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將針對本研究之實證結果所發展之結論來提出對於成人教育、消費者教 育、消費者團體與後續研究的建議。

壹、對於成人教育的建議

根據本研究發現,在價值觀取向中,普世主義取向價值觀與倫理消費行為相 關最高,而目前台北市成人最重視的價值觀取向為安全取向,所以在成人教育 上,應該要強調普世主義取向的價值觀,如平等、和平的世界、適應自然環境、

社會正義、心胸開闊、保護環境、美的世界、內心的和諧、智慧。根據文獻探討,

價值觀的定義是「經由家庭、教育與社會的學習歷程所獲得的信念,並深值於心 中,為個人的態度、偏好與選擇之參考標準,進而影響行為」。價值觀是經由家 庭、學校與社會來學習,所以我們在家庭、學校與社會三個教育管道,應該強化 普世主義價值觀的重要性,提升國民的價值觀。普世主義取向價值觀重視全民的 福利與自然環境的保護,而關懷倫理學與德行倫理學同樣強調人類的良善與關懷 的拓展,並認為除了教導道德與價值觀理論,更應該給予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機 會,並藉由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習慣來學習價值觀。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比男性重視普世主義取向的價值觀,所以在成人教 育中,應該加強男性在普世主義取向價值觀上理解,以及轉化為自身所重視的價 值觀。並配合關懷倫理學與德行倫理學的理論,教育消費者要注重日常生活的行 為與習慣,敏銳地體驗日常消費活動的倫理行為,建立日常生活的關懷關係,將 私人關懷連結到人道關懷,成為富有關懷理想的消費者。

貳、對消費者教育的建議

一、對消費者教育課程的建議

研究發現,台北市成人在資源回收與節能減碳的表現最好,而對於主動檢視 與宣傳、消極抵制與第三世界議題面向的消費概念則相當的陌生,所以行為頻率 較低,由此可知,台北市成人消費者在倫理消費上,是處於被動的狀態,消費知

識僅來自於政府的宣導政策,而缺乏主動了解其他消費議題並蒐集資訊的自發性 與自主性。因此,建議消費者教育須加強消費者的自發性與自主性,並且將綠色 消費教育擴展到倫理消費教育,宣導生態、人權、動物保護與永續發展的議題,

並且在現存的綠色消費與消費者教育系統中,新增抵制、第三世界議題、動物保 護與勞工人權的課程。

二、對終身教育的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中老年人(40 歲以上)在倫理消費行為的表現上優於 青年人(20-39 歲),所以在消費者教育中,應要加強20-39 歲成人的消費者教育。

然而消費是終身的活動,每個年齡階層都有消費行為,並且每個消費行為都有其 影響力,所以我們應該要加強每個年齡階層的消費者教育,將消費者教育納入終 身教育的一環,融入學校教育與社會文化,提倡倫理消費的重要性,培養國民的 倫理消費意識,引導並提升其倫理消費行為,建立具有關懷理想的社會。

三、對家庭教育的建議

研究結果顯示,已婚者在倫理消費行為的表現上優於未婚者,已婚者較具有 倫理消費意識,同時已婚者肩負教育下一代的責任,並且是家庭消費的決策者,

所以從最基本的社會團體-家庭,來推行倫理消費的概念與意識,或許是非常有 效的途徑。本研究建議要加強家庭教育中的倫理消費教育,注意消費行為是否符 合倫理,並以此教育下一代,如住宅環境與建材,對於環境是否友善,是否符合 永續發展與節能減碳原則;購買家庭所需商品時,商品的製造過程是否對環境造 成污染,是否使用動物測試,有沒有利用童工;在家庭出遊時,以大眾運輸工具 做為主要交通工具;購買家庭的食物時,是否有機不傷害農地,是否來自當地。

參、對消費者團體的建議

倫理消費的產生,提醒了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都有力量可以去改變不平等的現 狀,對第三世界、對兒童、對勞工、對動物。我們該重視的不只是產品本身的品 質優劣,還有種植的環境、製造的過程與處理的過程是否對於人類、動物與自然

者有權利知道商品的製造過程與相關資訊。

本研究建議消費者團體可以介紹國外最近的倫理消費趨勢與訊息,並做為推 動倫理消費的先鋒組織,提供倫理消費的知識平台與訊息管道,同時要求製造商 與企業公開製造過程與相關資訊,並將這些資訊以刊物與電子報形式發行,宣傳 具有倫理意識的企業與商品,而對於不肖企業的行徑,也應該予以公佈,並號召 消費者抵制不肖企業與不肖商品。

肆、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研究結果顯示教育程度對倫理消費行為不具有影響力,本研究認為是因為抽 樣對象為社區大學學員,雖然學員本身的教育程度不同,但在接受社區大學的教 育後,而使得教育程度在倫理消費行為沒有差異情形產生。本研究建議未來研究 以非社區大學學員的成人為抽樣對象,檢視在不同教育程度下,倫理消費行為是 否具有差異情形,並驗證就讀社區大學是否為關鍵因素。

本研究發現年齡影響個人的倫理消費行為,而一些消費研究指出不同世代在 消費型態上有所不同,同時也有研究指出消費者的生命週期會影響消費時的選 擇,尤其以女性最為明顯。本研究建議未來研究可從世代與生命週期兩個方向著 手,檢視年齡影響倫理消費行為的原因,是來自於世代差異,或者是生命週期。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價值觀與倫理消費行為兩者之間的關係,獲得了兩者具有 低度相關的結果。本研究認為,價值觀與消費行為中間仍有許多因素影響消費者 的決策,例如消費者態度、消費者生活型態與產品屬性等,建議後續研究可增加 研究變項,以增加對倫理消費行為的解釋能力。

參考文獻

一、英文部分

Barnett, C., Cafaro, P.,& Newholm, T. (2005). Philosophy and ethical consumption.

In R. Harrison, T. Newholm, & D. Shaw (Eds.), Ethical consumer (pp.11-24).

London: Sage.

Brown, M. (1976). Value-A necessary but neglected ingredient of motivation on the job. Academy of Management, 1(4): 15-23

Cowe, R.,& Williams, S.(2000). Who are the ethical consumer? UK: The Co-operative Bank.

Dickinson, R. A.,& Carsky, M. L.(2005).The consumer as economic voter. In R. Harrison, T. Newholm, & D. Shaw (Eds.), Ethical consumer (pp.25-36).

London: Sage.

Dickson, M. A.(2005). Identifying and profiling apparel label users. In R. Harrison, T. Newholm, & D. Shaw (Eds.), Ethical consumer (pp.155-171). London: Sage.

Doane, D.(2001). Taking flight: The rapid growth of ethical consumption. London:

New Economics Foundation.

ECRA(1990). Consumer boycott in the UK – learning the language of success.

Ethical Consumer , 11. (Dec. 1990/ Jan. 1991)

EFTA(November 2006). Sixty years of Fair TradeA brief history of the Fair Trade movement. 2007/11/23 上網,取自

http://www.european-fair-trade-association.org/efta/Doc/History.pdf

Friedman, M.(1999). Consumer boycott. London: Routledge.

Fritzsche, D. J. (1995). Personal values: potential keys to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4: 909–922.

Harrison, R., Newholm, T.,& Shaw, D.(2005). Introduction. In R. Harrison, T. Newholm, & D. Shaw (Eds.), Ethical consumer (pp.1-8). London: Sage.

Miller, D.(1998). A Theory of Shopping. Cambridge: Polity.

Nonis, S., & Swift, C. O.(2001). Personal value profiles and ethical business decisions.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76(5): 251–256.

Peattie, K.(1993). Green marketing. London: Pitman Publishing.

Pelsmacker, P. D., Driesen, L., & Rayp, G. (2005). Do consumer care about ethic?

willingness to pay for Fair-Trade coffee.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39(2):

363-385.

Rawls, J.(1972). A theory of justi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keach, M.(1973).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Schiffman, L.G., & Kanuk, L.L.(2000). Consumer behavior(7th ed).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Schwartz, S. H.(1992).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human values:

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tests in 20 countries. In M. P. Zanna (Ed.), Advances in E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5: 1-65.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Shaw, D., & Clarke, I.(1999).Belief formation in ethical consumer groups: an exploratory study. 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 17(2): 109-119.

Shaw, D., & Shiu, E.(2003). Ethics in consumer choice: a multivariate modeling

Shaw, D., Grehan, E., Shiu, E., Hassan, L., & Thomson, J.(2005). An exploration of values in ethical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 4(3): 185-200.

Shaw, D., Shiu, E., & Clarke, I .(2000). The contribution of ethical obligation and self-identity to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an exploration of ethical consumers’.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6(8): 879–894.

Singer, P.(1997). How are we to live? Ethics in the age of self-interes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mith, N.C.(1990). Morality and the market: consumer pressure for 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London: Routledge.

The Co-operative Bank(2005). The ethical consumerism report 2005. UK: The Co-operative Bank.

The Co-operative Bank(2007). The ethical consumerism report 2007. UK: The Co-operative Bank.

TransFair USA. Fair Trade certification overview. 2007/11/23上網,取自 http://www.transfairusa.org/content/certification/overview.php

UNDP. Data of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7/2008. 2007/12/17 上網,取自 http://hdrstats.undp.org/indicators/

二、中文部分

內政部戶政司(2008)。戶籍登記現住人口數按五歲年齡組分。取自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5408&CtNode=4594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台北:洪葉。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

包沛然(2003)。國小綠色消費教學之行動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生態綠(2008)。生態綠與公平貿易。2008/12/16 上網,取自 http://www.okogreen.com.tw/content/okogreen_and_fairtrade.php

行政院環保署綠色生活資訊網。2008/2/29 上網,取自 http://greenlife.epa.gov.tw

吳欣穎(2003)。文化價值、消費價值與消費者行為-以兩岸大學生手機購買決 策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吳靜芳、劉典嚴、謝惠娟(譯)(2004)。Hoyer & MacInnis 著。消費者行為,第 二版。台北:普林斯頓。

李宜霏(2008)。青少年價值觀、生活型態與消費行為關聯性研究。大葉大學事 業經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已出版,台灣彰化。

李柏英(2002)。評價歷程的理論與測量:探討價值觀與情境關聯的新取向。應 用心理研究,14:79-116。

李惠敏(2005)。九年一貫「綠色消費教育」內涵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台灣師範 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靜怡(2007/09/22)。她╱他們的血在你的咖啡裡—921 國際反雀巢日。

2008/10/17 上網,引自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992

沈清松(1996)。倫理學理論與專業倫理教育。通記教育季刊,3(2):1-17。

汪志堅(2007)。消費者行為,第二版。台北:全華。

阮素娥(2004)。自願簡單消費意識與綠色消費行為之關聯研究-以美體小舖可 能消費者為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彰化。

林亮君(2006)。高職女學生之人格特質和價值觀與其消費決策型態關係之探討

-以彰化縣兩所家商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 文,已出版,台灣彰化。

林虹妙(2006)。兩岸熟年消費者價值觀與生活型態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企業 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振春(1992)。社會調查。台北:五南。

林清河、施坤壽與許家銘(2001)。消費者決策型態與價值觀之研究─台灣地區 大學生之實證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1):

林清河、施坤壽與許家銘(2001)。消費者決策型態與價值觀之研究─台灣地區 大學生之實證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