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以下根據本研究結果及發現,提出一些建議,以作為教學上及後續研究之參 考。

壹、教學應用

一、老師在進行梯形面積公式教學時,可以使用兩種作法:一是分割成兩個三角 形面積再合成。二是複製成平行四邊形算其面積,再平分成梯形面積。

二、對於低成就的學生,可以由點數梯形面積的解題策略入手,幫助低成就的學 生學習。

三、對於複合圖形的解題,老師適合以分割成三角形的解題策略教學,因為學生 的接受度最高,而解題範圍也最廣。

四、比較有結構性的教學是先進行點數面積的解題策略和導入梯形面積公式,再 進行分割成三角形的解題策略來融入面積公式的理解,最後進行梯形面積的 解題應用。

貳、後續研究

一、本研究只採單一班級,分析受試者概念發展與解題策略,樣本數太少,若能 將施測人數增加,並且擴及其他地區的學生,所獲得的訊息會更具代表性。

二、本研究的試題沒有包含梯形辨識、梯形性質、面積估測、單位換算等概念,

對於學生的完整面積概念不夠完整,因此在未來的研究試題可增加這四種類 型。

三、未來研究可以針對其他的面積概念,如三角形、梯形、圓形和扇形等面積概 念,做一系列的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選發(2002)。國小六年級學生面積學習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

幼獅數學大辭典編輯小組(1983)。幼獅數學大辭典(下卷)。台北。幼獅文化 事業公司。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周武男(1988)。國中生實測概念之發展。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計劃編 號NCS77-01110-S017-01A。

高敬文(1989)。我國國小學生測量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立屏東師院初等教育研究,

第一期,183-219。

高敬文、黃金鐘(1988)。我國國小學生測量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 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76-0111-S153-001。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捷國際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2001)。國小數學教材分析—面積。編寫者。

朱建正、林昭珍、胡鈺麟。

許天維(1995)。數學試題分析法-以「八十一學年度國民教育階段國小數學科 學生基本學習成就評量」主分析為例。高雄市。大漢唐有限公司。

許天維(1996)。試題關聯結構分析法及其在國小數學科教學上的應用。國立台 中師範學院「新式評量分析法在國小教學上的應用」研習手冊,77-93。台中 師院教育測驗評量與統計方法研究發展中心。

郭伯臣、田聖才(1995)。IRSP:試題順序結構分析程式。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 測驗評量與統計方法研究發展中心。

康軒文教事業(2006)。國小數學教師手冊(11 冊)。台北縣:康軒文教事業股份 有限公司。

康軒文教事業(2006)。國小數學課本(11 冊)。台北縣: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陳鉪逸(1996)。我國國小高年級學生平面圖形面積概念的研究。八十五學年度師 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陳鉪逸(1997)。我國國小高年級面積教學與學習的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印行。

陳鉪逸(1998)。我國國小高年級教師面積教材知識之研究。中師數理學報,第一 卷,91-126。

葉連祺(2003)。Bloom 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05 期,94-106。

楊秀倩(2003)。國小高年級資賦優異學生梯形面積概念之探討。國立台中師範學 院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未出版,台中市。

劉秋木(2000)。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鄭蕙如(2001)。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評鑑工具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 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蕙如、林世華(2005)。Bloom 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理論與實務之探討

盧銘法(1996)。國小中高年級幾何概念之分析研究-以Van Hiele幾何思考水準 與試題關聯結構分析為探討基礎。國立台中師院數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譚寧君(1995a)。面積與體積的教材分析—從「幾何」與「測量」的角度觀之。台 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 (中年級),175 - 192。

譚寧君(1995b)。面積概念探討。國民教育,35(7&8),14-19。

譚寧君(1995c)。師院生面積概念與解題策略分析研究。84 年度師範學院教育 學術論文會論文集(2),253-279。

譚寧君(1998b)。高年級面積教材分析。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印)。

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高年級),214-229。

譚寧君(1998a)。國小兒童面積迷思概念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 一期,573-602。

譚寧君(1999)。從兒童的測量迷思概念看教師對兒童測量知識的了解。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二期,407-436。

簡茂發(1987)。教育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貳、外文部分

Airasian, P. W. & Bart, W. M.(1973). Ordering theory: A new and useful measurement mode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ol.5,pp.56-60.

Anderson, W. & Krathwohl, D. R. (Eds.)(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Y: Longamn.

Bloom, B.S. ,Engelahar, M.D. ,Frust, E.J., Hill, W.H. & Krathwohl, D.R.(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Handbook1:Cognitive Domain. N.Y. : David

McKay.

Haladyna, T. M. (1999).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multiple-choice test items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Osterlind, S. J. (1998). Constructing test items multiple-choice, Constructed-response,

performance, and other formats 2

nd

ed. Boston,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Piaget, J.(1953). How children form mathematical concepts. Scientific American,189

(5),pp.74-79.

Piaget, J., Inhelder, B., & Szeminska, A. (1960).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Geometr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Piaget,J.,& Inhelder,b.(1967).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space. (F. J. Langdon & J. L.

Lunzer, Trans.). New York :W. W.Norton & Co.

Scandura, J. M. & Scandura, A. B. (1980). Structural learning and concrete operations:

An approach to Piagetion conservation. N. Y.: Praeger.

Van Hiele, P. M.(1986). Structure and insight: A theor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佐藤隆博(1982):S-P 表の活用。東京:明治圖書出版株式會社。

附錄一

國小學生數學科梯形面積概念問題評量表

國小 6 年 班 姓名: 座號:

性別: □男/ □女

親愛的小朋友,大家好:

這份試卷是拿來幫助老師了解你(妳)對於梯形面積概念的學習情形,評量 結果可以作為老師改進教學的參考,所以不是正式考試,請放鬆心情慢慢作答。

本評量共有 6 頁,合計 27 題,請就你(妳)所能解答的題目,仔細思考作答。

非常感謝你(妳)的配合

祝 學業進步

( ) 1.右下圖是一個平行四邊形,請問面積是多少cm2

8cm

10cm 12cm

○140

80

96

120

( ) 2.右下圖是一個三角形,請問面積是多少cm2

12cm

8cm

○180

60 10cm

48

40

( ) 3.圖A為一個等腰梯形,若將右側的三角形移至左側放,可形成長方形 (如B圖),請問A圖和B圖的面積哪一個比較大?

A圖 B圖

○1 A比較大 ○ B比較大 ○ 一樣大 ○ 無法比較

( ) 4.下列有兩個相同的梯形土地面積,若在上面種植5個相同大小的矩形

( ) 10.如果每一方格的面積都是 1 平方公分,請問A圖的面積是多少cm2

○112

8

16

17

A圖

( ) 11. 如果每一方格的面積都是 1 平方公分,請問B圖的面積是多少cm2

○112

14

16

17

B圖

( ) 12. 如果每一方格的長度都是 1 公分,請問C圖的面積是多少cm2

○17

14

10.5

13

C圖

( ) 13. 如果每一方格的長度都是 1 公分,請問D圖的面積是多少cm2

○120

18

17.5

14.5

D圖

( ) 14.兩個相同的梯形,經由任意翻轉、移動後,可組合成什麼圖形?

( ) 18.若將E圖的梯形任意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則比較大的三角形面積是多 少cm2

○128 ○17.5 ○14 ○8 ( ) 19.比較小的三角形面積是多少cm2

○1 28 ○ 16 ○ 14 ○ 8 ( ) 20.求出E圖的梯形面積是多少cm2

○1 44 ○ 22 ○ 16 ○ 14 21~23 題,請根據F圖回答問題:

6cm 10cm

8cm F圖

( ) 21. 若將F圖的梯形分割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則平行四邊 形面積是多少cm2

○164 ○60 ○48 ○32

( ) 22. 根據F圖,分割後的三角形面積是多少cm2

○1 48 ○ 40 ○ 32 ○ 16 ( ) 23. 求出F圖的梯形面積多少cm2

○1 64 ○ 72 ○ 80 ○ 108

15m 8m

10m 3m

G圖 ( ) 24. 求G圖中塗色部分的面積是多少m

○128

35

42

100

( ) 25. H圖中塗色部分的面積是多少

cm

2 12cm

18cm

9cm

5cm

H圖

○1120

○2144

○3180

○4205

10cm

7cm 4cm

3cm

I圖 ( ) 26. 算算看,I圖的面積是多少cm2

○1 49

50

58

100

( ) 27.請求J圖的斜線面積是多少cm2

3cm 2cm 5cm

5cm

12cm

J圖

○156

47.5

35

12.5

附錄二

附錄三

國小梯形面積之解題策略評量專家效度調查問卷

親愛的教育先進,您好:

首先感謝您填寫這份問卷,您提供的寶貴意見將會對本研究有莫大的幫助。

本問卷調查的目的,在於瞭解「國小梯形面積之解題策略」這份測驗工具的專家 效度,以作為施測前對測驗工具內容效度的檢視。敬請各位教育先進及專家依據 自己的看法,填寫問卷上的問題。調查結果僅做為本研究分析之依據,個人填答 絕對保密。`

本問卷共有 27 題,每題均需作答,佔用您的時間,至表歉意。您的意見是 相當寶貴和有價值的,謝謝您撥冗填答。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數學教育研究所 陳福正敬上

問卷內容

下列每一個題目後面都有一組選擇。請依據您對國小學童等值分數概 念的專業認知,在適當的選項括號中以「√」表示。如果勾選否,請提供您寶貴 的意見,以做為改進之用。

1、本測驗工具的第 1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的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2、本測驗工具的第 2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是( )。否( )其理由為: 【 】 3、本測驗工具的第 3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基本面積保留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4、本測驗工具的第 4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互補面積保留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5、本測驗工具的第 5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面積保留的應用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6、本測驗工具的第 6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認識梯形的高」

是( )。否( )其理由為: 【 】 7、本測驗工具的第 7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認識梯形的底」

是( )。否( )其理由為: 【 】 8、本測驗工具的第 8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應用梯形面積公式求得正放梯形面積」

是( )。否( )其理由為: 【 】 9、本測驗工具的第 9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應用梯形面積公式求得側放梯形面積」

是( )。否( )其理由為: 【 】 10、本測驗工具的第 10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以點數方式求得倒立梯形面積」

是( )。否( )其理由為: 【 】 11、本測驗工具的第 11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以點數方式求得側放梯形面積」

是( )。否( )其理由為: 【 】 12、本測驗工具的第 12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以點數方式求得斜放梯形面積」

是( )。否( )其理由為: 【 】 13、本測驗工具的第 13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以點數方式求得複合圖形面積」

是( )。否( )其理由為: 【 】 14、本測驗工具的第 14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能了解兩個全等梯形可組合成平行

四邊形」

是( )。否( )其理由為: 【 】 15、本測驗工具的第 15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能將梯形分割成兩個已知底和高的

三角形,並求得三角形面積」

是( )。否( )其理由為: 【 】 16、本測驗工具的第 16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能了解兩個全等梯形可組合成平行

四邊形」

是( )。否( )其理由為: 【 】

是( )。否( )其理由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