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針對本研究之結果,其結論主要分成梯形面積概念與解題策略兩部分討論:

壹、梯形面積概念

一、不論是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面積的計算,都存在高的干擾,使得答對 率相差 20%左右。

二、大部分(83.3%)的六年級學生具有基本面積保留概念,而互補面積保留概念是 基本面積保留概念的上位概念,但是答對率剩 70.8%,若要涉及等積異形的互 補面積保留概念,則答對率會降至 58.3%,但是卻非互補面積保留概念的上位。

三、直線測量面積概念中側放梯形是正放梯形的上位概念,六年級的學生八成以 上皆能做到,但若是單位面積(點數)的方式,則兩者等價。

四、學生即使求出梯形分割後的各元件,不會利用面積保留概念相加來求得面積,

而是另外使用面積公式,可見學生對於面積公式過於依賴。

五、梯形和其他圖形的合成分解應用時,多重分割線(複合圖形)是一條分割線(複 合圖形)的上位概念,而沒有分割線(複合圖形)是有分割線(複合圖形)的上位 概念。

六、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同時計算時,容易互相受影響,學生面積計算的穩 定性不足。

貳、梯形解題策略

一、以點數方式求得梯形面積

1. 能運用此概念者有 16 人,約 67%。

2. 學生在點數梯形面積的技巧是沒有問題的,尤其是低成就的學生,表現得 比梯形面積公式還要好。

1. 點數面積是一種解題策略,但不是學生慣用的策略,除非非整數格的格數 少;或者圖形較複雜,無法以面積公式立刻求得者才會考慮點數的策略。

二、以梯形面積公式求得梯形面積

1. 擁有此概念者有 19 位,約 79.2%。

2. 這是學生最常用的解題策略,但是能說出面積公式的意義及推算過程,

並且有效應用以增進解題能力的人不多。

3. 從學生的梯形面積概念結構判斷,梯形解題應用是梯形面積公式的上位 概念,但是難度差異大,必須有其他概念幫助連結,否則學生無法由梯 形面積公式中連結到梯形的解題應用。

三、將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再拼湊成梯形面積

1. 能正確運用此解題策略者有 18 位,約 75%。

2. 學生的概念結構和專家結構最相似,而且各概念的難度依學習順序剛好 有循序漸進的優勢。

3. 概念之間的連結較強,學生容易系統性的學習。

4. 分割出來的三角形面積拼湊成梯形面積時,學生不易發生錯誤。

四、將梯形分割成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再拼湊成梯形面積

1. 能正確運用此解題策略者有 11 位,約 45.8%。

2. 梯形的解題應用是分割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上位概念,和分割後的三角 形面積、再度組合後的梯形面積無關聯,因此,若選此種解題策略當作 梯形面積教學,學生未必能進行梯形面積的應用。

3. 分割後的三角形面積和平行四邊形面積,學生計算時容易干擾導致發生 錯誤。

五、拼湊成平行四邊形再分割出梯形面積

1. 能正確運用此解題策略者有 16 位,約 67%。

2. 原本以為這是學生最容易操作的解題策略,但是研究後發現,學生雖然 可以輕易從中得知梯形面積公式的由來,但是卻很難應用至其他的面積 應用題,因此解題策略的形成也較為不易。

參、學生的梯形解題策略

一、從範圍大小來看:

小範圍:第一優先是觀察有無單位面積可以點數,其次是梯形面積公式,再 來是將梯形分割成可測量底和高的熟識圖形來相加計算。

大範圍:第一優先是梯形面積公式,其次是將梯形分割成可測量底和高的熟 識圖形來相加計算,最後才是觀察有無單位面積可以點數。

二、從梯形解題應用來看:

學生若能學會圖形的分割、拼湊等技巧,在操作的過程中,會重複的觀察、

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面積,對於面積公式的掌握會更加穩定。重要的 是對於面積的解題能力大為增加,尤其是以三角形為主的解題策略,難度較低,

而應用範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