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壹、對於國中經營團隊的建議

一 、 鼓勵教練參與實務研討,提升教練專業能力

根據本研究得知,教練的領導行為在不同的選手背景變項中,呈現 出不同的差異,由此可見教練角色的扮演是多元複雜的一項任務,尤其 對於國民中學的基層階段,教練的領導行為影響運動的發展更甚。一般 教練較少有機會接觸運動心理學、運動科學方面的知識,因此教練可能 會根據過去的經驗與認知來管理經營團隊。在此種情形之下,教練往往 會專注在運動技術的訓練,而忽略了選手心理層面的需求,如此一 來,

對於運動人才的培育,可能對正面效益的提升有困難,因此,建議教育 部體育署能定期舉辦相關的實務研討會,鼓勵教練參與學習有關運動領 導的技能與專業實務知能,透過學習與交流,以提升教練領導運動代表 隊的專業能力。

二 、 積極鼓勵國民中學成立女子運動代表隊,平衡男女運動 代表隊比率

根據本研究結果得知,在選手性別變項中「男性」較「女性」多(男 性佔 74.6%,女性佔 25.4%),表示男、女性選手在比率上明顯懸殊。造 成目前比率懸殊的原因,或許是傳統刻版印象下的結果,台灣傳統社會 對於男、女有所區別,尤其是在體育運動方面,在傳統性別框架始終存 在,使得人們認為男孩子喜歡運動而女孩子不喜歡運動是很自然的事 , 致使女性國民中學學生參與運動代表隊的人數偏低。觀看目前現代奧運 會中,女性運動員數量和女子比賽項目逐屆增加,因此建議國民中學積 極成立女子運動代表隊,改善目前失衡的狀況。

貳、對於國中運動教練的建議 一、進修教練專業,提升領導知能

運動領導屬於運動社會學的一門,牽動著選手與教練之間的互動關 係與行為,有效能的領導行為,方能引導團隊與成員成長發展。國內的 教練普遍較不重視運動心理學的知識,以致於在選手心理層面的關注較 顯不足,在訓練上也常可見教練依據過往的經驗土法煉鋼,造成運動員 的身心以及對團隊效能的影響。如果教練在訓練上只是強調選手的技能 表現或者團隊的成績,而不正視選手的心理需求,很可能會造成與選手 的關係不佳,進而影響選手學習動機與技術層面的提升,導致整個團隊 的凝聚力下降。

因此,建議運動教練能積極的參與的進修,吸收訓練新知,以加強 本身的專業知能,並適時依情況調整領導行為,方能為選手創造良好的 訓練環境,帶領運動代表隊邁向共同的團隊目標。

二、透過領導行為,展現專業領導

本研究從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的現況上發現,「訓練與指導行為」

層面上的得分較高。有了教練的專業的訓練與指導下,方能使選手在 技 術層面得以提升。而在教練領導行為的其他層面上,選手所感受到的雖 然是屬於中上程度,但是若能適時的給於選手關懷,並注意到選手心理 層面的問題,將使選手能在訓練上更加投入。教練在運動代表隊中所扮 演的角色,如嚴父、慈母、良師一般,所以如何使選手在民主且有紀律 的團隊中學習,從運動訓練中培養良好的品格行為,並對本身運動項目 產生認同感,顯得格外重要。

國民中學運動代表隊球選手希望藉由教練的指導來提升自我的技 能,因此教練必須以專業的訓練與指導,方能提升選手全面性的技術,

因此選手知覺在「訓練與指導行為」層面對團隊凝聚力的影響極大。但 在目前台灣的訓練環境中,教練所扮演的角色多重,可能致使領導行為

在不同的背景變項中,產生多種影響, 而忽略了選手們心理層面的需 求。由於國民中學運動代表隊選手的心智尚未成熟,對於環境的適應能 力及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建議教練對於選手在平 時級比賽中的良好表現都能即時給予正面肯定、適切的回饋與獎賞,訓 練時恩威並施,能關心選手的生理與心理狀況,並設立明確努力目標,

以建立其運動自信心,提升運動技能。建議教練除了最基本的訓練與指 導行為之外,若能多 運用其他領導行為,相信定能 營造優質的團隊氣 氛,培養團隊凝聚力。

肆、將來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兼取質、量之研究方法,然而,問卷調查係以屏東縣國中 球類運動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及其選手運動自信心與 團隊凝聚力的 主觀覺知情形,往往會因為填答者之主客觀因素影響,或對題目不夠清 楚瞭解,或者無法理解題目所問為何,或沒耐性填寫,而產生不確實的 填答情形,造成問卷結果的誤差。故建議未來的研究者,除了問卷之外,

可找國中球類運動選手進行訪談,使質的研究與量的分析能互相補充驗 證,如此也許能更深入瞭解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及其選手運動自信心 與團隊凝聚力間的內涵,讓研究結果能更趨完善。因此,再進一步研究 時,應可增加參與觀察、訪談和資料分析的質性研究方法。

二、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旨在了解屏東縣國中球類運動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及其 選手運動自信心與團隊凝聚力 之關係。首先,本研究著眼以教領導行 為、選手運動自信心為控制變項,探討其在團隊凝聚力的相關情形。然 教練領導行為及選手運動自信心當中的其他因素是否會對造成決定性 的影響,值得進一步探討。

其次,選手運動自信心中的各層面,可能無法全面掌握選手運動 自信心的意涵;對於各層面之間的關聯性,也可以進一步予以釐清。

最後,本研究有關團對凝聚力是以團隊合作、人際親和、團體適 應、人際吸引四個層面的表現情形而定義之。這些層面係由研究者依 據相關文獻分析、整理、建構而得,需要進一步研究時,可多參考其 他研究者不同面向的文獻做為論文內容加深與加廣之依據。

三、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屏東縣國中球類運動代表隊:籃球、棒球、足球、排球 等四項運動選手為研究對象,應可擴大至高屏地區,並加入其他運動項 目。本研究除了選手對於各變項知覺與描述之外,再進一步研究時,可 以納入家長的觀點與看法。另外,運動選手在各個年齡層的心理與生理 上各階段的有其差異存在,在技術水準方面也不同,因此在知覺的表現 也可能因不同年齡層選手而有所不同。本研究僅以國中球類運動 選手為 範圍,未來研究者可再擴大研究對象,針對高中至大專等不同等級、年 齡的選手加以研究驗證,使研究更具參考價值,了解各區域選手知覺的 異同,提供運動教練經營團隊之參考。

四、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主要以主要採取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逐步多元迴 歸分析之外,而未能採取徑路分析(Path Analysis)進一步考驗教師專業 發展及其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文化之間的因果型模(Casual Model),並 找出其中徑路圖(Path Diagram)。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宗吉(譯)(2000)。運動社會學(原著Nixon, H. L., & Frey, J. H., 1998)。臺 北:洪葉。

王俊明(2011)。教練內外控特質與選手目標取向對教練領導行為的預測 。大專體育學刊,13(3),257-266頁

王國丞(2010)。全國舉重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運動自信心與成績表 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江小梅(2011)。HBL甲級男、女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 力及成績表現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新北市。

宋 志 航 (2010)。 女 性 教 練 與 男 性 球 員 互 動 關 係 之 研 究 (未 出 版 碩 士 論 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李仁佐(2011)。淺談運動教練之領導行為。學校體育,126,119-124。

李松宜(2010)。高中職羽球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李佳鴻(2010)。國家教練領導經驗之探討 -以軟式網球教練郭旭東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李建志(2003)。合球選手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建璋(2008)。運動員心理技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 學,台東縣。

李烱煌(2002)。教練領導行為與教練-選手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大專體育學刊,4(2),67-77。

李炯煌(2003)。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內在動機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 ,34,123-134。

李雲翔(2010)。超級籃球聯賽( SBL)球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 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呂碧琴(1991)。自信心與運動表現。中華體育季刊,16,21-25。

余 欣 佳 (2012) 。 劍 道 選 手 知 覺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與 團 隊 凝 聚 力 之 相 關 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

余育蘋(2001)。排球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第二版)。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多變量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益勝(2005)。高中男子排球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慧卿、鄭志富(2003)。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衝突、團隊凝聚 力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2,124-147。

吳慧卿(2001)。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衝突、團隊凝聚力及滿意 度 關 係 之 實 證 研 究 ( 未 出 版 博 士 論 文 )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 臺北市。

林正常(1993)。運動科學與訓練—運動教練手冊。台北縣:銀禾文化。

林金杉(2002)。拔河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林旺春(2007)。台灣地區高中職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 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林秉毅、鄭志富、劉田修(2010)。運動組織領導研究之趨勢:複合分析 析2000-2009年。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6,257-271。

林宜螢(2002)。高中射箭選手目標取向、自覺能力、自我設限、自信心 及成敗歸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林柏宏(2008)。影響高中棒球選手團隊凝聚力之因素探討—以參加96年 度高中棒球聯賽選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 市。

林 素 如 、 林 耀 豐 (2009)。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之 實 務 研 究 -以 高 雄 市 福 山 國 小運動團隊為例。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5,77-93。

林 素 如 、 林 耀 豐 (2009)。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之 實 務 研 究 -以 高 雄 市 福 山 國 小運動團隊為例。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5,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