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目的是在瞭解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的專業能力,考量到時間、空間、人力與 經費等相關因素,本研究將參酌德爾菲法進行部分修正,預計使用半開放式問卷詢問專 家意見,請專家小組成員針對問卷項目,表達其個人之見解。將德爾菲法的研究過程部 分簡化,在第二次將結果整理寄回給每一位小組成員後,請他們依照項目進行「重要性 程度」評量,可以儘量減少專家們填答開放式問卷壓力造成之誤差,也有利於研究之進 行。第二階段的問卷設計,是由第一階段的所有研究對象按其重要性加以排序後,分數 越高代表其越重要,其統計分析方法仍採次數分配和平均數為主,以每一項目的平均數 達到 4.5 分以上為重要和一致性意見,代表該項目可以保留,以此決定問卷的項目。其 研究步驟過程分述如下。

本研究目的是在瞭解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的專業能力,根據上述的研究架構所擬定 之研究流程如圖3,共分為十二個部分,分別為完成第一部份訪談、編碼分析訪談資料、

擬出指標項目、與專家學者進行討論、擬定德爾菲問卷、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加入、第一 次德爾菲問卷、歸納整合專家學者意見、第二次德爾菲問卷、第三次德爾菲問卷及分析 層級程序法、資料處理與分析、提出研究成果。

88

圖 3. 研究流程圖

完成第一部分訪談

編碼分析訪談資料

擬出指標項目

與專家學者進行討論

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加入

第二次德爾菲問卷 第一次德爾菲問卷 擬定德爾菲問卷

彙整訪談資料

德爾菲問卷指標建構

資料分析與結論 資料處理與分析

提出研究成果 歸納整合專家學者意見

第三回合德爾菲與權重

8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編制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問卷初稿,根據文獻探討後的結果,

編制訪談問卷後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並依據相關專家意見,刪除或修改不合適的題目之 後,編制「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德爾菲法調查問卷」,總共進行三回 合之德爾菲問卷調查。德爾菲法是以數次問卷調查進行的集體決策方式,目的在於透過 數次的討論與建議達成共識,雖然是團體討論但其特色是專家學者不必面對面進行對談,

因此,各位專家的意見不會因為團體的因素,而被權威或同儕關係造成心理壓力而影響 到回答,也因為不必讓所有專家學者到場進行團體的協商,能夠透過寄信方式分別進行,

如此便能夠減少安排時間與地點的負擔 (張鈿富,1999;游家政,1996;謝全文,1978)。

在進行德菲法時,主要藉由多次問卷往返來調查專家之意見,每一輪的德爾菲問卷 調查回收後,研究者會針對專家們之意見進行整理,發展成下一回合的問卷並連同統計 分析連同問卷再次遞給每位專家學者,供他們分析判斷並提出新的看法。經過多次反覆 同樣動作後,不但可獲得漸趨一致的專家意見,亦可得到專家獨立判斷之品質,因此,

德爾非法主要目的在獲取專家的共識,尋求對特定對象的一致性之意見 (許軒,2009)。

在選取專家作為德爾菲法的訪談對象,主要針對的成為需要能夠提供不同的觀點和 意見,雖然調查結果是建立在專家學者主觀的判斷上,但這種主觀判斷可被視為有效或 公正的判斷,因為建立在成員具有專業認知的基礎上 (葛蕙容,2004)。

本研究為建構臺灣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專業能力指標,研究共邀請第一階段之國外 專家 10 位,以及第二階段國內 10 位專家,共計 20 位進行研究,以下問卷編制為第二 部分國內專家學者之問卷調查,三階段問卷編制說明如下:

一、第一回德爾菲問卷調查之編制

本研究為了達成研究目的,進行相關文獻探討之後,進一步至美國身心學發源地深 入訪談 10 位資深專業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之訓練教師,並將蒐集之資料進行彙整與分 析,探討彙整並分析出初步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所需具備之專業能力。研究者整理出身 心動作教育指導員專業能力之指標問卷內容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等

90

三個層面,其中包含8 項向度、40 個專業能力指標。並進行相關能力指標建構之相關文 獻進行探討,並初步擬定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專業能力德爾菲問卷草稿。並透過三位學 者回饋、修正建議後進行題目效度之篩選,對於專業能力題項之合適性給予建議,並且 針對專家所提供之意見,將專業能力之題項進行修正,確認問卷無應答上的困難才發放 問卷,作為本研究工具的再一次專家效度測量,以擬定初步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專業能 力之第一回合德爾菲問卷 (詳見附錄二)。

在指標層面,透過第二章的文獻探討將專業能力分為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專 業態度三部分,並進一步討論與分析。從專業知識、技能、態度中,又將之分為八個指 標向度,在專業知識部分包含「一般專業知識」、「身心教育知識」;在專業技能部分包含

「身體覺察能力」、「動作操作能力」、「觀察與溝通能力」、「課程管理能力」;在專業態度 部分包含「外在行為意象」、「內在情感態度」。在八個指標向度中,一般專業知識與身心 教育知識中,有6 個指標能力敘述;在專業技能部分中所包含的身體覺察能力、動作操 作能力、觀察與溝通能力、課程管理能力,有 19 個指標能力敘述;在專業態度部分的 外在行為意象、內在情感態度中,包含15 個指標能力敘述。

第一回合開始進行前,先選定具代表性之專家小組成員,並進一步寄送「研究參與 者知情同意書」,徵詢專家的同意後,再將正式擬定之問卷寄出。問卷係以李克特氏六點 量表,以「1」代表「極不重要」、「2」代表「非常不重要」、「3」代表「不重要」、「4」代表「重要

」、「5」代表「非常重要」、「6」代表「極為重要」, 請德爾菲法專家小組成員可依據各題項 圈選個人所認定之重要性評定。此外,問卷也提供開放性意見欄,請德爾菲法專家小組 成員可於各指標之後,提供意見及想法。

二、第二回德爾菲問卷調查之編制

第二回合德爾菲法問卷 (詳見附錄三),研究者根據第一回合問卷內容彙整而成,依 照專家學者所提出之建議進行指標敘述的修正、新增或刪除。除了顯示第一回合李克特 式六點量表之描述性統計資料,包含各個題項的平均數 (M) 、眾數 (MO) 、標準差 (SD) 及四分差 (Q) 的離散情形以供專家學者參考,另外,第二回德爾菲問卷調查的評分方式

91

與第一回合相同,並提供開放性意見欄,使德爾菲專家學者成員能進一步提出建議與回 饋,同時標示出指標敘述之修改說明。

三、第三回專業能力指標層級分析調查問卷編制

透過德爾菲所建構的專業能力指標,並參考相關文獻資料 (林巧怡,2009;許軒,

2009;曾香斐,2011;藍淑貞,2010),編製成「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專業能力之分析層 級程序法問卷」,作為本研究分析各個構面指標權重表現工具。而其問卷內容,根據呂怡 豔 (2003) 指出,AHP 評估尺度的基本劃分包括五項,及同等重要、稍重要,頗重要、

極重要及絕對重要等,並賦予名目尺度1、3、5、7、9 的衡量值,對每一構面與指標,

採用兩兩比較之方式,以評估各個構面指標之重要性;另有四項介於五個基本尺度之間,

並賦予2、4、6、8 的衡量值。

面對複雜的決策問題,採用層級分析法將問題由上層的「指標構面」依序分解為「指 標向度」至最下層「指標敘述」形成一種層級化的結構。本研究所建構出身心動作教育 指導員專業能力指標三大構面分別是「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專業態度」。

而指標向度層面依序分別為「一般專業知識」、「身心教育知識」、「身體覺察能力」、

「動作操作能力」、「觀察與溝通能力」、「課程管理能力」、「外在行為表現」、「內 在情感態度」。本研究之AHP問卷的設計,採用Saaty所建議的評量尺度,對每一個評估 準則劃分為九個等級進行成對的比較,AHP問卷中有關準則評估的填寫,參照附錄四所 示。

9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德爾菲問卷分析

第二部分的研究採用德爾菲法進行資料的蒐集與資料分析,此量化分析針對具有高 度共識的描述加以整理統計,主要在於對問卷內容每個項目達成共識,有別於繁複的統 計方法呈現 (洪儷娟,2012)。在兩回合問卷回收後,根據專家學者所給予的意見內容,

將相同或類似的意見整合,不同的意見或看法予以整理歸納,藉由平均數、眾數、標準 差、四分位差進行分析,並與指導教授討論,進一步確認指標內涵,形成專業能力指標。

德爾菲問卷之分析共包含兩部分,一為專家所填寫之意見,屬於質性資料處理,研 究者就專家所提供之意見做新增指標、修改指標、調整指標等動作;二為圈選重要程度,

屬量化資料處理,此部分的分析方法主要係以描述統計來呈現團體之意見,常用平均數、

眾數、標準差及四分位差進行資料的分析 (邱淑芬、蔡欣玲,1996;鄭瑞駿、徐曼瑩、

王敏華,2008),分別敘述如下。

(一) 平均數:平均數的大小可看出各指標的重要程度,愈大代表專家群對該題項勾

選分數的平均水準或素質愈高 (周宏室,2002)。另外,參考 Todd 與 Reece (1989) 學者的意見,指標重要性的百分比例定在必須達 75%之標準以予保留 (意即本研究指標題項勾選重要程度必須達平均≧4.5 分)。反之若不符合則刪除 該題項。

(二) 眾數:可表達多數專家對該題項之意見集中程度,

「高度認同共識」界定為 M

≧4.5 以瞭解專家學者是否達成共識,以及篩選指標之參考 (張俊一,2001)。

(三) 標準差:標準差要≦1,即表示該題項已達成共識,用於呈現整體專家意見的離

散或集中情形 (林清山,1992)。

(四) 四分位差:四分位差能評定指標的離散程度,並可反應資料是否已達一致,且

四分差較不受極端值影響。Murry 與 Hammons (1995) 亦指出當四分位差≦0.6 代表專家意見具高度共識,若介於 0.6 與 1.0 之間表示意見中度一致,若四分

(四) 四分位差:四分位差能評定指標的離散程度,並可反應資料是否已達一致,且

四分差較不受極端值影響。Murry 與 Hammons (1995) 亦指出當四分位差≦0.6 代表專家意見具高度共識,若介於 0.6 與 1.0 之間表示意見中度一致,若四分