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三、 個別學校創新經營與個別學校效能間均有顯著相關存在,其中以行 政管理創新與行政績效表現的平均效應量為最高

個別學校創新經營與個別學校效能跨變項間的平均效應量均達顯 著,代表每一學校創新經營作為與每一學校效能層面間均有實質相關性存 在。若單就效應量大小觀之,以行政管理創新與行政績效表現的平均效應 量 0.727 為最高,其餘層面的平均效應量介於 0.547-0.697 之間。

若個別討論單一創新作為與不同效能層面之間的關係,發現除課程教 學創新與教師專業表現的平均效應量高於其他各效能層面外,其餘所有的 創新作為(行政管理創新、學生展能創新、社區資源創新、校園環境創新、

組織氣氛創新)均與行政績效表現取得最高的平均效應量。

若個別討論單一效能層面與不同創新作為之間的關係,發現在教師專 業表現向度中,其與校園環境創新的平均效應量高於其他創新作為;在行 政績效表現向度中,其與行政管理創新的平均效應量高於其他創新作為;

在學生成就表現向度中,其與學生展能創新的平均效應量高於其他創新作 為;在社區認同參與向度中,其與行政管理創新的平均效應量高於其他創 新作為;在校園環境規劃向度中,其與行政管理創新的平均效應量較優。

第二節 建 議

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如下:

一、各縣市政府可多辦理獎勵型的創新經營比賽

研究結果發現,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平均相關為大效應量,顯 示欲提升學校效能,學校創新經營是一條可行的途徑。參加比賽可凝聚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校師生向心力、獲得獎項可激勵全體成員持續創新進而提高學校效能,使 各級學校得以永續創新、永續發展,因此,與其使用績效評鑑作為確保品 質的紅海策略,不如善用鼓舞獎勵的比賽作為激勵的藍海策略。

目前我國有關學校創新經營的獎勵型比賽已有 InnoSchool 全國學校 創新經營獎、臺北市優質學校評選、臺北縣卓越學校認證等,建議各級教 育行政機關均能善用獎項,激勵學校創新經營以確保學校效能的永續提 升。

二、進行學校創新經營時,建議校長使用轉型領導策略

調節變項分析結果顯示,轉型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有正向 促進作用,且具相當的解釋力,並且其他質性研究的結果亦能支持校長的 領導是行政管理創新中的關鍵因素。故建議學校校長如欲帶領學校從事創 新經營時,應善用轉型領導,透過校長個人的領導風範的樹立,傳達正向 的學校願景以激勵成員動機,並透過專家權啟發成員智識,最重要的是,

校長必須視每一成員均為獨特、成熟的個體,透過個別關懷及尊重對待使 成員有深受重視的感受,而能認同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對學校發展及效 能提升均有使命感,此方為能持續創新及效能永續的領導策略。

三、建議學校從事創新經營應重視組織文化之改變

在跨變項分析中發現學校的教學與行政系統間仍存有界限,以上均顯 示固有科層文化對各學校的影響仍難以打破,若不更新學校組織文化,則 學校創新經營的存續力可能會隨著外在誘因(如獎項)的消失而降低。因 此,對學校提出更新組織文化之建議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一)擬定創新經營策略應由全校成員共同參與

在跨變項分析中發現除課程教學創新與教師專業表現取得最高相關 外,其餘創新作為均與行政績效表現取得最大相關,使得創新在外觀上看 起來都成為行政系統的責任與功勞。故為加強校內各系統的聯結,學校擬 訂創新策略時應邀集各校內成員參與,在執行時應打破行政部門及教師的 分界,共同成立各項創新推動小組,使學校創新經營的責任分散至每一名 成員,透過分組推動,亦可突破本位主義,使各項創新的特色更為突出。

(二)校長在轉型領導外亦可權變使用變革領導

轉型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有正向促進作用已如前述,我們 可將轉型領導視為是對個別成員的激勵,然如欲帶動整個學校文化的深層 變革,目前學理上及實務研究均提倡變革領導促動組織文化深層變革的作 用,故建議學校校長在領導創新時可兼用轉型領導及變革領導策略。

四、建議學校創新經營策略之擬定,宜先確定效能標的

(一)提升整體學校效能,可從行政管理創新著手

研究結果發現,整體學校效能與個別學校創新經營作為間均有顯著相 關存在,其中又以行政管理創新與整體學校效能的平均效應量為最高,代 表學校如欲提升整體效能,可從相關最高的行政管理創新著手推動,會有 事半功倍的成效,理由在於行政系統命令一致、變革快、效率高且影響層 面廣,全校師生均能明顯感受到創新所帶來的服務品質提升。

(二)提升教師專業表現,可從校園環境創新開始

在教師專業表現向度中,其與校園環境創新的平均效應量高於其他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新作為,代表若學校欲以教師專業表現之提升為目標,則創新策略之擬定 可從校園環境創新開始,一方面學校透過提供支持性的環境滿足教師基本 需求,二方面透過環境創新,使學校資源能多樣態使用,充分支持教學所 需,故能有效提升教師專業表現。

(三)提升行政績效表現,可從行政管理創新進行

在行政績效表現向度中,其與行政管理創新的平均效應量高於其他創 新作為,代表學校如能善用理念創新、人員創新、技術創新、流程創新及 策略創新,改革行政系統則能有效提升行政績效表現。

(四)提升學生成就表現,可從學生展能創新發起

在學生成就表現向度中,其與學生展能創新的平均效應量高於其他創 新作為,代表以創新方式辦理學生活動,對於學生成就表現之提升是有實 質關聯性的,故建議學校可舉辦多元的校內外活動、教師設計生動活潑的 教學方案以激發學生創造力及發展多元智慧,進而提升學生成就表現。

(五)提升社區認同參與,可從行政管理創新推動

在社區認同參與向度中,其與行政管理創新的平均效應量高於其他創 新作為,代表若行政管理系統能有效整合、努力行銷,則社區資源及認同 度均能有所提升,故建議各級學校如欲在社區面向有所展獲,可先透過行 政管理創新建構出強而有力的行政系統,後在將理念、流程、人員、技術 及策略等創新方式應用於規劃學校—社區的發展策略上。

(六)提升校園環境效能,可從行政管理創新發動

在校園環境效能向度中,其與行政管理創新的平均效應量高於其他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新作為,代表如欲提升校園環境效能,可從實質相關性最高的行政管理創 新作為開始,透過行政系統對於校園環境設施的規劃及再思考,使閒置空 間得以再利用、老舊資源得以轉化為新生命,故建議校園環境效能之提升 應搭配行政管理創新一同發動。

五、對未來研究在取樣地區、方法使用及變項設定的建議

(一)在研究地區的選擇可多關注中部及東部學校

統計 2003 年到 2009 年的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相關研究發現,目前 尚無單獨以台灣中部為研究範圍的研究,且以東部為研究地區者亦僅有 2 篇,也就是說目前對於創新經營—效能現況的調查多半集中於北部及南 部,建議後續研究可以中部及東部為研究範圍,以擴大研究結果的類推性。

(二)在方法選擇上可改以差異研究的後設分析技巧探討

後設分析依研究性質的差異可概分為三種主要技巧,分別為 Rosenthal 所提倡的機率值合併法、Glass 所提出的效應量估計法及由 Hunter 及 Schmidt 所提出的母體相關係數估計法,本研究在性質上屬關聯型研究,

所使用的是母體相關係數估計法。

然而後續研究尚可使用其他兩種方法進行差異性研究的後設分析,如 以後設分析方法單獨探討學校創新經營的現況在各人口變項(教師性別、

年齡、年資、學歷、職務、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及學校歷使)上是否有差 異,以更精細地確認影響學校創新經營的因素,且差異型研究的後設分析 由於只有單一變項,在蒐集上不受限於第二變項,使資料取得相對較多且 方便,堪為一條可行途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三)對研究變項的界定可多關注學生活動及校園環境層面

統計各研究的創新經營及效能量表發現,創新量表的因素中,有設定 學生展能創新及校園環境創新者較少,建議後續研究的調查可將此二因素 納入量表編製;同樣在效能量表的因素中,有校園環境效能因素者較少,

亦建議後續研究在量表編製時可納入環境因素,使學校效能的內涵更為完 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一顧(2006)。教育行政組織。載於林天祐(主編),教育行政學(頁 113-147)。臺北市:心理。

*王宜貞(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管理、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 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宜貞(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管理、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 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