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旨在以鉅觀角度探討國內有關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關 聯性研究之整體風貌為何。研究時先針對相關文獻進行蒐集及探討,之後 採後設分析進行量化統計分析。本章共分為研究架構、研究假設、研究對 象、實施程序及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後設分析概念,提出適合本研究之研究架構,並依據研究架構進 行變項說明如下。

壹、研究架構

根據文獻探討及研究目的繪製研究架構如圖 3-1。研究目的旨在確認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兩變項間是否存在實質相關,此相關是否受到無 關因素所調節而影響相關效果,在確認兩變項確實有關後再根據文獻探討 結果,將學校創新經營分為六因素、學校效能分為五因素,深究跨變項間 是否亦存在實質相關。

貳、研究變項

本研究設定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兩變項,各變項之因素設定因後 設分析方法對穩定分析結果的要求,而在數量上有所設定,說明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 3-1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學校創新經營 學校效能

整體相關性 調節變項

第一類:研究特徵差異(地區)

第二類:研究變項調節(轉型領導)

課程教學創新

行政管理創新

學生展能創新

社區資源創新

校園環境創新

組織氣氛創新

教師專業表現

行政績效表現

學生成就表現

社區認同參與

校園環境規劃

跨變項相關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一、研究變項決定

據研究目的設定三種研究變項:學校創新經營、學校效能、及調節變 項—第一類為名義型變項,指地區,第二類為連續型變項,指轉型領導。

自變項及依變項係根據研究目的所決定,接下來須設定兩變項下的細 部內涵及調節變項,在設定上主要考慮兩項因素:1. 文獻探討結果;2. 研 究篇數。

首先在變項的細部內涵設定上,於第二章文獻探討中已確認學校創新 經營至少會有 6 項重要因素,分別為課程教學、行政管理、學生展能、社 區資源、校園環境、及組織氣氛創新;另一方面,學校效能則至少須包含 教師專業表現、行政績效表現、學生成就表現、社區認同參與、及校園環 境規劃等 5 項重要內涵,此為目前中小學實務作業層面及研究趨勢,故在 因素設定上希望盡量納入。

然而,後設分析技術因要求穩定的效果量,故對於投入篇數有數量上 的要求,然而對於究竟應達到多少數量方稱穩定,目前則尚無一致規準,

如馬信行(2002)提出以 10 篇以上作為取決標準,而應立志及鍾燕宜(2000)

則以 5 篇為取決標準。

在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整體相關性的計算上,將投入 25 篇研 究,其通過上述兩項標準,可求得穩定的效應量無疑。然而對於細部內涵 的跨變項相關性是否亦能通過標準的檢驗而求取穩定之效應量,則須細究 之,故先統計各篇研究的內涵設定情形如表 3-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劃只有 2 篇,未通過標準,故此 3 個面向未來將不會投入分析。

其次,在調節變項的選擇方面,Hunter & Schmidt (2002)認為調節變項

(moderator variable)係指作用於兩個研究變項外,會影響相關係數計算 結果的因素,即言之,調節變項之探討是在確認平均效應量的計算,除兩 個主要變項的作用外,是否還受到無關因素的干擾,這些干擾將來自各論 文間所呈現的差異。故本研究在設定上依性質將調節變項分為兩類:第一 類為名義型的調節變項,指的是研究特徵的差異,選擇研究地區納入分 析,指因研究範圍的不同而干擾整合分析的結果。本研究所蒐集之 25 篇 研究中,有 8 篇研究北部地區、10 篇研究南部地區、2 篇研究東部地區、

6 篇以全國為範圍進行研究,故若分析結果呈現有受到調節變項的干擾,

則地區可能為調節變項之一。

第二類是連續型的調節變項,指的是研究變項的差異,為各篇研究除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外的第三或第四個研究變項。在所蒐集到的 25 篇研究中,發現以轉型領導作為其他研究變項的有 5 篇、以組織文化作為 其他研究變項者亦有 5 篇,其餘如知識管理、團體動力、內部行銷、公共 關係等則各有 1 篇,在選擇上以轉型領導作為調節變項,至於組織文化部 分,因各研究量表並不相同,故不納入分析。

二、研究變項說明

(一)學校創新經營

國內博碩士論文對學校創新經營的測量雖多使用自編量表,然而對於 創新經營的特性及測量構面多有重疊之處,絕大多數以我國 InnoSchool 全 國學校創新經營獎之分類為主,且在定義及施測題目上重複性亦高,已如 文獻探討第一節所臚列,故依照研究篇數的多寡,決定探討以下構面:

1. 課程教學創新:教師知覺學校及自身從事課程發展、教學創新的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度。

2. 行政管理創新:教師知覺由校長所主導的行政管理系統強調參與、

流程創新的程度。

3. 學生展能創新:教師知覺學校或教師本身採用創新的方式辦理各項 活動或競賽以激發學生創意的程度。

4. 社區資源創新:教師知覺學校透過各種創新手法擴大學校外部資源 取得的程度。

5. 校園環境創新:教師知覺學校在環境及設備規劃及使用上的創新及 善用程度。

6. 組織氣氛創新:教師知覺學校正向創新氣氛的程度。

(二)學校效能

國內博碩士論文對學校效能的測量雖多使用自編量表,然而對於學校 效能的特性及測量構面多有重疊之處,絕大多數均以吳清山(2007)所提 出之教師、行政、學生、家長等四大效能構面為主,且近年來因應對校園 環境的重視亦將環境效能納入,經研究者察閱各篇研究之定義及施測題 目,發現定義相近且重複性高,如文獻探討第二節所臚列,故依照研究篇 數的多寡,決定探討以下構面:

1. 教師專業表現:教師知覺自身工作滿足程度及專業表現程度。

2. 行政績效表現:教師知覺行政系統運作的效率及效能符合學校校務 發展的程度。

3. 社區認同參與:教師知覺家長及社區對學校的支持及認同程度。

4. 學生成就表現:教師知覺學生學業或各項行為表現正向提升的狀 況。

5. 校園環境效能:教師知覺學校環境及設備使用符合需求的程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三)調節變項

1. 地區:因各研究之研究範圍不同而對後設分析結果產生干擾的可能因素 之一,屬名義變項,分為北部、南部、東部、全國等四組。

2. 轉型領導:各研究在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以外所設定之第三個變項 為轉型領導,因對轉型領導的調查而對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相關 分析結果所產生的可能干擾因素之一,屬連續變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