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課程綱要內容

我國自九十學年度起逐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目前國中階段採用「97 課 綱」,在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的部分,因與高中課程重疊程度高,且在有限的課 程節數中所需講授的概念過多,而成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學習領域新課綱 的調整方向,召集人張茂桂認為公民科的學習不是要培養公民專家,也不是要為 大學科系培養預備生,而是在於培養學生問題探究與討論的能力,國內學者溫明 忠(1999)亦認為國中階段經濟教育內容不可過於艱澀難懂,並須與日常生活息 息相關,而黃美筠(2002)更進一步指出僅有經濟知識並不足以作為現代公民素 養的全部,因為公民必須理解和支持其所屬的生活世界當中的不同體制,且在全 球化的潮流之下,瞭解不同體制相互牽動的重要關聯性,各國都需要具有經濟知 識與經濟推理知能的公民積極參與,然而,經濟知識與經濟推理知能無法隨意經 由生存在某一種經濟體系內而獲得,它需要透過正式課程的教學而習得,且應成 為所有公民的必備教育。

據此,有別於過去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將社會科學分論並陳的方式,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新課程綱要從公民的重大學習議題來重組課程,透過議題打破原來的 社會學、法律學、政治學分隔呈述的方式。此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新課程綱 要採用相對開放的提問方式撰寫,且注重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以素養為導向的 課程,亦即除了給學生帶得走的能力之外,更要融入態度、價值與情義層面的人 格養成,不直接講述概念,而是引導學生思考概念的不同面向,以反思與批判的 學習取代給予師生標準答案,期望能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與素養,並給予教 師更大的教學自主空間。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新課程綱要中特別強調的探究與實作,著重引導學生 找出問題,思考公共議題如何形成、如何分析問題蒐集資料、如何討論與思辯,

最後針對此過程進行反思,並勇於表達自我意見與看法。其中公民科課程綱要運 用四大主題將課程內容重組一遍,第一個主題是關於「我是誰?我們是誰?」,

探討公民身分與認同;第二個主題是關於「社會制度怎麼組成?」,探究政治體 制、政府組成、市場經濟體制、貨幣制度等等社會生活的組織與制度;第三個主 題是關於「社會制度怎麼改變?」,討論社會變遷的動力來源與趨向,亦即社會 的運作、治理及參與實踐;第四個主題是關於「怎麼面對公共的理想與現實?」,

強調民主社會的理想及實現,思考具爭議性議題的各個層面,及其延續、發展與 趨勢,並討論相關的適切因應之道。

教師從事經濟教育時,應根據學生的年級水準與認知發展階段選擇適合其學

習程度的經濟概念來教授,以利達成良好的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各國於1970 年代之後,紛紛提出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所需學習的經濟教育內容與課程標準,

而國內外教育學者與專家針對國中學生應瞭解與學習之基本經濟認知內容類目 之認定雖有些微不同之處,但在基本經濟認知的重大概念上卻不謀而合。根據王 若文(1993)歸納統整國內外學者的經濟教育相關研究,「經濟認知內容類目」

包含九大類目,依序是基本經濟難題、經濟制度、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世 界經濟、經濟機構、評估經濟活動及政策的概念、消費者經濟學及環境經濟學,

其中前四類目經濟概念的學者看法大致相近,而在世界經濟、政策評估概念、消 費者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類目則較無一致共識。

國民中學是國民教育的最後階段,學生在這個時期所學習的經濟認知內容,

提供了一個良好且負責的公民與「耳聰目明」的閱聽人日常生活應該瞭解的基本 經濟觀念。我國目前國中階段的經濟教育,主要融合在社會學習領域的公民課程 之中,此外尚有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的童軍與家政課程、健教與體育學習領域中 的健康教育課程等等之中亦含有某部分不同的經濟觀念(教育部,2008a),但研 究者認為社會學習領域之公民課程所涵蓋的經濟教育內容較為具體、有架構且具 有代表性(教育部,2008b),故本研究以我國即將推行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 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新課程綱要為層級分析對象,以期使研究更為聚焦與貼近教 育現況。

為改善九年一貫課程所面臨之教學時數有限而內容過多的難題,使國中、高

中教育階段能銜接發展並減少重複,十二年國教社會學習領域新課綱將國中與高

項目 條目

項目 條目

項目 條目

生產、分 配與消費

7-4-1 分析個人如何透過參與各行各業與他人分工、合作,進而產 生整體的經濟功能。

7-4-2 瞭解在人類成長的歷程中,社會如何賦予各種人不同的角色 與機會。

7-4-3 探討國際貿易與國家經濟發展之關係。

7-4-4 舉例說明各種生產活動所使用的生產要素。

7-4-5 舉例說明政府進行公共建設的目的。

7-4-6 舉例說明某些經濟行為的後果不僅及於行為人本身,還會影 響大眾、生態及其他生物,政府因此必須扮演適當的角色。

7-4-7 列舉數種金融管道,並分析其對個人理財上的優缺點。

7-4-8 分析資源分配如何受到權力結構的影響。

7-4-9 探討經濟發展對受雇者的影響。

全球關連 9-4-1

探討各種關係網路(如交通網、資訊網、人際網、經濟網等) 的發展如何讓全球各地的人類、生物與環境產生更緊密的關 係,對於人類社會又造成什麼影響。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3-3 未來十二年國教社會學習領域新課綱之經濟教育相關內容 課程項目 課程條目

資源有限 與 分配

公Bl-Ⅳ-1 個人與家庭為什麼需要做選擇?如何選擇?

公Bl-Ⅳ-2 如何計算某項選擇的機會成本?

公Bl-Ⅳ-3 如何使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解釋選擇行為?

公Bl-Ⅳ-4 價格如何影響資源分配?

公Bl-Ⅳ-5 比較不同資源分配方法之利弊

誘因 公Bm-Ⅳ-1 舉例說明,家庭與學校如何透過誘因影響學生的行 為?

公Bm-Ⅳ-2 為什麼不同人對同一誘因的反應不同?

交易 與 專業化生產

公Bn-Ⅳ-1 如果沒有交易,家庭如何解決食衣住行的需求?

公Bn-Ⅳ-2 人為什麼從自給自足轉向交易?

公Bn-Ⅳ-3 自願的交易為什麼對雙方都有好處?

公Bn-Ⅳ-4 臺灣若開放外國商品進口,對哪些人有利?對哪些 人不利?

貨幣的功能

公Bp-Ⅳ-1 為什麼會出現貨幣?貨幣有何功能?

公Bp-Ⅳ-2 使用儲值卡和使用貨幣買東西有什麼不同?

公Bp-Ⅳ-3 使用信用卡和使用貨幣買東西有什麼不同?

公Bp-Ⅳ-4 買賣外幣通常透過銀行,哪些人會想要買外幣(如 日圓或美元)?哪些人會想要賣外幣(如美元)?

勞動參與

公Cd-Ⅳ-1 為什麼勞動參與是重要的?

公Cd-Ⅳ-2 家務勞動的分擔如何影響成員的個人發展與社會參 與?

公Cd-Ⅳ-3 為什麼需要立法保障公平的市場勞動參與?

市場競爭

公Cf-Ⅳ-1 家庭與學校附近,哪些商家的競爭較激烈,原因為 何?

公Cf-Ⅳ-2 店家出售的商品可能是不同廠商製造的,哪些商品 的競爭較激烈?為什麼?

公Cf-Ⅳ-3 廠商間競爭愈激烈,對消費者有什麼影響?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上表統整可發現,我國現行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與未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 育社會學習領域新課程綱要中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課程的經濟教育相關課程 條目,與王若文(1993)所歸納之「經濟認知內容類目」九大類目相符合,且偏 重基本經濟問題、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評估經濟活動及政策的概念、消費 者經濟學等部分,而世界經濟、經濟機構及環境經濟學則著墨較少。

另外,研究者認為十二年國教社會學習領域新課綱中的「勞動參與」項目及 其課程條目,同時涵蓋社會學與經濟學之理論基礎,而依研究者於國中任教之教

學經驗,目前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篇之教材撰寫,多數版本教科 書將「勞動參與」的相關經濟概念放入第五冊課文之中,例如:「就業與失業」、

「失業類型」、「失業率」、「家庭經濟規劃」、「企業的社會責任」等等,而社會學 習領域公民篇第五冊正是專冊教授經濟學的主要教材,且高中課綱內容亦有更大 篇幅提及「勞動參與」的經濟學理層面,因此,基於國高中課程之銜接性與延續 性,研究者亦將國中新課綱的「勞動參與」納入本研究經濟教育新課程綱要重要 性排序的六大課程項目之一。

未來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之國中經濟教育更加重視經濟問題的推理與思辯,

採用問句的方式撰寫課程綱要,期望能導引並翻轉教師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型 態,注重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實際活用知識的學習表現,教師可運用各類資源進行 觀察、探究、實作等教學活動,運用測驗、觀察、問答及面談、檔案等多元評量 的方式,提升學生靈活運用所學之知能,強調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連結,朝向素養 導向之教學歷程邁進,以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生活、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各 項知能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