯高於收入不 一定的「其他」者。至於族群方面,結果顯示不同族群會對心理健康情形 造成顯著差異,但在各族群間無明顯差別。

四、 高齡者休閒涉入對心理健康之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休閒涉入與心理健康呈現顯著的正相關性。高齡者的 年齡和休閒涉入各構面皆呈負相關;表示年齡越高,休閒涉入程度越低,

而「肢體能力」和年齡亦呈現負相關,表示年齡越高者肢體能力越差。此 結果與高齡者的活動理論及撤退理論相呼應,在年紀較輕、肢體能力較好 時休閒涉入程度高,其可積極參與許多社會的各類休閒活動,並從中獲得 存在感及生活滿意度;但隨年紀的增長、肢體能力變差的狀態下,行動能 力受限,內、外在環境及想法的改變,易造成高齡者的自我價值否定、對 環境的不適應,此時期的認知評價狀態會形成負導向,讓高齡者對處理環 境事務的能力有疑慮,造成高齡者的休閒涉入程度降低進而影響其心理健

康情形。

休閒涉入對心理健康之解釋力部份,在針對休閒涉入的各變數進行檢 驗,發現「吸引力」具有最佳的顯著預測力,其表示休閒涉入的吸引力越 強其心理健康狀態越好。而在背景變項、休閒涉入對心理健康之解釋力部 份,結果顯示背景變項、休閒涉入對心理健康之解釋力以「肢體活動力」

具有顯著的預測力,表示肢體活動能力越好者,其心理健康狀態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