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後設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後設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湯志民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 a 之後設分析 v i l C n U hengchi. 研究生:古雅瑄 撰 中華民國 99 年 7 月.

(2) 謝. 誌. 將時間軸拉回 2009 年底,正是告別 09 邁向 10 之際,那晚呆坐在家 死盯著銀幕發愣,總是瞎耗著不知道應將自己的生活重心置於何處,突然 接到一通畢業已久的學姐的電話,她告訴我有天在學校巧遇湯老師,湯老 師向她問起我人在何處,是不是消失太久了?才猛然驚覺,因為自己的磋 跎以及盲目,使得兩年的碩班生活已經過去卻還渾然不覺沒有一點危機意 識。 感謝敏瑜的電話,讓我許久沒有緊繃的神經再次上緊了發條,也感謝 我敬愛的指導教授—湯志民教授,時常掛念著我、督促我、教導我、一步 步地把我拉回學業的正軌,提醒我身為學生的本份及對自己應盡的責任, 就讓這篇論文作為 2010 年的新希望吧!.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感謝湯老師對我的無限寬容,總是嚷嚷著要寫論文的我常常沒把功課 做好就跑去研究室裡說要 meeting,是老師一步步地釐清我的思路,完備 我整篇論文架構;是老師不管再怎麼忙都會以學生為優先,以身作則地告 訴我們很多事情不但能兼顧,而且可以做的很好;是老師教會我忙碌只是 逃避跟懶惰的藉口;也是老師讓我真正地了解到教育是服務的志業,許許 多多的理論雜亂地拼湊在一起,看似複雜,但說穿了不過是一份細心體貼 的心,這是我除了學習寫作及研究以外,向湯老師學到最多的部分,我對 老師充滿著最最真摯的感謝。. er. io. sit. y. Nat. al. n. iv n C hengchi U 感謝秦老師總是不忘砥礪我,無論是在路上巧遇或到研究室拜訪老. 師,老師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給學生溫暖,告訴我「要加油」 、 「任何的磨 練都是人生」,每次和秦老師談完話,總是會有一股新的動力,一方面是 感動老師對我的關心,一方面是告訴自己「我還可以更好」! 感謝吳老師對我總是這麼照顧,三年來老師看著我跌跌撞撞找不對讀 書的方法,看著我受挫及沮喪甚至想放棄,看著我的不成熟及賭氣,如果 沒有老師的當頭棒喝及激勵,我可能早就放棄繼續考試,「人生應該要給 自己無限多次機會」,我會永遠記得老師教過我的人生態度,並且繼續努 力。 感謝張老師治學嚴謹及認真教學的風範,教會學生對任何事都應該要 謹慎及細心,並且對自己的學術生涯應該要有所規劃,「一進入研究所就 應該要立定目標,發展自己的研究興趣」,老師對學術的熱愛使我們都能.

(3) 耳濡目染,不斷地在撰寫論文的路上激勵自己。 感謝張明輝老師,在百忙之中接到雅瑄冒昧的電話仍然一口答應擔任 雅瑄的口委,兩次口試都提供嶄新的觀點讓我修正論文,老師真的是個創 新大師呢! 感謝莊姐及秀真姐這七年來的照顧,最最感謝跟捨不得的就是妳們 了,說妳們是看著我長大的真的一點都不為過,我是多麼幸福在大一就能 成為你們的工讀生,又多麼幸運能持續地在碩班與妳們相處,妳們是我在 學校的媽,雖然有時絮絮叨叨讓我忍不住頂嘴惹妳們生氣(真的對不起 啦,哈哈) ,但我知道妳們是真的為我好的,感謝妳們的疼愛,有妳們在, 我覺得很溫暖很安心!. 政 治 大. 感謝我的好朋友們!!!糟糕這一段會很長........總的來說,謝謝各位 的照顧啦!!我知道我聲音很大又蕃又幼稚,常常故意鬧大家,挑戰大家 理智的極限,哈哈哈,都沒有人理智斷掉耶,大家 EQ 怎麼都這麼高呀!. 立. ‧ 國. 學. sit. io. n. er. Nat. y. ‧. 謝謝姿姿,妳是個溫柔的港口,在妳面前我不用偽裝,可以很放鬆很 自然地表現;謝謝幼安,妳是知性加搞笑的綜合體,妳最酷的一點是改變 我二十五年來的固執,我不能沒有妳;謝謝雅琪,妳騙人妳一點都不成熟, 妳跟我一樣幼稚才會喜歡我的啦,我在台灣等妳回來唷;謝謝家偉,感謝 你無條件的積極關懷,讓我知道你不只有學術權威,還是個超夠義氣的好 朋友;謝謝堯堯,總是帶給我很多快樂;謝謝艾艾,我就知道妳內心有個 熱情的小宇宙,我們一起畢業了,真的很棒吧;謝謝秉欣,就讓我叫你一 al iv n 聲大哥,如果姿姿是港口,你就是燈塔;謝謝承祐,就讓我叫你一聲二哥, Ch engchi U 快吃胖,我會包紅包給你;謝謝丁丁、秉彰跟為國,就讓我叫你們一聲三 哥,阿...不是啦,感謝你們讓我無聊的時候哇哇亂叫;謝謝正一,你是我 後設分析的戰友;謝謝.......很多很多人,能成為大家的朋友是我八輩子修 來的福氣! 最後,謝謝阿爸阿媽跟阿兄,我的家庭真可愛,謝謝你們的支持跟愛, 我充分的感覺到我真的集三千寵愛於一身!. 古雅瑄 謹誌 2010 年 7 月 25 日.

(4)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實際效果,藉由整合 2003 到 2009 年的 25 篇博碩士論文的研究數據,探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 效能兩變項的相關性、調節變項的影響力、及跨變項相關作用的結果。 在研究方法上採用後設分析技術進行,結果分析共分三部分,第一部 分是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後設分析,有 25 篇研究納入分析;第二 部分在確認調節變項的存在與其對兩變項平均相關的干擾效果,分別以地 區及轉型領導等 2 變項投入;第三部分在釐清跨變項間的相關情形,兩兩. 政 治 大. 變項間須至少有 5 篇以上的數據才會投入分析。. 立. ‧ 國. 學. 綜合研究結果及文獻,得到三項研究結論:. 一、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效應量有顯著相關,且在程度上為大效. ‧. 應量。. sit. y. Nat. 二、 轉型領導為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間的調節變項。. er. io. (一)地區特徵不會影響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相關性。. n. al (二)轉型領導是影響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異質因素,其與效應量 iv Ch. 有同方向變動關係。. n engchi U. 三、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跨變項間均具有顯著相關,且各效應量在 程度上均為大效應量。 (一)整體學校創新經營與個別學校效能間均有顯著相關存在,其中以行 政績效表現與整體學校創新經營的平均效應量為最高。 (二)整體學校效能與個別學校創新經營間均有顯著相關存在,其中以行 政管理創新與整體學校效能的平均效應量為最高。 (三)個別學校創新經營與個別學校效能間均有顯著相關存在,其中以行 政管理創新與行政績效表現的平均效應量為最高。.

(5) 爰依上述研究結果,提出五項建議如下 一、 各縣市政府可多辦理獎勵型的創新經營比賽。 二、 進行學校創新經營時,建議校長使用轉型領導策略。 三、 建議學校從事創新經營應重視組織文化之改變。 四、 建議學校創新經營策略之擬定,宜先確定效能標的。 五、 對未來研究在取樣地區、方法使用及變項設定的建議。.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關鍵字:學校創新經營、學校效能、後設分析.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6)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firm the effect size of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er analyze mean correlations, moderators’ effect, and correlation across two variables which are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by collecting data of 25 theses published in 2003-2009. Meta-Analysis divides results into 3 parts. The first part takes 25 theses into calculation for estimating mean correlations between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 second part is trying to examine the existence of moderators and their moderate effects on the mean correlation. This study sets 2 possible moderators that are areas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for analyzing. The third part i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across variables. For the sake of keeping a stable effect size, every analysis must build on 5 valid theses’ data.. 立. 政 治 大. sit. io. n. er. Nat. y. ‧. ‧ 國. 學.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the effect size is demonstrates high effect. 2.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s the moderator that influences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2.1 The area variable did not moderate the effect size. 2.2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s the variable that moderates the effect size of school innovative a l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 v correlations, and the n 3. Every Analysis across variables C h shows significant n gtoo. chi U effect size is demonstrates higheeffect 3.1 In dimension of total school innovation versus single school effectiveness, all effect sizes are significant, and the strongest mean correlation is 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 3.2 In dimension of total school effectiveness versus single school innovation, all effect sizes are significant, and the strongest mean correlation is 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 3.3 In dimension of single school innovation versus single school effectiveness, all effect sizes are significant, and the strongest mean correlation is 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 versus 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7) 1. Local governments can hold innovative race with award to encourage schools. 2. Principals can us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rategy to initiate innovation. 3. Change the rigi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when schools execute innovation. 4. Define the effective target before the innovative strategies are formed. 5.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s: About area, method and setting variables.. Keywords: School meta-analysis.. 治 政 management, 大. innovative. 立. school.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effectiveness,.

(8) 目 第一章. 次.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5. 第二章. 政 文獻探討…………………………...……………19 大. 治. 立. 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探討………………………………...…19. 第二節. 學校效能的理念分析………………………………………...75. 第三節.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10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123. ‧. ‧ 國. 學. 第一節. sit. y. Nat. 研究架構………………………………………………...…..123. 第二節. al 研究假設…………………………………………………….129 iv n. er. io. 第一節. Un. C. 第三節. hengchi 研究對象…………………………………………...………..130. 第四節. 資料處理............……………………………………………..1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139. 第一節.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139. 第二節. 調節變項探討.........................................................................140. 第三節.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跨變項間相關性之後設分析.....1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9. 第一節. 結論.........................................................................................169. 第二節. 建議.........................................................................................172 i.

(9) 參考文獻…………………………………………………….179 中文部分………………………………………………………………….179 英文部分………………………………………………………………….18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Un. v.

(10) 表. 次. 表 2-1. 我國碩博士論文對學校創新經營之分析構面……………….…29. 表 2-2. InnoSchool 課程與教學領導組特優案例………………………..61. 表 2-3. InnoSchool 行政管理革新組組特優案例………………………..63. 表 2-4. InnoSchool 學生多元展能組特優案例…………………………..65. 表 2-5. InnoSchool 社會與環境資源應用組特優案例…………………..68. 表 2-6. InnoSchool 校園環境美化組特優案例…………………………..70. 表 2-7. 我國歷年學校創新經營相關量化論文主題整理……....……….73. 表 2-8. 政 治 大 國內相關研究結果摘要表............................................................114 立. 表 2-9. 我國碩博士論文對學校效能的分析構面.....................................88. 提供跨變項相關係數的研究篇數統計表...................................126. 表 3-2. 研究對象表...................................................................................131. 表 4-1.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摘要表...............140. 表 4-2. 地區特徵分析結果.......................................................................142. 表 4-3. 轉型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調節效果...................142. 表 4-4. al 課程教學創新與整體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摘要表.......145 iv. ‧. ‧ 國. 學. 表 3-1. n. er. io. sit. y. Nat. Un. C. 表 4-5. hengchi 行政管理創新與整體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摘要表.......146. 表 4-6. 學生展能創新與整體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摘要表.......147. 表 4-7. 社區資源創新與整體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摘要表.......147. 表 4-8. 校園環境創新與整體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摘要表.......148. 表 4-9. 組織氣氛創新與整體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摘要表.......148. 表 4-10. 教師專業表現與整體學校創新經營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摘要表......149. 表 4-11. 行政績效表現與整體學校創新經營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摘要表......150. 表 4-12. 社區認同參與與整體學校創新經營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摘要表......151. 表 4-13. 學生成就表現與整體學校創新經營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摘要表......151. iii.

(11) 表 4-14. 校園環境規劃與整體學校創新經營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摘要表......152. 表 4-15. 課程教學創新與個別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結果摘要表......153. 表 4-16. 行政管理創新與個別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結果摘要表......154. 表 4-17. 課程教學創新與個別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結果摘要表......155. 表 4-18. 社區資源創新與個別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結果摘要表......156. 表 4-19. 校園環境創新與個別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結果摘要表......157. 表 4-20. 組織氣氛創新與個別學校效能相關性之後設分析結果摘要表......158. 表 4-21.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跨變項間後設分析結果摘要表..............15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Un. v.

(12) 圖. 次. 圖 1-1. 研究步驟圖.......................................................................................15. 圖 2-1. 芬蘭 InnoSchool 計畫內涵.............................................................28. 圖 2-2. 單面向學校效能模式圖.................................................................81. 圖 2-3. 社會系統模式學校效能模式圖.....................................................83. 圖 2-4. 我國早期的學校效能模式圖.........................................................84. 圖 2-5. 由利害關係人角度建構的學校效能模式圖.................................85. 圖 3-1. 研究架構圖...................................................................................124. 圖 4-1. 政 治 大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跨變項間關係模式...........................161 立.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圖 4-2.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關係模式.......................................160. Ch. engchi. v. i Un. v.

(13) 第一章 緒. 論.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間的關係為近年中小學學校實務所關心 的重點,本研究即以此切入,期望透過後設分析方法,確認學校創新經營 之成效。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及待答 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 與限制。. 治 第一節 政 研究背景與動機 大. 立. 壹、研究背景. ‧ 國. 學. 自 Schumpter 提出創新(innovation)概念起,「不創新即滅亡」的口. ‧. 號襲捲企業組織,創新求生成為組織適應環境的重要手段,吳思華(2000). y. Nat. 認為,我們可將社會比作自然生態,組織在社會中掙扎求生的情形,就像. er. io. sit. 物種在生態環境中求取生存的情況。對於組織而言,其面對生存環境時顯 得非常渺小無助,組織並無法改變生存環境,僅能隨環境變遷,由環境中. al. n. iv n C 取得生存所需的各種資源,在適者生存的鐵則下,能存活的組織必然是配 hengchi U. 合環境的進化,有效回應不確定的環境,其中回應策略有三:迴避、順應、 創建。而使用創建策略者,能善用前瞻、創新及學習等策略創建未來,在 大環境改變的過程中乘風逐浪,成就事業,是較積極並且永續的方法。因 此創新的產生,主要是回應全球化及動態變遷下的三個世界環境趨勢:激 烈的國際競爭、需求多元化的市場、及多樣且快速變遷的科技發展(Alegre, Lapiedra, & Chiva, 2006)。 傳統學校被認為是養護型組織,受法規保障而處於封閉系統中,組織 特性穩定而保守,因應環境變革能力較弱,甚至毋須受到環境影響,無從 事變革或創新的需求。然而受全球化及市場化的影響,政府法規對於學校 1.

(14) 的屏障不再,學校組織被置於宛如企業一般的生存戰場中,必須思索本校 競爭優勢及從事創新作為,以建立發展特色方能順利適應環境求取生存。 故近年來我國學校從事創新經營蔚為風潮,中華創意發展協會亦於 2003 年起每年舉辦 InnoSchool 全國學校創新經營獎,拔擢優秀創新學校並提供 各校創新標竿,基於有投入即應有成效的假設,我國目前已存在許多實徵 研究探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間的關係。. 貳、研究動機. 政 治 大 代起紛紛出現,以「學校創新經營」及「組織創新」為關鍵字蒐尋全國博 立. 我國約於 1990 年代末期開始提倡學校創新經營,相關研究自 2000 年. ‧ 國. 學. 碩士論文資訊網,共得 62 篇與學校創新經營有關之論文;蒐尋期刊文獻 資訊網共得 36 篇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相關文章;蒐尋 GRB 政府研究資訊系. ‧. 統共得 7 筆研究報告;在國外研究方面,以 Innovation Management 為關鍵. sit. y. Nat. 字蒐尋 ERIC (EBSCOhost) 檢索系統,在教育學類下共得 18 筆研究報告或. er. io. 期刊資料,在文獻數量上甚為豐富。. n. al 上述論文、研究報告及期刊文章在研究主題上有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 iv Un. C. hengchi 說明、概念介紹、指標建構、或特定主題下之實徵研究(如管理理論、領 導方式、學校效能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相關) 。純就實徵研究部分而言,雖. 數量累積充足,然而多因經費限制或其他因素使得研究範圍侷限於特定區 域,樣本量亦不大,而面臨類化性不足且實際效果量微小的先天性缺失 (齊力,1999),故本研究在主題上藉使用後設分析程序,廣泛蒐集不同 區域及集結小樣本為大量樣本以確認學校創新經營之實際效果,此為研究 動機之一。 在統計方法的使用上,後設分析方法自 1946 年由 Snedecor 正式提 出,而於 1980 年代由林邦傑引入國內企圖矯正上述效果量微小之缺失,. 2.

(15) 然而受限於相似主題研究累積困難及推廣不足之影響,20 餘年來國內博碩 士論文有 43 篇使用此方法,其中又以教育心理類佔絕大多數,計有 23 篇, 教育行政類僅佔 2 篇,其餘論文均屬企業管理領域之應用。事實上,教育 行政研究領域在國內已累積相當豐富的研究成果,有待更積極引進後設分 析,以沉澱整理先前的研究結果。按研究者蒐尋全國博碩士論文之結果, 學校創新經營之實徵研究共計 59 篇,其中有 26 篇為與學校效能有關之研 究,在統計方法上有 24 篇使用相關法、有 2 篇使用預測分析,尚無使用 後設分析方法確認效果者,故將後設分析應用於學校創新經營之主題上, 為研究動機之二。. 治 政 在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相關性研究中,雖整體學校創新經營與 大 立 整體學校效能均達顯著相關,惟在細部創新經營與細部學校效能構面上之 ‧ 國. 學. 相關程度卻有差異,藉由後設分析方法確認目前學校創新經營對哪一構面. er. io. sit. y. Nat. 研究動機之三。. ‧. 之學校效能效果最為顯著及哪一構面尚待加強,以對各校提出創新建議為. n. 第二節 a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v. i l C n U hengchi 本節旨在具體說明研究目的,並提出待答問題,分述如下。 壹、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歸納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提供後設分析結果在解釋上的有關資訊。 二、確認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情形。 三、分析影響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的調節變項。 四、研究各項創新經營作為與各項學校效能之相關情形。 五、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學校從事創新經營應著重之重點的具體建議。 3.

(16) 貳、待答問題 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是否具有統計上的顯著相關,若有,其相關 程度為何? 二、存在於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間的調節變項為何? 三、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跨變項間是否具有統計上的顯著相關?若 有,其相關程度為何?. 政 治 大 表現、社區認同參與、學生成就表現、校園環境效能)間是否具有 立. (一)整體學校創新經營與各學校效能因素間(教師專業表現、行政績效. ‧ 國. 學. 統計上的顯著相關?若有,其相關程度為何?. (二)整體學校效能與各學校創新經營因素間(課程教學創新、行政管理. ‧. 創新、學生展能創新、社區資源創新、校園環境創新、組織氣氛創. sit. y. Nat. 新)間是否具有統計上的顯著相關?若有,其相關程度為何?. n. al 關?若有,其相關程度為何? Ch. er. io. (三)各學校創新經營因素與各學校效能因素間是否具有統計上的顯著相. i Un. v. engchi 1. 課程教學創新與教師專業表現、行政績效表現、社區認同參與、 學生成就表現及校園環境效能是否具有顯著相關,其相關程度為 何?. 2. 行政管理創新與教師專業表現、行政績效表現、社區認同參與、 學生成就表現及校園環境效能是否具有顯著相關,其相關程度為 何? 3. 學生展能創新與教師專業表現、行政績效表現、社區認同參與、 學生成就表現及校園環境效能是否具有顯著相關,其相關程度為 何?. 4.

(17) 4. 社區資源創新與教師專業表現、行政績效表現、社區認同參與、 學生成就表現及校園環境效能是否具有顯著相關,其相關程度為 何? 5. 校園環境創新與教師專業表現、行政績效表現、社區認同參與、 學生成就表現及校園環境效能是否具有顯著相關,其相關程度為 何? 6. 組織氣氛創新與與教師專業表現、行政績效表現、社區認同參 與、學生成就表現及校園環境效能是否具有顯著相關,其相關程 度為何?.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所討論之範圍與內容更加清晰明確,將本研究所使用之重. ‧. 要名詞定義如下。. n. al. er. io. sit. y. Nat 壹、學校創新經營. Ch. engchi. i Un. v. 於概念性定義上,學校創新經營係學校為提升學校效能,依循教育理 念及本校特色,突破傳統作為,轉化行政、課程、學習、環境、組織氣氛 上的劣勢為優勢,以創造學校經營特色及競爭優勢的歷程。 於操作型定義上,學校創新經營係指各研究由「學校創新經營量表」 施測全校教職員所測量而得的分數。. 一、課程教學創新: 本研究在概念上將課程教學創新定義為:於學校層級面,發展學校本 5.

(18) 位課程及具特色的主題課程,並提供資源支持教師創新教學;於教師層級 面,教師能本於專業知能,針對學生需求設計創意課程、編輯創新教材並 採用多元教學活動及評量方式有效達成教學目的的過程。 在操作型定義上,課程教學創新係指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下,於課程 教學因素面向下所測得的實際分數。. 二、行政管理創新: 本研究在概念上將行政管理創新定義為:校長以革新之思維引領學校 發展,採行創新之工作流程提升行政運作效能,並且整體校務運作強調參. 管理創新因素下所測得的實際分數。. 學. ‧ 國. 治 政 與及賦能,而能保障學校創新環境及文化的形成。 大 立 在操作型定義上,行政管理創新係指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下,於行政 ‧ y. Nat. 三、學生展能創新:. er. io. sit. 本研究在概念上將學生展能創新定義為:學校或教師在支持學生多元 發展的目標下,突破傳統制式規約,以創新的方式辦理各項活動或競賽,. al. n. iv n C 激發學生創意,並使學生能於活動過程中快樂學習、肯定自我價值。 hengchi U. 在操作型定義上,學生展能創新係指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下,於學生. 展能創新因素下所測得的實際分數。. 四、社區資源創新: 本研究在概念上將社區資源創新定義為:學校能透過各項行銷、公共 關係、親師關係之經營,擴大學校資源取得及供給,以支持教學及行政運 作所需。 在操作型定義上,社區資源創新係指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下,於社區 資源創新因素下所測得的實際分數。 6.

(19) 五、校園環境創新: 本研究在概念上將校園環境創新定義為:學校利用創意對既有之軟硬 體、環境資源進行再思考、再利用,透過妥善的規劃使校園環境能富整體 性、教育性及人性,以符合師生教育需求。 在操作型定義上,校園環境創新係指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下,於校園 環境創新因素下所測得的實際分數。. 六、組織氣氛創新:. 治 政 本研究在概念上將組織氣氛創新定義為:透過環境形塑、激勵鼓舞等 大 立 方式,將創新及創造力等價值添入學校文化中,使學校成員均能有正向感 ‧ 國. 學. 受並認同,以利整體組織創新行為及創新經營績效的達成。. ‧. 在操作型定義上,組織氣氛創新係指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下,於組織. sit. n. al. er. io. 貳、學校效能. y. Nat. 氣氛創新因素下所測得的實際分數。. i Un. Ch. v. engchi 於概念性定義上,學校能透過創新作為而有效在教師、行政、社區、 學生及環境構面上達成教育目標的程度。 於操作型定義上,本研究將學校效能定義為各研究利用學校效能量表 施測全校教職員所測量而得的實際分數。. 一、教師專業表現: 本研究自兩方面界定教師專業表現之概念性定義,其一為教師具有高 度之士氣或工作滿足感,以此為基礎,教師能運用專業知能規劃適合學校 及學生的課程,並採取有效教學策略達成有品質的教學。. 7.

(20) 在操作型定義上,教師專業表現係指於學校效能量表下,教師專業表 現因素所測得的實際分數。. 二、行政績效表現: 在概念型定義上,行政績效表現係指行政系統在校長的領導下能有效 率、效能的運作,並且支持教學有效促進整體學校校務發展。 在操作型定義上,教師專業表現係指於學校效能量表下,教師專業表 現因素所測得的實際分數。. 三、社區認同參與:. 政 治 大. 立. 在概念型定義上,社區認同參與係指家長及社區對於學校目標及作為. ‧ 國. 學. 有高度認同,願意以各種精神、行為或物質的方式提供學校資源,協助校. ‧. 務運作。. y. Nat. 在操作型定義上,社區認同參與係指於學校效能量表下,社區認同參. n. er. io. al. sit. 與因素所測得的實際分數。. 四、學生成就表現:. Ch. engchi. i Un. v. 在概念型定義上,學生成就表現係指教師於教學過程中察覺教育措施 對學生學業或各項行為表現有正向助益的狀況。 在操作型定義上,學生成就表現係指於學校效能量表下,學生成就表 現因素所測得的實際分數。. 五、校園環境效能: 在概念型定義上,校園環境規劃係指學校在環境規劃、設備使用上能 考量行政、教學、學生活動、社區使用等需求,運用創意妥為規劃、佈置、 維護,使校園環境及各項設備在使用上符合安全、有效利用等原則。 8.

(21) 在操作型定義上,校園環境效能係指於學校效能量表下,校園環境效 能因素所測得的實際分數。.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採取後設分析方法進行研究,選取 2003 年到 2009 年國內博碩 士論文進行分析與討論,簡述後設分析概念及本研究進行步驟如下。. 壹、研究方法. 政 治 大. 本研究使用後設分析方法進行,後設分析是一種用來合併、總結及回. 立. 顧先前量化研究的統計技術,研究上認為,只要先前的基礎研究是可信. ‧ 國. 學. 的、且有充足數量、可取得的,將這些研究數據輸入進資料庫中進行分析, 可對特定的研究假設進行較嚴謹的推論。後設分析可被當作是回答「某未. ‧. 知變項(X)究竟是否有差異?」問題的指引,即使未知變項(X)是被以. y. Nat. sit. 不同的工具、施測不同的群體所測量而得的 (Neil, 2005)。簡言之,後設分. n. al. er. io. 析技術就是一種為檢驗特定問題,而對為數眾多的量化研究進行系統性回 顧的方法。. Ch. hi. en. i Un. v. gc 後設分析方法在種類上依研究性質的不同有三種主要技巧,分別為 Rosenthal 所提倡的機率值合併法、Glass 所提出的效應量估計法及由 Hunter 及 Schmidt 所提出的母體相關係數估計法,前二種方法主要用於實驗設計 的研究類型,而 Hunter 及 Schmidt 之母體相關係數估計法則適於探討變項 間關係的關聯性研究,可適用社會科學研究的分析。 本研究希望可藉由後設分析統整目前國內已累積之學校創新經營與 學校效能的實徵研究結果,依研究性質選擇 Hunter 及 Schmidt 所提出的方 法進行計算,以下簡述其概念。 Hunter 與 Schmidt 於 1977 年針對組織行為科學研究的需要,運用相關 9.

(22) 係數統計量技巧來作後設分析(應立志、鍾燕宜,2000)。兩人認為,對 於社會科學研究而言,其研究情境不若實驗室中能透過精準的控制掌握所 有誤差而得到純粹的實驗效果,社會科學研究因涉及「人」的因素,使所 得的研究結果包含誤差的影響,Hunter & Schmidt (1990) 即指出在個別研 究中有 10 種潛在的人為誤差(artifacts),分別是:抽樣誤差(sampling error) 、依變項的測量誤差(error of measurement in the dependent variable) 、 自變項的測量誤差(error of measurement in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依變 項為連續變項卻以人為方式強制二分(dichotomization of a continuous dependent variable )、 自 變 項 為 連 續 變 項 卻 以 人 為 方 式 強 制 二 分. 治 政 (dichotomization of a continuous independent variable) 大 、自變項的範圍變異 立 (range variation in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樣本流失(attrition artifacts) 、 ‧ 國. 學. 個別研究中自變項結構的變異(deviation from perfect construct validity in. ‧.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個別研究中依變項結構的變異(deviation from. sit. y. Nat. perfect construct validity in the dependent variable)、 報 告 或 謄 寫 錯 誤. io. er. (reporting or transcriptional error)。. 這些誤差既是研究中所造成的人為因素,則應盡可能的校正,將之排. al. n. iv n C 出研究結果中,而 Hunter 及 Schmidt 10 項誤差可概分為抽樣誤 h e n g認為上述 chi U. 差、測量誤差及範圍變異三大類分別排除之,計算方法是逐步將平均相關 係數及變異數所存在的誤差予以排除後,若平均相關仍大於或小於 2 個標 準差,則顯示兩者間有顯著相關存在,詳細計算方法如第三章第四節資料 處理所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若修正後的變異數仍然很大,代表其中存有調節 變項的干擾,此時可使用次級團體分析法找出具影響力之調節變項,以探 求在兩變項之外所存在的干擾為何。. 10.

(23) 貳、研究步驟 在研究步驟上,首先探討國內外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文獻 以初步了解相關概念,並針對國內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博碩士論文 進行整理,分析兩變項之背景、意涵及細部構面,進而彙整各研究之研究 工具特徵、樣本量、研究結果。為了能適當檢視國內碩博士論文之研究結 果,採用後設分析方法進行分析,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將本研究之流 程詳細說明如下︰. 政 治 大 一、選擇研究主題及確定題目 立. ‧ 國. 學. 有鑑於在教育研究上使用後設分析的研究尚少,研究者期望以後設分 析方法寫作碩士論文,因此在主題的選擇上,必須選擇目前已有充足研究. ‧. 資料的主題。. sit. y. Nat. 根據搜尋全國博碩士論文的結果,考量研究興趣及文獻累積數量初步. er. io. 選定三個主題,分別為領導理論(近年趨勢以轉型領導理論為大宗)、知. n. al 識管理及學校創新經營。領導理論如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的相關研究約有 iv Un. C. h e n g c h i 35 篇、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 35 篇、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的相關研究亦有 效能的相關研究約有 15 篇。 然而,轉型領導的後設分析已於 2009 年由秦夢群教授發表研究報告 及期刊,因此研究者擬不選擇該主題。在與指導老師湯志民教授討論後, 認為學校創新經營為近年中小學實務運作的趨勢,若能使用後設分析方法 在文獻、案例及效果上有所整理及分析,對目前學校實務的啟示會較知識 管理來的新且有意義,而並不純粹僅是研究方法的練習而已,故最後選擇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為研究主題。在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決定以學校 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後設分析為題進行研究。. 11.

(24) 二、了解後設分析方法 確定研究主題後,了解後設分析方法的使用要求及應使用之後設分析 技巧。在閱讀上先以中文書籍為主,如馬信行教授於 2002 年所出版的《教 育科學導論》 ,其中清楚地介紹了後設分析的概念,並提出以 10 篇分析文 獻為較穩定效應量的基礎,其中並有多篇差異性研究的後設分析範例。其 次閱讀由齊力所譯之 Rosenthal 著作《社會研究的後設分析程序》 ,其詳細 介紹了後設分析的源起、概念,並提出多種統計值的轉換公式、相應之效 應量的計算方法及檢定公式,惟在研究性質上,此種方法仍屬差異性研究. 治 政 的適用範圍,並非本研究所欲分析的關聯性研究的適用方法。第三閱讀應 大 立 立志與鍾燕宜於 2000 年的著作《整合分析方法與應用》 ,本書詳細地介紹 ‧ 國. 學. 了 Glass、Rosenthal、Hunter、Hedges 等人所使用的後設分析方法、後設. ‧. 分析方法的討論與批評、套裝軟體及應用實例等。. y. Nat. 除專書外,亦研讀教育領域中現存的後設分析研究以為撰寫碩士論文. er. io. sit. 之實作學習楷模,如秦夢群教授於 2005 年之國科會研究報告〈校長轉型、 交 易 領 導 與 教 師 工 作 滿 意 度 關 係 之 後 設 分 析 研 究 〉、 2007 年 所 發 表. al. n. iv n C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h e n g school chi U. 之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n school. outcomes in Taiwan and the USA”,吳政達教授於 2006 年所發表之專論〈國 內有關國中小校長校長教學領導研究之後設分析〉 、顏耀男之學位論文《教 師職業倦怠相關變項之後設分析研究》等。 根據研究主題,本研究所適用的後設分析技巧為 Hunter 及 Schmidt 所提出之關聯性研究的後設分析方法。因此除應立志與鍾燕宜之專著外, , 另外參照 Hunter 及 Schmidt 於 1990 年的專書《Methods of Meta-Analysis》 以深入了解誤差概念及排除方法,本書於 2004 年再版為 《 Methods of Meta-Analysis : Correctin Error and Bias in Research Findings》。. 12.

(25) 三、取得文獻及研究資料 文獻取得分兩部分進行,首先為深入了解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 概念以進行文獻探討,必須廣泛蒐集中外文獻,在國外文獻取得上以 ERIC (EBSCOhost)系統及本校之電子期刊資源為主、網路資源為輔;在國內文 獻取得上,主要透過全博博碩士論文資訊網及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所藏之 各種書籍、紙本期刊及學位論文取得。 其次為分析資料的取得,本研究以國内博碩士論文為分析樣本,必須 取得各研究的第三章及第四章所提供之實證數據以作分析之用。研究者以 「創新&學校效能」 、 「學校創新經營&效能」 、 「學校創新&績效」等組合搜. 治 政 尋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系統,透過標題初步認定可供分析的實證研究,並 大 立 透過三管道取得該資料: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政治大學研究生論文系 ‧ 國. 學. 統、及全國文獻傳遞服務。. ‧ y. Nat. 四、篩選研究資料. er. io. sit. 在 Hunter 的方法中,進行分析必須要有信度、樣本數及相關係數值的 提供,以此為篩選標準對所取得之分析資料進行篩選,剩餘 26 篇學位論. n. al. 文為分析對象。. Ch. engchi. i Un. v. 五、設定細部分析構面 由於我國對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並無統一量表存在,並且各論文 依特定研究主題需要或施測樣本差異,所認定之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 因素並不相同,而後設分析效應量的計算又極依賴足夠的研究篇數以維持 穩定的效果。 因此,就細部分析構面而言,研究者參照應立志及鍾燕宜(2000)所 提出之標準,以 5 篇為下限設定細部分析構面,不足 5 篇之內涵一律不納 入分析。準此,在學校創新經營下會有 6 項構面,而學校效能下則有 5 項 13.

(26) 構面。. 六、進行論文計畫審查 完成論文計畫初步架構後,延請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進行論文計畫審 查,之後根據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之建議,進行修正後方實施研究。. 七、登錄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將使用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0 試用版完成資料處理 與分析,在進行分析之前,研究者必須自行建構資料庫及表格以對實證數. 探討相關情形或有無調節變項存在。. 學. ‧ 國. 治 政 據進行整理,並將信度、預試樣本數、研究人數、自變項標準差、相關係 大 立 數等登錄軟體中進行分析,依序排除抽樣誤差、測量誤差、範圍變異後, ‧ y. Nat. 八、提出研究結果及結論. er. io. sit. 根據分析結果對數據進行解釋,在結果解釋上預計參考 Hunter 及 Schmidt 之 《 Methods of Meta-Analysis 》、《 Methods of Meta-Analysis :. al. n. iv n C 》、Lipsey 及 Wilson 的專書 Correcting Error and Bias in Research h e n gFindings chi U 《Practical Meta-Analysis》及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0 之操作手. 冊解釋統計數據意義,並審酌既存研究、教育行政理論及國內中小學實 務,對統計數據進行綜合討論,最後提出研究結果及結論與建議。. 九、學位論文審查及完成論文 論文初稿完成後,延請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進行審查及提供建議,依 據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的寶貴意見修正論文後,始完成本研究論文。. 14.

(27) 選擇研究主題及確定題目. 準 備 階 段. 了解後設分析方法. 取得文獻及研究資料. 篩選研究資料. 設定細部分析構面. 實施階段. 立. 治 政 進行論文計畫審查 大. ‧ 國. 學. 登錄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 ‧. 提出研究結果及結論. n. al. er. io. sit. y. Nat. 完成. 學位論文審查及完成論文. i C 圖h 1-1 研究步驟圖U n engchi. v.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將研究範圍限定於我國,且在後設分析方法的使用上,本質上 即有數量的要求,因此而有些許限制,分述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以台灣為研究地區,並不包括進行國外創新經營效果之比較。 15.

(28)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國內博碩士論文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關聯性研究為 研究對象,至於相同主題之研究報告及期刊文章則不列入分析範圍之內。. 三、研究內容 在變項設定上以學校創新經營為自變項、學校效能為依變項。其中學 校創新經營下有六項次構面,分別為:課程教學創新、行政管理創新、社 區資源創新、學生展能創新、校園環境創新及組織氣氛創新;學校效能下. 治 政 則有五項次構面,分別為:教師專業表現、行政績效表現、社區認同參與、 大 立 學生成就表現及校園環境效能。 ‧ 國. 學 ‧. 貳、研究限制. sit. y. Nat. 一、研究地區方面. er. io. 本研究僅以台灣的學位論文為樣本進行分析,而不考慮國外研究,雖. n. al 在國外近年亦提出相當多教學科技創新、課程創新及學校再造方案,並有 iv Un. C. hengchi 實證研究提出,惟在分析上不納入國外資料的原因有二,1. 創新內涵不. 同:我國的學校創新經營多以 InnoSchool 全國學校創新經營獎所設定的五 大內涵為指標,而國外進行創新多著重於特定構面,如教學科技創新、學 校再造計畫,在內涵上並不相同;2. 學校效能測量標準相異:我國學位論 文以測量教師對學校效能各構面的知覺認定有效與否,而國外研究則以學 生標準化測驗成績作為效能標準。因此,按此二原因,如欲將國外研究資 料亦納入後設分析範圍,與我國的創新經營成效相互參照,則會因比較基 礎根本不同而失去意義,因此,本研究將範圍限定於台灣地區,於結果解 釋上亦僅限於台灣地區,不宜過度擴張。而國外研究所提供的創新或效能. 16.

(29) 概念,則將於文獻探討時對特定內涵加以釐清的重要參照。. 二、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僅選取國內博碩士論文有關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實證 性研究,剔除了對於現象解釋較為深入的質性研究,恐犯在量化研究上過 度類化的弊病,故相關質性研究將於提出結論時一併納入討論。另外,在 實證研究中,因計算效應量所需,若相同主題之研究無法提供公式所須之 統計值,則予以刪除(共刪 4 篇),故本研究尚無法將國內所有相同研究 主題之博碩士論文納入分析。. 立. 三、研究內容方面. 政 治 大. ‧ 國. 學. 首先,在變項關聯上,雖本研究取得 26 篇實證研究進行分析,然而. ‧. 其中有 1 篇未能提供兩變項在整體層面上之相關而無法納入分析。. y. Nat. 其次,在細部構面上,學校創新經營本質上是各校的創新作為,細部. er. io. sit. 構面絕不僅只於六項;同理,學校效能亦非僅由五大構面所得概括,然而 基於後設分析對於篇數之要求,研究者以 5 篇為標準剔除不足 5 的構面不. al. n. iv n C 納入分析,因此在解釋上恐不能涵蓋整體創新或效能內涵。 hengchi U. 17.

(3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8. i Un. v.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探討學校創新經營之基本概念、優秀案例分析 及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學校效能之意義及內涵;第三節探討學校創新經 營與學校效能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探討 學校創新經營的目的在建立各校特色,使該特色成為學校的競爭優勢 或品牌形象,本節就學校創新經營的基本概念進行詳細說明,並討論各相. 政 治 大. 關論文的研究主題及分析 2008-2009 年 InnoSchool 的優秀得獎案例以為創. 立. 新經營的佐證。. ‧ 國. 學 ‧. 壹、學校創新經營之基本概念. y. Nat. 創新(innovation)為近年熱門話題,其產生主要是為回應全球化及. er. io. sit. 動態變遷下的三個世界環境趨勢:激烈的國際競爭、需求多元化的市場、 及多樣且快速變遷的科技發展(Alegre, Lapiedra, & Chiva, 2006)。組織面對. al. n. iv n C 環境的變遷而有從事組織創新以求取生存的必要,學校組織亦同,故創新 hengchi U. 經營概念注入學校組織中自 1990 年代末始已行之有年,探討學校創新經 營基本概念如下。. 一、學校創新經營的源起. 學校創新經營始於環境需求而具有必要性,其施行於教育場域中已有 相當時日,並持續進行中,釐清其意涵將有助於學校落實創新作為。 就動機而言,從事創新經營的動機可能來自學校外部環境的變遷或內 部生態的變動,Greenberg (2002)提出原因有五:科技進步、成員組成的改 19.

(32) 變、績效缺口、政府的調節、或全球化環境的影響;在國內研究方面,我 國學者認為學校創新經營的動機來源可以概分為社會變遷的影響、教育政 策的推展、學校成員的使命感、學校競爭力的提升、獲得獎勵金、校內有 創新的人才及校外有豐富的資源,透過這些因素的促發,均可能以創新經 營為學校經營帶來一波展新的面貌(湯志民、湯為國、蔡坤良和蔡念芷, 2009;蔡念芷,2009)。 又學校創新經營可被視為是計畫性變革的一種,學校必須具有創新的 動機、提出創新的策略,進而執行創新作為。如按 Levin 和 Fullan (2008) 的觀點,學校創新的過程必須經過七項過程:1. 建立可達成的目標;2. 成. 治 政 員對創新具有正向態度及動機;3. 強勢的領導及多層級成員的參與;4. 強 大 立 調賦能及專注於成果產出;5. 提出焦點策略;6. 有效地善用現有資源執 ‧ 國. 學. 行策略;7. 學校持續成長並對所有利害關係人公開成果及吸取回饋。. ‧. 在瞭解學校創新經營的動機及基本過程後,研究者認為釐清創新經營. sit. io. n. al. er. 之。. y. Nat. 的定義及目的將有助於學校從事創新作為時不致偏離教育本質,以下分述. 二、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 Ch. engchi. i Un. v. 學校創新經營始於環境需求而具有必要性,其施行於教育場域中已有 相當時日,並持續進行中,釐清其意涵將有助於學校落實創新作為。 濮世緯(2003)定義學校創新經營為學校為滿足學生與家長的課程需 求、維持內部競爭力並提升教育品質,而在組織內部和外部經營作法上進 行改變與創新的策略。 黃宗顯(2004)則將學校創新經營定義為經營一所學校時,在理念思 考、方案規劃、策略實踐等所創造出的有別於學校自己以往或他校已有各 種新作為。 20.

(33) 蔡純姿(2005)認為學校創新經營為學校為了因應環境變遷與教育改 革需求,以新的思維、新的技術、新的服務,所進行一系列有計畫的、有 系統的、有步驟的創新作為之動態歷程。 陳瑜沂(2006)主張學校創新經營為學校為滿足社會大眾甚至政府的 期待與要求,以系統化的經營策略,塑造開放的環境與文化,鼓勵個人、 群體和整個組織持續發揮創意,或自外部引入新資源、新服務和新策略, 以建立學校特色,並追求學要永續發展的經營策略。 汪宗明(2006)認為創新經營包含開放系統的觀念,定義學校創新經 營為學校為滿足社會期待與永續發展,使創意成為一種永續的產品、過程. 治 政 或服務,藉由改善資源的價值與分配,促使技術和管理創新,以提升學校 大 立 競爭力或創造優勢的一種經營策略。 ‧ 國. 學. 湯志民(2006a)認為學校創新經營係學校依循敎育理念,突破傳統. ‧. 觀念,運用學習型組織的團體動能,轉化行政、課程、敎學和環境的劣勢,. sit. y. Nat. 使之成為優勢,以創造獨特風格和組織文化,並發展學校特色之歷程,故:. io. er. 1. 就本質而言,學校創新經營必然要突破傳統觀念,有新穎獨特的創 意點子,但其前提是符合敎育理念,使學校創新價值穩定,否則會. n. al. 流於荒謬和搞怪;. Ch. engchi. i Un. v. 2. 就過程而言,學校創新經營須有敎職員生和家長的團體共識,形成 學習型組織的團體動能,將行政、課程、敎學和環境可能面臨的人 事物限制的劣勢轉化為優勢,使學校創新價值提升; 3. 就目標而言,學校創新經營意在創造本校的獨特風格和組織文化, 發展超越或與他校區隔的學校特色,使學校價值提升創新。. 吳清山(2007)指學校創新經營乃是創新和經營的結合體,以「創新」 為體, 「經營」為用,發揮學校教育應有的功能。其界定學校創新經營為: 「在學校環境場域中,採用創意點子,將其轉化至學校的服務、產品或工 21.

(34) 作方法的行動過程,透過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以發展學校特色、提升學 校效能和達成學校教育目標。」準此定義詳述如下: 1. 學校創新經營就場域而言係在學校環境下進行,可能是行政、課程 或教學的改進; 2. 就過程而言,係依據學校教育目標,採用創意點子經由合作與溝通 協調以更新學校的過程; 3. 就目標而言,係建基於教育價值基礎上發展學校特色,提升學校效 能和達成教育目標。. 治 政 賴振權(2007)定義學校創新經營為學校衡量教育的價值和學校本身 大 立 的資源,經審慎的評估,有計畫、有系統地將創意的點子轉化至學校的產 ‧ 國. 學. 品、服務與工作方法的經營策略,以滿足內外成員的需求,創造學校的特. ‧. 色與競爭優勢、提升教育績效並使得學校得以永續發展。. y. Nat. 黃韻如(2007)則以為學校創新經營為學校為提升教育績效,達成優. er. io. sit. 質、卓越的教育目標,營造有利於學校組織成員發揮創造力的文化與環 境,激勵組織成員從事創新活動,形塑學校特色文化。並配合各項的經營. al. n. iv n C 管理策略,提升學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實施創意的課程教學、強化團隊的 hengchi U 建置運作、活絡校園的知識分享、推展多元的學生活動及結合各項的資源 運用,以促成學校永續經營之歷程。 黃懿嬌(2007)將學校創新經營定義為在學校的環境場域中,為提升 教育品質與維持校際競爭力,在學校內外部進行組織變革與學校創新經營 策略,創新的層面包括行政管理、課程教學、知識分享、外部關係及資訊 科技五大層面,發展學校特色、提升學校效能、達成教育目標。 陳榮貴(2008)以四個層面分別定義創新經營,首先就文化層面而言, 創新經營是透過個人、團隊和組織學習方式,塑造有共識的創新文化作基 礎,所進行的變革創新行為;其次就時機層面而言,組織具有將改變看待 22.

(35) 成契機的意願,並善用改變的時機,進行有系統的創新再造工程;第三就 運作層面而言,創新經營係指擬妥未來整體發展創意藍圖與實施策略,持 續進行創新活動,而達成有別於現狀且優於現狀的結構模式;最後,就目 標層面而言須形塑成員與組織的共同價值觀,以創新的方法達成獲致組織 預期效能的過程。 林明地(2008)則認為學校創新經營是「校長與學校成員將雙向影響 力發揮之過程,其目標是希望能建構滿意且具有成就感的行政過程,追求 共享價值之實現,並建立有利於長期發展的學校文化。」進而主張組織學 習將有利於學校創新經營,因當學校適切地投入於組織學習時,其個別成. 治 政 員、團隊或整體就較能理解為創新經營學校所需的所有努力。 大 立 張明輝(2009)認為組織創新起源於認知的改變,其係組織經由知識 ‧ 國. 學. 系統,系統化地採用其認為新的觀念或行為,以局部或全面的方式,影響. ‧. 技術與管理系統,來提升組織績效的過程。進一步論之,學校創新經營強. sit. y. Nat. 調運用「突破性思考」創造活動新的價值,故學校創新經營可被定義為「學. io. er. 校為提升教育績效,營造有利於成員創造力發展的組織文化與環境,鼓勵 且引導成員參與創新活動,藉由知識系統的管理與運作,以系統化的經營. al. n. iv n C 策略,使創意得以形成、發展及永續經營之動態發展歷程」 ,而學校創新 hengchi U. 經營則具有新奇性、計畫性、創造性與教育性等特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可就目的、過程及結果等三方面描述學校創新 經營。在目的上,創新之從事必有動機促發,無論是環境的刺激或內部的 動力,目的都是在提升學校的組織績效,組織如於各方面均具有良好績 效,自能滿足多元利害關係人或環境的不同需求,充分達到適應及追求卓 越的目的,以建構整全的學校效能。 在過程上,無論是注入新策略、新思維、新技術、新服務或策動任何 變革,均強調領導者及全校參與者運用創意、改造各項學校內部作用(行 政、課程、學習、環境、組織氣氛)的僵化現狀的突破性作為。 23.

(36) 在結果上,學校從事創新經營會產生兩項主要結果,其一為扭轉劣勢 為優勢,將原有待改革的部分透過創意作為,轉化為學校的優勢及發展特 色;其二為創造特色,在多元競爭的教育市場中,學校運用藍海策略,以 創新經營的方式形塑獨特特色,成為領域標竿。 故本研究定義學校創新經營係學校為提升學校效能,依循教育理念及 本校特色,突破傳統作為,轉化行政、課程、學習、環境及組織氣氛上的 劣勢為優勢,以創造學校經營特色及競爭優勢的歷程。. 三、學校創新經營的目的. 立. 政 治 大. 創新不是一時的熱鬧,像網路泡沫般,對社會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價. ‧ 國. 學. 值。從事創新的目標大致說來有三:1. 引入新事物求取生存(Alegre,. ‧. Lapiedra, & Chiva, 2006; Brown & Duguid, 1991; Harkema, 2003; Humphreys,. y. Nat. McAdam, & Leckey, 2005; Singh & Smith, 2004);2. 透過有價值的活動改善. er. io. sit. 組織運作流程(Amabile, 1996; Leonard & Swap, 1999; Pech, 2003; Robbins & Coulter, 2005);及 3. 進行問題解決(Dosi, 1982; Edquist, Hommen, &. al. n. iv n C McKelvey, 2001; Harkema, 2003; Harris, 2008)。學校創新經營的目標亦同, he ngchi U. 學校面對少子化及教育市場化的現象,許多偏遠地區的小校面臨廢併校的 生存危機,必須進行創新經營為學校開創新的生機,成功案例如漁光國小 即為, 「求取生存」是目的之一,亦是解決問題、創造新價值的過程。 另外,無急迫面臨生存危機的其他學校亦以形塑本校特色及獨特競爭 優勢為創新經營的具體目標,臚列學者見解如下。 陳聖謨(2004)指出學校創新經營的理想目的在於轉換超越,日新又 新,不斷有創意活水注入,始能永續成長領先。蔡純姿(2005)認為學校 創新經營目的在於增進學校辦學、教師教學、學生求學與家長助學的績 效,進而提高學校的競爭力。 24.

(37) 林明地(2006)認為學校創新經營的目的是多元的,主要在建構滿意 且具成就感的行政過程、追求共享價值(目標、理想)之實現,以及建立 有利於長期發展的學校文化。 湯志民(2006a)學校創新經營的目的在創造本校的獨特風格和組織 文化,發展超越或與他校區隔的學校特色,使學校價值提升創新,以形塑 特色學校,增進學校整體競爭力,提高學校敎育品質和促進學校永續發展。 顏童文(2007)指出學校創新經營的其目的在於提升學校效能及達成 教育目標,不只是產生和現狀相異的現象而已,更強調創造學校新的價 值,透過不斷地創新、改造、修正及執行的過程,將創意的點子轉化到學. 治 政 校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成效,使學校能永續發展。 大 立 楊嘉玲(2008)認為學校創新經營的目的在於培養學校不同於其他學 ‧ 國. 學. 校的特色,進而提升學校效能,以追求教育績效與永續經營的目標。. ‧. 張明輝(2009)認為學校創新經營的目的在達成教育目標,提升組織. sit. y. Nat. 績效。學校創新經營不僅重視「新」意,更強調其價值性。也就是說,學. io. er. 校一切創新活動的計畫與發展,並非只是為了標新立異,或是追求一時的 流行,而是在於促進教育資源能更有效的運用,進而提昇教育的效能、效. n. al. 果和效率。. Ch. engchi. i Un. v. 綜上所述,歸納學校創新經營的主要目的有二:首先,創新係為解決 學校的現存問題,創新不會平白無故的發生,必然是經由環境促發(無論 是內環境或外環境),學校屬養護型組織,長期以來處於平穩狀態,在靜 態的環境中僅須按既定模式運作即可維持例行功能,教育運作並非突出卻 不致無效,學校組織與環境取得一種平穩的和諧關係。然而近年受市場開 放及政策促動的影響,環境發生劇變,在許多偏遠小校裁併、少子化及學 區人口自由流動等事實相繼發生後,傳統學校過往僵化的運作模式相繼暴 露於外,效率不佳、效能不彰、毫無特色、可取代性高等組織缺失在紅海 的競爭環境中失去適應能力,學校原有之內部機制無法調整應對環境變數 25.

(38) 的大舉入侵,使得不適者逐漸被淘汰,其餘留下者則必須不斷地審酌問題 所在、求新求變尋求解決之道,以解決現存的生存問題,創新即應運而生, 其目的是解決問題,初期目標是透過思考,以創新之道有效解決求生問題。 其次,在生存問題解決後,環境的變動性仍然持續,學校的變革創新 將成為一項永不休止常性活動,有見地的學校並不會被動地等待環境提供 刺激使組織失衡後再尋求解決之道,較好的方法是由內部持續進行創新, 走在環境刺激之前而非被動受制,學校必須審視其生存脈絡、成員特性、 組織文化及結構、資源豐沛程度等因素,找出本校值得發展的獨特特色, 以形塑特色及競爭力為長期目標,全校投入經營發展之,此方為藍海致勝. 治 政 之道,亦是學校創新經營的終極目的。 大 立 ‧ 國. 學 ‧. 貳、學校創新經營的重要內涵. sit. y. Nat. er. io. 學校創新經營以形塑特色及學校效能為目標,所涉及是整個學校的運. n. al 作構面,而非單一面向的創新所能帶動。在內涵界定上,歷來研究有以學 iv Un. C. hengchi 校運作功能畫分者(如行政、教學、學習、環境) 、以連續動態過程劃分 者(如目標、執行、評估),分述如下。. 在以連續動態過程劃分之研究上,如吳清山(2007)認為學校創新經 營是一項高度集體智慧的任務,建構適切的學校經營方案是決定經營成效 的關鍵因素。其經由相關文獻的探討,認為學校創新經營實施方案應有如 下的重要內涵:1. 目標:學校創新經營的目標乃是學校成員透過創新的手 法,激勵學生學習動激和興趣,以強化學生學習效果,所以不管是行政或 教學方面所從事的創新經營,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習;2. 項目:學校創新經 營的項目,範圍甚廣,從學校組織結構、行政管理、課程教學、學生訓輔、. 26.

(39) 家長參與、教師專業發展等各方面,都屬於創新經營的一環;3. 策略:為 了達成學校創新經營的目標,學校一方面必須採取整體的策略,另一方面 各處室亦應有自己的策略;4. 成效評估:學校創新經營方案評鑑攸關方案 實施成效,而其評估應建立在學生的學習基礎上,因此學校創新經營方案 除了評估方案本身的系統性、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之外,對於方案可 能產生結果的教育性,應該列為成效評估重要的一環。 在以學校個殊運作功能劃分上,如秦夢群與濮世緯(2005)整理相關 研究後歸納出五大學校創新經營層面:1. 行政管理創新:領導者的態度與 行政團隊的作風深深影響組織創新經營之能力,故此為組織創新的首要層. 治 政 面;2. 課程教學創新:課程內容的翻新與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相當重要, 大 立 須隨內外在環境的變動而調整,此為創新的重要指標;3. 外部關係創新: ‧ 國. 學. 學校須打破以往關起門來辦教育的思維,家長、社區皆會影響學校之運. ‧. 作;4. 學生活動創新:創新經營之層面不能忽略學校之重要成員—學生,. sit. y. Nat. 須計畫性的培育其特殊才能,提高學生創新活動;5. 校園環境創新:校園. io. 永續性。. er. 環境的良窳影響創新活動的順利進行,應符合經濟性、人性化、安全性與. al. n. iv n C 相似的劃分方法亦可見 InnoSchool 學校創新經營獎(2009)的 h e n g c2009 hi U. 劃分方式,其所定義之創新內涵有五,分別為行政管理革新、課程與教學 領導、學生多元展能、校園環境美化、社會資源應用等五向度。 近年,芬蘭的基礎教育獨冠全球,成為各國爭相仿效的對象,自 2004 年起由芬蘭教育部舉辦 InnoFinland 獎項,獎勵全國卓越創新學校,成效斐 然,故自 2007 年起教育部委託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擴大 主持的 InnoSchool 研究,目標上希望透過學校創新計畫形塑未來學校 (future school) ,計畫主軸(內涵)有四:分別為學校建築(Innovations in Architecture, InnoArch )、 學 生 活 動 ( Innovations in Playful Learning, InnoPlay)、課程教學(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InnnoEdu)及行政服務 27.

(40) (Innovations in Services, InnoServe)。芬蘭的學校創新計畫頗能與我國相 互參照,將於構面分析中詳述之。. 未來學校概念(Future School Concept). 課程教學(InnoEdu). 政 治 大 行政服務(InnoServe) 立. ‧ 國. 學. 學校建築 (InnoArch). 學生活動 (InnoPlay). er. io. sit. y. ‧. Nat. 標竿學習(Pilots). n. al 夥伴支持(Partners) iv Ch. n engchi U. 圖 2-1 芬蘭 InnoSchool 計畫內涵 資料來源:取自 University of Helsinki (2007) 。. 我國對於學校創新經營的量化研究,為求施測方便一般均採以功能劃 分創新經營層面為主,整理近年創新經營研究如表 2-1。 按表 2-1 可知,國內研究對於學校創新經營內涵之認定,主要以課程 教學創新、行政管理創新、社區資源創新、學生展能創新、校園環境創新 及組織氣氛創新等六大構面為主要內容,茲分述構面意涵如下。. 28.

(41) 表 2-1 我國碩博士論文對學校創新經營之分析構面 課程 教學 創新. 行政 管理 創新. 學生 展能 創新. 社區 資源 創新. 校園 環境 創新. 組織 氣氛 創新. 1. 王明政(2003). V. 2. 黃麗美(2004). V. 3. 李瑞娥(2004). V. V. V. V. 4. 吳育綺(2006). V. V. V. V. 5. 吳佩珊(2006). V. 6. 劉春芳(2006). V. V. 7. 楊文達(2007). V. V. 8. 林靖倫(2007). V V. V. V. 10.黃建翔(2007). V. 立V. 11.柯嚴賀(2007). V. V. V. V. V. V. 14.王宜貞(2008). V. V. Nat. V. V. V V. sit. al. V. V. 19.劉靜文(2008). V. V C h. 20.黃宏傑(2009). V. V. V. V. 21.顏弘欽(2009). V. V. V. V. V. 22.徐易男(2009). V. V. V. V. 23.陳榮貴(2009). V. V. V. engchi. i Un. V. V. V. 24.宋雯榮(2009). V V. 25.許佑民(2009). V. V. V. V. V. 總計. 19. 20. 8. 14. 1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9. 知識分享創新 資訊科技創新. v. 18.張新基(2008). V. 管理理念創新. V. V V. V. er. V. V. n. io. 17.蔡慧雅(2008). V. 領導策略創新. V. y. V. ‧. 澈(2007). 16.蘇靜好(2008). 資訊運用創新. V. 12.陳春蓮(2007). 15.楊嘉玲(2008). 資訊科技創新 學校特色創新. V. 學. V. ‧ 國. V. V. 治 政 大V V V. 9.李芳茹(2007). 13.江. 其他. 13. 流程及科技創新.

(42) 一、課程教學創新. 課程發展步入後現代典範,強調的是廣泛的價值參與及動態修正。價 值參與所指的是課程必須能反映多元族群的觀點、師生均可參與課程發 展;而動態修正指的是課程必須隨著環境需求而不斷修正。由此可知,課 程發展已缺乏傳統上絕對價值的指引,課程作為教學的依歸,必須時時創 新以符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同時,教學也必須在教材教法、活動設計上傳 遞創意,已更有效地彰顯課程內涵,準此,論述課程教學創新之定義、意 涵及實證研究成果:. 立. 政 治 大. (一)課程教學創新的定義. ‧ 國. 學. 教育是學校的主要功能,在教育過程中以課程為主要的教育內容、教. ‧. 學方法為教授課程的手段以發揮教育陶養學生的主要功能。於全球化及知. y. Nat. 識經濟時代,課程及教學為因應快速變動的時代需求而有同時從事創新的. er. io. sit. 必要,創新的課程有賴創新及有效的教學方能彰顯其價值及達成課程目 標。基於此,本研究認為課程及教學創新為一連續行為,實難分離探討之,. al. n. iv n C 篇學校創新經營的研究論文中發現各研究者對此構面之命名雖有分 hengchi U. 在 26. 歧,然在內涵上卻極為相似,故本研究在認定上採較廣義之見解,分述各 研究論文定義如下。. 教學行為創新是教師會自己想出新穎的教學方式、工具實施教學,同 時會有計畫地推動並尋找新資源,以持續創新教學行為(李瑞娥,2003; 吳育綺,2006;謝家宏,2006) 。 黃建翔(2007)定義為教師運用創意、研發並創新教學型態,鼓勵學 生多元智慧發展,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與評量,不斷學習與轉化,以提升專 業素養,同時訓練學生創意思考、發展多元特色。 楊嘉玲(2008)認為課程與教學創新是教師以專業知能為基礎,進行 30.

(43) 課程創新的編選與研發,並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多元評量,促使學生 有效學習的教學活動。 張新基(2008)認為課程教學的創新是指教師在做課程計畫的設計以 及將計畫落實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會想出新穎的教學方式,並活潑 運用教具來進行教學,同時會與其他同仁形成一個教學團隊,並且有計畫 地去尋找支持的資源。 劉靜文(2008)定義為學校教師能創新教學方式、設計創新教學工具 及善用各種教學媒體來增進教學品質,並鼓勵教師間之觀摩學習、尋找相 關資源,以保持教學行為不斷創新,亦能激發學生創意。. 立. 政 治 大. 由上述研究定義可發現,各研究者對於課程教學創新內涵之描述多由. ‧ 國. 學. 教師角度出發,而由學校行政角度出發對課程教學創新作定義者如:. ‧. 江澈(2007)認為學校的課程發展與教學創新是學校的核心技術能. y. Nat. 力,此內涵包括學校本位課程的改革、教師專業社群發展、友善校園規畫、. er. io. sit. 知識及資料庫平台管理、資訊科技運用、校際聯盟合作等。 顏宏欽(2009)則定義課程教學創新為學校能依據學生的需求,發展. al. n. iv n C 並創新學校本位課程及其他主題課程,教師則能以創新的教學方法及教學 hengchi U. 工具實施教學與評量。. InnoSchool 2009 全國學校創新經營獎(2009)定義課程與教學創新 為「建構有利教師進行創意課程與教學之平臺或活動」,在內涵上應包括 以下四點: 1. 推動知識管理,支援教師創意課程設計與創新教學的資源。 2. 建立能夠鼓勵教師進修的機制,提升教師創意課程設計與創新教學 能力。 3. 建構行動研究及檔案歷程,促進教師進行創意課程設計與創新教學的 開展。 31.

(44) 4. 建立知識分享的機制與激勵措施,增進創意課程設計與創新教學的實 效。. 綜上所述,本研究從兩方面定義課程教學創新為「於學校層級面,發 展學校本位課程及具特色的主題課程,並提供資源支持教師創新教學;於 教師層級面,教師能本於專業知能,針對學生需求設計創意課程、編輯創 新教材並採用多元教學活動及評量方式有效達成教學目的的過程」 。. (二)課程教學創新的內涵. 治 政 在芬蘭由 University of Helsinki (2007) 所主持的的 大 InnoSchool 長期整 立 合性計畫中以 InnoEdu 的概念代表課程教學創新,認為課程教學創新的根 ‧ 國. 學. 本概念在於透過創新元素的添入,使學校課程獲得更長遠的發展,進而促. ‧. 進教育學典範的轉化。於此觀念下,能夠適應未來的課程必須兼顧非正式. y. Nat. 和正式的教學過程;在範疇上除軟體課程外亦應及於教育環境的配合;在. 課程骨幹的完成全人教育的發展目的。. al. er. io. sit. 目的上有二:作為學校與社會間聯繫的橋樑的適應目的、整合遊戲場所及. n. iv n C 受課程典範轉移為動態修正影響,1999 年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強調 hengchi U. 培育學生十大基本能力,2002 年教育部公布創造力白皮書,自此各式研究 報告及創造力研究中心備出,期望從創意校園、創意教室、創意教師、創 意智庫、創意學子、創意學養、營隊活動等七大面向進行創新,修正傳統 教育活動及課程靜態直線發展所造成的僵化缺失。 蔡純姿(2005)對學校創新經營進行指標建構,其中課程教學創新屬 學校的技術系統,在此構面下有項具體指標,分別為:1. 教師能運用創意 蒐集、編選與研發教材教法;2. 教師能善用彈性課程,協同合作發展課程 特色;3. 學校能進行校際群組的交流合作;4. 學校能運用資訊科技與網 路融入教學;5. 學校能建立課程與教學自我評鑑與改進機制;6. 學校能 32.

數據

圖 2-2  單面向學校效能模式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PSM is the basic rank of the Primary School Master/Mistress (PSM) grade that has been created in aided primary schools with effect from the 1994/95 school year.

Myers effect condensation of mean field D(-1) Chern Simons term is induced. Fuzzy sphere is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 Fukien Secondary School Affiliated

3) 日常逐步發展不同的學與教策略,尋求校內 ( 行政 ) 與校外 ( 資源 ) 支援,留意機會,以擴闊學生的學習 經驗. 4)

Indeed, in our example the positive effect from higher term structure of credit default swap spreads on the mean numbers of defaults can be offset by a negative effect from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3.1 Phase I and Phase II Impact Study reports, as a composite, have concluded that with self-evaluation centre stage in school improvement and accountability, the primary

APSM is the basic rank of the Primary School Master/Mistress (PSM) grade that has been created in aided primary schools with effect from the 1994/95 school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