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分別對於學校推展品格教育、教師教學實務及未來研 究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壹、對學校推展品格教育之建議

一、整合學校資源,重視品格教育的推動

品格教育奠基於家庭,啟動於學校,實踐於社會。因此,學校必須重視品 格教育的推動,妥善規劃學校課程實施品格教學。以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最能 獲得學生認同,但所需要的人力、資源與設備,則要請行政方面能夠全力支援、

配合。讓在班級實施品格教學的教師能有足夠的教學資源,將品格課程以最佳方 式呈現,發揮最大的教學功效。

二、善用社區人力與資源,共同營造良好品格學習環境

學校品格教育的目標、核心價值、推動方式及家庭可如何協助的方法,藉 由舉辦親職教育講座或社區活動宣導,讓家長能明確了解,並積極爭取家長、社 區成員的參與,培訓能認同並願意協助學校推動品格教育的志工,共同參與學生 的品格陶冶工作。在學校、家庭和社區的通力配合之下,必定能改善社區整體環 境、提高品格教育的成效。

貳、對教師教學實務之建議

一、採用多元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研究透過兒童傳記故事賞析、品格的具體行動、分組合作(或你最重要 的東西是什麼)、省思與分享等多元教學策略,使課程教學不再流於意識型態的 灌輸,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去體驗、實踐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習興趣及參 與感,更能增進學習的成效。

二、兼具主題教學與隨機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品格教育

研究者與研究夥伴認為品格教育採取主題教學的方式進行,可以實施完整 的教學活動,對於學生思想的引導、情意的培養和行為的實踐能以系統化的方式 來呈現。再搭配處理學生突發事件時所實施的隨機教學,更能強化品格教育的概

念。兩者合併實施,品格教育將更有成效。

參、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探究其他品格是否仍適用本研究教學方案的教學模式

本研究僅就「尊重」、「關懷」、「感恩」三項品格進行教學方案設計與研究。

然而品格內容項目眾多,因此,未來可以探究其他品格是否仍適用本研究教學方 案的教學模式,或是針對不同的品格項目需要採取不同的教學模式來因應。

二、可由親師生共同討論制定品格行為實踐項目

本研究教學方案中的品格行為實踐項目,是學生參考班級需求所選出、經 過研究者增添部分需加強的內容及修飾文字敘述後所形成的「愛的約定」。然而 大部分的項目都是以校園情境來設定。未來可嘗試徵求家長的意見,提供在家中 須加強檢核的行為項目,由親師生共同參與並制定,也可提高家長在家中願意幫 忙孩子進行檢核的意願。

三、對於學生後續的品格行為,做進一步的追蹤研究

本研究屬於行動研究,受限於研究時間,對於研究班級的學生,其後續的 品格行為並沒有持續追蹤,對於隨著時間的變化,可能會有不同的品格態度及行 為產生。因此,對於參與品格教育教學方案的學生,在未來的轉變,都是值得繼 續研究探討的部分。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小野(年代不詳)。與大師相遇─名家分享。檢索日期:2011.12.22。取自 World Wide Web: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paint/p2.htm

王令宜、汪以仁(2003)。以全品格教育塑造教訓輔合一的魅力校園。教育研究 月刊,113,131-141。

王志鈞(2008.08.01)。親子共學 孩子自動變好!商周品格教育特刊「讓孩子自 動學好」。取自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3965 王金國(2009a)。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一位品格教育行動者的省思。研習

資訊,26(1),27-35。

王金國(2009b)。品格教育的教學策略〜使用兒童文學作品,實施品格教育。

研習資訊,26(1),37- 44。

王煥琛(2002)。美麗人生─加強青少年價值教育。師友月刊,421,11-15。

王博麟(2011.02.21)。又失言?李家同:大學生山區服務像白痴。TVBS新聞。

取自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rieslu2011022120052 王嘉陵(2003)。從Giroux的批判教育學觀點反省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角色。教育

研究資訊,11,3-21。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台北市:洪葉。

方德隆(2001)。行動研究的行動研究:研究歷程的反省。收於中華民國課程與 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頁 137-172)。台北縣:揚智。

朱美珍等譯(2008)。Nel Noddings 著。教育道德人─品格教育的關懷取向。台北 市:巨流。

江昭倫(2011.12.30)。蕭萬長:品格教育是N世代「希望工程」。Yahoo新聞。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蕭萬長-品格教育是n世代-希望工程 -032400513.html

但昭偉(2002)。道德教育─理論、實踐與限制。台北市:五南。

但昭偉(2007)。從道德評量論學校道德教育的進行。教育研究月刊,159,25-32。

何琦瑜(2004a)。給孩子最美好的生命禮物。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頁 4-5。台北市:天下。

何琦瑜(2004b)。品格,大不如前。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頁 22-29。

台北市:天下。

何琦瑜(2006)。陪孩子一起追求夢想。檢索日期:2011.12.22。取自 World Wide Web:http://www.cwbook.com.tw/common/bookPackage.jsp?productID=847

何琦瑜(2007)。《天下》品格大調查:教與罰的掙扎。教出品格力,頁 82-89。

台北市:天下。

吳怡靜(2007a)。品格,這樣教就對了!教出品格力,頁 62-65。台北市:天下。

吳怡靜(2007b)。公民素質,打敗金磚四國的利器。教出品格力,頁 22。台北市:

天下。

吳武典(2007)。品格教育的反思。研習資訊,24(1),17-32。

吳英長(2007)。吳英長老師學思集(一)兒童文學與閱讀教學。臺東縣:吳英 長老師紀念文集編委會。

吳清山、林天祐(2005)。品格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64,149。

吳清基(2008)。台北優質有禮的品格教育。收於胡正文主編。品格教育的蝴蝶 效應(增訂版)(頁100-114)。台北市:千代文教基金會。

吳鼎(1980)。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市:遠流。

吳齊殷(2008)。品格,從內心塑造起。收於胡正文主編。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

(增訂版)(頁126-131)。台北市:千代文教基金會。

吳寶珍(2003)。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介至、邱紹一(2002)。品格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學生事務,41(1),55-60。

李介至、邱紹一(2004)。西方品格教育對我國中學品德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 月刊,120,44-52。

李怡蓁、陳念怡(2009)。愛的管教:家庭篇。親子天下,6,158-188。

李奉儒(2005)。尊重與關懷作為學校品格教育的核心。國教天地,159,20-29。

李珀(2009)。品格教育在復興。收於胡正文主編。以品格迎向未來(頁240-245)。

台北市:千代文教基金會。

李宣俞(2005)。國小品格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素貞、蔡金鈴(2004)。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

53-67。

李琪明(2004a)。品德本位校園文化之營造—美國推動經驗與啟示。台灣教育,

625,30-38。

李琪明(2004b)。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92,8-23。

李琪明(2006)。新品德教育的興起與發展─美國經驗在臺灣的反思與轉化。課 程與教學,9(2),55-74。

李琪明(2007)。中小學品德校園之實施策略與評鑑方式探析。教育研究月刊,

159,33-45。

李琪明等著(2007)。德智體群美五育理念與實踐。台北市:教育部。

李慕如(1998)。兒童文學綜論。高雄市:復文。

林天祐(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132,70-86。

林火旺(2004)。倫理學。台北市:五南。

林玉珮(2007a)。讓孩子的心愈來愈柔軟。教出品格力,頁124-127。台北市:

天下。

林玉珮(2007b)。校園新品格運動。教出品格力,頁112-123。台北市:天下。

林守為(1988)。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

林素芬(2007)。國小中年級學生品格教育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林新發、王秀玲(2004)。品格的核心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施品格教育之策略。

收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台北市:國立台 北師範學院。

周慧菁(2004)。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頁 14-21。台北市:天下。

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2008)。品格教育現階段「立即推動」的「具體實施方 案」。收於胡正文主編。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頁62-78)。台北市:千代 文教基金會。

洪致翔(2011.08.18)。另眼相看:不讀偉人傳記 恐因噎廢食。台灣立報。取自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0008

洪紫原(2007)。美國新品格教育運動對台灣九年一貫課程的啟示。學校行政雙 月刊,48,300-314。

洪蘭(2007)。從大腦發展看兒童教養。教出品格力,頁 66-70。台北市:天下。

洪蘭(2008)。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台北市:遠流。

姜鵬珠(2003)。何妨吟嘯且徐行-生命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正文主編(2009)。以品格迎向未來。台北市:千代文教基金會。

胡正文主編(2010)。不考試的「品格教育」。收於胡正文主編。落實品格教育

-從核心價值談起(頁 223-231)。台北市:千代文教基金會。

胡嵐芸(2007)。用「現在」的幸福感,做美事。教出品格力,頁 222-223。台 北市:天下。

孫台鼎(2007)。不同年齡的孩子,該如何教?教出品格力,頁 72-75。台北市:

天下。

夏林清等譯(1997)。Altrichter, Posch & Somekh 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 手做研究。台北市:遠流。

馬景賢(1989)。讀兒童傳記讀物。收於林文寶主編。兒童文學論述選集(頁 305-313)。台北市:幼獅。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基本能力。檢索日期:2012.07.08。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basic.php

張文婷(2008)。傳記圖畫書的文本分析 —以女性形象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兒 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張杏如(2004)。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頁 43-45。

台北市:天下。

張秀雄(2002)。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訓育學報,

11,39-52。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哲偉(2011.08.07)。「別看偉人傳」 黃春明舉蔣公為例惹議。TVBS 新聞。取 自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yehmin20110807185232

張清榮(1991)。兒童文學創作論。台北縣:富春。

張寶蓮(1994)。國小兒童楷模認同與價值觀念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

張寶蓮(1994)。國小兒童楷模認同與價值觀念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