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綜合以上資料分析與結果,提出對未來應用建議及後續研究方向。根據本研究結果,

本節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為本研究專業能力指標應用之建議,二為對相關研究後續之 建議,研究者提出之建議如下:

一、本研究專業能力指標應用之建議

(一) 提供相關培訓單位指導員之訓練及教學考核

目前臺灣的培訓課程良莠不齊,有許多指導員培訓之相關授證課程,無論上課 時數、考核人數、考核標準、報名人數的控管、課程內容的編排等等,沒有一個準 則或規範,甚至有許多培訓課程主要以鼓勵性質作為培訓目的,導致人人都是指導 員,使指導員的專業性受到質疑,因此,建立此臺灣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專業能力 指標,除了希望能夠區分與其他指導員的不同之處,更希望身心技法之相關培訓單 位,能夠以本研究結果進一步建構完善的課程規劃與審核制度,提升指導員的專業 性,也是保護授課學生的權益。

研究結果將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之專業能力轉化為較具體之指標,可做為專業 證照制度授證時的檢定門檻與審查依據,以及建構與規劃臺灣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 專業能力培訓之相關課程,進而提供指導員能夠具備更專業的訓練。

(二) 提供實務工作者自我檢視,以瞭解自我專業能力之階段性情形

指導員應該培養學無止盡的態度,就算再有經驗或資歷的指導員,都有需要進 步和修正的部份,有些指導員應具備的專業能力中,會因為個人趨向某些強項、專 長,或者長時間接觸的學生屬性較為相似,而使某些較少使用到的專業技術退步或 遺忘,指導員必須要能夠覺察自己的狀態、情緒、技術、能力範圍、知識豐富度等 等,因此,本研究結果便能夠提供指導員一份全面性的審核表,能夠以本研究指標 做為審核能力的參考依據,使指導員能夠更有效益的和方向來增進自己的專業能力。

本研究結果可提供身心動作教育之專業指導員作為檢視自己專業能力之依據,

能夠更為清楚的、明確的省視自己尚有哪些專業能力需要加強、訓練、及培養,並

177

且能夠更瞭解自己個人專業能力之優劣,提供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更容易與其他相 關指導員做區分,能夠更容易定位自己。

(三) 提供消費者或學生檢視指導員專業性

近年來運動教室、健身房、工作室,以及培訓指導員的相關單位也逐漸蓬勃發 展,也會因此有許多速成班開始營業,這樣造成有許多指導員的專業能力是不足的,

卻開始在市場上教課,對消費者而言是很大的風險,甚至有新聞報導現在許多人因 為練瑜珈而受傷,都在於指導員的專業能力不足。因此,本研究能夠提供消費者一 個審核指導員是否專業的參考依據,能夠使消費者更進一步的了解指導員有哪些應 該具備的能力,以及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增加對消費者的保障及權益。

本研究結果可提供客戶端、消費者、或學生作為檢視指導員是否具備足夠專業 性之審核指標,可協助學生在選擇指導員時的參考依據,使客戶端、消費者、或學 生更有保障,降低受傷等風險。

(四) 提供培訓相關單位能夠參考各指標之重要程度來規劃課程

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的培訓不易,通常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及訓練,本研究層級 分析之指標權重結果,能夠提供相關培訓單位或授課老師專業能力重要性之參考依 據,例如能夠依照重要性來規劃課程,如初階、中階、進階,或是能夠訂定專業能 力審核之評分權重,重要性能夠提供老師了解專有哪些專業能力更為核心重要,做 為課程規劃之參考,能夠將應具備之專業能力以重要程度分層規劃。

二、 對相關研究後續之建議

(一) 確立本研究指標之適用性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僅以專家學者為主,建議未來研究可依據本研究的指標,

進一步針對一線工作中的指導員進行調查,進一步確立本研究指標之適用性。

(二) 培訓課程訓練需求之檢討

建議未來研究,可依據本研究指標,進一步針對現在目前已經發展的培訓 課程進行檢討,探討課程是否符合專業能力訓練之需求,以檢討培訓課程之信 度與效度。

178

引用文獻

尤瑩捷 (2007a)。身體教育新思維 ─ 費登奎斯技巧。學校體育,100,104-108。

尤瀅捷 (2007b)。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柔道運動員身心狀況之效果研究 (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毛奕棻 (2010)。身心技法應用於乳癌病患術後復健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 市立大學,臺北市。

王保進 (1993)。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保進 (1996)。教育指標基本概念之分析。教育研究資訊,4(3),1-17。

王增勇、陶蕃瀛 (2006)。專業化 = 證照 = 專業自主?應用心理研究,30,201-224。

王德正 (2007)。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大學羽球選手肩關節疼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王麗惠 (2013)。身心動作教育改善僵直性脊椎炎疼痛與睡眠品質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田振榮 (2002)。我國高職學生專業能力標準之建構 (計畫編號:NSC89-2511-S-003-089)。

臺北市:國科會。

江文嘉 (2008)。高中划船選手在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中的身體覺察能力之行動研究 (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正發 (2006)。富蘭克林技法對國小健康與體育課程之啓發。中華體育季刊,20 (4),

44-48。

吳佩伊、林靜萍 (2015)。韻律體操教練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大專體育學刊,17(1),30-38。

吳美慧 (2006)。身心遊戲課程對國小學童身體覺察能力與體操動作技能學習之效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179

吳淑芬 (2015)。建構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班級經營指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 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 (2014)。教育概論 (第四版)。臺北市 : 五南出版社。

吳清山、林天祐 (2015)。教育小辭書(精)。臺北市 : 臺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呂宜蓁、梁玉秋 (2004)。現今運動指導員工作價值觀之探討。大專體育,73,126-132。

呂怡豔 (2003)。生態旅遊指標之初探 (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李心馨 (2014)。層級分析法應用在發展網球教練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世陽 (2012)。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國小六年級學童偏差行為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李永山、黃錦川、許譽勝 (2008)。以修正式德菲法探討臺灣資訊軟體公司競爭策略之研 究。資訊電子學刊,3 (1),39-50。

李君惠 (2010)。青少年運動夏令營主辦單位對指導員與輔導員專業能力重視程度差異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勝雄 (1998)。運動課程理論導讀。臺中市:心中出版社。

李勝雄 (2003)。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理念、內涵與持色。屏師體育,7,3-12。

李聲吼 (1997)。人力資源發展的能力內涵-就業與訓練。人力發展月刊,15 (2),51-58。

周宏室 (2002)。運動教育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英嬌 (2010)。應用身心動作教育提升跆拳道學童身體覺察及核心肌群之研究 (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大豐 (2001)。探索與體會身體智慧的學問-身心學。東師體育,8,48-57。

林大豐 (2003)。身心學 (Somatics) 的基本論點。東師體育,9,29-35。

180

林大豐 (2004a)。「身心動作教育」對運動員肩部疼痛之改善效果研究-以動作呼吸調整 的方法為要素。屏東縣:睿煜出版社。

林大豐 (2004b)。運動員肩部疼痛的身心動作療法。東師體育,11,26-32。

林大豐 (2005)。身心動作療法改善腰酸背痛。東師體育,12,29-34。

林大豐、劉美珠 (2001)。身心學序論。教育部體育理論學門專書,1,45-47。

林大豐、劉美珠 (2003)。身心學 (Somatics) 的意涵與發展之探究。臺東大學體育學報,

創刊號,249-272。

林大豐、劉美珠 (2004)。身心教育課程應用於改善運動員下背痛之效果研究。身心教育 研究論文集,2,178-196。

林大豐、劉美珠 (2005)。身心動作教育課程運用於改善運動員肩部疼痛指數與肌電之效 果研究。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5 (2),163-192。

林世倡 (2014)。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教練者核心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 育學報,31(1),77-113。

林巧怡 (2009)。臺灣運動經紀人才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巧怡 (2010)。臺灣運動經紀人才培養模式之探討。運動知識學報,7,125-136。

林永承 (2008)。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裘馨氏肌肉失養症患者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林男洧 (2006)。冒險遊憩活動指導員專業職能建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體育學院,臺中市。

林佩瑩 (1996)。國小資優教師專業能力之分析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臺北市。

林季福 (2005)。身心動作教育之 Body Mapping 教材應用於健康與體育課程之研究。身 心教育研究論文集,2,57-70。

181

林季福、林大豐 (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改善學童脊柱側彎效果之研究。台東 大學體育學報,2,189-208。

林季福 (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開發學童覺察能力與改善脊柱側彎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林風南 (1991)。幼兒體能與遊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淑婷 (2012)。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棒球運動員膝關節疼痛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林清山 (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林敦堯 (2011)。國中數學職前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以 TEDS-M 架構為例 (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嘉君 (2004)。技專校院品牌管理成效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 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邱淑芬、蔡欣玲 (1996)。德爾菲預測術一種專家預測的護理研究方法。護理研究,4 (1),

92-98。

柯政良 (2002)。不同背景的運動指導員對其專業知能之需求研究。大專體育學刊,4 (1),

47-54。

柯慶輝 (2014)。國小教師閱讀教學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嘉 義大學,嘉義市。

洪儷娟 (2012)。高科技產業中階主管應具備人力資源管理職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

紀玳竹 (2014)。高齡者運動指導員專業能力與反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高雄市。

孫志麟 (2000)。教育指標的概念模式。教育政策論壇,3 (1),17-136。

張少熙 (2015)。高齡者專業運動課程與指導人力之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3(1),

41-50。

182

張火燦 (1998)。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揚智文化出版。

張玉珮 (2006)。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輔導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改善情緒與行為之研究-以小團體輔導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張佃富 (1999)。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志榮 (2001)。大專程度金融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認知、工作價值觀與職業道德行為承諾 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張俊一 (2001)。德爾菲法及其在體育研究應用之探討。SIQ 運動資訊季刊,3,54-71。

張春興 (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美蓮 (1996)。我國大學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張聖杰 (2012)。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中柔道選手肩關節疼痛改善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張鈴 (2007)。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高中體育教學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鈿富 (1999)。教育政策與行政 ─ 指標發展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緯良 (2003)。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雙葉書廊。

張錫惠 (1997)。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臺北市:洪建全文教基金會。

張錫惠 (1997)。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臺北市:洪建全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