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練領導行為內涵之分析

本章旨在針對研究主題進行文獻探討,以做為分析屏東縣國中球 類運動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及其選手運動自信心與團隊凝聚力現況 之參考,主要分為四節。第一節就教練領導行為之內涵做分析;第二 節論述運動員自信心之內涵;第三節分析團隊凝聚力之內涵,最後第 四節將進行相關研究之探討。

第一節 教練領導行為內涵之分析

體育界先進指出,在學校裡,體育教師當然是教育工作者,在學校 體系指導學生參與運動競賽擔任教練,是不折不扣的教育工作者。因 為,運動教練指導運動技術,關心學生運動員,教練與學生運動員同甘 共苦,輔導其心理,幫助青少年成長,指導青少年尊重競爭的對手,培 養民主素養,教導青少年運動家風度,成就好國民。孫明輝、林耀豐(2006) 提出,教練的領導行為可以決定教練與選手互動的情形,進而影響到教 練與選手關係的好壞。運動組織中,教練居於領導位置,無庸置疑是一 個比賽隊伍中重要的角色。教練的工作是高度冒險、高度挑戰、高度創 新及高度複雜的,在運動場上教練必須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教練工作的 複雜與難為,不只是 肩負著上級主管單位的壓力,還有社會大眾的期 盼,及運動選手的要求(劉一民,2005)。可見身為教練除了訓練選手之 外,教育責任更加重大,以下就教練領導行為之內涵做一分析。

壹、領導的定義

人類因群居而形成社會團體組織,在形成的過程中經由領導者與被 領導者之間產生互動關係,並產生領導模式,進而使團體組織達成既定 的目標。鄭志富(1995)指出,心理學和社會學者們對於「領導」的研究 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但是將領導理論用於運動組織上,卻是近三十

年 的事 (賴永 倉, 2003)。學 者郭建 志在 其 所譯之 管理學 導論 一 書中提 到:一般人的觀念裡總認為管理者即是領導者,其實兩者有實質上的差 別,「管理者」是被指派來的,他們擁有合法權和職權,影響他人的能 力是來自於正式的權威;而「領導者」可能是被指派來的,或是選擇性 的由團體中產生,影響他人的權力是來自於其他權力的基礎及他們的人 格或專業知識 (李佳鴻,2010)。成功的領導不只是考慮外在的條件而 做出有效的決策,而是改變或教育運動員內在人格素養,建立願景,帶 領運動員為自己的目標努力而奮鬥(高三福,2007)。以下為學者對領導 的定義:

Jago (1982):領導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性質,領導的過程是使用 非強制性的影響力來指導以及協調組織團體中成員的活動,以試圖達成 團體的目標。在性質方面,領導是指能否成功地使用影響力以達成既定 的目標。

盧俊宏(2000):領導是一種在ㄧ個有組織的群體中,領導者運用其 影響力使群體朝向某一目標前進的過程。

吳慧卿(2002):領導是在團體組織中,為了有效達成組織目標,所 進行指揮相關工作及影響成員去執行任務的動態過程。

徐文星(2007):領導是主事者運用團體中個人的行動、行為、信念 及目標交互影響的一種動態過程,進而實現組織共同的目標及滿足個人 需求的過程。

李 佳 鴻 (2010): 領 導 是在 團 體 或 組 織 中 的 一種 人 際 關 係 的 互 動 作 用,領導者運用其權力和影響力,影響組織成員的行為,形成團體或組 織的共識,進而實現組織共同的目標及滿足個人需求的過程。

綜合以上所述,領導是領導者在組織群體中,運用其個人所設定之 目標與理念,並發揮個人之權利與影響力,帶動組織群體朝共同目標邁 進的一個動態過程。

貳、領導理論的發展

由於外在環境的快速變遷,領導理論研究發展經歷了特質論、行為 論乃至權變理論,演變至今而出現了轉型領導(施佩芳,2006)。領導理 論從二十世紀初期以後即不斷出現,在運動心理學的研究中,許多運動 領導的研究,亦追隨著時下領導理論的趨勢,來探討運動中的領導行 為。Bryman依時間的劃分,將二十世紀初期以來的領導理論與研究分 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發展出特質論 (traits theory)自最初的領導研究至 1940 年 代,研究組織之學者以實證的研究方法,試圖找出領導者和非領導者人 格特質的差異,也希望鑑別有效的領導者和較不有效的領導者。特質理 論時期認為,領導能力是天賦,探討何種人格特質適合成為領導者。特 質理論研究的主張是強調「偉人是與生俱來不同於凡人的」,早期有關 領導的研究,主要是在探討領袖的人格特質或特徵。這些研究的基本假 設為:人類的進步常受偉人的個人成就觀念所影響,少數人天生即賦有 適於擔任領導者之人格特質或特徵,而具有這些人格特質者,常能獲得 一般人的追隨(張德銳,1995)。

第二階段發展出行為論(behavior theory)從1940-1960 年,此階段受 行為主義的影響,認為領導的效能會受領導者行為影響,但未能顧及情 境因素,易使領導研究過於狹隘。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1960年代,探討 領導者共通之領導行為。Lewin, Lippitt, andWhite指出,最早且最有系統 的研究是由勒溫(Kurt Lewin)及其研究助理合作研究之領導方式,他認 為 領 導 方 式 可 分 為 獨 裁 式 (autocratic) 、 民 主 式 (democratic) 及 放 任 式 (laissez-faire)三種(葉志強,2005)。

第三個階段權變論(contingency theory)取向,從1960-1980 年代,認 為領導效能除了受領導特質和行為所影響,也受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來 影響。此階段因特質論與行為論均不能找出通用的領導者特質與行為,

以致無法獲得支持,於是權變領導理論係採取特質論和情境論的觀點,

並強調領導者的人格特質與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方能產生領導效能。

費 德 勒 (Fred E. Fiedler)權 變 領 導 理 論 (Contingency LeadershipTheory)模 式,這是一種綜合性的研究方法,有人稱之為「素質-情境研究法」(The Trait- Situational Approach)此種方法混合採用心理學及社會學,兩種研究 法來研究領導(張德銳,1995)。

最後一個階段從1980 以後至今,為新型領導(the new leadership)研 究取向,著重的方向是在領導者與成員之間的互動,領導者能夠改變成 員心智、思考與行為,相對的領導者也可能受到成員的影響,又稱為新 近領導理論(new leadership approach)時期。根據Bryman分析歸納1980 年 代後有關領導的研究,大多強調具有願景遠見、創新變革、積極前瞻、

激發部屬工作動機及自我成長、關懷滿足並提昇部屬需求、授權及鼓勵 部屬對組織參與投入等特徵;此「新型領導」即為轉型領導,係組織領 導研究之新典範。包含遠景領導模式、魅力領導模式、組織文化模式、

交易領導模式及轉化領導模式(引自張慶勳,1997)。1980年代,適逢美 國社會的急促變化,使傳統領導理論無法滿足動盪不安的社會現象,迫 切需要有新領導方式作為領導的新典範(陳文勤,2007)。轉型領導意指 領導者能夠激發成員潛能,使成員認同領導者,願意為共同的目標犧牲 個人的利益,來達到組織更高的成就,實現夢想(林秉毅、鄭志富、劉 田修,2010),因此,領導理論蘊育了轉型領導新觀點。

二十世紀以來西方由有關領導現象的研究,發展出上述的各種領導 理論,一些成功的領導現象作了合理的解釋。但這些都是來自西方觀點 的研究很多西方觀察到的行為或重視的現象及提出的理論,嚴格說起來 並不見得全部適合用於華人的團隊組織,從領導研究的本質而言,這種 差異的產生,主要是基於西方傳統的領導理論是從上司與部屬間地位平 等的立場出發,再找出相互間權利義務的工作關係,而不像華人一樣,

一開始就存在著清楚的上下關係與角色(葉志強,2005)。事實上,領導 行為並沒有固定的標準模式可以運用在不同情境的領導環境 之中,因 此,如何運用領導行為來帶領運動團隊,提升團隊的績效,是所有擔任 教練者必須努力的功課。

參、教練領導行為的理論

教練領導行為是透過計畫、授權、指導、溝通、協調、團結、激勵、

考核和公共關係等,引領球員努力的方向,使團隊成員共同努力達成理 想目標與希望(黃永昌、王瑞瑾,2006)。教練的領導行為無時無刻在潛 移默化中影響著團隊的各項表現 (吳益勝,2005)。徐文星(2007)指出,

教練是指導一個人或團隊參加運動競賽,對他所指導的人要負完全的責 任,必須具有高度的組織能力與良好秩序的領導力,具有堅強的心理忍 耐力,教練的責任與工作非常複雜,不易明確的解釋與規定。教練領導 行為其實與運動選手比賽成績表現有很大的關連性。教練行為是運動心 理學領域的主要課題之一。過去研究發現教練的行為,尤其是回饋行 為,與兒童及青少年運動員的自尊、自覺能力及動機可能有顯著的相關 (蕭俊杰、廖主民,2005)。根據多位學者(鄭志富,1997;陳其昌,1997;

陳景星,2006)之研究,教練領導行為一般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李仁佐,

2011)。

一、訓練和指導行為

在教練的組織和指導下,運動員進行艱苦之訓練,其目的是讓運動 員掌握本專項所要求的動作技能,提高技術戰術水準,不斷提升運動成 績,協調與處理團隊內的各種人際關係,策劃、組織、指導各種訓練活 動。

二、民主行為

教練與隊員共同協商並確定團隊的目標,並制定實施步驟與訓練方 法,制定比賽戰術方案等,並以此增加隊員的參與意識,提高其訓練的 積極與主動性。

三、專制行為

教練要有自信、有主見、勇於負責、獨立決策,保持在運動團隊中 的權威地位,以知識、能力、經驗、水準、魅力等個人風格,保證其在 團隊中的絕對領導地位。

四、社會支持行為

教練要善於在團隊內營造良好的氛圍,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以 增進團隊凝聚力,對外能夠得到校方、選手家屬、親朋好友和校內運動

教練要善於在團隊內營造良好的氛圍,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以 增進團隊凝聚力,對外能夠得到校方、選手家屬、親朋好友和校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