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整個研究流程共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

資料分析、撰寫並發表論文四個階段(如圖 3-2),茲分別說明如下:

圖 3-2  研究流程圖  發現問題、界定問題焦點

研擬策略、規劃行動方案 尋求合作夥伴

採取行動、實施方案

資料整理、分析與詮釋

撰寫行動研究報告 相關文獻蒐集、探討與評估

評估行動方案的有效性

反省、回饋、修正

公開行動研究報告結果 三角檢核

蒐集資料:參與觀察、訪談、文件分析

準備階段 實施階段 資料分析 撰寫並發表 論文

壹、準備階段

一、發現問題、界定問題焦點(2011/6-2011/12)

針對教學現場所遭遇與品格教育相關的困難與問題,先分析問題的焦點與 原因,再與指導教授討論確定所要研究的問題領域。

二、相關文獻蒐集、探討與評估(2011/6-2011/12)

在確定研究主題與方向後,尋找並蒐集相關文獻及品格教育相關的課程資 料、教學資源,評估可能的限制,確定是否為研究者能力範圍可以解決的問題。

三、尋求合作夥伴(2011/9-2011/10)

將研究者欲從事的教育行動研究的內容,告知其他相關的任課教師,邀請 並徵詢相關教師參與本研究,形成研究小組,與研究者共同討論、提供建議與回 饋。

四、研擬策略、規劃行動方案(2011/12-2012/1)

在研讀相關文獻與教材資源後,對教學活動進行規劃,研擬解決問題策略,

並與研究小組討論其可行性及具體實施方式。綜合小組成員的意見與建議,編寫 成行動方案,再與研究小組進行實施行動前的最後修正。

貳、實施階段

研究者將與研究小組擬定的教學行動方案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分析,針 對方案內容不足或缺誤之處,提出批評、建議,待研究者修正計畫後,即進入實 施階段。

一、採取行動、實施方案(2012/2-2012/5)

本研究於 100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 5 週起,於高雄市日光國小五年 A 班進行 正式的教學行動。其主要目的,即藉由兒童傳記融入品格教育教學方案之實施,

探討對班級學生行為、態度的影響及改變。

(一)實施時間

100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 5 週起,利用每週 80 分鐘(彈性節數 2 節)實施兒 童傳記融入品格教育教學方案。分為二個循環階段,進行三個主題教學,每一主 題活動時間為期 3 週,並以 2 週時間作為行動中的檢討與省思,共計 11 週完成 教學活動。

(二)實施地點

五年 A 班教室、多功能教室及學校圖書室。

(三)實施方式

由研究者親自擔任方案教學工作,並將每次上課情形錄影或錄音以供事後 討論及資料分析。

(四)學生的學習回饋

每單元上課時會有教學學習單,輔助學生對兒童傳記內容的認知;單元教 學活動結束後,會請學生填寫回饋單暨實踐自評表、同儕互評,蒐集學生學習回

饋,以利後續資料整理、分析工作。

(五)家長、協同研究者的檢核與意見回饋

請家長及協同研究者依照學生的實際表現情形,依照檢核項目加以評定,

並提出個人建議,作為評估成效之參考依據。

(六)研究者的教學省思

將研究過程及日常生活觀察結果加以紀錄,成為研究者自我反省、進行行 動修正與回饋的資料。

二、評估行動方案的有效性(2012/2-2012/5)

教學活動後與研究小組進行討論、反省與回饋,找出需要調整、改進的教 學流程、策略與溝通技巧,修正後續的行動方案,使方案的實施能更臻確實。

參、資料分析階段

(2012/2-2012/6)

蒐集與實施教學行動相關的資料,如學生學習單、回饋單暨自評表、互評 表,家長檢核表、協同研究者意見表、班級學生行為表現分析表、觀察紀錄及教 學省思札記等,綜合以上加以整理,並運用三角檢核法分析行動方案之成效。

肆、撰寫並發表論文

一、撰寫行動研究報告(2011/9-2012/8)

在研究過程中,透過教學方案的實施、相關文件的分析及理論與實證文獻 的探討,將不斷進行討論、反省、修正的行動研究歷程,加以詮釋敘寫成一份行 動研究論文報告。

二、公開行動研究報告結果(2012/8)

完成的行動研究報告以論文發表方式公開,與他人共同分享研究結果。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