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本研究之結果,針對幼兒主要照顧者、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建議 內容說明如下:

一、 對幼兒主要照顧者的建議

(一)促進幼兒均衡飲食的良好習慣

本研究結果發現幼兒生活型態三層面的飲食習慣中,以幼兒每天至少吃3 份蔬菜的 表現最差(M=2.49)低於量表中間值,另外從差異及預測結果得知,出生序為獨生子女 的幼兒及教育程度為國中(含)以下與高中職畢業者的主要照顧者其教養之幼兒在飲食 習慣的得分較低,因此,希望家中有獨生子女及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較低的家庭,依據 衛生署幼兒每日飲食指南,重視幼兒均衡飲食攝取,特別是每日蔬菜的攝取量應該參考

「食物金字塔」的比例分配原則,鼓勵幼兒每天至少食用3 份蔬菜,才能讓各類食物在 體內分別發揮獨特的營養功能,促進身體機能的完善運作。

(二)培養幼兒良好睡眠習慣

本研究結果發現臺中市幼兒在睡眠習慣中以平均每日睡眠時數達10~12 小時的得 分最低,顯示出幼兒平均睡眠時數不足的問題,且相對於母親,若由祖父母或父親所教 養之幼兒其睡眠習慣相對不佳,因此建議祖父母、幼兒父親等主要照顧者,應重視幼兒 睡眠習慣的養成,且每日夜間睡眠時數應符合專家建議之10~12 小時的時數。

二、 對相關單位的建議

本研究結果發現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國中(含)以下,其教養之幼兒在「飲食習慣」、

「睡眠習慣」、「休閒活動習慣」與「整體生活型態」上的表現平均較差,家庭是幼兒第 一個接觸的環境,也是幼兒學習模仿各項技能的主要來源,幼兒期養成的習慣也將持續 至長大成人,因此對幼兒的影響甚遠。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透過視聽媒體的宣導,教導

133

主要照顧者重視並養成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睡眠習慣」、「休閒活動習慣」與「整體 生活型態」。

三、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僅以臺中市立案公私立幼兒園的幼兒為研究對象,有推論上的限制,建議 往後之研究對象可擴大至臺灣各縣市,或者是做城鄉之間的比較,進而了解都市與鄉村 幼兒的生活型態。

(二) 研究主題

影響幼兒生活型態的變項有很多,另外會影響幼兒體型的因素亦更多,因為研究時 間有所限制,因此本研究只探討幼兒背景變項及體型與生活型態(包含:幼兒飲食習慣、

睡眠習慣及休閒活動習慣)的關聯性,在此探討的變項不夠周全,未來相關研究若在時 間允許下,更可深入探究多種變項的關係,以期更深入了解。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問卷調查進行量化分析研究,此方法之主要的限制在於無法針對不同 體型幼兒之生活型態進行深入了解,因此建議未來的相關研究可輔以質性調查,分別針 不同體型幼兒(過輕、正常、過重及肥胖)之主要照顧者進行訪談,以瞭解幼兒在家中 的生活型態表現;另外亦可以經由訪問教師,了解幼兒在學校的表現情形,以彌補量化 研究之不足。

134

135

參考文獻

中文

丁文貞(2001)。肥胖與非肥胖國小學童身體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臺中市。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2004)。兒童肥胖的評估準則-重高指數。取自 http://www.ctaso.org.tw/child_a6.html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2010)。兒童睡眠不足可能導致高血糖。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 會。取自網站:http://www.china-endo.org/news_show.asp?id=260.html

尹祚芊(2000)。學校衛生護理。臺灣醫學,4(2),215-222 。

方淑卿(2007)。快走運動介入對國小肥胖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方進隆(1999)。體適能與全人健康。載於張少熙(主編),團隊動能(10-1)。臺北市: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王立杰(2000)。幼兒教(保)育:考試精粹。臺北市:揚智。

王保進(2002)。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秋絨、趙麗華(1990)。走馬靜觀我國當前的休閒現象。社教雙月刊,38,72-75。

內政部主計處(2011)托育機構概況。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4-06.xls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11)。肥胖和超重。取自網站:

http ://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1/zh/index.html

136

臺灣營養學會(2009)。專業版飲食綱領草案。取自:

http://www.nutrition.org.tw/media/content/5a9304d50f7490340bd70feb4b671e18/%E9%

A3%B2%E9%A3%9F%E7%B6%B1%E9%A0%98%E5%B0%88%E6%A5%AD%E7%

89%88%E8%8D%89%E6%A1%8820090602.pdf

臺大醫院睡眠中心(2009)。良好睡眠的睡眠習慣。取自:

http://health.ntuh.gov.tw/health/new/5833.htm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1)。

幼稚教育法(2011)。

朱雅菁(2008)。不同體型國小高年級男學童身體活動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全國幼教資訊網(2011)。教育部統計資料之幼稚園概況表。取自:

http://www.ece.moe.edu.tw/state.html

行政院衛生署(2002)。2002 世界衛生日-Move for Health 『動態生活、邁向健康』,動 態生活承諾書簽署活動。取自: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now_fod_list_no=

3941&level_no=2&doc_no=759

行政院衛生署(2003)。生命期營養/幼兒期營養。取自: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373&now_fod_list_no

=1353&level_no=3&doc_no=5057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健康九九網站(2006)。動態生態生活邁向健康-健康營造。取 自:

http://www.health99.doh.gov.tw/TXT/HealthyHeadLineZone/HealthyHeadlineDetai.aspx

?TopIcNo=754

137

行政院衛生署(2011a)。別讓親親寶貝成為「三高」候選人過重及肥胖兒童之血壓、血 脂、血糖異常比率幾乎為正常體重兒童的

2 倍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level_no=1&doc_n o=80211

行政院衛生署(2011b)。臺灣動起來打造不虛胖的健康支持性環境 。取自:

http://www.doh.gov.tw/cht2006/index_populace.aspx

行政院衛生署(2011c)。99 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

取自: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now_fod_list_no=

11578&level_no=2&doc_no=80728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2011)。行政院衛生署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定義(BMI 標準)。

取自:http://210.69.111.56/FoodNew/Files/Health/ChildFatDefinition.jpg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1)。戰勝肥胖全國醫院動起來減重 135 噸。行政院衛生 署國民健康局健康九九新聞。取自網站:http://health99.doh.gov.tw

吳孟蓉(2002)。臺灣地區國小肥胖學童區域差異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07)。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知城。

吳詩媛(2010)。學齡前過敏性鼻炎幼兒生活型態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呂惠珠(2003)。肥胖影響因素之結構方程模式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 理學院,臺北市。

宋維村、高淑芬(2000)。兒童及青少年之睡眠障礙症。臺灣醫學,4(6),681-686。

巫菲翎 (2000)。臺北市國小肥胖兒童體重控制行為及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138

李文題(2001)。國中教師的代間流動及影響其休閒參與之因素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李枝樺(2004)。臺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李淑貞(2001)。身體活動與兒童青少年肥胖。臺北市: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李碧慧(2005)。臺北市 0-6 歲兒童生長常模之建立及肥胖盛行率之分析(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臺北市。

李駱遜(2006)。幼兒睡眠習慣的培養。取自:

http://www.naer.edu.tw/pcontent/TeachActive/u_ActiveMatter.asp?id=150&mkind=1&m cid=214&taid=357

汪紅燁、沈潘艷(2002)。不良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西南民族學院學報,

23(1),

33-35。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2004)。

取自:

http://58.59.176.43/gxnujpkc/xlwswl/xlws/zhuanti/gaishu/kc/tj/2/200387101320.htm 周玥靚(2009)。屏東地區幼兒照顧者之飲食教養方式與幼兒飲食行為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2007)。兒童與青少年的睡眠障礙。取自:

http://www1.cgmh.org.tw/chldhos/intr/c4f60/Information/%A8%E0%B5%A3%A4%CE

%ABC%A4%D6%A6~%BA%CE%AFv%BB%D9%C3%AA_%AAL%A4f%AA%F8

%A9%B0%A8%E0%B5%A3%A4%DF%B4%BC%AC%EC%BD%C3%B1%D0%B3

%E6_2007%A6~%AD%D7%ADq%AA%A9.pdf

林佑真、溫啟邦、衛沛文(2007)。臺灣地區成年人之休閒運動行為與健康行為、健康 狀況、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係探討。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6(3),218-228。

139

林佳蓉(2005)。幼兒飲食習慣現況調查。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兒童飲食習慣現況調查及改善計劃(編號:CNCE9401),未出版。

林佳蓉(2006)。臺中市幼兒之體位、體型意識與飲食行為之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臺中市。

林佳蓉、陳瑤惠(2001)。二至五歲托兒中心幼兒一日進食行為探討。中華營誌,26,

203-212。

林佳蓉、陳瑤惠(2009)。兒童飲食習慣現況調查及改善計劃子計劃四:幼兒營養教材 現況評估。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CNCE9401),未 出版。

林佳蓉、曾明淑、詹思萍(1997)。臺灣地區一至六歲幼兒營養狀況調查。中華營誌,

22,47-61。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第五版)。臺北:

五南。

姚建安(2008)。青少年健康新思維:代謝症候群與肥胖。取自:

http://www.fg.tp.edu.tw/~hc/Metabolic%20Syndrome.pdf

姚慧萍(2007)。學童肥胖之個人、家庭與學校因素之多層次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私立中山醫學大學,臺中市。

姜明凱、楊宜青、吳晉祥、孫子傑、張尹凡、盧豐華、張智仁(2008)。臺灣地區成人 睡眠時數與肥胖的相關性研究。臺灣家庭醫學雜誌,18(4),199-209。

施純宏、李宏昌(2002)。兒童肥胖。當代醫學,29(2),45-52。

施素蓁(2010)。營養教育介入對幼兒飲食觀念與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彰化縣某國小附 幼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施嫈瑜(2005)。睡眠與成長。中醫兒科醫學雜誌,7(1),1-5。

柯佩汝(2004)。卡通代言人的廣告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140

徐美玲(2008)。父母親促進幼兒健康的行為探討。長庚科技學刊,8,47-61。

祝年豐(2006)臺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 2001-2002:臺灣國小學童肥胖及其相 關合併症流行病學。國小學童營養現況,283-296。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祝年豐(2008)。兒童肥胖。載於臺灣肥胖醫學會(主編),肥胖症 : 原因、病理生理 及治療(頁189-222)。臺北市:臺灣肥胖醫學會。

國際肥胖專案小組(2000)。亞洲人身體質量指數切點。取自:

國際肥胖專案小組(2000)。亞洲人身體質量指數切點。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