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文獻探討、研究結果及結論,透過國中公民科教師 的專業判斷,將十二年國教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新課綱之六大項目「資源有限 與分配」、「誘因」、「交易與專業化生產」、「貨幣的功能」、「勞動參與」、「市場競 爭」及其下各課程條目的重要性依序排列,並在本小節針對教育主管機關、國中 學校、國中公民科教師等層面提供建議,促進我國對經濟教育課程綱要之重視及 修訂。

壹、對於經濟教育之建議

一、教育主管機關方面

(一)促進理論與實務的對話

關於國中經濟教育之規劃,首要考量應當以國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為主,以銜 接國小、高中之課程,使經濟教育在各個階段能順利延續,形成完整的經濟教育 體系,然而,課綱訂定委員多為大學教授與專家學者,與國中學生相處的頻率和 機會相對比國中教師少,在專業知識方面大學教授與專家學者能提供完整的經濟 體系架構;而在貼近學生生活與兼顧身心發展方面,國中教師方面則能提供實務 上的教學經驗,說明國中學生在此學習階段的學習需求,相信在教育主管機關積 極促進理論與實務專業對話空間之下,所訂定或修訂的課程綱要會更加兼顧知識 體系理論與學生學習需求。

而目前教育主管機關所舉辦的課綱公聽會仍無法促進理論與實務的對話的 原因在於公聽會時間大多舉辦在教師上班時間,雖可由學校教務處協助公假排 代,但社會科教師最擔心的課程進度問題卻無法解決,導致「公聽會」有名無實,

理論與實務的專業對話空間有限,學者專家或大學教授們在討論課綱訂定或修訂 時,或許可以參照國中教師對於課程綱要的重要性排序,可以此促進理論與實務 的專業對話的空間。

(二)重視經濟專業師資的培育

對於國中公民科教師,可提供經濟教育相關在職研習與進修機會;對於師資 培育機構,可將經濟學分列為必修、開設足夠的經濟相關學分,並設置「如何教 經濟學」或經濟學教材教法的課程。由職前培訓到在職進修的各個環節,多加重 視公民科師資的經濟專業培育與增能,以增進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者之間對話 的專業性基礎。

由前述研究資料分析可知,在課程項目重要性排序方面,「誘因」的重要性 最低,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因相較於其他課程項目而言,「誘因」一詞鮮少出現在 目前國中階段的經濟教育課程教材當中,可能導致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較陌生且 抽象的「誘因」詮釋與理解有所不同,經濟專業師資之培育可更加著重於此方面。

而在整體課程條目重要性排序方面,關於「外匯」、「使用儲值卡」、「使 用信用卡」之課程條目重要性位居末三位,顯現國中公民科教師認為此三者較不 重要,但就目前全球化、數位化與時空收斂之趨勢而言,行動支付、使用儲值卡 與信用卡、國際貿易與交流卻日益重要,教育主管機關可針對上述主題提供經濟 教育相關之在職研習與進修機會。

二、國中學校方面

(一)提供在職進修管道

安排經濟教育相關研習、演講或工作坊,不僅可針對校內教師舉辦活動,更 可以跨校舉辦,促進不同學校的同領域教師之專業社群互動與交流,較易形成社 會科共備團隊,增進教師專業素養與經驗分享的平台,以便彙整國中公民科教師 之看法與意見,促進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者專家之間的專業對話空間。

(二)重視教學正常化

超鐘點授課或配課問題,不僅影響教學品質與效能,亦影響教師參與在職進 修活動的意願。建議國中學校多加重視教學正常化,並讓教師有更多時間與精力 進行專業對話,思考或參與課綱修訂之相關議題

三、國中公民科教師方面

(一)增進經濟教育相關教學知能

教師平時應主動充實經濟教育相關知能,熟稔經濟教育相關知識理論與國中

階段經濟教材,並且瞭解各國經濟局勢與社經變遷,使教學內容能與時俱進,針 對各班學生學習需求,運用多元教學方法與評量,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培養學 生學習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與素養,並透過教學相長,增進教師對於經濟教育專 業教學知能。

(二)組成專業社群,促進共備交流

積極主動參與教師專業社群,分享與交流不同的教學實務經驗,討論十二年 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的內容與重要性排序,選取共備小組教師們認為最重要的課 程內容,或者針對歷史、地理、公民科教師都認為重要的課程項目或條目,共同 研發教案與設計課程,發展出學校本位主題課程,提升經濟教育的品質與效能。

貳、對於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是以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為研究對象,且皆為公立國中公民科教 師,無法將研究結果推論至全國北中南東各地區的教師,亦無法推論至私立學校 的國中公民科教師;另一方面,因本研究是以學校作為取樣單位,也未針對教師 性別比例上做立意取樣,研究對象以女性公民科教師居多為45 人,占 80.4%,

男性公民科教師為11 人,占 19.6%。因此,若未來研究能擴大樣本選取,可將 北中南東各區公私立學校納入進行比較,並且留意各區域國中公民科教師性別比 例平衡,可能使研究結果更具代表性,內容亦能更加完整。

此外,未來可針對接受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經濟教育新課綱的學生進行縱 貫性的世代研究,讓學生回想當年所學是否對其現在的生活有所幫助,各課程項 目與條目的重要性排序為何,再與本研究進行交叉比對,以瞭解師生之間對於課 程內容的重要性排序差異;亦可調查教師、學生與課綱委員對於新課綱內容的重

要性排序,比較三者的重要性排序之差異,可使研究更具參考價值與意義,作為 日後研擬與修訂課程綱要的依據。

二、研究主題及內容

由於本研究參酌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中經濟教育相關的課程項目進行問卷編 製,雖然多數雙北地區的公民科教師都參與國教輔導團所舉辦的十二年國教新課 綱研習,但此場次乃針對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總綱理念進行說明,許多雙北地區 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中的社會領綱細項規畫仍有些許陌生,且問卷 題目對於忙於教學的國中社會科教師而言,內容頗多容易錯亂,因而有受試者在 填寫問卷時,表示不清楚新課綱所指的「誘因」定義為何,或者有作答疲乏而漏 填或隨意填寫的情況,因此,未來編製問卷內容與說明方面可再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于承平、胡茹萍(2017)。臺灣高等技術及職業教育品質保證指標之研究。教育 政策論壇,20(1),71-105。

王若文(1993)。台北市國中生經濟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3,307-352。

王薏茹(2017)。Jump$tart 理財教育課程綱要層級分析-以大學教授及臺北地 區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0-etds.lib.ntnu.edu.tw.

opac.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60207007 E%22.&searchmode=basic

方詠菁、黃美筠(2014)。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經濟學教材內涵需求之研究。公民 訓育學報,12,143-185。

石偉源、蒲逸悧、黃品榮、周宏室、潘義祥(2017)。後現代思潮下體育教師信 念指標之建構及權重分析。體育學報,50(2),219-232。

江芳盛、李懿芳(2012)。分析單位改變對跨國比較研究的影響—以 TIMSS 數學 學習心理特質與學習成就之關聯性探究為例。教育學刊,41,123-154。

吳明隆(2008)。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李安明、陳怡安、謝琬琪(2012)。校長專業發展工作坊評鑑指標-以平衡計分 卡概念建構。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9,1-25。

李清榮(2012)。模糊理論應用於能力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技職教育期刊,5,

15-40。

李雅婷、葉晉嘉、陳為彤(2016)。優質教學案例指標建構之研究。師資培育與 教師專業發展期刊,9(2),89-111。

何宣甫、邱彥禎(2010)。尋找差異化的行銷契機-嘉義地區教育類碩士在職專 班的形象定位。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4,1-26。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市,東華。

林永珍、闕雅文(2009)。國小階段社會學習領域中基礎經濟教育概念之建構。

經社法制論叢,43,161-186。

林麗婷(2001)。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經濟教育專業能力之研究---以高雄地區 為例(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kt1 fki/record?r1=3&h1=1

林麗婷、黃美筠(2014)。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經濟教育專業能力之研究-以 高雄地區為例。公民訓育學報,12,187-221。

林信志(2014)。高級中學教科書性別偏見檢視規準之建構:德懷術與層級分析 法之應用。課程與教學,17(3),119-146。

周祝瑛(2009)。邁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由繁化簡的高中、職免試入學方案。

教育資料集刊,42,25-42。

周伯泰、洪英恆、許天維(2011)。應用層級分析法和重視度表現值分析法探討 教師教學之改進。中州管理與人文科學叢刊,1(2),85-101。

周玲臺、朱德芳、林怡伶(2011)。國立大學相關基金會監督管理機制與會計資 訊揭露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4(2),91-116。

紀博棟(2005)。大學通識經濟教育課程內涵與實施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國立大 學為例(博士論文)。取自 http://0-140.122.127.250.opac.lib.ntnu.edu.tw/cgi- bin/gs/gsweb.cgi?o=dntnucdr&i=sG0089007003.id

洪仁進(2010)。反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背景、名稱與文本之探究。台灣教育,

662,10-17。

洪詠善、范信賢(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台北:

國家教育研究院。

范信賢(2016)。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 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地 DNA》。教育脈動電子期刊,5,1-6。

徐新逸、賴淑齡(2006)。台北地區國小社會科教師的經濟教育專業知能之研究。

徐新逸、賴淑齡(2006)。台北地區國小社會科教師的經濟教育專業知能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